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空氣品質成公眾關注的焦點。有消息披露,河北的油品標準遠低於北京,那麼,河北為什麼不採用北京的標準呢?就此,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煉化分公司總經理畢建國。
記者:現在北京的油品標準比河北的高嗎,相差多少?
畢建國代表:北京的油品標準確實比河北的標準高,他們的含硫量是10,河北是150,但北京油品價格也比河北高,高了大約不到一元錢。
記者:含硫量相差15倍啊。
畢建國代表:10個ppm和150個ppm,聽起來差15倍,但你要知道,這是以百萬為分母的,實際上總量還是比較小的。大家現在都炒這個15倍的概念,實際上在總量上的差別並不是特別大,它和煤炭不是一個數量級,煤炭的含硫量是多少?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
記者:河北為什麼不採用北京的標準呢?
畢建國代表:油品質量不斷升級是我們共同的目標,但標準其實是和你的發展水平有關係。實際上,全國的標準都在不斷提高,只是幾個中心城市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河北的角度上講,目前我們還不到北京這個層次。我們可以更高,北京是10,我們可以到5,國外就到了5,我們為什麼要比北京差呢,主要還是經濟發展還不到那個水平。
記者:還有別的原因嗎?
畢建國代表:我們要抓的是主要矛盾,要把我們有限的資金投在哪?比如說,1000億的投入,你把它放在油品質量的提高上,它可能一年就解決10000噸的二氧化硫,但放在煤炭上,那可能就解決了100000噸的二氧化硫甚至更多,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不管是哪兒的投入,最終都是社會的投入,這是科學利用有限資金的問題。所以要科學地分析在整個汙染過程中主要的矛盾是什麼。
記者 :標準提高的代價很大嗎?
畢建國代表:是的,任何物質的純度都是相對的,越純的東西,越難做到,百萬分之幾,已經是非常少了,你把它提出來,可能要損失大量有用的東西。比如說,我們要從50到10,就差40ppm,這些硫拿出來,有可能要有百分之幾的油的損失。在提純它的過程中,很多有用的物質是損失的。很多事情不是單一的,是相互制約的。
記者:以前最高的標準是多少?
畢建國代表:2000年的標準是1000,後來到500,後來到150,北京現在到了10,這和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也是要受到懲罰的。
記者:聽說北京的周邊郊縣等有很多河北油的流入,是這樣嗎?
畢建國代表:是這樣的,這很正常,價值規律在起作用,利益驅動,河北油相對便宜嘛。
記者:有一種說法,我們過早地進入了汽車時代,您怎麼看?
畢建國代表:這其實是我們國家要不要走汽車工業發展的模式,這是關鍵。如果我們國家讓汽車都進入每個家庭,可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特派記者劉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