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盜夢空間》看《克萊因壺》,三十年前的VR構想宛如現實

2021-01-10 是葡萄不是菩提

煮一壺咖啡,葡萄陪你讀書。

什麼時候,你開始懷疑這個世界是假的?

你是不是也曾經幻想過,某一天你從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身在高三的教室裡,同桌戳了戳你的手臂,說老師來了別睡了。你可知,也許這真的不是你的幻想?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小說《克萊因壺》,是由日本傳奇推理作家組合——岡島二人在三十年前創作的,被喻為日本虛擬實境VR題材的開山傑作,超前了我們熟知的《盜夢空間》二十餘年。

克萊因瓶,是拓撲學上的一個概念。其結構可表述為:一個瓶子底部有一個洞,現在延長瓶子的頸部,並且扭曲地進入瓶子內部,然後和底部的洞相連接。

作者在書中說道:「現在的我,像一條咬住了自己尾巴的蛇,不斷吞噬著自己。吞噬到最後會剩什麼?皮膚和胃囊翻轉過來的自己嗎?」

故事也正如作者所述,「裡」、「外」早已分不清楚。

我們的主角上杉彰彥,接到一家名為伊普西隆的遊戲公司的邀請,請他擔任由他自己所寫小說改編成的虛擬實境遊戲的測試員,與他一同參與測試的還有一位美麗的少女梨紗。一開始彰彥跟梨紗都很興奮,但後來劇情的走向越來越詭異。伊普西隆公司的神秘行事、梨紗的突然失蹤,使得彰彥逐漸生疑。然而在調查過程中,彰彥發現自己的記憶變得模糊混亂,他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身在遊戲裡還是遊戲外。

下面,葡萄將藉由大家熟悉的《盜夢空間》電影,向大家展示這本神奇的小說。

造夢:從開始的地方開始

《盜夢空間》開篇便引出了「造夢者」、「聯夢機」的概念,造夢者負責創建夢境,聯夢機可以分享該夢境,使得不同的人可以同時進入同一個夢境。

而在《克萊因壺》裡,則是由「遊戲公司」伊普西隆以及他們製作的遊戲機「克萊因2(K2)」來實現這個造夢的功能。K2通過採集使用者的視網膜信息,為每一位玩家打造更貼合自身的全息場景。當玩家完全置身於K2之中時,一種神秘的液體包裹著你的全身甚至進入你的口腔,液體能夠模擬跟現實分毫不差的觸覺、嗅覺甚至味覺,讓你在遊戲中喝瓶啤酒也會有液體流過喉嚨的感覺。

彼時彰彥和梨紗還在為能夠體驗如此逼真刺激的遊戲而興奮不已,完全沒有想到有一天伊普西隆和K2會讓他們虛實不分,甚至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造夢:夢境

圖騰:在結束的地方結束

無論是夢境還是VR遊戲,都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那麼問題來了,經常出入於夢境或遊戲的人,拿什麼來分辨自己當下的處境呢?

《盜夢空間》中,主角柯布用一個陀螺來提醒自己,他稱之為「圖騰」。關於圖騰,大概的原理是,使用圖騰時,圖騰主人會試圖用自己的意識去控制自己的圖騰,使之產生不符合現實的情況(例如陀螺不會停下)。如果能做到,則圖騰主人就知道自己身處夢中,如果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則就知道這是現實。

《克萊因壺》的故事中,並沒有引入圖騰的概念,但這也正是本書有趣的地方之一。不論K2能多麼逼真的模擬人的五感,可遊戲所呈現出的虛擬空間內含的所有信息超不出其開發者的認知,就像夢境無法超出造夢者的認知一樣(所以才會有齋藤通過地毯的質地,推斷出自己身處夢境而非現實的一幕)。

所以有後來主角彰彥通過本應在口袋裡的耳環卻不見了、本來該藏著鑰匙的地方卻沒有鑰匙等等,逐漸識破了遊戲開發者的詭計。作為一本推理小說,讀者可以跟隨彰彥的視角,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判斷其目前究竟是在K2之外還是之內,甚至有極大可能,你會比彰彥更先發覺他是被K2欺騙了,這也正是好的推理小說吸引人的地方所在——你推理,然後你發現你能推出來的部分僅僅是作者想要你推出來的部分。

圖騰:陀螺

尾聲:從結束的地方開始

葡萄始終認為,一部好的作品一定要有留白。這也正是開放性的結局為什麼比傳統大團圓結局更受人歡迎的原因,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同時又發人深省。

《盜夢空間》的結尾有一段柯布的陀螺不停旋轉的畫面,相信這使得好多人跟我一樣,在電影院坐到了最後一刻。觀影后,大家對柯布到底是回到了現實還是繼續身處夢中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這裡對此不置可否。

而在《克萊因壺》一書中,彰彥最後還是因為無法分辨自己身處壺內還是壺外而選擇在浴缸裡割腕。正如他所想,如果是在壺內,那麼遊戲就會終止。如果是在壺外——他早已不在乎這結局了,將這百轉千回的思緒擊個粉碎才是他的目的。他想,從開始的地方開始,在結束的地方結束吧。

故事如果在這裡戛然而止,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好故事,然而作者的奇思妙想遠不止此。全書最後一章《從結束的地方開始》,彰顯了作者絕不滿足於僅僅只作為一個「好故事」,實現了戲中戲的多重反轉。可以說這一章,才是本書走向神壇的點睛之筆。

莫比烏斯環:二維的克萊因瓶

聊到最後,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克萊因壺》的作者。岡島二人,為井上泉(後筆名井上夢人)、德山諄一共同的筆名,取自日語「兩個怪人」的諧音。1989年,這對搭檔突然宣布解散,《克萊因壺》成為其最後的絕唱。事實上,《克萊因壺》也是出於井上夢人一人之手,並非兩人共同創作。有趣的是,本書的譯者張舟也是因為推理而結緣的夫妻二人組。

其實,電影和書,又何嘗不是一個個夢境。當我們掩卷沉思的時候,也理應感激這些夢境的造夢人對此的辛勤付出吧。

相關焦點

  • 《克萊因壺》:這才是最早的VR科幻型推理小說
    這本新譯的「VR推理題材作品」似乎深諳此道,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類似《盜夢空間》題材的濫觴之作(姑且稱之)。作為1989年的作品,VR還遠遠沒有像如今那樣普遍,由此在那個時代,《克萊因壺》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科幻推理小說,而在當下,這部小說的推理性顯然要強於其可科幻性。
  • 讀《克萊因壺》丨想知道瞳孔的顏色,就只能窺視鏡子
    「克萊因壺」「遊戲可是人類身為高級智慧生物的一項證據,把現實中的事物轉換為遊戲,再進行模擬體驗,別的動物可沒有這麼強的而思維能力。」「想知道自己瞳孔的顏色,就只能窺視鏡子,既然如此,或許雙瞳只存在於鏡中,不是麼?」
  • 全球高智商人群瘋狂關注的「克萊因壺」是什麼?看得後背發涼
    一本陌生的書意外的引起了我的興趣-《克萊因壺》,書名的含義我是知道的,因為貓君我也是一個科幻迷。克萊因壺和莫比烏斯環是數學領域的兩個概念,它們有些類似,術語總結就是無定向;要是說人話的話,它可以解釋為空間不分裡外,你可以無意識的跨越界限。然而以此命名的書我卻摸不著頭腦它想講什麼。當初購買是因為豆瓣將其評為年度第二的推理小說,想來必是有一定原因的吧。
  • 克萊因瓶有多詭異?四大洋倒進去也裝不滿,它是四維空間的鑰匙
    在現實生活中,不管瓶子有多大,只要人們不斷往瓶子裡注水,瓶子裡就會有注水的時間,但這種情況只適用於三維空間。在四維空間裡,有一個神奇的瓶子叫「克萊因瓶」,即使倒進四大洋也裝不下。霍金一直強調人是四維空間的產物,而人類之所以感受不到四維空間,是因為人的思維方式早已局限於三維空間。為了解釋四維空間的存在,霍金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簡單的例子。
  • 關於四維空間:你聽過克萊因瓶嗎?
    ,但和莫比烏斯環可以在三維空間中完美呈現不一樣,我們看到的克萊因瓶只是真正的克萊因瓶在三維空間中的投影而已,因為要完美體現克萊因瓶,需要額外的一維空間!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克萊因瓶是否暗示了我們的宇宙還存在高維空間嗎?什麼是二維,三維和四維?我們一般所說的維度就是歐幾裡德空間,如果要討論閔可夫斯基空間請看作者其他文章。
  • 真的有我們摸不到的空間,四維空間,用克萊因瓶理論可以來解釋
    你知道克萊因瓶是什麼嗎?如果我問,這個瓶子能裝水嗎?你可能會笑,為什麼瓶子裡裝不下水?事實上,如果你這麼想,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克萊因瓶不是你想像中的普通瓶子。讓我們看看克萊因瓶到底是什麼?克萊因瓶指的是一個無界限表面,它不能區分裡面和外面,也不能準確地用三維來描述的一個瓶子。這是在倫敦科學博物館展出的由三個克萊因瓶套成的雕塑,由艾倫·貝內特設計和製作。
  • 為什麼我們能造出莫比烏斯環,卻無法造出克萊因瓶?
    筆者-小文科學家認為宇宙中一共有21個維度空間,而對於普通人而言,從三維到零維度空間已經足夠人類使用了,更高維度的空間,人類目前只能在電腦上進行模擬,誰也無法將其在現實中還原出來,而克萊因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克萊因瓶到底有多神奇?永遠都裝不滿水,卻怎麼也製造不出來
    如果你看二維生物,三維生物只能是二維形狀,也就是說,你可以看到許多平面疊加在一起。你有沒有想過如何在三維空間中觀察一個四維的生物?你聽說過克萊因瓶嗎?為什麼它永遠都裝不滿水,卻怎麼也製造不出來在諸多的世界科學之迷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克萊因瓶。
  • 克萊因瓶可以證明四維空間的存在嗎?
    理想中的克萊因瓶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四維空間,數學上也允許四維空間的存在,甚至M理論還主張宇宙是11維度的,在此之前的弦理論認為宇宙是25維的。所以說這些都是數學上的遊戲,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四維空間的存在。
  • 克萊因瓶是四維空間的莫比烏斯帶?科學家:有這種可能!
    克萊因瓶克萊因瓶是一個永遠無法裝滿水的瓶子,因為它並沒有瓶子的內外之分。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克萊因瓶只是一個概念,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甚至這個瓶子還沒有足夠完善的理論支持!但這些並不妨礙這個瓶子成為科學家們的寵兒。
  • 更高維度世界才有的有趣幾何:彭羅斯階梯,莫比烏斯帶,克萊因瓶
    《盜夢空間》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瑪麗昂·歌迪亞等主演的電影。影片講述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扮演的造夢師,帶領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
  • 克萊因瓶有多神秘?四大洋倒進去也裝不滿,它是四維空間的鑰匙!
    在現實生活中,不管一個瓶子有多大,只要人們不斷往瓶子裡倒水,瓶子就會被裝滿,但這種情況只適用於三維空間。在四維空間中,有一個叫做「克萊因瓶」的神奇瓶子。不要說裝滿水,哪怕四大洋灌進去,也不可能是滿滿的。霍金一直強調人類是四維空間的產物。人類之所以不能感知四維空間,是因為人類的思維方式長期受到三維空間的限制。
  • 為什麼說克萊因瓶造不出來?它實際上是四維空間中的一個扭曲的面
    克萊因瓶的結構可表述為:一個瓶子底部有一個洞,現在延長瓶子的頸部,並且扭曲地進入瓶子內部,然後和底部的洞相連接。簡單的說——這是一個沒有內外之分物體。克萊因瓶看起來就是三維空間的一個大奇葩,之所以裝不滿水是因為克萊因瓶本身是封閉的,其底部有一個洞,而且克萊因瓶是沒有內外之分的。
  • 「克萊因瓶」永遠裝不滿的瓶子?
    現實中我們用一個紙帶,一端扭曲180°和另外一端連接就製作了一個莫比烏斯環。,而克萊因瓶卻無法做到,我們發現雖然它是一個沒有內外之分的曲面構成,但它的瓶頸和瓶身是相交的,什麼意思,就是瓶頸上某些點佔據了三維空間的同一位置.注意它是一個與自身不相交的無邊界曲面,這是討論的前提,不懂繼續看下面:
  • 網上說的克萊因瓶,目前為止還製造不出來,那市面上的克萊因瓶是真...
    正是因為如此,克萊因瓶是永遠裝不滿水的。 所以它最初的命名是 「Kleinsche Fläche」,也就是克萊因平面,沒有內部外部之分,但是後來傳成了克萊因瓶。 克萊因瓶在現實生活中是無法實現的,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克萊因瓶其實都是假貨。
  • 生存在3維空間的人類,為什麼無法造出「克萊因瓶」?
    引言:有科學理論提出了宇宙最高有十一維度的觀點,而人類只存在於三維空間,且對於高維度的空間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然而人類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塑造出四維空間的物體,它就是克萊因瓶。但是科學家表示我們所看到的克萊因瓶並非真正的克萊因瓶,這是為什麼呢?
  • 有人說克萊因瓶製造不出來?那市場上出現的克萊因瓶又是什麼?
    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克萊因瓶」實際上是真正的「克萊因瓶」在三維空間中的類似,要想完美的呈現出克萊因瓶需要額外的一個空間維度。而克萊因瓶在三維空間中它的瓶頸和瓶身是相交的,這意味著某些位置佔據了一個空間維度。
  • 克萊因瓶很詭異,地球的水倒進去也裝不滿,它或是四維空間的鑰匙
    實驗室中的克萊因瓶在三維空間,任何瓶子都能夠裝滿水,但是科學家認為在四維空間,存在一個詭異的瓶子,這個瓶子容量非常大,即使把地球全部的水倒進去,瓶子也不會裝滿,這個瓶子就是著名的「克萊因瓶」,「克萊因瓶」理論的出現,讓科學家看到四維空間存在的希望,甚至有科學家斷言,「克萊因瓶」是人類打開四維空間的一把鑰匙
  • 為什麼我們永遠也造不出克萊因瓶?它是通往四維空間的工具嗎?
    大家平時看到的現實版克萊因瓶都不是真實的,都是簡化版。那克萊因瓶的具體結構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這樣描述:一個瓶子底部有一個洞,現在延長瓶子的頸部,並且扭曲地進入瓶子內部,然後和底部的洞相連接。他最初的瓶子又叫做「克萊因平面」,並不是個瓶子,後來為了方便普通人理解,就變成了一個並不存在的瓶子。從物理學上說,克萊因瓶本質上是個三維概念物,因此只能夠存在於四維空間。我們可以類比莫比烏斯環,它是個二維概念物,只能夠存在於三維空間。為了便於直觀了解,在三維空間中出現的克萊因瓶總是呈現出自己與自己相交的樣子,但是真實的克萊因瓶的瓶頸是穿過四維空間再和瓶底圈連的,並不會穿過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