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內消除腫瘤,50天內小鼠存活率從0上升到100%!

2020-12-04 中國生物技術網

導言

根據最新統計,癌症仍然是全世界公共衛生的嚴重威脅,迫切需要新的癌症治療方法。目前,大多數臨床癌症療法仍然難以完全治癒癌症並具有嚴重的副作用,這導致轉移,擴散和耐藥性突變。快速,完整,針對性和安全的腫瘤治療仍然是癌症治療中的關鍵問題。

近日,清華大學朱永法及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Shanyue Guan共同通訊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線發表題為「Photogenerated holes induced rapid eliminating of solid tumors by the supramolecular porphyrin photocatalyst」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建立了一種超分子光催化劑Nano-SA-TCPP,可在600-700 nm波長下進行照射,治療實體瘤,實體瘤(100 mm3)可以在10分鐘內消除

光催化治療後50天小鼠存活率從0%增加到100%。基於卟啉的光催化劑由於尺寸選擇作用可以被癌細胞靶向地內化而不進入正常細胞。該療法對正常細胞和生物體沒有毒性和副作用。而且,光催化療法對多種癌細胞系有效。由於其高效,安全和通用性,光催化療法為我們提供了徵服腫瘤的新方法。

根據最新統計,癌症仍然是全世界公共衛生的嚴重威脅,迫切需要新的癌症治療方法。目前,大多數臨床癌症療法仍然難以完全治癒癌症並具有嚴重的副作用,這導致轉移,擴散和耐藥性突變。

用於癌症治療的納米藥物已廣泛用於臨床前和臨床應用,尤其是採用光療方法,可以精確地靶向腫瘤並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害。光熱療法(PTT)利用納米顆粒的光熱效應在42°C以上產生局部熱量以殺死癌細胞。PTT具有一些引人入勝的獨特優勢,例如其侵襲性小和有效性高。

然而,光熱劑(PTA)的金屬和碳基納米材料很難被代謝,從而導致累積毒性並對大腦,腎臟,肝臟和其他器官造成永久性損害。光熱劑(PTA)的有機小分子,相對較低的光熱穩定性和光熱轉化效率(PCE)限制了其臨床應用。對於其他PTA,如其他無機2D材料和聚合物納米粒子,其合成策略過於複雜,通常具有較大的尺寸分布。

另一種臨床批准的光療法是光動力療法(PDT),它利用光活化光敏劑(PSs)和氧氣產生的外源性活性氧(ROS)殺死癌細胞。由於ROS是化學反應性自由基或源自氧分子的非自由基分子,因此PDT是一種氧依賴性過程,可破壞多種癌細胞。結果,重複的PDT治療沒有耐藥性。儘管有這些優點,但由於缺氧腫瘤微環境中需要氧化性中間物質,因此通常效率低下,需要重複治療。

由光子能量驅動的光催化作用可氧化或還原底物分子。最近,光催化劑已應用於與生命有關的抗菌和抗病毒]領域,這激發了光催化劑可能對腫瘤治療具有作用。不久前,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製備自組裝四羧基苯基卟啉(SA-TCPP)的超分子光催化劑的方法,並證明了其被420-750nm波長的光激發的氧化能力。基於卟啉的分子藥物由於其出色的生物容量和單線態氧的釋放而被廣泛用於PDT,其中一些已經實現了臨床應用。

眾所周知,光療方法的障礙之一是其滲透深度,這對於檢測也很重要。在600和1200nm之間的紅色/ NIR光區域稱為組織的光學窗口,有利於深度穿透。考慮到上述情況,研究人員試圖利用SA-TCPP的光生孔實現對實體瘤的強氧化殺傷,並形成癌細胞的Theragnostic系統。如果這個想法可行,那麼它可能比PDT和PTT更有效,因為它不需要熱量和氧氣,這更適合於腫瘤微環境。

治療機制(圖源自National Science Review )

該研究建立了一種超分子光催化劑Nano-SA-TCPP,可在600-700 nm波長下進行照射,治療實體瘤,實體瘤(100 mm3)可以在10分鐘內消除。 光催化治療後50天小鼠存活率從0%增加到100%。基於卟啉的光催化劑由於尺寸選擇作用可以被癌細胞靶向地內化而不進入正常細胞。 該療法對正常細胞和生物體沒有毒性和副作用。 而且,光催化療法對多種癌細胞系有效。 由於其高效,安全和通用性,光催化療法為我們提供了徵服腫瘤的新方法。

參考資料:

[1] Photogenerated holes induced rapid eliminating of solid tumors by the supramolecular porphyrin photocatalyst

來源:iNature

相關焦點

  • 新研究:10分鐘內消除腫瘤,50天內小鼠存活率從0上升到100%!_騰訊網
    快速,完整,針對性和安全的腫瘤治療仍然是癌症治療中的關鍵問題。mm3)可以在10分鐘內消除。 光催化治療後50天小鼠存活率從0%增加到100%。基於卟啉的光催化劑由於尺寸選擇作用可以被癌細胞靶向地內化而不進入正常細胞。該療法對正常細胞和生物體沒有毒性和副作用。而且,光催化療法對多種癌細胞系有效。由於其高效,安全和通用性,光催化療法為我們提供了徵服腫瘤的新方法。
  • ...激動劑MSA-2+PD-1組成抗癌「王炸」,小鼠 50 天存活率高達100%!
    腫瘤抗原特異性 CD8+ T 細胞是抗腫瘤免疫反應的關鍵組成部分,許多癌症患者的體內也觀測到內源性 T 細胞反應,但是仍然無法消除腫瘤。這是因為免疫檢查點的負調節機制,抑制了 T 細胞的功能。 針對免疫檢查點的治療方案已經發展多年,PD-1 抑制劑針對免疫檢查點的治療在臨床上已經應用。
  • 芹菜素與丹參酮ⅡA的協同抗腫瘤作用及機制
    2.9 S180腫瘤模型抑瘤分析小鼠ip 0.2 mL S180細胞,5~9 d後,在超淨工作檯內抽出腫瘤細胞,加入適量PBS,離心棄上清液,加入3倍體積的PBS重懸。將0.2 mL細胞液注射到小鼠右腋下。繼續飼養小鼠3~4 d,小鼠右腋有明顯硬塊則表明腫瘤細胞已在小鼠右腋下生長,篩選出右腋有明顯硬塊的小鼠用於實驗。
  • 斯坦福團隊開發的一種癌症「疫苗」,成功消除了小鼠腫瘤
    最近,史丹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向小鼠固體瘤中注射兩種免疫功能刺激物後,不僅該固體瘤消失了,其他位置的腫瘤組織也逐漸消失。這項研究日前出版在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第一作者是來自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 Idit Sagiv-Barfi 博士,第二作者則是開啟癌症免疫治療先河的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 Ronald Levy。
  • PSN NPs用於前列腺癌內神經密度的可視化
    比例尺,50um。腫瘤內的Lam相關蛋白表達更高。 這個實驗設計的思路很簡單,就是比較PBS、SN NPs、游離普萘洛爾和PSN NPs治療的小鼠的存活率,以探討PSN NPs是否改善了患有PCA的小鼠的存活率。 最後結果表明用PSN NPs處理的小鼠的存活率明顯高於用PBS,SN NPs和游離普萘洛爾處理組,而PBS,SN NPs和游離心得安組的存活率相似。
  • 通過腦室內注射CAR-T首次消滅致命腦瘤的研究團隊,這次「盯上」了...
    (stereotactic injection)將HER2-CAR T細胞遞送至腦實質。在腫瘤移植後第8天,使用顱內注射(i.c.)將0.5×10^6個HER2-CAR T細胞遞送到瘤床(圖a),並觀察到了腫瘤的完全消退,在第一周時間內,大多數小鼠都產生了抗腫瘤應答(圖b和c)。與未處理(僅腫瘤)或Mock(未轉導的) T細胞處理的小鼠相比,接受HER2-28ζ和HER2-BBζCAR T細胞治療的小鼠觀察到了相似的反應(生存期延長)(圖d)。
  • 科學家研發出僅注射一處腫瘤,就能消除全身腫瘤的新疫苗!
    他們在小鼠身上做了一個實驗,發現將免疫刺激混合物注射到腫瘤中可以刺激免疫系統的抗腫瘤效果。更重要的是,這種疫苗的效果不僅限於注射部位,還可以消除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 人體的免疫細胞是純天然的「腫瘤收穫者」,但就像人類一樣,這些細胞懶惰且無活性。此時,我們必須踢他們,這樣他們才能重新站起來開始工作。為了激起免疫系統對腫瘤的「憤怒」,研究人員試圖刺激各種分子和病毒。
  • |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
    作者探索了在低通量(50 J/cm2)的情況下使用該藥物作為啟動策略以增強大分子藥物向腫瘤的遞送的可能性(圖1B)。對雙皮下PSMA+ PC3 PIP腫瘤的小鼠靜脈注射50 nmol BPP,12小時後對其中一個腫瘤進行50 J/cm2雷射照射(圖1C)。PDP完成15分鐘後,給動物注射了塗有德州紅螢光標記的右旋糖酐(70000 MW),再循環一個小時。
  • 專家:在世界範圍內我國腫瘤總體發病率比較低
    記者獲悉,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2011年監測數據的統計,我國當年新增癌症病例337萬,相當於每分鐘就有6.4人患癌。全國腫瘤防治辦公室陳萬青教授同時分析,在世界範圍內,我國腫瘤總體發病率比較低,並且上升不明顯。  六成以上患者中晚期才入院  據統計,全國2011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372175例,死亡病例2113048例。
  • 【案例】腫瘤完全緩解!肝內膽管癌新選擇:免疫聯合化療
    案例一一名50歲男性,有10年的B肝病史。因上腹痛於2016年1月入院,被診斷為IIIb期肝內膽管癌,肝功能分級(Child-Pugh)為A級。行MRI檢查顯示:左外葉有一腫塊向外生長並侵犯膈肌。2016年2月16日行左半肝切除術及肝十二指腸韌帶骨化。
  • Chemical Science:送往腫瘤內的「間諜分子」—腫瘤診斷新思路
    抗體隨後吸引了人工給予的放射性標記探針,使得科學家可以通過層析成像,清晰看見腫瘤。這個過程將來或可以被利用到癌症的內部放射治療。這篇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Science。人的免疫系統形成了保護人體的抗體,而且抗體也可以在實驗室中人工合成。利用抗體精確地結合到腫瘤細胞中的能力,它們被用於癌症研究,以檢測和對抗惡性腫瘤。
  • Nat Commun:在小鼠體內利用CRISPR/Cas9成功地選擇性消除腫瘤細胞...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Sandra Rodríguez-Perales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取得了新的進展:利用這種技術消除了所謂的融合基因,這為在未來開發專門破壞腫瘤而不影響健康細胞的癌症療法打開了大門。
  • 腫瘤控制率近100% 華人科學家讓免疫療效翻了1.5倍!
    通常來說,我們將患者經過治療的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定(SD)(腫瘤不再繼續生長)以及疾病進展。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定疾病控制率100%也就意味著幾乎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本研究對象是小鼠),腫瘤都不再繼續生長,甚至還有部分患者腫瘤實現了縮小。
  •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內成功治療癌症,且永久有效
    ,使存活率提高80%。對L8-cLNP破壞基因的效率和特異性進行評估,發現其基因修飾率可達94%,且在非靶向基因座上的編輯率低於0.1%。將sgPLK1-cLNPs立體定向注射到已構建的腫瘤小鼠模型中,分析其單細胞腫瘤懸液中的PLK1基因編輯效率及PLK1基因破壞引起的體內細胞凋亡及腫瘤生長抑制情況。
  • 新技術10分鐘內為汽車電池充電
    但是即使是在增強型的「超級充電站」,仍然需要50分鐘才能給汽車電池充滿電。不過,一項新的進展可能會改變這種情況。 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鋰離子電池,它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下充電,以提高反應速度,但在放電時能保持電池的冷卻。這種電池充電10分鐘能為一輛電動汽車增加200英裡續航。該電池或有助於減少人們的電動汽車「續航焦慮」。
  • 《科學》: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高分辨成像觀察小鼠胚胎發育全過程
    然而,雖然科學家在努力模仿子宮內的環境[7],但是隨著胚胎的發育,體外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模擬胎盤與胎兒之間的營養交換[8],因此在形成各種器官的第9天(E9)之後,研究就無法再進行下去了。故而,從臍帶形成到小鼠出生期間,還沒有直接觀察胚胎發育細胞水平動態過程的技術手段。
  • 推薦:早期肺腺癌的瘤內異質性
    雖然在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了進步,但與其他癌症相比,長期存活率幾乎沒有提高(1)。因此,需要新的方法。在肺腺癌(ADC)的情況下,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過度診斷率很高,在預測腫瘤的惰性和侵襲性行為方面缺乏準確性(2)。為了更好地預測疾病行為,了解腫瘤的細胞和分子基礎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研究腫瘤內的異質性及其克隆成分已成為了解腫瘤進展和行為的一個有吸引力的策略(3-7)。
  • 【科技前沿】基於人工金屬酶的原位動態觀測腫瘤治療效果的分析方法
    (B)在pH 6.5(上圖)和pH 7.4(下圖),在HRTEM圖上隨機對50個納米晶進行粒度統計分析。(C)在37℃,兩種pH條件下, RGD-BSA-CuCs在催化過程中的相對螢光強度(Ft/F0)隨時間的演化。(D)在37℃,兩種pH條件下,RGD-BSA-CuCs的Cu-K邊在催化前,催化24小時後的歸一化XANES圖。(E)DFT計算從最初的Cu13到中間化合物Cu13=O的反應途徑。
  • 北京大學《科學》納米酶「解鎖」腫瘤微環境強化聯合治療乳腺癌
    1970年代初期,作為一名年輕的外科醫生,他經常在患者中遇到癌症,猶大·福爾克曼(Judah Folkman)觀察到,腫瘤組織被大量脆弱且經常出血的血管所富集。血管生成轉化研究從那時開始,已經持續了近50年。目前,結果表明阻斷血管生成可以延遲腫瘤的生長,但也可能反常增加轉移。
  • Nat Comm | 孫祺等開發黑色素癌小鼠模型完整模擬腫瘤發生發展浸潤過程
    責編 | 酶美黑色素癌是由皮膚和其他器官中的黑色素細胞癌變產生的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