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提到:「世久無孔子,指畫隨其方」,孔子是我國聖人。直到現在,孔子文化已經走出了中國,在國際文化領域中還享有盛譽。現在山東孔林作為孔家文化發源地,歷年來還受到了全球各地旅遊愛好者們的青睞。但是如果前往山東孔林去遊玩過的旅客們,可能就會發現有一個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在山東孔林這個地方,很少見到烏鴉和蛇。
這是因為動物有靈性,不願意打擾孔林的安寧,還是因為有其他原因呢?孔子是出生於公元前551年的教育家,也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現在人們用「聖人」兩個字來形容孔子,人們經常在電視劇當中所提到的「子曰」,大多數都是指孔子和孟子。
而孟子也是受到孔子思想的洗禮,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可見孔子在我國國人心中的地位之高。孔子去世於公元前479年,在晚年時期,孔子還嘔心瀝血地修訂了六經,分別是詩、書、樂、禮、易、春秋。
公元480年之後,孔子的弟子們將孔子曾經說過的一些經典語錄編著成書,也就是論語。而直到現在孩子們在讀現代語文課本時,論語都是首要學習的儒家經典文匯。其實儒家文化直到現在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公元前400年到如今公元2020年儒家文化不僅遭受過打擊。
而且還經過國情的改變得到過整合,比如說:唐朝時期三教合一中的三教內容分別是指佛教、道教和儒學思想。 所以現在人們所看到的儒學文化,已經是經過不同時代的洗禮,所得出來的一類思想。
對於統治者來講,這類思想可以幫助自己穩定中央集權制度,對於百姓來講可以在社會生存中有一則道德規範,幫助人們更好的生活。所以在這一層影響之下,孔子也成為了現在人眼中的「聖人」。
也有很多人聞名孔子的偉大,便想去山東孔林遊玩,但是隨著人流量越來越多之後,大家也會發現一個古怪之處,烏鴉不棲蛇類遠避其背後的原因,其實沒有大家所想像的那麼複雜。
因為山東孔林附近的所有建築物在挑選原材料的時候,都摻雜了一些硃砂和硫磺。這些物質所散發出來的氣味,導致蛇類和一些鳥類都不願意親近,所以也就造成了人們所遇見的烏鴉和蛇類都不敢靠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