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化所發表硝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進展綜述文章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晶體中心林哲帥研究組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上發表了題為Nitrate Nonlinear Optical Crystals: A Survey on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的綜述文章(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400 (2019) 213045),對硝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構效關係和探索方向進行了研究和總結
-
城市環境所微生物群落環境響應研究獲進展
土壤水分條件是微生物呼吸活性及生態功能實現的重要因素,乾旱或極端淹水均不利於土壤中多數微生物實現最佳能量生產與代謝。土壤從乾旱向淹水的轉變過程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微生物活動受到刺激並被抑制。目前,對該過程中潛在微生物的響應機制仍缺乏了解。
-
揭開謎底:乳腺癌為什麼依賴甲硫氨酸代謝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許多癌細胞都對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剝奪相對敏感。原因呢?不清楚。直到今天,《Science Signaling》發表了來自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Ludwig Cancer Research)的一篇文章,才真正闡明其中機理。
-
青島能源所發現pH依賴蛋白質相互作用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代謝物組學研究組研究員馮銀剛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能源微生物的一對相互作用蛋白質模塊中發現一種獨特的pH依賴的雙結合位點切換現象,並闡明其化學和結構機制。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
科學家發現藍藻代謝與環境適應的新途徑
科學家發現藍藻代謝與環境適應的新途徑 2018-04-1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該研究利用動態代謝流量組與代謝組分析技術發現了一條新的代謝途徑,並且揭示了該途徑為藍藻適應環境所必需及其重要的進化及生態學意義。 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適應外界營養環境變化的代謝系統及調控機制。例如,陸生動物進化出著名的鳥氨酸-尿素循環,用於處理食物中蛋白質分解代謝所產生的大量氨,而細菌和植物缺乏這一代謝途徑。
-
Plant Physiol | 硝酸鹽通過CLE-SUNN模塊抑制蒺藜苜蓿結瘤
然而,共生固氮過程是需要消耗碳源的,因此植物必須嚴格控制根瘤數量和固氮活性以維持自身正常發育【1】。之前研究已經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調節中揭示了長距離的AON(autoregulation of nodulation)調控途徑。
-
地質地球所等發現細菌利用地磁場上下穿梭驅動有氧-無氧界面物質和...
與電纜細菌不同,納米比亞嗜硫珠菌(迄今發現尺寸最大的單細胞細菌,可達750微米)在厭氧環境利用體內存儲的硝酸鹽將硫化氫氧化成單質硫(S2-→S0),並以硫顆粒的形式暫時存貯起來(在光學顯微鏡下硫顆粒會發出閃爍奪目的光彩,使得整個納米比亞嗜硫珠菌細胞泛著微微的「珠光」,飽滿圓潤的珍珠,因而得名)。
-
Cell Death & Differ:科學家發現肺癌幹細胞代謝弱點 找到潛在靶向...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對於癌症幹細胞擴張過程中所需要的代謝途徑仍了解不足,但對該問題的研究將有助於開發新的治療手段。最近來自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癌症幹細胞的一個代謝弱點,並找到特異性靶向藥物或可幫助提高傳統治療藥物的效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上。
-
研究揭示硝酸鹽誘導的磷響應機制
進一步研究發現,NRT1.1B在硝酸鹽存在情況下,通過招募泛素連接酶NBIP1,介導細胞質抑制蛋白SPX4的降解,從而釋放調控磷信號的核心轉錄因子PHR2,促進磷吸收;此外,SPX4還可與硝酸鹽信號核心轉錄因子NLP3互作,SPX4的降解同時促進NLP3從細胞質向細胞核中的穿梭,進而激活硝酸鹽應答反應。
-
青島能源所等開發微生物組內部代謝互作示蹤新技術
同時,通過重水飼喂,觀測2180 cm-1附近C-D峰的出現,以同時監測細胞的綜合代謝活性。結合上述兩種特性,可成像與重建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及底物傳遞過程(如圖)。反向拉曼標記技術結合「碳源-重水」雙標記實驗發現,在檸檬酸作為唯一碳源的共培養體系中,不動桿菌可快速利用檸檬酸,並展現了較高的綜合代謝活性。
-
腫瘤代謝,這些最新研究值得你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尿素循環的代謝酶的表達和功能具有組織依賴的特性,而p53選擇調控了該循環途徑中一半以上的反應步驟,這表明,對於氨代謝的調控可能是p53影響腫瘤發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分子機制。 進一步研究發現,多胺合成途徑中的限速酶ODC (ornithine decarboxylase,鳥氨酸脫羧酶)的活性與p53的表達,尿素循環的活性,以及氨積累呈顯著負相關。
-
城市環境研究所在附生菌群對沉水植物砷吸收與代謝的影響機制方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城市水環境過程與生態風險研究組(顏昌宙團隊)報導了該組最新研究成果:附生菌群對沉水植物黑藻砷吸收累積、形態轉化和外排具有顯著影響。
-
活性汙泥法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
活性汙泥法在生物化學汙水處理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都需要依靠有氧環境才可以順利的進行,換言之就是憑藉好氧細菌,利用細菌分泌的各種物質氧化分解膠體性有機物,促使其呈現出溶液後的其他形態,進而可以有效的將汙水徹底的淨化。2.活性汙泥法工藝流程活性汙泥法主要是由四個方面構成,即曝氣池、沉澱池、汙泥回流以及剩餘汙泥排除系統,圖 1 為活性汙泥法的工藝過程。
-
細胞代謝——黃嘌呤氧化酶(XO)活性分析試劑盒解決方案
細胞代謝中的化學反應可以歸納為代謝途徑,通過一系列酶的作用將一種化學物質轉化為另一種化學物質。酶對於細胞代謝反應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酶可以通過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來驅動另一個難以進行的反應,使之變得可行;例如,利用ATP的水解所產生的能量來驅動其他化學反應。
-
Nature子刊報導科學家發現藍藻代謝與環境適應的新途徑
該研究利用動態代謝流量組與代謝組分析技術發現了一條新的代謝途徑,並且揭示了該途徑為藍藻適應環境所必需及其重要的進化及生態學意義。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適應外界營養環境變化的代謝系統及調控機制。例如,陸生動物進化出著名的鳥氨酸-尿素循環,用於處理食物中蛋白質分解代謝所產生的大量氨,而細菌和植物缺乏這一代謝途徑。
-
Science Advances | 柑橘多甲氧基黃酮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組和胺基酸代謝減輕代謝症候群(國人作品)
推薦:江舜堯編譯:卓求編輯:小菌菌中國藥科大學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萍教授等人於2020年1月3日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題目為《Citruspolymethoxyflavones attenuate metabolic syndrome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meand amino acid metabolism》的文章,該文章基於腸道微生態及代謝組學研究柑橘多甲氧基黃酮幹預代謝症候群的作用機制,結果表明柑橘甲氧基黃酮可調節腸道菌群及支鏈胺基酸代謝水平,並灌胃柑橘多甲氧基黃酮所富集的Bacteroidesovatus
-
臨床綜述:不容小視的腫瘤細胞能量代謝
18F-FDG PET/CT掃描結果顯示腫瘤細胞攝入大量的葡萄糖,這在一定程度上驗證這一觀點:腫瘤細胞過度依賴葡萄糖和糖酵解代謝。圖2. 細胞代謝對比:正常細胞依賴氧化磷酸化,腫瘤細胞依賴糖酵解和穀氨醯胺代謝 除了對糖酵解的依賴外,腫瘤細胞也需要穀氨醯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