錚錚有聲 | 現在都有誰在國際空間站上?第56期遠徵隊

2021-02-25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作者:王錚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作為人類探索太空的橋頭堡,「國際空間站」這個名字經常出現在新聞媒體上。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簡稱ISS)是運行於距離地面400公裡的地球軌道上的巨大太空飛行器,展開有一個足球場的面積大。它能容納多名太空人在上邊生活幾個月,開展各種實驗。

 

太空中的國際空間站(來源:NASA)

 

那麼,今時今日,都有誰在國際空間站上呢?

航天員不可能在太空孤獨的生活一輩子,上天的機會寶貴也會不斷讓給其他人。目前在國際空間站上執行任務的已經是第56期遠徵隊了。

國際空間站主要由6個太空機構聯合推進,它們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國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現在航天站上的第56期遠徵隊包括6名成員,如下圖的照片所示,他們所屬的是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和ESA,分別是3名美國航天員、2名俄羅斯航天員和1名德國航天員。

 

第56期遠徵隊成員合影(來源:NASA)

 

合影中間有一個這次遠徵隊的徽章,這種徽章代表了航天任務,會印在航天員的衣服上,放大之後如下圖所示。

 

第56期遠徵隊徽章(來源:NASA)

 

這個徽章是由美國航天員Drew Feustel(他也是第56期遠徵隊的指揮)的兒子設計的。徽章描繪了一隻鴿子用喙叼著橄欖枝,並包含了航天員、空間站和聯盟號運載火箭的圖像。這6名航天員的名字也都包含其中,3位的名字在鴿子身上,另外3位的名字在底部。鴿子的尾巴牢固地植根在地球上,代表了我們的母星與被送入宇宙的人類之間的牢固聯繫。徽章展示了我們對世界和平與愛的希望,以及人類為了進步而展開翅膀、探索未來的願望。

在2018年3月21日,Ricky Arnold(美國,第2次飛行)、Oleg Artemyev (俄羅斯,第2次飛行)和A.J. (Drew) Feustel(美國,第3次飛行)這三名航天員搭乘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登上了國際空間站(下圖依次從左至右)。他們加入了當時已經處在空間站的第55期遠徵隊,並成為現在第56期遠徵隊的初期成員。

 

由左至右Ricky Arnold、Oleg Artemyev 和A.J. (Drew) Feustel(來源:NASA)

 

其中A.J. (Drew) Feustel是現在第56期遠徵隊的指揮(commander)。他是一位地質學家,研究巖石和礦物,且對地震特別感興趣。他會修汽車,喜歡滑雪和彈吉他。這次第56期遠徵隊是他的第3次航天飛行任務,儘管他搭乘過兩次太空梭,但這是他第一次在空間站停留。

 

A.J. (Drew) Feustel,第56期遠徵隊的指揮(來源:NASA)

 

2018年6月6日,Serena Auñón-Chancellor(美國,第1次飛行)、Sergey Prokopyev(俄羅斯,第1次飛行)和Alexander Gerst(德國,第2次飛行)也搭乘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登上國際空間站(下圖依次從左至右)。

 

由左至右Serena Auñón-Chancellor、Sergey Prokopyev和Alexander Gerst(來源:NASA)

 

其中Serena Auñón-Chancellor是一名女航天員。她既是一名工程師,也是一名醫生。在成為航天員之前,她是NASA的一名外科醫生,幫助航天員保持健康。她原本並不在此次任務的計劃乘組之內,但原乘組乘員Jeanette Epps中途被撤換(考慮隱私緣故NASA並未解釋原因),作為後備的Serena Auñón-Chancellor最終加入了這次飛行任務。原本Jeanette Epps將成為首位執行長期太空任務(也就是駐紮空間站)的非洲裔美國公民。現在Serena Auñón-Chancellor是第1位女性拉美裔航天員,她的父親是一位古巴人,在1960年去到美國。

 

女航天員Serena Auñón-Chancellor

 

大部分的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都不是很多,就不做很詳細的介紹了。對國際空間站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美國NASA的國際空間站博客(blog),地址:https://blogs.nasa.gov/spacestation/

相關焦點

  • 2018第二批遠徵隊啟程,繞地飛行34圈50小時行程400公裡高度
    昨天晚上,今年第二批載人航天正式啟動,來自美俄歐三名太空人組成的第56批遠徵隊,飛向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
  • 2020年國際空間站最佳科學圖片
    去年11月,我們慶祝了人類在空間站上持續生活和工作的第20個年頭,截止2020年底,國際空間站已經接待了242名太空人,進行了超過3000個科學實驗。在過去的一年中,空間站的研究範圍從微重力下的蘿蔔生長,到360度全方位的空間站生活攝影,再到監測我們的地球。
  • 空間站的計算機生命線獲得「心臟直視手術」
    在慶祝國際空間站成立20周年後,2018年11月,國際空間站第56次遠徵隊成員從聯盟號太空飛行器上拍攝了國際空間站的照片。Credit: Roscosmos/NASA本月,俄羅斯和歐洲的工程師在國際空間站(ISS)的計算機生命線上證實了「心臟直視手術」的成功。
  • 在經過漫長的隔離期後 三名太空人將前往國際空間站
    ▼ 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凌晨,三名太空人將乘坐俄羅斯聯盟號火箭從哈薩克斯坦發射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與三名已經在軌道上生活和工作的太空人匯合。由於這次飛行是在大流行期間發射,因此,為了防止新冠病毒進入太空,有更嚴格的限制和協議。
  • 國際空間站應該被放棄嗎?
    今年11月2日,我們迎來了人類連續進駐國際空間站20周年的紀念日。但是,現在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太空人是否應該掛起太空衣,將太空探索交給機器人去完成?當時,國際空間站計劃已經推遲了好幾年,而且大大超出了預算。英國航天機構的科學主管稱,該空間站是「一個在軌道上運行的累贅」,而英國政府拒絕為其提供資金。很多人都在懷疑國際空間站能否順利建成。  事實證明他們都錯了。國際空間站有一個美式橄欖球場那麼大,生活空間相當於一所擁有六間臥室的房子,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它都是一項非凡的工程成就。
  • 錚錚有聲|變化的足球軌跡和空氣動力學
    錚錚有聲|變化的足球軌跡和空氣動力學 2018-07-18 18:15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 中國空間站與當年將中國拒之門外的國際空間站有何不同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在建的空間站與在軌飛行的國際空間站有什麼不一樣天宮空間站中國載人空間站被稱為天宮空間站,預計2022年建成投入運轉。國際空間站寬109米、長73米、高20米、重達419噸、內部容積916立方米,可搭載6名成員國際空間站總體設計採用桁架掛艙式結構,即以桁架為基本結構,增壓艙和其它各種服務設施掛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掛艙式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拍攝到罕見漣漪狀重力波雲層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拍攝到壯觀的「重力波」,這是一種從地球角度無法觀看到的大氣現象。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介紹稱,國際空間站第36遠徵隊太空人在本月24日拍攝到了位於蘇必略湖上空的罕見重力波雲層現象,雲層帶的方向暗示著氣流朝向北方逐漸偏離陸地表面,北方是蘇必略湖上空,雲層帶將在這裡與潮溼穩定氣流發生交互作用。圖片中的雲層看上去好像出現漣漪狀結構,該現象叫做重力波,顯示了地球氣候系統的引力效果。
  • 第1657回:國際空間站曙光號,載人太空飛行器實驗室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列舉,花費在國際空間站計劃上的上千億美元和近乎一世代的時間,可以用來實施無數的無人太空任務,或者將這些時間和金錢花在地球上的研究中,也要比國際空間站更有意義。空間站的支持者認為對於空間站的批評是目光短淺而且帶有欺騙性的,支持者認為花費在載人空間探索上的巨額經費同樣會給地球上的每個人帶來切實的好處。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相比而言,它比起目前420噸級的第四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確要小一圈,但天宮對於我國而言已經是最佳方案。我國空間站和國外空間站差距又多大呢?先從簡述前三代空間站歷史和特點說起。1.基本背景上世紀60年代末,蘇聯在登月項目的競爭中落敗於美國後,便掀起了新一波的競爭:空間站建設。
  • 美國宇航局新的太空廁所在前往國際空間站的路上
    美國航天局補充說,UWMS較小的佔地面積「有助於增加空間站上的機組人員數量,也有助於規劃未來的探索任務。」美國航天局在聲明中說:「美國宇航局的第63遠徵隊指揮官克裡斯·卡西迪將使用空間站的機械臂捕捉天鵝座,而俄羅斯宇航局的伊萬·華格納則在「團結」號艙面向地球的埠上的交會、捕獲和安裝過程中監測遙測數據。」。
  • 縫縫補補才兩年國際空間站又漏氣了!NASA:一直在漏,只是這次有點多
    NASA發言人丹·豪特表示,NASA在處理此次洩漏事件之前一直在監控情況,並將重點放在空間站的其它優先事項上。現在這個空氣洩漏的速率已經增加了,所以正在尋找是哪裡漏氣了。幸運的是,目前國際空間站的機組人員沒有任何危險,但是美國宇航局太空人指揮官克裡斯·卡西迪和俄羅斯宇航局太空人伊萬·華格納和阿納託利·伊萬尼辛本周末將不得不躲在Zvezda服務艙裡,而任務控制中心則在尋找洩漏源。
  • 天鵝座宇宙飛船搭載新一代太空廁所飛往國際空間站
    一艘天鵝座機器人飛船周五(10月2日)晚間從維吉尼亞州成功發射升空,搭載了近4噸裝備,包括一個新的太空廁所,前往國際空間站。天鵝座機器人宇宙飛船是美國的無人駕駛補給飛船。這艘飛船運載著3458公斤的貨物,其中包括科學設備、一個實驗性的太空廁所、食品、硬體和其他為63/64遠徵隊在空間站生活和工作的太空人提供的用品。除了船員用品和硬體外,天鵝座機器人宇宙飛船向空間站運送了一些科學儀器和設備。最引入關注的項目之一是一個新的太空廁所,正式名稱是通用廢物管理系統。
  • 國際空間站,不妙……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NASA澄清,國際空間站拍攝的黑騎士衛星是熱毯!
    據太空觀察人士稱,國際空間站(ISS)似乎已經記錄下了這顆神秘的、古老的黑色騎士衛星,它漂浮在聯盟號宇宙飛船附近。   「黑騎士」衛星是1998年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在一次太空梭任務中捕捉到的一個物體的名字。
  • 國際空間站載人飛行滿20周年 空間站機組成員表祝賀
    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11月2日,恰逢國際空間站實現載人飛行20周年之際,國際空間站機組成員對該項目參與者表示了祝賀。據報導,太空人謝爾蓋·庫德-斯維契科夫在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網站上發布的視頻中說:「我們向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國際項目的所有參與者表示祝賀,並想向所有人說聲謝謝。
  • 我國將建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卻「開始散架」,俄稱其四年後或停用
    國際空間站是美俄歐日等16個國家主導的一個國際性航天項目,也是太空中最大的人造物體,總重量已達420噸左右,長達109米,寬度也有70多米,內部加壓空間有916立方米,其本質上是一個可以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運營以來已經取得了諸多的科研成就。
  • NASA和SpaceX將向國際空間站發射商業太空人輪換任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SpaceX公司的機組-1是第一次有四名太空人乘坐商業飛船執行機組輪換任務,也是第一次有國際合作夥伴參與。2009年,霍普金斯被選為美國宇航局太空人,作為37號和38號遠徵隊的長期成員,他在太空待了166天,完成了兩次總計12小時58分鐘的太空行走。維克多·格洛弗是「龍」號機組的飛行員,也是這次任務的副指揮官。格洛弗負責太空飛行器系統和性能。他還將長期擔任空間站工作人員。Shannon Walker是機組1號的任務專家。
  • 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 查找漏氣源頭有多難?
    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順利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開展科研活動並對空間站進行維護。作為國際空間站的第63批科考組的成員,三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如今,這次駐守進入下半程,卻意外發生了漏氣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