【搜狐科學信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好奇號火星探測器近日發回證據顯示,火星大氣頂層不斷有氣體散出,造成大量原始大氣的損失。但該證據同時顯示,即使火星大氣損失嚴重,剩餘大氣依然具有「活力」。
據了解,好奇號探測器的火星樣本分析儀(SAM)在上周對濃縮火星氣體樣本進行了分析,該儀器對火星大氣中的氬的同位素進行了十分精確的測量,而該同位素是由許多不同原子重量的同一元素組成。來自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蘇世爾-艾瑞亞(Sushil Atreya)表示,正如所發現的那樣,我們可清晰的看到,火星上已經損失了大量大氣,但仍不影響剩餘大氣的「活力」。
SAM還發現,相比重元素氬38,火星大氣中含有多於其四倍的輕元素氬36。1976年,美國宇航局「海盜號」對火星大氣中元素比率進行了測量,發現火星氬元素所佔比率比太陽和木星中氬所佔的原始比率要低很多,並從火星隕石中提取出了少量的氬元素,當時對該發現的準確度不太確定,而現今的發現可作為當時的有力證據。
這同時也說明,火星上的輕元素比重元素消失的快。在過去的八個月中,好奇號通過所配置的環境監視站(REMS)測量了現今火星大氣中的幾個變量,發現儘管火星上白天的氣溫平穩上升,但不同地方的溼度卻存在著很大差異。這也是首次對火星溼度系統進行測量。(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