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十餘年,篇篇皆考點
能源問題
1、我國能源利用的現狀:以煤炭為主,利用石油、天然氣,積極發展水電,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地熱能、海洋能等。
2、我國能源消費利用變化特點: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比例上升。
3、我國主要的核電站:廣東-大亞灣、嶺澳;浙江-秦山;江蘇-田灣等。建設原因:常規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農業發達,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緊張原因: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能源勘探、開採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5、調整措施:採取多元化戰略,進口石油;建立石油儲備體系;加大能源勘探、採取,增加能源產量;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地發展沼氣、太陽能、水能、風能、海洋能等;加大技術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節約能源的意識;實現產業升級,適當限制耗能大工業發展;利用乙 汽油。
6、中哈輸油管道的建設是兩國雙贏的結果原因:哈薩克斯坦可以將石油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哈薩克斯坦沿線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對中國而言可以減少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增加石油進口的多元化;中國將獲得一個長期穩定的陸路石油來源;管道處於亞洲內陸,輸油線路安全;就近可以節省運輸費用。
7、去年我國西南部能源輸出省卻出現能源緊張原因:降水減少,河流徑流量變小,水力發電受到限制;經濟發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8、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對東、西部地區影響:有利於改善能源生產、消費結構和能源地域分布;有利於緩解東部地區能源供應緊張的矛盾;有利於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環境;有利於改善經濟結構,刺激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緩解農村生態壓力。
問題及其影響:管道途徑地區地貌類型複雜、植被稀少、生態脆弱;工程建設可能會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工程難度大,要注意環境保護。
新能源的開發及利用
要點精講
1.各種新能源特點
能源
優點
缺點
利用形式
我國主要分布地區
太陽能
能量巨大、無汙染、可再生
較分散,受天氣、季節影響大
光熱轉換、光電轉換
降水較少、光照充足的地區: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區
風能
發電成本較低,無汙染
風速不穩且風力豐富地區與能源消費區不匹配
風力發電
青藏高原、西北、東部沿海地區
水能
發電成本較低,無汙染
可能對庫區及其周圍地區的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水力發電
水量豐富、落差大的地區
潮汐能
乾淨、無汙染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壩會阻礙船隻和魚類進出
利用潮汐進行發電
沿海地區
生物能
可再生
直接燃燒會導致環境汙染,造成資源浪費
比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氣
我國廣大農村地區
地熱能
成本低廉
可供開發的地點不多,更新速度較慢,地熱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質
發電、取暖、建地熱溫室等
地熱能豐富的地區,如青藏高原
2.風能的開發利用分析
(1)風能與煤、石油、天然氣相比的優缺點。
①優點:清潔無汙染,可持續利用。
②缺點:受氣象條件限制,晝夜、冬夏差別大,能量分散;發電不穩定(可配建熱電站等調節、控制,以使電網輸電平穩);開發時佔地面積廣,開發成本高。
(2)影響風能資源的因素:
當地風的類型與次數;距離冬季風源地的遠近;地形(地形平坦,河谷、峽谷與風向一致的,加大風速;山脈走向與風向一致,有利於風的深入)。
(3)我國西北地區風能資源豐富的原因:①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大,②離冬季風的源地近,③地形平坦開闊。
(4)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風能資源豐富的原因:一天當中有海風、陸風,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盛行西北風,夏秋季節多颱風。
(5)建設風能發電基地的條件:
①風能資源豐富;地形平坦開闊;資金、技術條件;市場需求及與市場的距離。
②西北地區發展風能發電的利弊:
利:大風多,風能資源豐富;地形平坦、土地面積廣闊;市場需求量大。
弊:當地經濟落後,資金少,技術水平低;當地人口城市少,能源需求量少;距離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遠;輸電基礎設施不足。
③東南地區發展風能發電的利弊:
利:風能資源豐富;資金雄厚,技術發達;市場需求量大。
弊:用來建設風電場的土地面積小。
【方法技巧】新能源開發條件評價思路
(1)能源儲量多少。
(2)距消費市場遠近。
(3)開發難度大小。
(4)開發技術高低。
(5)開發資金和基礎設施狀況等。
能源結構統計圖的判讀
能源問題是當今影響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響到區域可持續發展,是地理高考永恆的熱點,最主要的考查形式是對能源結構統計圖的判讀,結合試題及相關圖示概括如下:
1.柱狀能源結構統計圖
通過柱子的長短反映某種能源結構組成之間的比例關係。如2011年廣東文綜試題:2007年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發電構成圖。
判讀方法:圖中橫軸表示各類發電所佔的比重,總量是100%,從每一個柱形的圖例構成中可以讀出每種發電類型在某個國家中所佔的比重,如西班牙這個國家的發電構成中,熱電約佔62%,核電約佔18%,風電和水電各約佔10%,說明西班牙以熱電為主,比較三個國家,西班牙的風電比重最大,義大利的熱電比重最大,法國的核電比重最大。注意既要進行橫向比較,也要進行縱向比較。
2.曲線(折線)能源結構統計圖
常見的曲線圖表是動態曲線圖表,用來顯示和比較能源結構隨時間發展變化的情況。這種圖一般以橫坐標代表時間,縱坐標代表能源結構的動態水平。判讀方法如下:
(1)思考橫坐標與縱坐標所反映內容之間的關係。
(2)對曲線的變化過程進行分析。遞減段表示縱坐標內容與橫坐標內容之間呈負相關關係,遞增段表示呈正相關關係;曲線斜率大的一段表示變化幅度大,曲線斜率小的一段表示變化幅度小。
(3)對曲線的不同變化段進行分析、評價。
如下面的「世界能源結構變化圖」,
圖中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由若干部分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體,各種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核能。然後分析每種能源在各年的消費構成狀況。不能簡單地以讀出的縱坐標值70%作為1989年石油的消費比重,而應該根據1989年石油消費比重所佔的縱坐標段範圍值,計算出約佔40%。根據不同時間各種能源所佔縱坐標範圍大小,可以讀出各能源所佔比例互為消長的動態變化。最後得出結論:在圖示時間段內,世界能源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區域資源開發的分析方法
1. 一般的分析思路
在此類問題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該區域的地理背景,找到發展的優勢條件,然後針對該區域的優勢條件進行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
2. 具體的分析內容
(1)分析區域能源或礦產資源類型、分布狀況。主要是分析區域的背景條件,包括區位條件、能源或礦產資源的結構、地理環境狀況等。
(2)評價區域能源或礦產資源的開發條件。主要從地理位置、能源或礦產資源特點、交通、市場、技術、資金等方面分析其區域開發的條件,注意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方面進行分析。
(3)分析區域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在區域能源、礦產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傳統工業區,如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大多有過衰落經歷,原因大體相同,即產業結構單一、傳統產品成本上升或市場需求量下降,或技術落後、設備老化、環境汙染嚴重,再加上新技術革命的衝擊等因素。
(4)分析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主要有兩大途徑:①調整產業結構,對能源、礦產資源進行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②進行環境保護和治理。
「資源詛咒」學說
資源的詛咒( curse of resources) 是發展經濟學中的一個著名命題,其涵義是指自然資源對經濟增長產生了限制作用, 資源豐裕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往往慢於資源貧乏的經濟體。
典型的例證:20 世紀的非洲( 資源豐裕的國家居多數) 和瑞士、日本( 資源缺乏國) 迥然不同的經濟發展結果,同樣還有盛產石油的印度尼西亞、委內瑞拉等國與資源貧瘠的東亞新興經濟體( 香港、臺灣、韓國和新加坡) 之間的經濟差距。
資源缺乏的經濟體為擺脫資源束縛而主動放棄傳統的增長模式, 依靠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實現了更快的經濟增長, 而資源豐裕的經濟體卻陷入資源依賴型的增長陷阱, 經濟增長步履維艱甚至停滯不前。
隨著近年來中國工業化進程的逐漸深入, 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問題日益突出, 中國的工業化表現出明顯的資源消耗型特徵, 這種低效增長模式很容易使中國經濟遭遇更大程度的「資源詛咒」。
典例剖析
(2016·全國卷Ⅲ,37,24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建設生態文明,我國大力開發風能等清潔能源。風電建設成本高於煤電、水電。2009年5月,甘肅酒泉有「陸上三峽」之稱的1 000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項目獲國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稱為「世界風庫」的瓜州縣。下圖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風(≥8級)日數。
(1)分別與煤炭、水能相比,指出開發風能的優勢。(6分)
(2)說明瓜州建設大型風電場有利的自然條件。(6分)
(3)分析瓜州建設大型風電場的不利區位條件。(8分)
(4)為保障電網的穩定性,還規劃在瓜州建設規模較大的熱電站作為調節電站。試解釋為大型風電場配建調節電站的原因。(4分)
對接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
認知小尺度區域——(西北地區)瓜州的地形、氣候特徵及社會經濟特徵(經濟欠發達,能源市場小)以及與東部區域的特徵差異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綜合思維
區域地理特徵對風電場建設的影響
人地協調觀
引導學生關注我國能源發展建設的方向和政策,強調自然環境影響人們生產活動,規範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特徵相協調,促使人們形成因地制宜的區域開發理念
解析第(1)題,直接調取和運用所學知識,從資源儲量、特點(可否再生)、開發後的影響(是否帶來汙染、是否移民佔地)等方面選取具有針對性的要點,對比分析即可。第(2)題,影響工業區位的自然條件主要是資源、土地、地形等方面,但是,對於風電場來說,風力資源是主導因素,圖中的經緯度信息提示學生應從地理位置、氣候類型的角度說明風力資源的豐富度,其次,設問中的「大型」兩字,以及圖例中的沙漠和戈壁,提示學生應從地形和用地成本的角度分析其有利的方面。第(3)題,工業的區位條件包括自然和社會經濟區位兩個方面,自然條件應說明氣候、地貌的惡劣性對於工程建設的不利影響,社會經濟區位則需要從交通、市場需求和市場距離等角度展開分析。第(4)題,建調節電站,說明該地風能發電不穩定,從建設調節電站的積極意義方面分析。
答案(1)與煤炭相比,風能為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與水能相比,開發風能不產生庫區淹沒等問題。
(2)有風:風能資源豐富(有「世界風庫」之稱),年大風日數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設風電場的土地廣闊(充足),或戈壁(難利用土地)廣布,地形平坦。
(3)當地(經濟落後,人口稀少)電能需求少;距離東部(用戶)較遠(需長距離輸電);當地基礎設施(如電網等)不足;建設成本高(投資大),當地資金不足。
(4)風電極不穩定,配建熱電站可以調節、控制,以使得電網輸電平穩(當風力減弱時以熱電站補充電量,當風力強勁時減少熱電站發電量)。
對點精練
結合圖文材料考查新能源的開發建設
1.(2019·江西南昌二模)下圖是某區域能源利用結構圖,圖中單位GDP能耗是指單位GDP所消耗的能量(一般以「標準煤」作單位)。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序號代表新能源開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舉措,可能降低單位GDP能耗,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是()
A.擴大能源開發規模
B.延長製造業產業鏈
C.降低煤炭消費比重
D.限制能源跨區調配
2.(2019·全國大聯考模擬)根據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阿拉伯半島示意圖。
材料二沙特的日照強度是數一數二的,還擁有廣袤的沙漠地區,這個傳統的、典型的石油國家正在太陽能領域醞釀著一項可能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投資。但工業基礎較差的沙特,其發展前景並不被看好。
(1)簡述沙烏地阿拉伯在內陸地區發展太陽能的優勢條件。(9分)
(2)指出限制沙烏地阿拉伯發展太陽能產業的瓶頸。(6分)
(3)指出沙烏地阿拉伯發展太陽能資源對國家未來可持續發展所產生的作用。(7分)
1.(1)D(2)B
解析第(1)題,圖中序號①②能夠降低單位GDP能耗,應是代表生產技術或產業結構,則A、B錯誤。③可減少廢棄物排放,應代表清潔生產或資源循環利用率提高,則C錯誤。④可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應代表新能源的開發,增加了能源供應,故D正確。第(2)題,延長製造業產業鏈,進行深加工,可以提高單位能源的產值,也降低了單位GDP能耗,故B正確。擴大能源開發規模,能源總量增加,不能降低單位GDP能耗,則A錯誤;降低煤炭消費比重,煤炭造成的汙染減少,不能表示單位GDP能耗降低,則C錯誤;限制能源跨區調配不能降低能耗,則D錯誤。
2.答案(1)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熱量豐富;氣候乾燥,雲量少,太陽輻射強
(2)內陸地區氣候乾熱,自然環境惡劣;多風沙天氣,風沙危害設備;長期以石油為主的傳統的能源消費結構;工業基礎薄弱,技術不成熟;太陽能發電成本較油電成本高。
(3)能源結構方面:能源結構從依賴石油為主的單一結構向多樣化轉變;環境方面:減少石油燃料對大氣環境的汙染;經濟方面:從依賴原油出口,向石油化工產業的轉型,優化產業結構。
解析第(1)題,根據圖中沙漠和降水量的分布特點等信息,可知沙烏地阿拉伯在內陸地區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緯度低,太陽輻射熱量豐富;雲量少,太陽光照強。第(2)題,從沙特自然地理特徵進行分析,沙特多風沙,對太陽能設備有一定的危害;工業基礎差,技術對發展太陽能也是限制因素;太陽能發電成本較油電成本高,對太陽能開發的積極性不高。第(3)題,抓住關鍵詞「對國家未來可持續發展」,從能源結構、環境和經濟方面回答。
時間:45分鐘滿分:9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2019·南昌模擬]下圖是某區域能源利用結構圖,圖中單位GDP能耗是指單位GDP所消耗的能量(一般以「標準煤」作單位)。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序號代表新能源開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圖中序號①②能夠降低單位GDP能耗,應是代表生產技術或產業結構,則A、B錯誤。③可減少廢棄物排放,應代表清潔生產或資源循環利用率提高,則C錯誤。④可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應代表新能源的開發,增加了能源供應,故D正確。
答案:D
2.下列舉措,可能降低單位GDP能耗,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是()
A.擴大能源開發規模 B.延長製造業產業鏈
C.降低煤炭消費比重 D.限制能源跨區調配
解析:延長製造業產業鏈,進行深加工,可以提高單位能源的產值,也降低了單位GDP能耗,故B正確。擴大能源開發規模,能源總量增加,不能降低單位GDP能耗,則A錯誤;降低煤炭消費比重,煤炭造成的汙染減少,不能表示單位GDP能耗降低,則C錯誤;限制能源跨區調配不能降低能耗,則D錯誤。
答案:B
[2019·江西重點中學盟校模擬]山西能源的開發對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能源的開發必須與生態建設同步進行。該區域有隔離護壩、公路、排水溝等設施。讀圖,回答3~4題。
3.排水溝宜建在()
A.A B.B
C.C D.D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公路建設與固沙草方格有關
B.該區生態建設末期以工程措施為主
C.建隔離護壩主要防止飛沙進入河道
D.該區生態建設初期以生物措施為主
3~4.解析:第3題,露天採掘會使採掘區地勢變低,為了避免周圍水體或降水形成的地表徑流進入採掘區,應該在其周圍修建排水溝或隔離護壩。圖示採掘區周圍有A和D,其中D位於河流與採掘區之間,應為隔離護壩;A應為排水溝。第4題,在重要的交通線附近,可修建固沙草方格來阻擋沙漠侵襲,保護公路的安全。一般生態建設初期以工程措施(隔離護壩、排水溝等)為主,後期以生物措施(植樹造林等)為主。隔離護壩的作用是保護河道和礦區,防止廢棄物進入河道,防止洪水衝毀礦區。
答案:3.A4.A
[2019·石家莊模擬]木裡煤田緊鄰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由於大面積露天採煤,當地綠色的高山草甸變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態環境修復困難。下圖示意木裡煤田位置。據此完成5~6題。
5.木裡煤田露天開採導致當地()
A.冰川面積快速萎縮
B.地表涵養水源功能減弱
C.河流年徑流量增加
D.草甸生態系統趨於複雜
6.木裡煤田生態環境修復困難,是由於當地()
A.資金不足 B.交通不便
C.氣候惡劣 D.氧氣缺乏
5~6.解析:第5題,煤田露天開採,一定會破壞地表植被,地表涵養水源功能減弱,B正確。第6題,由材料可知木裡煤田位於祁連山附近,海拔高、氣溫低、氣候惡劣,生態環境修復困難,故C正確。
答案:5.B6.C
[2019·濰坊調研]貴州礦產資源豐富,煤、鋁土等主要礦種優勢顯著。西部大開發十幾年來,貴州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礦產基地之一,但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據此完成7~8題。
7.貴州採礦工業導致環境問題嚴重的原因可能是()
A.露天礦表土剝離易造成嚴重的土地沙漠化
B.礦區道路鋪設極易造成嚴重的水汙染
C.重化工業體系多高耗高排產業,環境汙染嚴重
D.燃煤發電、洗煤、煉煤、煉焦等工業的發展極易造成生態退化
8.圍繞能源開發,貴州適合構建的產業鏈主要有()
①煤—電—鋼②煤—焦—化③煤—氣—液
④煤—電—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7題,貴州是在豐富的礦產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礦產基地,以汙染嚴重的重化工業為主。第8題,貴州煤、鋁土等主要礦種優勢顯著,可以煤炭為基礎構建煤—焦—化等產業鏈;利用煤炭能源和鋁土礦,發展高耗能的煤—電—鋁產業鏈。
答案:7.C8.D
[2019·山東濱州質檢]我國資源型城市中,20%處於成長期,68%處於成熟期,12%處於衰落期。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下圖為該區域簡圖。讀圖,完成9~10題。
9.下列關於包頭建設國家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的分析,正確的是()
A.科技實力不強,需要引進人才和技術
B.擴大稀土產量,增加出口量
C.黃河含沙量大,工業水源水質差
D.靠近黃河、鐵路,水陸交通便利
解析:包頭位於內陸地區,經濟欠發達,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進人才和技術;礦產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需要合理開採,進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擴大產量;該段黃河還未流經黃土高原,河水含沙量較小;黃河通航能力差,水運不便。
答案:A
10.下列有關資源型城市的發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A.延長產業鏈,加強產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的升級
B.資源型城市的發展都面臨成長——成熟——衰落的過程,發展第三產業是唯一出路
C.完善基礎設施,關閉整合虧損嚴重且又存在安全隱患的中小企業
D.對廢礦區復墾,有針對性地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旅遊業等
解析: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利於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但不是唯一出路。
答案:B
11.[2019·河北省五校聯考]下圖示意印度洋東部某火山島,島上分布有大面積的熱帶雨林,自19世紀下半葉該島就開始了磷酸鹽礦的開採。據此完成下題。
關於該島磷酸鹽礦開發的說法,不合理的是()
A.島嶼東北部靠近港口和機場,便於磷酸鹽運輸
B.開發磷酸鹽礦要特別注意對熱帶雨林的保護
C.磷酸鹽礦日趨枯竭,使經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D.廢礦石中細小物質隨風飄移,易造成大氣汙染
解析:磷酸鹽礦的運輸應主要採用海運,不應採用航空運輸的方式;磷酸鹽礦開發過程中會對原生植被造成破壞,因而要特別注意對熱帶雨林的保護;該島嶼磷酸鹽礦開發歷史較早,資源日趨枯竭,經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廢礦石處理不當,易造成大氣汙染。
答案:A
二、綜合題(共46分)
12.[2019·太原模擬,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丹麥是一個致力於擺脫石油依賴,以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要生命線的國家,其人均風電裝機容量長期居世界第一位,目前風電滿足全國電力需求的42%。丹麥風電的主要備用電源在周邊國家,與瑞典、挪威、德國之間電腦互聯,能根據風電變化,調度電力進出口,「削峰補谷」平衡電力供需。丹麥歷屆政府對風電都給予大力支持,如為風電設備安裝、風電生產提供財政補貼;強制風電上電網與電力公司購買;電力消費者必須購買固定額度的綠色能源等。上圖示意丹麥地理位置。
風電棄用主要是指由於電網接納能力不足、風電不穩定等原因導致的風機停止發電的現象。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風力棄風電量達394.7億度,全年平均棄風率為19%,尤其是西北風電規模化開發地區棄風現象嚴重。
(1)與水能、太陽能相比,分析丹麥選擇大力發展風電的原因。(10分)
(2)說明丹麥風電要利用備用電源進行「削峰補谷」的原因。(4分)
(3)探討解決我國西北風電規模化開發地區棄風問題的途徑。(6分)
解析:(1)可從丹麥風能資源優勢,水能、太陽能資源劣勢角度分析。(2)注意理解題意:要用備用電源來達到「削峰補谷」的目的,說明風電不穩定。(3)注意材料「風電棄用主要是指由於電網接納能力不足、風電不穩定等原因導致的風機停止發電的現象」,可從提高接納能力、與其他電力結合提升供電穩定性角度分析;同時還可借鑑丹麥支持風電的措施。
答案:(1)丹麥瀕臨海洋,常年受西風帶影響,(2分)風能資源豐富;(2分)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2分)河流較短、落差小,水能資源匱乏;(2分)緯度較高,陰天多,太陽能資源匱乏。(2分)
(2)風電具有不穩定的特點,(2分)當風力較弱時,需要備用電源「補谷」,維持電網的穩定運行;當風力較強時,可出口風電到周邊國家進行「削峰」。(2分)
(3)(明確風電作為新能源的戰略發展地位;)加強電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輸電能力;(2分)建設火電、水電等調節電站,或與周邊地區火電、水電聯網,彌補風電不穩定的缺陷;(2分)政府給予政策支持與經濟補貼,推動風電產業的發展(或利用法律手段強制規定電網收購一定比例的風電)。(2分)
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6分)
材料一大慶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陸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慶油田已經開採出可採儲量的75%。近年來大慶重點發展了石化深加工、電子信息、機械及儀表儀器生產等產業。下表是大慶市近年主要經濟和產業指標值。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億元)
1 400
2 220
4 000
三次產業佔GDP比重
3:6:1
4:2:4
4:1:5
採掘業佔工業總產值比重(%)
82
79
72
材料二玉門是我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2009年被列為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開採造成大氣、水和土壤的嚴重汙染,老城區人口從13萬銳減至3萬。近年來玉門重點發展了新能源產業。
(1)分析大慶市產業結構及變化特點。(6分)
(2)目前大慶和玉門在資源、經濟和環境三方面面臨問題的差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根據各自面臨的問題和具有的優勢,兩市選擇不同產業發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國家戰略,對大慶、玉門這類資源型城市加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在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方面,大慶和玉門採取了各具特色的舉措,據此談談對「因地制宜」思想的認識。(4分)
解析:本題考查區域資源和能源開發、區域產業結構、區域發展等。(1)產業結構及變化特點據表中信息分析說明。(2)根據材料比較分析兩市在資源、經濟和環境三方面面臨問題的差異。(3)產業發展優勢結合兩市優勢條件來分析。大慶發展較早,位於東部地區,區位優越,資金、技術等條件好;玉門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適宜發展新能源產業。(4)國家戰略層面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技術、政策等支持。(5)對「因地制宜」思想的認識要從資源開發、經濟發展角度來闡釋。
答案:(1)第二產業比重大;石油採掘工業佔主導地位;產業結構正在不斷優化。
(2)玉門石油資源已經枯竭,大慶也將面臨石油枯竭的問題;玉門的經濟發展已經衰退,大慶的採掘業比重過高;玉門的環境問題更加嚴重。
(3)大慶:區位優越;資金、技術等條件好;玉門: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和太陽能資源,發展新能源產業。
(4)提供資金、技術和相關優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據條件,「制宜」是指應採取合適的對策和措施,同是資源型城市,但所處地理位置不一樣,條件有差異,採用適合各自情況的產業轉型政策。
(溫馨提醒: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可以及時看見譚老師的推送,可將「譚老師地理工作室」設為星標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譚老師的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