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 | 孫祺等開發黑色素癌小鼠模型完整模擬腫瘤發生發展浸潤過程

2021-02-13 BioArtReports

責編 | 酶美

黑色素癌是由皮膚和其他器官中的黑色素細胞癌變產生的腫瘤。人類的皮膚黑色素癌多起源於表皮層中的黑色素細胞,之後入侵到真皮層並轉移到其他器官。雖然黑色素癌發病率低,但其惡性度高,轉移發生早,死亡率高。如若在表皮層時期切除,可達到95%以上的存活率, 而後期黑色素癌往往只有20-30%的存活率。因此,研究黑色素癌的起源和早期發展以設計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手段, 是治癒黑色素癌的關鍵。

在癌症研究和藥物研發中,小鼠模型是最常用於臨床前研究的動物模型。但是,小鼠模型並未在黑色素癌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 主要由於在現有的小鼠模型中,黑色素癌起源於真皮層, 而非像人類黑色素癌一樣起源於表皮層。因此,現在迫切需要建立能模擬人類黑色素癌起源和早期發展的小鼠模型。另外,許多癌症被發現常起源於癌變的組織幹細胞。但是,關於黑色素幹細胞是否是黑色素癌的起源在領域內仍有爭議。

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刊登了紐約大學醫學院Mayumi Ito教授課題組發表的題為 A novel mouse model demonstrates that oncogenic melanocyte stem cells engender melanoma resembling human disease 的文章。紐約大學醫學院的孫祺博士和Wendy Lee博士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在這篇文章中,Ito課題組建立了一個新的起源於黑色素幹細胞的黑色素癌轉基因小鼠模型。這個小鼠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擬人類黑色素癌從表皮層到真皮層的發展過程以及其中的分子標誌物更迭。

在本研究中,Ito課題組利用c-Kit基因來標記和誘導生長在毛囊中的黑色素幹細胞的癌變。這些癌變的黑色素幹細胞首先轉移到表皮層並在表皮層生長繁殖。之後,表皮層的癌細胞入侵到真皮層並轉移到附近的淋巴結,模擬了人類黑色素瘤的起源和發展過程。運用單細胞RNA測序等手段,課題組發現c-Kit小鼠模型也很好的模擬了人類黑色素癌的分子標籤。另外,運用此小鼠模型,課題組發現了誘發黑色素幹細胞癌變的兩個重要信號轉導通路:Wnt和Endothelin。

這些發現證明了黑色素幹細胞的確是黑色素癌的重要起源之一,解決了領域中關於這一問題的爭議。由於本文建立的c-Kit小鼠黑色素癌小鼠模型能夠模擬人類黑色素瘤的起源,發展以及分子標籤,此模型能夠在未來被廣泛應用於研究黑色素癌的起源和發展,已及新的診斷,治療手段和藥物研發測試。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733-1.pdf

製版人:珂

相關焦點

  • Nat Comm |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調控的新機制
    趨化因子是誘導免疫細胞在組織中遷移、富集甚至增殖等過程的重要蛋白,廣泛參與發育、血管生成、細胞凋亡以及腫瘤發生、發展、轉移等生理病理過程【5-9】。然而,對於趨化因子在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功能及其調控機制尚缺乏足夠的了解
  • 中國科大發現抗TIGIT單抗可逆轉NK細胞耗竭並用於多種腫瘤的免疫治療
    Immu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田志剛、孫汭教授課題組的研究論文「Blockade of the checkpoint receptor TIGIT prevents NK cell exhaustion and elicits potent anti-tumor immunity」,該研究成果揭示了腫瘤發展過程中抑制性受體
  • 抑癌基因或許會促進癌症發展 它還有什麼神秘作用?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文章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的研究者表示,p53或許和CHARGE綜合症的發病直接相關;這項研究中研究者開發了一種p53突變的小鼠模型,目的是想調查p53在抑制腫瘤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研究者發現僅能表達該突變蛋白的小鼠可以存活,而對於異質體的小鼠來講往往會引發CHARGE綜合症,而且在母體子宮內會死亡。
  • Nat Commun:華人科學家藉助PDX模型尋找乳腺癌個體化治療新策略
    為達到該目標,來自貝勒醫學院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尋找乳腺癌治療策略的新方法。他們首先鑑定一些促進腫瘤生長的蛋白,然後再對實驗藥物進行篩選找到有望中和這些蛋白的潛在藥物分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e Communicaitons上。文章作者Dr.
  • 腫瘤病理檢查,脈管浸潤?脈管侵犯?脈管癌栓?都什麼意思呢?
    腫瘤脈管浸潤、侵犯是近這些年發現與預後相關緊密的一個因素,脈管包括淋巴管和血管。脈管侵犯與癌栓其實就是一個意思,較細的管道有癌細胞稱為浸潤、或侵犯,也可稱脈管癌栓,較大的血管內有癌性栓子多產生症狀,稱癌栓,也說浸潤,比如門靜脈癌栓、上腔靜脈癌栓等。
  • SARS小鼠模型的構建策略與應用進展
    關於SARS-CoV感染小鼠模型,主要的研究進展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1)直接應用近交系小鼠模型研究SARS病毒致病性由於SARS-CoV感染人群造成病死率的增加,與年紀較大的患者(大於60歲)發生嚴重急性呼吸道困難綜合症(ARDS)的增加有關,為了探討能模擬老年人感染SARS-CoV更適合的小鼠模型,有研究分別應用12-14月大的BALB/c、C57BL/
  • Nat Commun:阻斷Siah2可增強PD-1抑制劑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他們利用小鼠模型鑑定出Siah2蛋白在控制一類稱為調節性T細胞(Treg)的免疫細胞中起著重要作用,這限制了目前使用的免疫療法的有效性。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iah2 control of T-regulatory cells limits anti-tumor immunity」。
  • 自噬與肝細胞癌
    細胞自噬還被證實可被誘導增強TGFβ介導的抗腫瘤作用,IFNγ可通過非凋亡性細胞死亡抑制Huh7肝癌細胞增殖,敲除自噬後,IFNγ抑制肝癌細胞增殖和誘導肝癌細胞死亡的作用消失。此外,另有研究表明自噬可通過抑制抑癌基因的表達或活化原癌基因促進肝癌發生。在ATG5敲除的小鼠模型中,由於自噬缺陷,抑癌基因p53表達增加,小鼠只發生肝良性腫瘤而不惡變。
  • CDX模型、PDX模型、NSG小鼠
     CDX模型主要是將腫瘤細胞系移植到裸鼠或者NSG小鼠體內而構建的腫瘤模型。 PDX模型是將腫瘤組織以組織的形勢移植至NSG小鼠體內,從而很好的保持了腫瘤的異質性,所以其生物學特性保持的更加完整,從而與臨床相似度更高,是現階段最優秀的腫瘤動物模型。
  • Gut| 香港中文大學團隊揭示靶向單核細胞內生性增強子重編程可提高肝細胞癌的免疫治療效果
    該研究發現肝纖維化的微環境在驅動肝細胞癌的侵襲性生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於此,研究者開發了一種在誘導髓源性抑制細胞成熟的同時,增強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腫瘤浸潤的聯合免疫治療策略,從而在抵抗內在耐藥性的同時,獲得更好的協同效應,在纖維化肝細胞癌小鼠模型中消除腫瘤並使其獲得持久的生存益處。
  • Cell及其子刊新突破:中國科學家成功開發SARS-CoV-2小鼠模型
    2020年6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 /——動物模型對於病毒的病理學、疫苗開發和藥物篩查至關重要。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模型是臨床前實驗常用的動物模型,但是費用昂貴、使用不便、需要的設施相對複雜,這限制了這種動物模型在SARS-CoV-2中的應用。小鼠模型是一種更理想的臨床前實驗模型,因為其價格便宜、更容易獲得,同時飼養條件簡單。
  • Nat Comm|自噬缺陷的三陰乳腺癌免疫逃逸的關鍵分子
    這說明在三陰乳腺癌細胞與微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有許多因素制約著激活的T細胞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對這些制約因素的深入挖掘並予以幹預,可以極大提高T細胞免疫治療的療效,造福於患者。細胞自噬(autophagy)貫穿於乳腺癌的演進過程中,它是一種進化上相對保守的蛋白質降解方式,主要用來降解長半衰期的蛋白和細胞器。
  • Nat Med:深入解讀,心血管疾病或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
    研究者對同基因乳腺癌小鼠模型(E0771模型)進行研究,在將腫瘤植入其乳腺脂肪墊3天後,通過結紮左側冠狀動脈左前降支來誘導小鼠模型發生心肌梗死(MI),與「假手術」相比,MI的誘導會在
  • 《自然》子刊:腫瘤竟在肝臟「屠殺」抗癌T細胞
    對於接受免疫治療的肝轉移黑色素瘤患者,相比沒有肝轉移的,全身腫瘤負荷增加的頻率更高,在免疫治療失敗的肝轉移患者中,包含其它器官在內的進行性腫瘤生長造成了84%的患者全身性衰竭。這說明,肝轉移可能會整體地改變抗腫瘤免疫。同樣的結果在一個包含轉移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尿路上皮癌和腎細胞癌的複合型隊列中也得到了驗證。
  • 絲氨酸代謝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研究進展
    絲氨酸支持對增殖細胞生長和存活重要的幾個代謝過程,包括蛋白質、胺基酸和穀胱甘肽的合成。作為葉酸循環中重要的單碳供體,絲氨酸有助於核苷酸合成、甲基化反應和NADPH的生成。許多癌細胞高度依賴絲氨酸,這一特性無論是通過抑制絲氨酸的從頭合成還是限制外源絲氨酸的可用性或攝取都為腫瘤提供了多種新的治療機會。
  • Nat Commun:在腫瘤形成之前巨噬細胞如何有效促進乳腺癌發生早期...
    2018年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位於乳管周圍健康乳腺組織中的巨噬細胞(正常免疫細胞)或能有效幫助早期乳腺癌細胞離開乳腺組織擴散到機體其它部位,因此在腫瘤開始發生之前就能夠潛在地誘發癌症轉移過程。
  • 抗4-1BB抗體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激動劑抗4-1BB抗體增強抗腫瘤免疫,保護小鼠免受肝癌侵襲。這種結果是由於這種抗體對細胞毒性T細胞、NK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激活作用。此外,該抗體還會限制抑制抗腫瘤免疫的細胞(如MDSC和調節性T淋巴細胞)的浸潤。在小鼠惡性黑色素瘤模型中,抗4-1BB抗體通過擴增抗原特異性記憶T淋巴細胞來防止原發性腫瘤切除後癌症的復發和轉移。
  • 科學家開發出p16報告基因小鼠模型
    科學家開發出p16報告基因小鼠模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2 14:27:33 日本東京大學Makoto Nakanishi研究小組開發出p16報告基因小鼠模型。
  • 附屬腫瘤醫院陳海泉團隊合作研究報導浸潤前肺腺癌的基因組學和...
    相比之下,LUAD的浸潤前階段,例如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潤腺癌(MIA),在手術切除後5年內不復發的比例接近100%。AIS的定義為≤3cm的無浸潤性腺癌,而MIA是≤3cm的≤5mm浸潤性腺癌。儘管一些重點研究已經確定了AIS和MIA中肺癌驅動程序的突變,但對於驅動這些病變向侵襲性LUAD發展的分子事件仍然缺乏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