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今年第二批載人航天正式啟動,
來自美俄歐三名太空人組成的第56批遠徵隊,飛向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6月6日19:12,
位於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第一發射位,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啟動了載人航天發射系統(目前唯一發往國際空間站的載人航天系統)——
即發射一枚聯盟號火箭FG+聯盟號飛船MS-09,
搭載三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這次發射刷新紀錄包括——
聯盟號火箭FG第64次發射
聯盟號飛船第138次飛行
俄羅斯今年第8次發射
全球第51次航天發射
全球第2次載人航天發射
第56批遠徵隊三名太空人包括:俄羅斯航天局指揮官謝爾蓋·普羅科佩耶夫、歐空局太空人亞歷山大·格斯特、NASA女太空人塞麗娜·奧尼翁·錢塞勒。
俄羅斯指揮官謝爾蓋·普羅科佩耶夫(Sergei Prokopyev)
現年43歲,2012年成為俄羅斯太空人,之後兩次入選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後備指揮官,2017年4月正式成為第56批遠徵隊指揮官。進入國際空間站後,他將擔任飛行工程師角色。
NASA女太空人塞麗娜·奧尼翁·錢塞勒(Serena Auñón-Chancellor)
美國印第安納人,現年42歲,擁有電子工程學士學位、醫學博士學位,2009年入選NASA第20屆太空人培訓班,2017年被確定為第56批遠徵隊成員。
歐空局太空人亞歷山大·格斯特(Alexander Gerst)
德國人,現年42歲,擁有地球物理學學位、地球科學碩士學位、自然科學博士學位,2009年成為歐空局太空人。
2014年他成為第41批遠徵隊太空人,執行過一次艙外任務,他是第6位進駐國際空間站的歐空局太空人,也是第3位德國ISS太空人,首次太空任務總計165天8小時1分鐘。
抵達國際空間站後,下一階段他將成為第57批遠徵隊指揮官,他將是第二位指揮管理空間站的歐洲太空人,第一位指揮管理空間站的德國太空人。
很快,他還是第一位與首個太空AI(人工智慧)共事的太空人。
這個太空AI名叫CIMON,堪稱人類首個太空版的人工智慧,由歐洲空客和美國IBM聯合開發,它有健身球大小,重約5公斤,是一個會飛的智能神器,因為它在太空失重環境中與人協調工作。
CIMON很像《機器人總動員》裡的伊芙,不僅可以在空間站裡自由漂浮飛行,而且能夠通過面部表情、情緒、聲音等識別,跟太空人互動、溝通,幫助太空人處理問題……
可以這麼說,這就是我們在科幻片裡才看到的人機共生的真實場景。
當然,這一切要等到CIMON送到國際空間站後才能實現。
預計本月底,SpaceX發送第15批太空快遞——CRS-15,7月1日貨運龍飛船送貨上門。
今晚順利發射後,再經過50個小時、繞地飛行34圈後,即北京時間6月8日21:07,聯盟號載人飛船將與空間站進行全自動對接,22:30打開艙門,這三名新報到的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開始為期168天的太空生活。
到時候,國際空間站將有6位太空人,組成完整的第56批遠徵隊——
太空人離我們並不遠,就在頭頂上空。
太空生活離我們也不遙遠,就是400公裡之上。
為什麼要建造國際空間站?耗資多少?
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個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