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因壺」
「遊戲可是人類身為高級智慧生物的一項證據,把現實中的事物轉換為遊戲,再進行模擬體驗,別的動物可沒有這麼強的而思維能力。」
「想知道自己瞳孔的顏色,就只能窺視鏡子,既然如此,或許雙瞳只存在於鏡中,不是麼?」
其實一部好的作品最成功的一點就是會引起讀者或者觀者的反覆思考,一句話、一句臺詞、整個故事的梗概會反覆在觀者的腦中上演,而後加在自己的身上,將自己置身於作品或者作品的概念之中,反覆推敲和琢磨,總想品出個因為所以,卻又不捨得讓自己就這麼相信了。留一個長久的疑問,假以時日回想起依然會引發思考,這是一種未來和過去在人的頭腦中的連結,多麼美好。
所以看到這本書最後的一個「解密篇」,我掃了兩眼就過,根本沒有仔細去看,心中還在疑問,留個懸念是多麼美好的事,解密反而會給了作品一個加速度,讓它更加迅速淡出腦海,一點都不明智不是嗎?後來查閱信息才知道,最後的「解密篇」根本不是原作者所寫,而是在翻譯的進程中仿照原作者的作品風格寫的,為了什麼?也許是給推理人一個實實在在的交代?還是大清習慣了思維的牢籠?只能說,在允許的範圍內,一切皆有可能。
在看《克萊因壺》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克萊因壺」,看起來是音譯過來的文字,是什麼單詞,又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源自一個數學概念——克萊因瓶(Klein bottle),又是一個極其燒腦的概念,它指的是一個無定向性的平面,沒有「內部」和「外部」之分。而該部小說被命名為《克萊因壺》除了因為小說中描繪的一個叫做克萊因壺的裝置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身在其中我們也是分不出內外的。
究竟什麼是真實存在和發生的,什麼又是虛擬實境中的呢?很多人說《克萊因壺》超前了《盜夢空間》20年,但其實我自己在看的時候,想到的反而是《黑客帝國》,一部第一次讓我開始考慮真實的世界是什麼的電影。無論是是《克萊因壺》、《黑客帝國》還是《盜夢空間》,置身於其中的我們都很難準確分辨究竟世界是在虛擬中、夢境中還是在現實。而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呢?有沒有可能也是一堆程序代碼?有沒有可能只不過是一個沙盒遊戲中的場景?亦或者是哪一位大神的夢境?
莊子在《逍遙遊》中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意思是說,生物認知這個世界是有局限的: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一年的時光為何;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當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而我們人類的如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更高級的生物眼中又值了幾個寒暑?
仰望天空你看到的是什麼?人外未必有人,天外一定有天。
老闆開會成癮?看似高效實則成效不彰,這些關於開會的tips可以參考一下
讀《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丨世界上沒有完美,只有追求完美的姿態
讀《Educated》丨我更想說,你當像鳥飛入蒼穹
世界讀書日丨你可曾為了什麼窮盡一生等待?
讀《瓦爾登湖》丨林中的誘惑
最壞時代的最好品格丨最近那些#NO.9#
黃金四分鐘的CPR你會嗎?丨最近那些#NO.5#
那些話
語錄壁紙丨再突如其來,變故也隨風而逝
語錄壁紙丨失去童年的孩子們高考加油
你和你的父母輩讀過同一本書嗎?
感覺得到知識恐慌嗎?
雙語丨哪裡可以擁有最好的閱讀環境?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那家街口小店,消失在記憶裡的春天
那些煙火
健康低卡羽衣甘藍三明治
簡單又超滿足的Tikka Masala 咖喱雞肉
罐頭做的米其林大餐,三文魚麵包條
520你好,愛心起酥小麵包
香蕉牛奶升級版,香蕉布丁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