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硝酸鹽如何生成?大氣硝酸鹽氧同位素異常給你答案

2021-02-15 穩定同位素生態專業委員會

灰霾是當前討論最為熱烈和最為廣泛的話題之一,硝酸鹽是灰霾顆粒物中最為重要的成分之一,對氣候變化和人體健康都有重要的影響。硝酸鹽生成途徑的研究對灰霾天氣的控制至關重要。針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灰霾天氣,我們需要引入更多創新型技術和手段,才有可能開創灰霾天氣治理的新局面。

《科學通報》2018年12月發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章炎麟教授課題組的「大氣硝酸鹽中氧同位素異常研究進展」,從大氣硝酸鹽氧同位素異常(Δ17NO3-)的分析方法、時空分布及其對硝酸鹽生成途徑的解析等方面進行了綜述。論文第一作者是團隊博士生張雯淇。

Δ17NO3-代表氧原子非質量同位素分餾的程度,可以用來解析大氣硝酸鹽的生成途徑。Δ17NO3-可以通過熱解法、細菌法和化學法等三種測試方法得到。現有研究結果表明,Δ17NO3-的時空變化顯示為高緯度地區大於低緯度地區,冷季大於暖季。這與硝酸鹽的生成途徑有關,大氣硝酸鹽的前體物NOx白天可以在臭氧、自由基和光照的條件下發生光化學循環,而後通過均相反應(氫氧自由基、有機物)和非均相反應(N2O5水解)轉化為硝酸鹽。不同生成途徑中的氧原子來源及其對應的氧同位素異常值都有區別,導致Δ17NO3-也有差異。根據這一原理,國外學者利用箱式模型等大氣化學模型對Δ17NO3-進行了區域和全球尺度上的模擬。而我國作為灰霾嚴重的地區,城市氣溶膠硝酸鹽的比例不斷增加,大氣硝酸鹽氧同位素異常的研究卻寥寥可數。未來的研究應當著重從大氣硝酸鹽氧同位素異常的觀測、模擬、和影響機制等角度開展。

 

 

                         

 

連結: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360/N972018-01028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青藏高原硝酸鹽氣溶膠生成機制及來源的同位素證據
    硝酸鹽氣溶膠是大氣氣溶膠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氮氧化物(NO+NO2)排放量的不斷增加,硝酸鹽氣溶膠在大氣環境和氣候變化方面的重要性也愈來愈被學界關注。作為硝酸鹽的主要前體物,氮氧化物不僅是主要的大氣汙染物,其在大氣氧化能力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全球環境與氣候變化的敏感區,目前有關該地區大氣硝酸鹽的具體生成過程及其前體物的來源還不明晰,相關研究還很匱乏。
  • 走進江蘇氣專項 | 大氣中氮氧化物來源與環境影響特徵
    含有活性氮的化合物統稱為NOy,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五氧化二氮(N2O5)、亞硝酸(HONO)、硝酸(HNO3)、過乙醯硝酸酯(PAN)、氣溶膠硝酸鹽等,其中NO和NO2是最主要的氮氧化物、並統稱為NOx,而NOz則定義為NOy與NOx之差。
  • 大氣硝態氮來源的同位素示蹤研究取得新進展
    但是,由於地表微生物氮循環和生物質燃燒等產生的非化石源NOx的排放強度及其對大氣NOx的貢獻難以約束,導致陸地大氣化石和非化石源NOx的相對貢獻尚不確定,總NOx排放量不清楚,這影響大氣NOx減排策略的制定、沉降量清算和模擬,以及氮沉降生態效應的評估。
  • 研究火星大氣同位素的新儀器
    火星的大氣層過去可能比較濃密,大氣層中發生了類似地球的水循環。要徹底了解火星大氣層中發生的過程,需要對火星大氣層的組成進行長期連續的觀測。探測器對大氣層組成的測量為研究大氣層與地球表面之間的交換過程提供了數據。然而,目前沒有一個固定平臺對火星大氣的主要成分,如二氧化碳、水蒸氣及其同位素進行連續的長期觀測。
  • 讀書|《大氣成分與大氣環境》:反應性氣體與大氣光化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大氣中的CO、CH4和VOCs被氧化,形成的過氧化物(H2O2或ROOH)通過沉降等過程去除或通過光解重新生成HOx。NOx也是大氣中重要的酸性氣體,它包括NO和NO2。其自然源主要有生物體燃燒、閃電等,人為源主要是礦物燃料的燃燒過程。汽車尾氣排放是近年來不斷快速增長的排放源。NOx在大氣光化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大氣中O3濃度的變化有著決定性影響,經過擴散、稀釋和化學轉化,NOx最終形成硝酸鹽,進入降水和氣溶膠,對大氣降水化學和區域氣候產生影響。
  • 文獻第34期 | 基於高解析度氣溶膠質譜的中國城市大氣中顆粒有機硝酸鹽夜間形成的特徵分析
    導讀:有機硝酸鹽是影響氮氧化物循環和臭氧生成的重要大氣物種
  • 環保科普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
    環保科普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常見的二次汙染物包括硫酸及硫酸鹽、硝酸及硝酸鹽、臭氧、丙烯醛、光化學煙霧等。大氣複合汙染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呢?大氣中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的結合,導致臭氧汙染和顆粒物汙染的生成。
  • 科普| 大氣汙染分哪幾種?它們這樣形成
    科普 | 大氣汙染分哪幾種?常見的二次汙染物包括硫酸及硫酸鹽、硝酸及硝酸鹽、臭氧、丙烯醛、光化學煙霧等。大氣複合汙染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呢?大氣中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的結合導致臭氧汙染和顆粒物汙染的生成。
  • 大氣有機碳和元素碳穩定碳同位素研究獲進展
    穩定碳同位素被廣泛用於地球化學研究,同時也是解析大氣汙染源及大氣化學轉化的有效途徑。
  • Science:海洋鐵匯在調控早期大氣氧化中的角色 ——三鐵同位素的限制
    Science:海洋鐵匯在調控早期大氣氧化中的角色 ——三鐵同位素的限制對GOE之前沉積黃鐵礦特別輕的鐵同位素組成目前有三種解釋:(1)廣泛的Fe3+-氫氧化物形成,可能造成殘餘海洋中溶解的Fe2+富集輕同位素;(2)微生物異化的Fe3+還原作用(DIR),優先釋放同位素輕的Fe2+進入水體;(3)伴隨黃鐵礦的部分沉澱過程的動力學分餾效應,生成同位素輕的黃鐵礦。
  • Science:海洋鐵匯在調控早期大氣氧化中的角色——三鐵同位素的限制
    Science:海洋鐵匯在調控早期大氣氧化中的角色 ——三鐵同位素的限制鐵是地球上最為豐富的金屬元素之一,且相比於其他金屬元素,具有較高的氧化還原敏感度,因而沉積物中的鐵組分可準確地記錄地球歷史上大氣、海洋和陸地的氧化狀態及轉變歷程(Raiswell and Canfield, 2012)。
  • 氣體吸附分離技術與大氣汙染防治
    隨著人類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類向自己賴以生成的環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在不斷地增多,「保衛地球、保護我們生成的環境」不再僅僅是一句危言聳聽的口號,而是關係到我們子孫後代能否生存的刻不容緩的大事。人類需要發展但更需要保護環境,如何保護好我們的環境是我們廣大科技工作者共同關心的問題。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成果 | 浙江大學王智化教授團隊:臭氧脫硝過程中硝酸鹽氣溶膠的生成機理及控制
    在臭氧脫硝技術的工程應用中發現,偶有硝酸(鹽)氣溶膠濃度較高的現象。已有研究表明硝酸鹽氣溶膠對可見光的散射係數較硫酸鹽氣溶膠更大,更容易形成霧霾。但現有的硝酸鹽氣溶膠相關研究主要為大氣硝酸鹽氣溶膠的形成機理和時空分布特點,其濃度通常低於20 μg/m3,且溫度和相對溼度低,與臭氧脫硝過程中硝酸鹽氣溶膠的生成環境差異較大。且目前鮮見臭氧脫硝過程中硝酸鹽氣溶膠生成機理相關研究。
  • 低層大氣成分的意義如何?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低層大氣成分的意義如何?
  • 低層大氣成分的意義如何?
    低層大氣成分的意義如何?1 幹潔空氣氮:大氣中的氮能衝淡氧,使氧不致太濃,氧化作用不致過於激烈。氮是生命體的基礎。閃電能把大氣中氮和氧結合成一氧化氮,然後被雨水衝洗進入土壤。氮可以作為化肥原料和直接為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固定到土壤中,成為植物所需的氮化合物。
  • 城市環境所發現硝酸鹽依賴的鐵氧化菌的代謝活性
    城市環境所發現硝酸鹽依賴的鐵氧化菌的代謝活性 2019-07-22 城市環境研究所 【字體:(NDFO)是微生物介導的硝酸還原和鐵氧化耦合的過程,最終導致亞鐵的氧化,產生亞硝酸根、氧化亞氮或者氮氣。
  • 大氣怎麼體檢?這裡告訴你答案
    藍藻水華會破壞水生生態系統,導致家畜及野生動物腹瀉、乏力、嘔吐、嗜睡,甚至死亡,使魚卵變異、魚類生長異常,最終由食物鏈積累危害到人類健康。針對這個問題,目前有化學法、物理法和生物法三種防治措施,最好的辦法是採用生物法,通過生物間的營養競爭和牧食關係來控制藍藻水華。
  • 讀書|《大氣成分與大氣環境》:酸雨
    主要介紹了與現代氣象業務有關的大氣成分研究和業務服務的一些內容,包括:大氣成分與天氣、氣候及區域大氣環境:主要理論和技術方法;大氣成分觀測業務的主要內容和應用;大氣化學的數值預報系統;大氣成分的資料同化;城市群區域氣溶膠衛星遙感—地面觀測變分分析模型;靜穩型和區域輸送型汙染氣象條件的預報;現代大氣成分業務的體系、平臺、流程和產品等。
  • 專家: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
    研究發現,硝酸鹽超過硫酸鹽成為京津冀大氣細顆粒物(PM2.5)中最主要的二次無機組分。2017–2018年採暖季期間(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2+26」城市)PM2.5的平均濃度為85微克/立方米,其中有機物、硝酸鹽、硫酸鹽、銨鹽等主要組分的佔比分別為28%、19%、12%和11%,揭示京津冀大氣PM2.5化學特徵發生了顯著變化,2018年11月–2019年2月主要站點在線測量的結果再次印證了這一變化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