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稱為「萬世師表」、「至聖」,他開創的儒家思想更是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成為中國的最主流思想,在古代封建時期,在儒家「仁者愛人」、「義之所向」、「修齊治平」、「內聖外王」等思想薰陶下,出現了一個個的明君、名臣,對中國歷史的進程起到了巨大影響。時至今日,依然有人大力推崇儒家思想。
然而,有人推崇就有人不屑一顧,有人卻認為儒家提出了許多「君臣父子」、「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溫良恭儉讓」這種虛偽、老舊的觀念,他們認為儒家誤國,儒家思想讓中華民族失去了血性,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是統治者禁錮人民的工具等等。這樣的爭論自上世紀新文化運動起便不絕於耳,但不論如何,都不能否定孔子的偉大,不能將儒家思想全盤推倒。
孔子是當之無愧的「至聖」,一直以來,在山東曲阜的孔林有兩個十分怪異的現象:「上不落烏鴉,下不招蛇」,首先我們來講述「上不落烏鴉」,烏鴉從來不會落到孔林附近。正所謂「喜鵲叫喜,烏鴉叫喪」,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烏鴉被稱為「死亡之鳥」,它被認為是災厄、衰敗、死亡、晦氣的象徵,在各種墓地、火葬場總會出現烏鴉的身影和其令人不寒而慄的叫聲。
關於烏鴉不落孔林,有「三千烏鴉兵」的故事。春秋時期,孔子為了推廣自己的學說周遊列國,當他來到了宋國後,宋景公十分欣賞孔子想要招他當官,但卻遭到了宋國大臣恆魋的強烈反對。恆魋害怕孔子的到來影響到自己的地位,於是便派人刺殺孔子,正當孔子命懸一線之時,忽然飛來了一群烏鴉瘋狂啄刺殺孔子的人。刺客們認為孔子是受上天庇護的人,於是便放棄刺殺孔子。之後,這群烏鴉就守護著孔林。
當然這樣的說法終歸有一些牽強,其實之所以「上不落烏鴉」是因為孔林中的樹木大多是楷樹和檜柏,烏鴉不喜歡在這樣的樹上棲息;至於說「下不招蛇」是因為孔氏家族在修建孔林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硃砂和硫磺,蛇最害怕聞到這種味道,所以對孔林避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