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劑MSA-2+PD-1組成抗癌「王炸」,小鼠 50 天存活率高達100%!

2020-11-26 騰訊網

腫瘤抗原特異性 CD8+ T 細胞是抗腫瘤免疫反應的關鍵組成部分,許多癌症患者的體內也觀測到內源性 T 細胞反應,但是仍然無法消除腫瘤。這是因為免疫檢查點的負調節機制,抑制了 T 細胞的功能。

針對免疫檢查點的治療方案已經發展多年,PD-1 抑制劑針對免疫檢查點的治療在臨床上已經應用。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對 PD-1 抑制劑療法產生積極的反應,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病人自身先天免疫能力不同。因此,即便呼聲很高的 PD-1 抑制劑,也只能給少數癌症中的少數患者帶來光明。

通過在腫瘤微環境中刺激T細胞免疫活性有可能對PD-1抑制劑療法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為了實現這個目的,需要增強外來危險信號,讓免疫細胞處於激活狀態。早前已有研究發現在STING (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缺陷的小鼠中,激活的 CD8+T 細胞數量大量減少,並且其中的 IFN-β 表達量也大大降低,這是免疫活性低的表現。反過來可以發現,高效激活 STING 有可能增強 T 細胞免疫活性,從而提高先天免疫能力。

STING 通路是一種胞質 DNA 傳感途徑,在腫瘤浸潤性 APC(抗原呈遞細胞)的細胞質中可以發現腫瘤來源的DNA。當胞質DNA與cGAS 酶 【環狀鳥苷單磷酸(GMP)-腺苷單磷酸(AMP)(cGAMP)合酶】 結合時,可以促進 cGAMP 的產生,而 cGAMP 作為 STING 的天然激動劑可以激活 STING 通路。STING 的下遊通路可以促進 APC 細胞激活和細胞因子的釋放,從而促進 T 細胞的啟動和募集,激活先天免疫系統。簡單來說,STING 激動劑可以通過激活 STING 通路,激發免疫系統的免疫力,從而可以單獨或與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方法控制腫瘤生長。

通過激活 STING 通路控制先天免疫活性是一個潛力巨大的癌症治療方案。其主要原理是使用 STING 激動劑來增強 CD8+T 細胞的啟動和募集,從而提高識別和殺死癌細胞的能力。經過近十年的努力,針對 STING 通路來增強先天免疫能力的激動劑已經被開發出來。

第一個用於免疫治療的 STING 激動劑是 DMXAA 分子,該分子在臨床前小鼠模型研究中具有抗腫瘤活性,能有效的激活小鼠 STING 通路,但在人的 STING 通路中不起作用。

後來,第一代適用於人的STING的激動劑被開發出來(ADU-S100和MK-1454),在早期臨床應用中與PD-1抑制劑聯合使用,但激動劑只在少數患者中起到作用,效果很不理想。2019年末,諾華終止了ADU-S100的開發,只剩下Aduro在繼續努力。

影響激動劑效果的因素有多種,比如具體哪種免疫細胞應該出現在腫瘤微環境中是能夠促進 STING 激動劑激活下遊 T 細胞啟動,合適的激動劑劑量以及如何避免過度激活或負向調控等等。不穩定的 cGAMP 型 STING 激動劑更是需要在腫瘤內注射施用,以達到相對較好的療效。之所以使用腫瘤內注射,是因為在全身用藥的動物模型中 STING 激動劑能夠在腫瘤和正常組織中普遍表達 STING,造成炎症因子的大量釋放並損害正常組織。

因此在使用 STING 激動劑時不得不採用腫瘤內注射療法。這也給治療帶來諸多限制,比如要考慮腫瘤內壓以及注射劑的擴散效果。對於癌症擴散的病人來說更是很難做到每個腫瘤病灶都能注射激動劑。更重要的是,腫瘤內注射也限制了激動劑只能在一些特定癌症中使用。如果能做到全身用藥,激動劑將可以針對更多種類的癌症進行治療。

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嘗試使用全身用藥來開展激動劑的研究。日前,Science雜誌刊登了兩篇關於合成非核酸STING激動劑的文章,向我們展示了新款激動劑在臨床前腫瘤模型中的抗腫瘤效果。其中一款口服的非核酸STING激動劑(MSA-2)聯合PD-1抑制劑使用有著驚人的抗腫瘤效果。

該研究篩選了 240 萬種複合物,其中 MSA-2 能夠有效刺激 IFN-β 的分泌釋放。在無細胞測定中,MSA-2 能夠與人和鼠的 STING 結合,是一種有潛力的激動劑。在小鼠模型中使用 MSA-2 激動劑的實驗中,口服和皮下暴露的小鼠腫瘤大小相似的受到了抑制,說明 MSA-2 口服後能夠明顯抑制腫瘤生長。表現出腫瘤完全消退的大多數小鼠對 MC38 腫瘤細胞再接種時也具有很好的抗性,這也說明 MSA-2 治療後的小鼠建立了持久的抗腫瘤免疫能力。

【30天時皮下暴露50mg/kg與口服80-200mg/kg腫瘤大小相似。SC (皮下暴露);PO(口服);IT(腫瘤內注射)。】

MSA-2 激動劑能有效地激活 STING 通路也依賴於 MSA-2 非共價鍵二聚體的形成。MSA-2 單體是不能結合 STING 的。幸運的是,MSA-2 在溶液中不全是單體的形式存在,而是形成單體和非共價二聚體混合的平衡狀態。在這種平衡狀態下,每個 MSA-2 二聚體中的一個 MSA-2 與 STING 同型二聚體中的一個單體結合,從而使 STING 形成密閉構象,激活下遊通路。

MSA-2 本身是弱酸性的,該研究也發現了 MSA-2 在腫瘤微環境的弱酸性下有著更高的滲透性,從而使 MSA-2 更多的進入腫瘤組織。這也使得 MSA-2 激動劑可以在腫瘤微環境中表現出更高的激活 STING 通路能力,從而更有效的激活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

【G.MSA-2 皮下暴露後各組織的濃度變化,在腫瘤中最高,其他組織低。H,IFN-β水平在腫瘤中最高,其他組織低。】

該研究還對比了MSA-2和PD-1抑制劑單獨治療和聯合治療的效果。單獨口服MSA-2和注射PD-1抑制劑時,小鼠的存活率基本相同,都只有約30%。但是當MSA-2聯合PD-1抑制劑治療小鼠時,50天存活率高達100%,意義非凡。

【MSA-2結構,構成非共價鍵二聚體之後結合到STING上,激活STING通路。MSA-2呈弱酸性,更易於滲透到腫瘤環境內,從而刺激免疫反應,對正常組織作用副作用小。MSA-2與PD-1抑制劑單獨使用時,小鼠存活率相似,但MSA-2聯合PD-1抑制劑時能夠極大提高小鼠腫瘤模型的存活率。】

雖然MSA-2激動劑聯合PD-1抑制劑在小鼠模型中著驚人的效果,但更多藥理學和毒理學的研究需要繼續。比如MSA-2激動劑對不同特定免疫細胞亞群有什麼影響,應用到臨床實驗階段時條件的摸索,針對不同腫瘤類型有沒有類似強效殺瘤能力等等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但無論如何,期望MSA-2非核酸STING激動劑的研究能夠給未來腫瘤治療注入新鮮的血液,也期待MSA-2早日能夠應用到臨床,與PD-1抑制劑組成「王炸」,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

[1] Pan, B., Perera, S. A., Piesvaux, J. A., Presland, J. P., Schroeder, G. K., Cumming, J. N., … Addona, G. H. (2020). An orally available non-nucleotide STING agonist with antitumor activity. Science, (369), 6098.

[2] Gajewski, B. T. F., & Higgs, E. F. (n.d.). Immunotherapy with a sting.

[3] Chin, E. N., Yu, C., Vartabedian, V. F., Jia, Y., Kumar, M., Gamo, A. M., … Lairson, L. L. (2020). Antitumor activity of a systemic STING-activating non-nucleotide cGAMP mimetic. Science, (369), 993-999.

相關焦點

  • 10分鐘內消除腫瘤,50天內小鼠存活率從0上升到100%!
    >Photogenerated holes induced rapid eliminating of solid tumors by the supramolecular porphyrin photocatalyst」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建立了一種超分子光催化劑Nano-SA-TCPP,可在600-700 nm波長下進行照射,治療實體瘤,實體瘤(100
  • 新研究:10分鐘內消除腫瘤,50天內小鼠存活率從0上升到100%!_騰訊網
    2020年7月2日,清華大學朱永法及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Shanyue Guan共同通訊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線發表題為「Photogenerated holes induced rapid eliminating of solid tumors by the supramolecular porphyrin
  • 新型癌症疫苗:預防復發,100%小鼠存活
    當手術切除了侵襲性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小鼠接種疫苗後接受癌細胞再挑戰時,100%的小鼠存活下來CpG)和化療藥物(Dox-iRGD)的生物材料支架組成的原位腫瘤疫苗示意圖。
  • 抗癌「王炸」組合獲批,10%患者腫瘤完全消失,更多驚喜到來
    今天,抗癌藥中的「王炸」組合,靶向藥物侖伐替尼與免疫藥物PD-1抑制劑Keytruda組成的「CP」又傳來重磅訊息: 美國FDA批准侖伐替尼聯合Keytruda用於治療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 這是靶向藥物與免疫藥物的又一次勝利。
  • 抗癌中草藥:三尖杉
    核心提示: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淋巴肉瘤 三尖杉注射劑 按每天0.5毫克/公斤體重,分2次肌肉注射。1療程15~20天,間隔1周。若白細胞政黨可再用第2療程。亦治肺癌、胃癌。  枝、葉:抗癌。用於惡性腫瘤。三尖杉總生物鹼對淋巴肉瘤、肺癌等有較好的療效。  【用法用量】  種子:5~6錢,水煎,早晚飯前各服1次,或炒熟食。  枝、葉:總鹼用量成人每天2±0.5毫克/公斤體重,分兩次肌注。
  • 抗4-1BB抗體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抗4-1BB抗體具有激活細胞毒性T細胞和增加γ幹擾素(IFN-γ)生成的能力,在抗癌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4-1BB的分子特性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TNFRSF)是一個由29個成員組成的蛋白質超家族,在人類免疫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個分子家族分為兩類:死亡受體(8個成員)和激活受體。
  • 幹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動劑有望成為小分子腫瘤免疫療法的...
    後來實驗證實,儘管人源和鼠源STING蛋白的相似度高達81%,前者基因編碼379個胺基酸,後者基因編碼378個胺基酸,但DMXAA卻無法激活人源STING蛋白。環二核苷酸(cyclic dinucleotide,CDN)的通式結構見上圖,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一類既能直接激活鼠源又能激活人源STING蛋白的STING激動劑。
  • 抗癌神藥PD-1:早用早好還是救命稻草?
    這幾年,PD-1/PD-L1抗體藥物風靡全球,創造了無數奇蹟,時不時被冠以「抗癌神藥」的名頭。隨著8種藥物獲批上市,我國的癌症治療也接軌世界,正式進入「免疫狂歡」時代。今天,我們來說一個重要的問題:PD-1/PD-L1藥物到底該何時使用?
  • 應該擔心GLP-1受體激動劑的甲狀腺癌風險嗎?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可以安全應用於所有源於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乳頭狀和濾泡狀甲狀腺癌)的甲狀腺癌患者。但是,目前禁用於甲狀腺髓樣癌和伴有多發性內分泌腺瘤2(MEN-2)的患者。對於伴有家族性甲狀腺癌和乳頭狀或濾泡性甲狀腺癌遺傳易感性的患者應用時應該謹慎。
  • 癌之殤:三種十幾元的廉價藥或成抗癌神藥
    二甲雙胍的「抗癌」機理對於科學家們來說,一直是一個謎。當然他們一直在尋找解開這個謎底的方法。2018年1月,一個由鄭州大學生物治療中心李莉教授(譯名)及伊利諾州芝加哥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等21位科學家組成的跨國研究小組,在Cancer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二甲雙胍抗卵巢癌的論文。
  • 腫瘤免疫激動劑,為癌症免疫治療加「油門」
    說起腫瘤免疫治療,大體可以總結為這兩種基本的思路:第一種思路,就是通過藥物鬆開被癌細胞故意死死拽住的剎車,讓抗癌的免疫細胞能順利往前跑,從而殺滅癌細胞。CTLA-4抗體、PD-1抗體、PD-L1抗體等藥物都屬於這一類。另一種思路,就是通過藥物給抗癌的免疫細胞加油,「踩油門」,讓抗癌的力量更持久、更有效。
  • 蘆筍的功效與作用 抗癌之王名不虛傳
    蘆筍是一種很好的養生食材,我們都知道蘆筍的功效與作用非常的強大,尤其它的抗癌功效可謂是家喻戶曉,營養價值也是非常的豐富的,那麼蘆筍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哪些呢?蘆筍怎麼吃好呢?下面尋醫問藥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蘆筍的功效與作用及其食用方法!
  • Molecular Biomedicine發表文章:一種用於癌症免疫治療的新型TLR8激動劑
    但是,TLR8激動劑的毒性是限制其成藥的難題之一,目前的研究顯示這類藥物可能會引發嚴重的致命細胞因子風暴。因此,同時具有高選擇性和高安全性的TLR8激動劑的開發勢在必行。目前,國際上還沒有TLR8選擇性激動劑成藥。第一個進入臨床的針對癌症適應症的TLR8激動劑Motolimod目前處於臨床Ⅰ期開發階段[2]。
  • CAR-T療法新搭檔——STING激動劑
    默沙東正在調查PD-1抑制劑Keytruda與STING激動劑MK-1454的組合療法,該製藥巨頭最初嘗試將MK-1454作為實體瘤的單一療法,但療效甚微。諾華曾與Aduro Biotech合作開發了一款STING激動劑(ADU-S100),但由於臨床結果令人失望,於2019年從其產品組合中移除了ADU-S100。
  • 堪稱「王炸」!降低癌症復發和死亡風險50%,中國首款抗體偶聯藥來了
    但有些「神藥」的出現,扭轉了癌症患者的運勢,可謂是抓到了王炸組合,立馬將癌細胞逼得丟車棄甲,潰不成軍。 今天出場的「狠角色」是中國首個抗體偶聯藥物(英文名叫Antibody-drug Conjugate,縮寫為ADC)!它是千萬癌症患者的福音,也是醫藥史上裡程碑式的「神藥」!
  • Science:抗癌藥物伊利司莫有望治療門克斯病等銅缺乏症
    他們開始將實驗室的結果轉化為臨床前門克斯病小鼠模型的開發。這些研究人員專注於開發使用伊利司莫治療門克斯病的方案,並優化治療策略以找到合適的劑量。Guthrie說,「這些都是困難和耗時的實驗,需要特別的預防措施,這是因為我們的研究對象是病得很重的小鼠,這些小鼠攜帶著與患有嚴重門克斯病的人類患者相同類型的突變。這些小鼠表現出的症狀與患病嬰兒非常相似。
  • 首個國產長效GLP-1激動劑即將上市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PEG-Loxenatide)是由豪森自主研發的1類化藥,屬於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擬用於單藥或與二甲雙胍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只需每周注射1次。該藥從初次申報臨床到即將上市已經走過了近12年的光陰。洛塞那肽不僅是國內首個申請上市的而且是首個國內藥企自主研發的100%國產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
  • 3D生物列印肝臟類器官可延長肝功能衰竭小鼠的存活時間
    近年來,3D生物列印技術在醫學領域的發展非常迅速,比如神經外科,頜面外科等【1,2】。該技術在肝臟移植領域也頻有捷報傳來。最早在2013年,科學家首次報導了利用3D列印技術將3例捐獻者及患者的肝臟製成3D模型,用以指導接下來的移植策略【3】。同年,有公司成功列印出深500 μm的肝臟組織,能正常存活40天,並且在體外具有普通肝臟的功能,後續該公司也列印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完整的迷你肝臟【4】。
  • pd-1抑制劑 Keytruda(K藥)在大陸獲批上市
    據了解,今年2月,中國食品藥品監督局(CFDA)受理了pd-1抑制劑Keytruda的上市申請。經過5個多月的等待,終於,在7月25日,迎來CFDA正式批准pd-1抑制劑Keytruda上市的好消息,這無疑給很多內地患者帶來了希望。
  • 《科學》: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高分辨成像觀察小鼠胚胎發育全過程
    他們開發了一種小鼠胚胎發育活體成像技術,通過不同發育階段的「腹窗」,首次實現了高分辨成像觀察小鼠胚胎第9.5天至出生的連續發育過程。▲腹窗小鼠的日常生活從他們的統計數據來看,如果是在胚胎發育第9.5天植入腹窗,胚胎的存活率約為65.6%;如果在胚胎發育到第12.5天植入腹窗,胚胎存活率可達到80%以上。重要的是,在腹窗下發育出的小鼠,與其他同窩小鼠沒有區別,在生長方面也沒有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