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動劑有望成為小分子腫瘤免疫療法的...

2021-01-09 生物谷

【新聞事件】:最近Aduro生物技術公司的環二核苷酸(cyclic dinucleotide,CDN)類幹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激動劑(比如ADU-S100)的一些臨床前實驗結果刊登在Cell Reports和Science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學術刊物上。雖然這類化合物的藥學特徵還有待改善,但在多個小鼠接種模型中的療效引人注目。直接注射到多種難治性,轉移性固體腫瘤,不僅直接注射的腫瘤消失,其它部位的腫瘤生長也受到明顯抑制,甚至還可以預防腫瘤的發生。

【藥源解析】:幹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是一種跨膜蛋白,通常在152-173位區域(dimerization domain,DD)交接形成二聚體並處於自我抑制狀態。當受到部分配體(比如CDN)的刺激後分子構型發生變化並被激活,招募細胞質中的TANK結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介導TBK1對IRF3的磷酸化,導致幹擾素(interferon,IFN)-β和其它多種細胞素(cytokines)的形成。IFNβ的產生是STING活化的標誌。

腫瘤微環境(TME)天然免疫的信號傳導是腫瘤特異性T細胞的激活和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IL)浸潤的關鍵步驟。其中I型IFN對腫瘤激活的T細胞活化起著關鍵作用。這樣,STING不僅誘導Ⅰ型幹擾素基因的表達,在天然免疫信號通路中起著重要作用;STING激動劑能激活包括樹突狀細胞等免疫刺激細胞,改變腫瘤微環境並誘導了腫瘤特異性T細胞的產生。

在鼠科動物實驗中,一種黃酮類血管破壞劑DMXAA(5,6-二甲基氧雜蒽-4-乙酸)通過激活鼠源STING蛋白,誘導IFN-β和其它天然細胞素(IFN-α, TNF-α, IL-1β, IL-6, and IL12p40)的產生,並有效地抑制多種固體腫瘤的生長。但是該藥在一個人體非小細胞臨床實驗中和標準化療聯合使用未能觀察到明顯療效。後來實驗證實,儘管人源和鼠源STING蛋白的相似度高達81%,前者基因編碼379個胺基酸,後者基因編碼378個胺基酸,但DMXAA卻無法激活人源STING蛋白。

環二核苷酸(cyclic dinucleotide,CDN)的通式結構見上圖,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一類既能直接激活鼠源又能激活人源STING蛋白的STING激動劑。直接把CDN(比如每隻小鼠注射25微克的dithio-(RP, RP)-[cyclic[A(2』,5』)pA(3』,5』)p]]或稱ML RR-S2 CDA )注射到B16黑色素瘤、CT26直腸癌、和4T1乳腺癌腫塊,不僅導致明顯的抑制作用直至腫瘤消失,同時也誘導系統的持久性抗原特異性T細胞免疫,造成動物其它部位未注射藥物的腫瘤生長也受到抑制。ML RR-S2 CDA引起多種固體腫瘤微環境的改變,激活有效的腫瘤引發的CD8 +T細胞和持久的療效。

近年來腫瘤免疫療法已經成為製藥工業的最大開發熱點,幾乎所有免疫療法公司的股票都在過去1年有極端樂觀的增長,引發投資界對IO泡沫的擔憂。除了免疫哨卡抑制劑、細胞免疫療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功之外,小分子免疫療法也引起製藥業的關注。今年2月份,施貴寶以12.5億美元收購了Flexus,而一個只處於臨床前階段的吲哚胺2,3-雙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抑制劑是後者的主要資產。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報導表明STING通路能有效地啟動機體的天然免疫系統,是至今為數不多的經多方驗證的,能誘導產生Ⅰ型IFN過程的信號傳導通路。考慮到DMXAA激活鼠源STING以及環二核苷酸激活人源STING的積極體外/體內實驗結果,尤其是CDN對抑制轉移性腫瘤的應用潛力。3月31日,諾華宣布以高達2億美元頭款、5億美元的裡程碑付款和5千萬美元Aduro股權,和Aduro Biotech合作開發其CDN類幹擾素基因激活蛋白激動劑。這些高水平的研究報導、引人注目的體內體外數據、以及製藥巨頭以巨資合作都表明STING激動劑可能成為又一匹免疫療法的黑馬。當然CDN還處於臨床前開發階段,而且由於幹擾素出名的流感樣副作用,激活幹擾素合成也會帶來人體策略性的不良影響。況且CDN還受到給藥途徑和成藥特徵的限制,要成為有效的抗癌療法毫無疑問還要克服許多障礙。(生物谷Bioon.com)

參考文獻:

Leticia Corrales et al 「Direct Activation of STING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Leads to Potent and Systemic Tumor Regression and Immunity」 《Cell Reports》 2015, 11, 1-13 (May 19, 2015)

信源:美中藥源

相關焦點

  • CAR-T療法新搭檔——STING激動劑
    長期以來,被稱為幹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的免疫通路一直受到腫瘤界的關注,也引起了大型製藥公司的興趣,因為激活它會產生一種炎症環境,從而提高免疫細胞攻擊癌症的能力。但在臨床試驗中,激活STING的實驗性療法結果好壞參半。
  • 諾華終止STING激動劑開發
    藥源解析Aduro是免疫療法先驅之一,其李斯特細菌平臺(LADD)曾產出了基於間皮素的胰腺癌腫瘤疫苗CRX-207、但2017年在三期臨床失敗。ADU-S100應該是最早的人STING激動劑,另一個叫做DMXXA的STING激動劑雖然動物療效不錯但只激活小鼠STING、與人STING的結合力很低。
  • 研究發現具有抗腫瘤活性口服非核苷酸STING激動劑
    研究發現具有抗腫瘤活性口服非核苷酸STING激動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8:52:37 美國默克公司George H.
  • 重塑腫瘤免疫遊戲規則?TLR激動劑(2)
    TLRs信號通路通過多種多樣的,在其他受體中也存在的胞內分子傳遞信號(比說MAP和IκB激酶),進而初始大量的促炎因子的基因表達。然而,這些通路是怎樣如此不同但又精確的控制某些特殊基因的表達的原因還沒有完全被研究清楚。上一期我們了解了TLRs家族的結構,家族成員,以及家族成員的分布。我們從這一期開始就來了解一下現階段為止TLRs信號通路的信息。
  • 新型小分子有望抵禦致癌KRAS蛋白的作用
    2019年11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KRAS基因突變被認為是整個人類癌症譜系中腫瘤發生最常見的驅動因素,儘管其如此普遍,突變的KRAS蛋白仍然被認為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治療靶點;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Canon等人描述了一種小型分子,其能以高度的特異性和敏感性與一種突變的KRAS形式進行結合,並抑制該蛋白的功能
  • 一種幹擾素基因刺激物激活的非核苷酸cGAMP模擬物的抗腫瘤活性研究
    一種幹擾素基因刺激物激活的非核苷酸cGAMP模擬物的抗腫瘤活性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6:12:59 加州理工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Luke L. Lairson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注射用重組腫瘤酶特異性幹擾素α-2bFc融合蛋白」臨床試驗...
    格隆匯2月21日丨健康元(600380,股吧)(600380.SH)公布,近日,公司控股子公司珠海市麗珠單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麗珠單抗)申報的「注射用重組腫瘤酶特異性幹擾素α-2bFc融合蛋白」(A-01)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監局)受理。
  • Staple多肽藥物的裡程碑:Aileron的P53激動劑ALRN-6924進入一期臨床
    今天美國生物製藥公司Aileron宣布其P53激動劑ALRN-6924進入一期臨床。這不是第一個多肽藥物,也不是第一個P53激動劑,但是第一個所謂staple多肽藥物進入人體實驗。Aileron已經獲得近1億美元的風投資助,staple多肽藥物平臺成為另一個新穎的蛋白調控技術。
  • 黑猩猩試驗表明TLR-7口服激動劑GS-9620或可治療慢性B型肝炎
    相比之下,刺激先天免疫系統能提高機體對病毒的控制能力,而且在有限的治療之後獲得長期效應。因此,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德州生物醫學研究所病毒學與免疫學部門的ROBERT E. LANFORD等人展開一項研究,研究結果於2013年2月14日在線發表於《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雜誌上。
  • 如何通過靶向作用癌症幹細胞來釋放免疫療法的抗癌潛能!
    (HNSCC)進行研究識別出了殘留的癌症幹細胞(CSCs)或許會作為癌症對免疫療法耐受的機制,靶向作用CSCs或有望增強免疫療法的效率從而減少腫瘤的復發和轉移的發生。每年全球有超過60萬新發的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患者,其發病率排名全球第六,HNSCC患者的5年存活率僅有63%,這是因為患者對當前可用的療法反應有限,而且患者經常會出現疾病復發;而最近免疫療法有望給HNSCC的治療帶來革命性的變革,但不幸的是,僅有不到20%的患者會對免疫檢查點阻滯劑(ICB)產生反應,ICB主要會通過阻斷PD-1來發揮作用,但其往往並不能產生持久的反應,目前研究人員迫切需要開發出新方法來實現患者持久性的治癒和疾病不復發
  • 【最新綜述】胰腺癌免疫療法的機遇與挑戰
    有學者預測,隨著PDA發病率的持續上升和死亡率的極小變化,到2030年,PDA將成為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只有少數可切除PDA患者能通過手術和輔助化療實現長期生存。PDA幾乎對FDA批准的免疫療法具有完全的耐藥性,這些免疫療法在黑色素瘤和肺癌等實體瘤晚期患者中一路斬妖除魔,但卻在PDA這座大山上幾乎屢戰屢敗。
  • 癌症免疫療法新技術——溶瘤假病毒
    文丨白露自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首次成功應用於黑色素瘤患者以來,抗癌免疫療法已經變得多樣化,並聯合放療、化療成為多種惡性腫瘤適應症的治療標準。目前批准的免疫療法包括針對免疫檢查點和腫瘤相關抗原的單克隆抗體、免疫刺激細胞因子、CAR-T細胞、基於樹突狀細胞的癌症疫苗,以及局部應用的溶瘤病毒療法。
  • 三元基因為何專注幹擾素α1b?
    20世紀80年代,國外的科學家以基因工程的方式,把幹擾素製備成治療藥物投放市場,很快成為國際公認的治療肝炎、腫瘤等疾病的首選藥物,但價格極為昂貴,我國絕大多數患者無力承擔高昂的治療費用。另外,國外藥企生產的是幹擾素α2a和α2b,雖然療效好,但副作用大。有鑑於此,國內急需一款能有效治療肝炎、腫瘤等疾病,同時降低費用和副作用的藥物,以使國內廣大患者都能接受治療,恢復健康。
  • 腫瘤免疫療法靶向藥物是什麼?腫瘤免疫療法好在哪裡呢?
    腫瘤免疫療法現在是越來越火,很多晚期病人抱著最後的一絲希望來用藥,但是很多人對腫瘤免疫療法也是充滿了疑惑,腫瘤怎麼和免疫聯繫一起了呢,這個腫瘤免疫療法到底好在哪裡呢?下面我為大家一一解答。一、 什麼是腫瘤免疫療法?腫瘤免疫療法就是應用我們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和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達到治療控制腫瘤生長的目的。二、 免疫細胞和腫瘤細胞是什麼關係呢?
  • 鄧劉福團隊揭示cGAS-STING促進T細胞抗腫瘤免疫應答新機制
    cGAS(cyclic GMP–AMP synthase)-STING通路是啟動抗腫瘤天然免疫應答的重要途徑,有望成為使腫瘤由「冷」轉「熱」的新一代免疫治療靶點。該通路的作用機制為:cGAS感受DNA,產生第二信使cGAMP,進而活化STING接頭蛋白形成二聚體,通過招募TBK1激活IRF3形成蛋白複合物來誘導IFN-β的產生。在腫瘤微環境中cGAS-STING通路已成為主導免疫檢查點阻斷、「do not eat me」信號阻斷、放療或PARP抑制劑治療等對細胞質DNA作出反應的主要途徑。
  • Nature:CRISPR發現182個潛在免疫療法靶點 揭秘癌細胞免疫逃逸
    CRISPR敲除篩選發現182個「核心免疫逃逸基因」為了系統性地研究不同基因對癌細胞逃避免疫系統攻擊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技術,構建了一個能夠敲除19069種編碼蛋白的基因的嚮導RNA(gRNA)庫。使用這一工具,他們挨個敲除了6種不同癌細胞系中編碼蛋白的基因。這6種癌細胞系來自乳腺癌、結腸癌、腎癌和皮膚癌腫瘤,代表著遺傳背景非常廣泛的癌症模型。
  • 關於抗癌神法-免疫療法,你了解嗎?
    而免疫療法,就是讓免疫細胞增強識別和消滅腫瘤細胞的能力,讓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去識別並攻擊消滅腫瘤細胞。免疫檢查點這裡要解釋一下,因為免疫細胞會產生調節自身免疫功能的蛋白小分子,這些小分子就是免疫檢查點。而免疫檢查點可以調節免疫反應的強度和廣度,從而避免正常組織的損傷和破壞,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免疫檢查點成為免疫耐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 「狙擊」腫瘤常見致癌基因-KRAS
    RAS基因突變在人類不同腫瘤中的發生頻率很高,但是在所有RAS突變驅動的癌症中,85%是由KRAS基因突變引起的。在這些基因中,KRAS作為一種鼠類肉瘤病毒癌基因,對人類的癌症影響最大。它將受體酪氨酸激酶激活與細胞內信號傳導聯繫起來,在正常情況下KRAS蛋白主要處於失活狀態,但是當其受到一些信號因子刺激後會被激活,從而激活下遊一系列信號通路: (1)RAS-RAF-MEK-ERK信號通路,負責控制基因轉錄活動和細胞循環周期,促進細胞增殖; (2)PI3K-AKT-mTOR信號通路,控制細胞生成;
  • 幹擾素是由多種細胞產生的具有廣泛抗病毒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
    IL-15可誘導B細胞增殖和分化,是唯一能部分取代 IL-2誘導初期抗體產生的細胞因子: 1L-15 能夠刺激T細胞和NK細胞增殖,誘導LAK細胞活性,還能與IL-12協同刺激NK細胞產生IFNY.第三節幹擾素一、幹擾素的性質及類型幹擾素是由多種細胞產生的具有廣泛的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