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可能性理論及其運用
在中國刑事司法實踐中,直接運用期待可能性理論宣告被告人無罪或者減免其罪責的判決我還沒有見過。但是,法官在處理很多案件時,都考慮了日常生活上的「情理」對司法結論的影響,儘量保持刑罰的謙抑性,在被告人的行為可以適度地被從寬處理時,「不強人所難」,使判決儘可能地獲得公眾的認同。這就是對期待可能性理論的間接運用。例如,有配偶而與他人結婚,構成刑法上的重婚罪。
-
期待可能性理論初探
本文闡述了期待可能性理論的淵源、概念、理論基礎、適用標準,使我們對期待可能性理論有比較全面的認識。 【關鍵詞】阻卻事由規範責任 自由意志 期待可能性理論作為一種重要的刑法理論,在德國已有上百年的研究歷史。而且作為一種重要的責任阻卻事由,期待可能性在歸咎行為的責任方面亦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我國司法實踐中,該理論卻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
試論期待可能性在我國刑法理論中的地位
同時,期待可能性也有程度之分,程度越深所生之責越大,反之則越小。期待可能性理論發源於德國,在1897年德意志帝國法院第四刑事部所作的癖馬案判決中逐漸得以確立。 我國的刑法學者,在引進期待可能性理論後,基於我國的犯罪論體系,對期待可能性理論地位問題提出了以下幾種主要觀點:(1)罪過要素說。該說主張將期待可能性置於我國犯罪構成的主觀罪過之中,即認為它是故意、過失的內容。
-
期待可能性理論在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期待可能性理論因其立足人性,符合刑法謙抑性原則等而具有相應的合理性。 一、期待可能性理論在中國刑法的現實存在 「法律不強人所難」,中國刑法典在很多方面已經體現了期待可能性。如刑法總則中第16條規定的意外事件;第17條至第19條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及盲聾啞人犯罪的規定;第28條對脅從犯的規定。在刑法分則中,相關規定也明顯體現出期待可能性的精神。
-
淺談刑法期待可能性理論
摘 要:期待可能性理論作為一種既能彰顯人性關懷又能容忍人性脆弱的刑法理論,在體現刑法的公正性、人道性、謙抑性方面有著強大的理論根基與應用價值。本文通過在對期待可能性理論歷史淵源闡述和基礎價值分析的基礎上,論證了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論對我國刑法的意義,以期能夠更好地完善我國刑法的理論體系。
-
張明楷:客觀歸責理論的10個經典案例
學生:西班牙教授在講座中表示,如果不用客觀歸責理論,第一個案例中因為侄兒有謀害叔叔的意圖,他的行為可以構成殺人罪。 張明楷:我覺得即使不用客觀歸責理論,這個案例中侄兒的行為也不構成犯罪。倘若認為只有使用客觀歸責理論才能解決這個案件,說明之前的理論有兩個問題:第一,不是從客觀到主觀來認定犯罪。例如,在分析這個案件時,竟然會首先分析侄子想要殺害叔叔這一點。第二,缺乏對實行行為定型性的分析。以前,刑法中因果關係理論採取的是條件說,那麼,只要行為是引起結果的條件,就當然肯定了因果關係的存在。
-
淺析我國刑法研究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論
期待可能性理論是20世紀初由倡導規範責任論的學者提出的研究行為人主觀方面有責性的理論。該理論在德、日等國刑法中佔有極其重要地位,近幾年來,我國一些刑法學者也對這一理論於我國刑法學中的意義進行了探討,其不僅與我國刑事立法密切相關,且為司法實踐所漸漸採用,影響日見廣泛。 一、期待可能性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所謂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據具體情況,有可能期待行為人不實施違法行為而實施其他合法行為。
-
張明楷教授《刑法適用的基本方法》 開講,今天19點等你來!
今天19點刑法大神張明楷教授,為你在線答疑!直播時間2020年4月2日(星期四)19:00-21:00直播主題《刑法適用的基本方法》大咖有「料」張明楷教授現任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理事
-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冰山理論」運用下的多重可能性的故事
本文將試著說明「冰山理論」的形成,來解讀《白象似的群山》所蘊含的多種意義以及讀者個人該如何理解《白象似的群山》。冰山理論的形成提到海明威人們會想到「冰山理論」,該理論也一度成為海明威的代名詞。那麼人人皆知、能夠道出一二的「冰山理論」是如何形成的呢?1.
-
積極主義刑法觀下理論與實踐的溝通
張明楷教授的刑法學教科書在犯罪論體系上最初採用的是對我國傳統四要件體系進行改良的「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體要件、犯罪主觀要件」三要件體系,後來採取的是對德日刑法學傳統三階層體系進行改良的「不法、責任」二階層體系。而付立慶教授在其教科書中直接採納了德日主流的三階層犯罪論體系。付立慶選擇三階層體系是其學術自覺的體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其博士論文研究的主題是「主觀違法要素理論」。
-
期待可能性為刑法注入溫情
期待可能性,是指從行為時的具體情況看,可以期待行為人不為違法行為,而實施適法行為的情形。法律不強人所難,只有當一個人具有違法行為的期待可能性時,才有可能對其予以譴責;如果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也就不能對其追責。期待可能性法理在實踐中如何運用,一直存有爭議。有一起案例可供研究討論。
-
張明楷:「法考」通過率太高,建議加大難度
且看張明楷教授的分析:清華教授張明楷:建議加大司法考試難度,提高法官入行門檻以下是文字實錄主持人:就是1995年和後面一段時間,《法官法》和《檢察官法》先後頒布實施。這個對於中國法律界的影響是什麼?張明楷:這個影響還是很大的,就是說你什麼樣的人可以當法官,什麼樣的人可以當檢察官,你這個法官你就有了一個門檻。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法官、檢察官。就是當法官、檢察官的人,他是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這個本身就很重要。
-
新書推薦|張明楷著《外國刑法綱要》法律出版社第三版
作者:張明楷,1959年生,湖北仙桃人。1982年畢業於湖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系。現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檢察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
趙運鋒:違法認識可能性理論的檢討與反思
「為了避免得出這種不可接受的結論,故意說的支持者提出建議,主張不論對於何種犯罪,一旦運用故意說必然會出現令人無法忍受的漏洞,那就應當對過失犯罪加以處罰。」但這種觀點並不合理,會不當擴張刑法的規制範圍。違法認識可能性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上的爭論持續多年,即使韋爾策爾在犯罪論體系中將違法認識可能性歸入獨立於故意和過失的第三種責任要素,這種爭論還在繼續。
-
埃羅回歸方程在足彩中的運用 理論賠率解析勝負
運用這個預測回歸方程式的關鍵是如何計算兩隊的積分差。 首先,我們知道兩隊積分差有個期限的問題,即多長時間內的積分差?其次,如果我們把這個概率進行一下換算,得出一個我們自己的預計「賠率」,再與歐洲方面開出來的賠率進行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凡歐洲方面的賠率比我們的的自己的預計「理論賠率」高出較多時,這個結果出來的可能性較小;如果歐洲方面的賠率比我們的的自己的預計「賠率」低得較多時,這個結果出來的可能性相當大。
-
張明楷\王鋼:毒品犯罪專題研究
張明楷\王鋼:毒品犯罪專題研究悄悄法律人 毒品犯罪專題研究張明楷來源: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20年第1期【張明楷老師撰寫的專題導引】 在刑事審判業務中,毒品犯罪佔有很大比重。鑑於上述司法與理論現狀,本文對代購毒品行為的定性發表粗淺看法,旨在拋磚引玉,期待刑法學界對代購毒品行為的處理展開深入研究。如所周知,由於刑法的目的是保護法益,所以,對構成要件的解釋必須以保護法益為指導。如果不以保護法益為指導,單純從字面含義上理解毒品犯罪的構成要件,就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定罪的困惑與混亂。此外,如何運用正確的判斷方法,合理地判斷販賣毒品罪的構成要件符合性,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
階層論的司法運用
作者:張明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來源:《清華法學》 另一方面,即使行為人預見到或者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不法後果,但如果在行為的當時,行為人別無選擇,只能實施這種不法行為,法律也不能期待行為人實施符合刑法規範的行為。所以,責任要素除了包括責任年齡、責任能力以及故意、過失以外,還包括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與期待可能性。
-
張明楷新作:論過失犯的構造
論過失犯的構造作者:張明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摘要:新過失論對舊過失論的批判,基本上是對古典犯罪論體系(如條件說、心理責任論)的批判,而不是對舊過失論本身的批判。新舊過失論的重心不同,但並非對立的兩種學說。嚴格地說,舊過失論是關於過失本身的理論,而新過失論是關於過失犯的理論,應當稱為「新過失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