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有部電影叫《滿城盡帶黃金甲》,這片名來自於唐代黃巢《不第後賦菊》一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農民起義軍的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待到」二字迸發突兀,具有凌厲、激越的韻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陽節的前一天,詩人不寫「九月九」而寫「九月八」,透露出一種迫不及待,呼喚革命暴風雨早日來到的情緒。
「我花開後百花殺」用金菊傲霜盛開與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強烈對比,顯示出菊花生機盎然的頑強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農民革命風暴一旦來臨,腐敗的唐王朝立刻就會像「百花」遇霜一樣,變成枯枝敗葉。
「沖天香陣透長安」中,「沖天」二字寫出了菊花香氣濃鬱、直衝雲天的非凡氣勢;「香陣」二字說明金菊勝利時決非一枝獨放,而是群體皆榮,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觀念;一個「透」字,又顯示了菊花香氣沁人心脾、芳貫廣宇、無所不至的進取精神。
末句「滿城盡帶黃金甲」,「滿城」是說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盡帶」是說這遍滿長安的菊花,無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黃甲。「滿」、「盡」二字,則狀摹出菊花奪魁天下時的奇觀——重陽佳節,菊花盛開,整個長安成了菊花的世界,這就充分展示出農民革命風暴摧舊更新、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菊花,歷來被視為華夏的國花,詠菊花而寫不出國魂者,皆下品。黃巢的這首詩託物言志,借詠菊以抒抱負,境界瑰麗,氣魄恢宏,筆勢剛勁,格調雄邁,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冑,手擎長劍,氣衝霄漢的英雄形象,境界雄偉、豪邁!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後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衝突。
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古往今來,確有不少能「解詩」的英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他的另一首《題菊花》也寫的豪壯而不失含蘊,融合了他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與理解。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