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就《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

2021-01-13 中國政府網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負責同志就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答《中國電力報》記者問

日前,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起行業高度關注。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負責同志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採訪,圍繞《意見》提出的「建立以規劃為依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管理機制、各地可再生能源建設規模的確定依據、對做好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建設與電網協調的要求等進行了解讀。

問:為什麼要建立以規劃為依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管理機制?

答:因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建設周期短,在編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配套專項規劃時,難以一次性定點到具體工程。在有關規劃中,對風電明確了各省(區、市)的發展目標,對光伏發電只明確了重點地區發展目標,生物質發電目標沒有分解到各地區。為更好地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在規劃實施時有必要建立以規劃為依據的按年度實施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管理機制。

《意見》是可再生能源依據規劃發展的一個實施機制,突出規劃的操作性、約束性和時效性,可以促進各地區可再生能源平穩有序發展。與此同時,《意見》強調各年度組織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建設時,必須把相應的電力送出和消納能力作為前置條件,確保不造成新的棄水棄風棄光問題。

問:《意見》確定建設規模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答:各地區2017-2020年累計建設規模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相關規劃和經國家能源局批覆的各地區能源發展規劃確定的。各地區的分年度規模是在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報送的「十三五」風電、光伏發電分年度規模建議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地區資源稟賦、市場消納條件等因素確定的,既與各地區的規劃總量相銜接,又將電力送出和消納能力作為主要約束條件。

問:《意見》確定建設規模的主要原則是什麼?

答:風電按照投資預警進行管理。嚴格控制預警結果為紅色地區的新增建設規模,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內蒙古、新疆(含兵團)暫不下達,待棄風限電緩解後另行研究下達。不限電地區依據規劃和本地區風電發展需求適度擴大規模,但也要平穩有序發展,防止發生限電問題,在整體電力供大於求和可再生能源補貼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建設規模應適當調控。

集中式光伏發電結合全國和各省(區、市)太陽能「十三五」發展規劃目標確定各地區年度新增建設規模。光伏扶貧項目(不含村級扶貧電站)納入年度建設規模管理。新疆(含兵團)、甘肅和寧夏限電比例較高,暫不安排年度建設規模,待棄光限電明顯緩解後另行研究下達。光伏發電先進技術應用基地通過國家能源局統一組織有關地區申報、比選確定。

鼓勵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分散式風電項目量大面廣,難以提前規劃,而且屬於國家鼓勵發展類型。《意見》明確,分散式風電嚴格按照有關技術規定和規劃執行,不受年度建設規模限制。按照已有規定,利用固定建築物屋頂、牆面及附屬場所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以及全部自發自用的地面光伏電站項目不受年度規模限制。此次印發的《意見》又增加了兩類不受年度規模限制的項目:一是符合光伏扶貧有關管理要求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二是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就近消納的2萬千瓦及以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先在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批覆試點方案的地區實行。另外,北京、天津、上海、福建、重慶、西藏、海南缺少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的場址,不納入全國年度建設規模管理,由有關地區發改委(能源局)自行管理。

特高壓通道配套基地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隨特高壓通道決策另行配置。因規劃的特高壓輸電通道啟動時間具有不確定性,配套的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安排時間隨特高壓工程規劃批覆以及工程啟動時間和建設周期單另配置,不計入本次規劃實施方案,在批覆特高壓通道時專門下達。

增加了對跨省跨區特高壓通道輸送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監測考核要求,充分發揮特高壓輸電通道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範圍的作用。對國家能源局已發布文件明確可再生能源電量比重指標的通道,按已明確的指標進行考核;未明確指標的通道由有關監管機構對其進行一年監測,然後確定可再生能源電量比重指標及通道利用指標;水能、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地區後續規劃新建的特高壓輸電通道均應明確輸送可再生能源電量比重指標,以輸送水電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應明確通道利用率指標。

問:生物質發電規劃實施有何不同?

答:生物質發電因受資源稟賦和運輸條件等因素影響,與風電、光伏發電規劃實施有所不同,生物質發電「十三五」建設規模一次下達,布局落實到縣,「十三五」中期進行滾動調整。

問:2017年和2018-2020年風電和光伏發電年度規模實施機制有何不同?

答:本次下達的分年度建設規模方案是指導各地區規劃實施的一個基本依據。2017年風電和光伏發電規模的建設條件已經基本落實,《意見》公布的2017年建設規模,各地區按此執行,不再另外下達。

2018-2020年各年度新增規模是指導性的,是各地區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規模的上限。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應商電網企業落實電力送出和消納能力,按年度向國家能源局報送年度實施方案建議,其中包括電力送出和消納能力意見、競爭性配置工作方案等。國家能源局在核實相關材料時,核心是電網公司承諾的電力送出和消納條件,統籌考慮年度監測預警結果等條件後,按年度確認下達各地區年度新增建設規模。

問:《意見》對做好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建設與電網的協調有何要求?

答:《意見》明確提出,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要把落實可再生能源電力送出和消納作為安排本區域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規模及布局的基本前提條件。各省級電網公司應對年度新增建設規模的接網條件和消納方案進行研究,並出具電力消納意見。集中式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年度規模確定及分配都要以省級電網企業承諾投資建設電力送出工程和出具的電力系統消納能力意見為前提。

對大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基地,要求同步開展基地規劃和電力送出規劃並落實消納市場,對發電量本地消納的基地,有關省級能源主管部門要會同地方政府和省級電網企業明確電力消納機制和保障措施;對發電量跨省跨區消納的基地,送受端省級政府及電網企業要協商達成送受電協議、輸電及消納方案。

問:《意見》在項目配置方面如何體現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

答:《意見》明確提出,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要遵循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結合電力體制改革等創新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模式。以光伏發電為例,由國家能源局統一組織光伏發電先進技術應用基地申報,並通過規範比選、擇優確定,對優選上的基地,要求當地政府採取公開競爭方式選擇項目投資主體,項目必須採用達到相應技術指標要求的先進產品;對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依據國家能源局下達的年度新增建設規模配置的集中式光伏電站,以不發生限電為前提,設定技術進步、市場消納、降低補貼等條件,通過競爭配置方式組織建設,以此引領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促進成本下降,減少補貼需求。(記者 李欣智)

相關焦點

  • 國家能源局: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多管齊下解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發表《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並於當日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朱明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出席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財政部 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
    來源:財政部網站2020年9月29日 財建〔2020〕42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發展改革委,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為促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2020年1月,財政部、發展改革委
  • 能源央企領導率隊拜訪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
    12月29日,中國大唐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鄒磊率隊拜訪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雙方就深化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進行深入交流。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時家林,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彭勇參加座談。
  •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必須擁有「三個優先權」
    新華網蘭州8月9日電(記者連振祥、張玉潔)鑑於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日漸增多,在8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甘肅)新能源國際博覽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必須擁有「三個優先權。」
  • 國家能源局: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居世界首位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12月21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並於當日15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介紹,當前,我國已建立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的產業鏈,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有力支撐了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根據今天(21日)發布的《新時代的能源發展》白皮書數據,截至201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7.9億千瓦,約佔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的30%。
  •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新聞—科學網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藍色海水裡捧出綠色能源   提到可再生能源,多數人首先想到風能、太陽能,其實,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用海洋能源點亮生活
    談到可再生能源,人們更多地會想到太陽能、風能,事實上,包括潮汐能、波浪能等在內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以下簡稱「海洋能」)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提高海洋能開發利用能力,推進海洋能技術產業化,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國家海洋局日前印發了《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據了解,這是我國首個海洋能發展專項規劃。
  • 中國清潔能源示範省青海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建成
    青海省能源局23日下午對外公布,青海海南州、海西州兩個可再生能源基地目前全部躍上千萬千瓦級臺階,標誌著中國清潔能源示範省青海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建成。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水電資源豐富,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風資源居全國前列,可用於光伏、風電建設的荒漠化土地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能源接續基地。2018年,中國官方批覆青海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目前,青海省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發電量佔比、消納佔比居中國前列,能源發展成果豐碩。
  • 經合組織國家能源結構:化石能源高達80% 可再生能源與核能各佔10%
    RECAI)報告顯示,美國如今仍然是世界上對可再生能源投資和部署最有吸引力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的第一步。11月24日,山東省發改委、山東省能源局、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公室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1年全省電力市場交易有關工作的通知》,稱自2021年起,集中式新能源發電企業將...
  • 水電總院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
    「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和系統靈活性提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逐漸成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增量主體。」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簡稱「水電總院」)副院長易躍春7月22日在《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簡稱「報告」)線上發布會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年均增長率為12%,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裝機所佔年度裝機比重超過50%,中國的能源轉型正在穩步推進。
  • 專家: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發展的方向,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波恩創新與技術中心主任道爾夫·吉倫在論壇上表示,城市推广部署可再生能源,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同時能創造就業機會,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福祉。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致力於推動能源轉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公眾意識,開創低碳未來。
  • 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之路有多遠
    近日,廣東省能源局發布了《關於徵求廣東省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實施方案和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實施方案意見的函》(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及分配、市場管理機制、考核要求等詳細交易方案。繼今年5月冀北電力開啟國內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先河後,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之路再下一城。
  • 可再生能源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8月28日,檢查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聽取國家能源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和單位關於貫徹實施可再生能源法情況的匯報,部署開展執法檢查工作。8月至9月,檢查組分3個小組,赴河北、吉林、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6個省(自治區)開展執法檢查工作。
  • 與儲能、氫能等產業融合發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徵意見
    公開徵求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研究編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內容主題包含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可再生能源低成本發展、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等,其中融合發展包含促進可再生能源與農業、建築、生態等行業融合發展,與儲能、氫能等產業融合發展。
  • 什麼是可再生能源補貼清單制?
    此前,我國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電價補貼一直由三部委發布目錄來確權,自2012年發布第一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目錄以來,至今總共公布了七批補貼目錄。補貼新政文件作出了「新老劃斷」的制度安排,國家不再發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目錄,補貼新政文件印發前需補貼的存量項目,將按流程經電網企業、能源主管部門和信息中心審核後由電網企業納入補貼項目清單,並按階段公布;前七批目錄內項目直接列入補貼項目清單。
  • 能源局解讀《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能源局解讀《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來源: 時間:2020-12-26 10:26 堅定不移走能源高質量發展新道路——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負責人解讀《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為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能源革命的重大舉措和成就,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
  • 「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
    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行業預期,成為了太陽能人為推進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發展送上的最好禮物。「十三五」之初,《太陽能「十三五」規劃》即明確,「到2020年底,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為我國光伏行業發展指明方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7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量1.3億千瓦,提前實現「十三五」光伏裝機指導性目標。
  • 三部委《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據財政部網站10月20日消息,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全文如下:關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財建〔2020〕426號各省、
  • 國家能源局全面排查風電、光伏項目 不滿足要求將被叫停
    近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了《關於梳理「十二五」以來風電、光伏發電項目信息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改委等單位,於今年10月31日前,梳理完成「十二五」以來已納入規劃但未建成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有關情況。截至6月底,全國累計風電併網容量達到約1.72億千瓦,累計光伏併網容量達到1.545億千瓦。
  • 《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發布!
    關於印發《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5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國土資源廳,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國家地熱能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能源學會地熱專委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為促進地熱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我們組織編制了《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