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下,為什麼中國人口14億,平時沒什麼事,一到春運的時候火車站非常擁擠,顯得格外熱鬧?很簡單呀,平時人口都平攤到中國城市的各個空間(承載空間大),這時候看著很平靜(密度小能量低),一到春節都往車站擠(承載空間小),就熱鬧了(密度高能量高)。
圖:春運高速變成停車場
宇宙膨脹空間由小變大,能量密度低了,能量總量不變,如果倒放一下宇宙收縮空間由大變小,就如同把光都擠到「車站」去了,能量就高了。
圖:宇宙膨脹,波長變長,紅移
回答到這裡,估計你能理解了,但是實際這題只回答了一半,如果要深入的講,還有一半很難回答,因為現在說的是光子,涉及到「量子力學」波粒二象性,甚至是無法回答,因為涉及到「量子引力」目前人類無法破解,下面由淺入深的講一講:
當單個光子在恆星間穿行數年,當恆星和觀測者之間的宇宙空間膨脹時,它組團的光波,波長會變長,而具體到一個光子本身能量會降低,那它的能量去哪了?
量子層面
劃重點:很多人可能有一個誤區,認為光波(電磁波)是由大量光子組成的。實際上單個光子也可以形成電磁波,這是「量子力學」中的核心,即波粒二象性。
圖:薛丁格的貓
如果說一束光是大量光子組成,那就可以說是量子形成的波組成。單個光子同時是電磁波也是光子,想一下薛丁格那隻「即死又活的貓」的生死疊加態,同理光子處於「波與粒子的疊加態」,所以當你說到「光子」的時候,實際上它本身也具備波動性。為了理解這裡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當你讓光子從波的狀態顯現為光子的狀態,發現它變「紅」了,但是你沒考慮到單個光子形成的波長其實更長了。
關於光子只能說到這裡,因為量子力學還無法兼容引力和宇宙膨脹。目前宇宙膨脹,引力都屬於《廣義相對論》範疇,我們目前只能用僅有的現有的、實驗論證過的理論來描述。
宇宙膨脹
老愛《廣相》的發表,惠勒精闢的總結道(說人話):質量使時空彎曲,時空告訴物體如何運動。然後才有了光會跟隨質量彎曲的時空偏轉,可見時間+空間決定了光的命運。
然而老愛犯了一個錯誤,刪掉宇宙膨脹,宇宙變為靜態。哈勃發現了星系退行的速度與距離成正比,但哈勃只好一口煙,淡泊名利(內心:這事太大了,不能出頭),甩出結果說:你看啊,這是我觀測到的,你們自己看著辦。也不發表結論,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最終神父喬治斯·勒梅特看來是修行沒到位呀,如同發現了寶藏,拉著老愛,哈勃(勸說有福同享),於是有了哈勃定律和宇宙的形態如下圖所示:
圖:宇宙膨脹形象比喻圖
既然時空決定了光的命運,那麼宇宙膨脹了,光也理所當然也要跟隨空間膨脹了,然後波長就長了,才有我們所說的紅移。為什麼要把這個過程講一遍,其實是為了讓你體會時空膨脹的變化,看看上面的格子變化,記住!這很重要,下面還會考。
類比
如果一個罐子中,氣體分子具有大量能量,就像一個人吃了「興奮劑」,它們會瘋狂亂跑,原本一個人站個100平,兩室兩廳就夠了,現在一個操場都裝不下它。
在小的空間中,它們的個體具有的能量高,不斷的碰撞四周,也就是說光子的內壁具有壓強。如果這個罐子具有彈性的,它就會像氣球一樣被吹大。
圖:吹大之後的分子運動
它們吹大容器的過程,就如同用力「推」牆壁的過程,要用力必然要損失能量,也就說「興奮劑」的藥效釋放了出去,對外做了功,比較蔫吧了,再加上現在由一個個「兩室兩廳」,都改為別墅了,所以它們就比較安逸了。
如果你仔細一想會發現這其實和宇宙膨脹很像。宇宙變大了,光子的活動空間大了,所以能量降低了。但是是不是感覺這個理由(藉口)似乎哪裡有點問題?
的確,你很聰明,區別在於光子是被動拉長的。小時候玩沒玩過把不帶針的注射器一頭堵住,然後如同抽血似的使勁抽注射器,就像是在抽真空,針筒裡面原本的空氣分子都可以分配上「五室3廳」,你非要給他們一人整一個操場,這就是光子的寫照。
還有第二個區別,如果你還記得上面那個空間格子,你會發現宇宙膨脹是它變大了。而氣體分子是空間變多了。再舉個例子,氣體分子是100平的公寓換成1000平的操場,而宇宙膨脹是100平公寓並沒有換,而是直接變成了1000平的公寓,如果此時你去看看樓下的操場你會發現它變成了10000平。這能說明什麼呢?
左:氣體的空間變大;右:光子的空間膨脹
光會受空間所影響,空間變長,它也被拉長,原本它有100的能量給了100平的公寓,每平米均攤1的能量,現在公寓變成了1000平,那每平米就均攤到0.1的能量。換而言之,光的能量密度下降了,單位空間上光子的能量低了。
那能量守恆不守恆?原來是1X100=100,現在是0.1X1000=100,即能量守恆。如果宇宙膨脹倒放回去,那麼1000平的公寓,退回100平,那麼單位能量又會變為1。
所以我們不能光看光子「紅」了,而是要看光子是如何「紅」的,說白了就是不要看眼前,要有大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