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猴是猴科仰鼻猴屬動物,總共有五種,包括川金絲猴、黔金絲猴、滇金絲猴、怒江金絲猴、越南金絲猴,其中川金絲猴、黔金絲猴和滇金絲猴是我國特有的種群。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雲南、貴州、陝西、西藏等省份。金絲猴家族的共同特徵就是鼻孔很大,向上翹起,嘴巴很厚,這是它們為了適應高原缺氧環境而進化出來的獨特五官,也成為了它們種族最具辨識度的特徵之一。
川金絲猴,有仰鼻猴,金絨猴等十幾個別名,身上長滿了金黃色的長毛,毛質細膩柔軟,它們也是最符合人類對金絲猴的審美要求,且十分聰明,除了長相之外,群居的金絲猴擁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有趣的交配製度和婚配製度。
靈長類動物基本都屬於群居動物,它們以群體為單位生活,很多猴子類族群都由猴王、若干雄性猴子和若干雌性猴子、幼崽組成,而川金絲猴群體中,從嚴格意義上是沒有猴王的,一個川金絲猴群體由若干小的集群組成,其中一部分是以一隻成年雄猴、若干雌猴、三五隻幼崽組成的家庭,另一部分是單身雄性猴子組成的單身俱樂部,這些單身雄性是在家庭中長到快要成年後,被家長趕出來後加入單身俱樂部的。
川金絲猴執行的是「一夫多妻」的婚配製度,因此,對於數量眾多的單身雄性來說,要想組成家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僧多粥少,而且一隻雄猴只要足夠強大,它擁有的「妻子」就會越多,而剩下大部分的雄性則只能是羨慕,終究是要孤獨終老的。而家庭越大,雄猴的能力越強,也就越富有,可見川金絲猴種群內的貧富差距非常大。
而且川金絲猴的社會性很強,在種群內,等級森嚴,尊卑有別。地位最低的雄猴是在單身俱樂部內的單身狗,有的甚至貧困到連「房子」都沒有,它們沒有自己的領地,每當群體垂直遷徙時,它們就是「保鏢」,一前一後守候著群體,而集體覓食的時候,它們則在最外圍,作為「警衛」,它們只能等其他成員吃完後,它們才能匆匆吃上兩口。
而在單個的家庭內,地位最高的自然就是成年雄性,也就是一家之長,有著說一不二的至高地位,成年雌猴其次,未成年的小猴地位最低。而不同的家庭之間,因為「家長」的能力大小,在領地分配、食物分配等各方面都有先後次序,自然家庭在種群內的尊卑地位也有別。
我們看似複雜的等級制度,在猴群類分得相當清楚,每一隻猴子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地位,也能夠嚴格按照地位高低來獲得權力和履行義務。
雌性金絲猴在四五歲時便能夠達到性成熟,而雄猴則會相對晚點,最晚的可到7歲,雌性與雄性基本上全年都可以交配,但是最為頻繁的還是每年的秋天,這個時候食物豐厚、氣候適宜,也能為雌猴繁衍後代提供保障。
而在一個家庭內,只有一個成年雄性,眾多的雌猴為了獲得交配權,自然要主動、大膽,才有可能獲得「家長」的青睞,完全靠「競爭上崗」。
想要獲得交配權的母猴,會對公猴搔首弄姿,暗送秋波,然後跑到「家長」面前,趴在地上,扭著屁股,想要邀配,撩得「家長」也是心扉蕩漾,其他母猴看見了,自然也是心花怒放,都跑過來想要獲得「家長」的芳心,因此,經常能夠看到三四隻母猴同時趴在地上邀配的場景。
公猴一次只能選擇一隻母猴,儘管它選擇起來非常為難,但是它最終只能選擇一隻心儀的母猴完成交配,而「落選」的母猴也不會放棄,它們會另找機會,在合適的時候再次邀配。
在發情季節 ,「家長」擁有的選擇權很多,它只會選擇自己心儀的雌猴繁衍後代,而有些不那麼受歡迎的雌猴可能在交配季節過完後,還沒有獲得「臨幸」。為了討好「家長」,雌猴可謂使出了十八般武藝,目的就是獲得交配,它們經常更換姿勢、地點,有時候會從地上跑到樹上,想要引起「家長」的注意,想要邀配成功。
猴群內除了家庭外,還有一個單身俱樂部,這裡的公猴想要建立家庭,獲得交配權,途徑一般有兩個:一是打敗現有家庭中的「家長」,爭奪「家長」之位;二是拐走家庭內的雌猴,成立家庭。
在一個家庭內,總會有那些受到冷落,屢屢不被「翻牌」的雌猴,而單身狗就會盯緊這些雌猴,不斷向這些雌猴獻殷勤,最後成功把雌猴拐走,組成自己的家庭。因此,雌猴的婚外交配行為就發生了。
還有一些雌猴,除了與「家長」完成交配外,還會有意與其他單身雄性交配,一方面提高自己受孕的機會,同時也能夠混淆幼猴「父親」的身份,以更好的庇佑自己的後代。
如此看來,雌猴的婚外交配也是它們煞費苦心的結果,為了後代,做母親的也是相當不容易。
本文由趣聊科學原創,歡迎點讚、轉發、評論,請關注@趣聊科學,帶你一起了解更多的趣味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