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梁秀峰
近期,《求是》雜誌刊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份,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
一些省會城市「一市獨大」
對於省會城市在區域中的地位,我國一般習慣用城市經濟首位度這一指標來衡量,就是省會城市GDP佔全省GDP的比例。
一般來說,大家習慣把省會城市GDP佔比超過30%的,視為「一市獨大」。以2019年數據來看,中西部共有七個省會城市GDP佔比超過30%。
像武漢、成都、西安這三個比較受關注的城市,城市經濟首位度都超過30%,但沒超過40%。
比較突出的是銀川和長春,佔比都超過了50%。
至於其他的一些省會城市,比如西寧、蘭州、哈爾濱、海口,也都超過了30%。
東部沿海省份:「雙子星」或多中心
相比中西部一些省份「一市獨大」,東部沿海省份城市格局,多是「雙子星」或者多中心。
像遼寧的瀋陽、大連,山東的濟南、青島,浙江的杭州、寧波,廣東的廣州、深圳,都構成了省份「雙子星」格局。
對於浙江和廣東,有人可能覺得這兩省應該算是多中心格局,因為知名的城市有很多。不過,翻看這兩個省的GDP數據就可以發現,杭州、寧波以及廣州、深圳這兩對「雙子星」,其經濟規模都要遠遠大於省內其他城市。
像杭州、寧波,GDP都超過1萬億元,第三城溫州則只有6000多億元;廣州、深圳GDP都超過2萬億元,而第三城佛山則剛過1萬億元。所以,這兩省的格局,用「雙子星」比「多中心」概括可能更準確。
不過,雖然稱不上多中心,但浙江溫州,廣東佛山、東莞,這些都是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城市,它們幫助浙江、廣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區域均衡發展。
而江蘇則是典型的「多中心」格局,蘇州、南京、無錫三個城市的GDP均超過1萬億元,南通也接近1萬億元。
培育省份中心城市,有哪些標準
經濟指標應該是培育中心城市最關鍵的指標。
中心城市必須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這個是不能少的。另外,還要考慮區域平衡。
需要說明的是,國家中心城市與省份中心城市不同。目前在下面這7個中西部省份當中,武漢、成都、西安是國家中心城市,當然也是各省份要發展的中心城市。至於其他省份中心城市,級別則低於國家中心城市。
湖北:武漢、宜昌、襄陽
湖北有哪些城市可以培育為中心城市,幾乎沒什麼懸念。
早在2003年,湖北就確定把宜昌、襄陽作為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與武漢相互呼應,形成「一主兩副」的發展格局。
2019年,武漢GDP全省佔比超過30%,而宜昌和襄陽也都超過10%,其GDP均約為4000多億元。
四川:群雄逐鹿
四川的經濟中心當然是成都。
除了成都,還有哪些城市潛力大?
2018年,四川省委提出要建設德陽、綿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7個區域中心城市。
為什麼是這7個城市?GDP是主要指標。2019年,德陽、綿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這7個城市,GDP大都在2000億元左右。
不過,一個省之內搞這麼多區域中心城市,效果會如何呢?這值得思考。
一般來說,省域範圍內,可以有3-5個中心城市。再多,就可能出現主次不分的問題了。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四川省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城市數量確實比較多,但培育5個中心城市也就夠了。
在對這一決定做解釋的時候,時任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的範波表示,「拿現在的數據看,如果說有一個副中心的話,它的總量應該是三四千億左右的標準。這幾個城市都有可能,需要大家實實在在幹出來。」
言下之意其實很明白,這7個城市能否成為中心城市,目前實力還不夠,需要繼續努力。
在未來十年內,預計這7個城市可以爭出個高下。
陝西:西安之外,還應該有誰
2019年,陝西各城市GDP中,西安(9321.19億元)排名第一,第二名是榆林,GDP是4000多億元,第三名、第四名是寶雞、鹹陽,均超過2000億元。
鹹陽距離西安太近,似難被列為區域經濟中心城市。2017年,西鹹新區也劃歸西安代管。
看起來,陝西比較適合培育為中心城市的,除了西安外,榆林和寶雞較為合適。
甘肅:蘭州、慶陽、天水、酒泉
甘肅選擇中心城市的候選對象,則是比較容易的。
GDP排名上,依次是蘭州、慶陽、天水、酒泉。這四個城市,也分別位於甘肅中部、北部、東部和西部,比較好地契合區域均衡的需要。
寧夏:城市數量少
寧夏行政區域劃分中,一共只有5個地級市,分別是銀川、吳忠、固安、中衛和石嘴山。
城市數量少,對寧夏來說,似乎目前沒有培育多個中心城市的必要性。
青海:西寧、海西、海東
青海也比較好選擇中心城市。
GDP排名上,西寧、海西、海東位列前三。青海一共只有8個地級市,如果培育中心城市,這三個城市是比較好的選擇。
西藏:拉薩、日喀則、昌都
西藏GDP排名前三的是拉薩、日喀則、昌都,分別位於中部、西部和東部,地域也有代表性,所以如果培育中心城市,拉薩、日喀則、昌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梁秀峰(新京報智庫研究員)
編輯:柯銳 實習生:王雅晨 校對:吳興發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