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縫補補才兩年國際空間站又漏氣了!NASA:一直在漏,只是這次有點多

2020-08-28 前瞻網

圖片來源:NASA

懸在地球軌道上數百公裡高度的國際空間站(ISS),並不是完全密封的。每一天,艙內都會有少量的空氣流失,為了維持適宜居住的氣壓,艙內的空氣會被仔細監測,並識別洩漏。

然而,尷尬的是,在距離上一次洩漏僅兩年時間之後,又出現洩漏事件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篇博客文章中稱,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損失率已經超過了日常運行的正常水平。

據報導,任務控制中心早在2019年9月首次注意到一些問題,但空氣洩漏的程度較為輕微,並沒有引起重視。NASA發言人丹·豪特表示,NASA在處理此次洩漏事件之前一直在監控情況,並將重點放在空間站的其它優先事項上。現在這個空氣洩漏的速率已經增加了,所以正在尋找是哪裡漏氣了。

幸運的是,目前國際空間站的機組人員沒有任何危險,但是美國宇航局太空人指揮官克裡斯·卡西迪和俄羅斯宇航局太空人伊萬·華格納和阿納託利·伊萬尼辛本周末將不得不躲在Zvezda服務艙裡,而任務控制中心則在尋找洩漏源。

美國宇航局的馬克·加西亞寫道:「本周末,所有空間站艙門都將關閉,以便任務控制人員可以仔細監控每個艙的氣壓。」「這次測試對機組人員沒有安全隱患。測試應確定哪個模塊的洩漏率高於正常水平。」

NASA在更新中補充道,太空人可以在太空站內的寬鬆環境中工作,但是軌道實驗室從來都不是完全密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會有一點空氣洩漏,這就需要在執行貨運任務時從氮氣和氧氣罐中進行常規的再增壓。

國際空間站上一次洩漏發生在兩年前,由地面控制在2018年8月29日協調世界時間23點(美國東部時間19點)確認。當時,採取了同樣的措施——機組人員轉移到俄羅斯區域,空間站模塊被密封,並對其大氣壓力進行了檢查。

這一過程縮小了聯盟號MS-09飛船的洩漏範圍,該飛船當時暫時附著在國際空間站的Rassvet模塊上。隨後追蹤到一個兩毫米的小洞,旁邊有鑽痕,導致外界猜測它是由製造失誤造成的。但是,儘管俄羅斯宇航局已經結束了它的調查,小洞是怎麼形成的還沒有被披露。

早在2004年,在「命運號」實驗艙的一根真空跨接電纜中發現並修復了一次洩漏,該跨接電纜用於平衡窗戶上的氣壓。

由於空間站內正常的空氣壓力波動,追蹤這樣的洩漏非常具有挑戰性。除了正常的洩漏率,壓力也會因溫度波動以及空間站的常規操作而變化,如太空行走和補給飛船的到達和離開。

在Zvezda太空艙的周末期間,國際空間站的機組人員將儘可能地繼續開展正常工作。一旦洩漏被追蹤到一個特定的模塊,機組人員將能夠進行更細緻的搜索,以找到確切的源頭。

加西亞寫道:「美國和俄羅斯專家預計,初步結果將在下周結束前提交審查。」

NASA官員強調,雖然此次洩漏率比平常高,但仍在空間站的規格範圍內,不會對機組人員造成直接威脅。(有關目前的空氣洩漏率、正常的洩漏率、增壓艙通常能容納多少空氣,以及目前空間站上氮氣和氧氣供應情況等問題,NASA代表沒有回答。)

太空人在空間站訓練期間要處理洩漏模擬問題,通常需要6個月的時間。在人員時間和幹擾方面,NASA說他們的時間表應該有最小的改變。只有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的個人物品在俄羅斯艙之外,因為他的臥室是在軌道實驗室的和諧艙。

豪特說:「機組人員所做的只是關閉不同模塊之間的艙門,在俄羅斯段的Zvezda服務艙中將自己隔離起來。」他說:「對克裡斯·卡西迪來說,周末有一些相關的貨運行動將他的一些物資運過來,但這只是範圍。所有的壓力監測都是由地面飛行控制人員完成的。」

NASA官員補充表示,3名太空人將有「足夠的空間」,並指出,在本世紀初國際空間站建設期間,太空人曾在茲維茲達待過。此外,「遠徵63號」的機組人員在Zvezda停留期間,將有機會進入「泊克」微型研究艙和「聯盟」MS-16號機組。

NASA官員強調,這次洩漏比2018年太空人遭遇的那次要小。2018年8月,與空間站相連的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發現了一個小的空氣洩漏事件,遠徵隊的56名成員最終在聯盟號飛船的外殼上發現了一個0.08英寸(2毫米)寬的洞。俄羅斯官員調查了洩漏的原因,但2019年9月媒體報導稱,他們不準備公開洩露的事情。

豪特說:「我們想要弄清楚的主要一點是,這不是在2018年8月聯盟號飛船探測到的洩漏,也不是對太空人的安全構成任何直接甚至長期風險的洩漏。」「在目前的洩漏率下,空間站完全有能力維持正常運行,但我們現在有機會嘗試和隔離它。」

在國際空間站的漫長服役歷史中,還發生過其它輕微的空氣洩漏事件。1998年,空間站第一個模塊被送入太空。例如,2004年11月,NBC報導稱,NASA太空人麥可·福阿勒(Michael Foale)發現了一個小空氣洩漏,這個問題困擾了控制人員足足3個星期。他在美國「命運號」實驗室的一個主窗口發現了漏洞,涉及真空跨越電纜的柔性電纜。電纜通常是用來協助平衡空氣壓力的窗戶,其中有幾個窗格。但福阿勒在連接窗戶邊緣鋼索的軟管處發現了漏水的跡象。

此外,2007年,在空間站安裝了當時由NASA管理的「和諧號」太空艙後不久,NASA還短暫地解決了另一個小漏氣問題。

國際空間站(ISS)花了10年時間,完成了30多項任務。它是代表15個國家的5個空間機構之間前所未有的科學和工程合作的結果。國際空間站大約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一個重達460噸的永久載人平臺,在地球上空250英裡的軌道上運行。它大約是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四倍大,是美國天空實驗室的五倍大。

空間站的想法曾經被視為科幻小說,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直到20世紀40年代,人們才明白,建造這樣一個結構,人類也許可以實現。隨著20世紀50年代太空時代的開始,「太空飛船」和空間站的設計佔據了主流媒體。第一個基本空間站是在1969年由兩個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在太空中連接建立的,隨著其它空間站和空間技術的發展,直到1998年國際空間站的建設開始,在第一艘可重複使用的宇宙飛船:美國太空梭的幫助下發展起來的。

直到最近,美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研究空間主要是為政府計劃保留的,但是在國際空間站國家實驗室的推動下,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和學術用途的新機會已經出現。

過去幾個月,國際空間站非常繁忙。NASA和SpaceX公司完成了第一次載人商業任務,進入了名為「Demo-2」的軌道實驗室,NASA太空人完成了幾次複雜的太空行走,修復了損壞的暗物質探測器,並為空間站升級了電池。空間站計劃在2024年結束使用,需要電池提供電力,如果所有合作夥伴同意,壽命可能延長到2028年或更晚。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sciencealert.com/oh-great-now-the-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is-leaking-air-again

https://www.space.com/nasa-investigates-air-leak-on-space-station.html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 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原標題: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 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近日,國際空間站上的3名太空人結束了在俄羅斯艙段的隔離生活。由於此前發現的美國艙段漏氣現象,他們於8月21日集中進入俄羅斯艙段,以配合飛行管理中心開展閉艙壓力檢查,尋找漏氣源頭。雖然最後隔離期被延長了一天,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有關方面並未宣布找到漏氣點。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 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次漏氣不會威脅到太空人的安全。對於這種細微的漏氣現象,雖然很容易檢測到,但想找到源頭,目前卻沒有特別簡單有效的手段。適量漏氣有助於有害氣體排放楊宇光介紹說,無論是空間站還是載人飛船,其實是允許有一定空氣洩漏率的,這有助於排出有害氣體。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由於此前發現的美國艙段漏氣現象,他們於8月21日集中進入俄羅斯艙段,以配合飛行管理中心開展閉艙壓力檢查,尋找漏氣源頭。雖然最後隔離期被延長了一天,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有關方面並未宣布找到漏氣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次漏氣不會威脅到太空人的安全。
  • 國際空間站漏氣 一天漏220克空氣
    本報訊 據央視新聞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8月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目前,太空人已轉移到俄羅斯艙段,本周將進行詳細排查。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
  • 報告,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一直漏氣,會不會偏離航向?不會,但會提早報廢
    那麼現實中的的國際空間站會因為漏氣改變航向嗎?答案並不會改變,但是會提早報廢太空站。2007年國際空間站又出現嚴重事故,空間站上的電腦竟然遭到病毒的攻擊,一直不能被修復,假如未來幾天再修復不好就需要太空人撤離了,空間站有可能偏離軌道墜毀向地球,後來萬幸還是修復成功了。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漏氣 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和美國艙段示意圖 | 國際空間站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順利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開展科研活動並對空間站進行維護。作為國際空間站的第63批科考組的成員,三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 查找漏氣源頭有多難?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8月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漏率略高於標準。同時,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查找漏氣源頭有多難?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8月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漏率略高於標準。同時,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NASA: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 但不會對太空人構成危險
    據外媒BGR報導,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這促使太空人在尋找源頭時對空間站的一半進行封鎖。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這次洩漏不會對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構成危險。國際空間站的各個模塊將被封鎖,而美國宇航局將測量每個區域的壓力,以確定洩漏的來源。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每天向外撒「黃金」,但NASA找不到這個洞
    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俄羅斯、日本等16個國家在上世紀建造的用以人類在外太空長期居住和進行各種生命科學實驗的近地軌道飛行器。1998年建成服役,自2000年開始空間站內就一直有太空人值守,採用的是輪班制度,到今天已經安全運行了20多年。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可能在美國艙段……
    3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如今駐守進入下半程,卻意外發生了漏氣事件。在對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進行閉艙壓力檢查後,結果顯示俄羅斯艙段沒有漏氣。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0日發表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但「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危險,國際空間站正常運作未受影響」。
  • 國際空間站正在漏氣!NASA想修復卻發現這太難了
    國際空間站正在漏氣!國際空間站作為太空中屬於人類的「小房子」,普通人是不能隨便前往的,只有太空人、科學家等才有機會去上面。太空中是沒有氧氣的,所以,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密封的結構,上面的人員在其中也都是通過人工製造氧氣來保障呼吸。
  • 國際空間站漏氣長達一年,NASA終於想起這茬了?
    今年還沒有完全過去,在宇宙探索上技術的創新與創下的佳績,已經讓無數人產生了無限遐想,此前俄羅斯還傳出要推出國際空間站停留30天的太空旅遊項目。但探索宇宙怎麼可能會如此順利。了解過空間站的人應該都知道,長久以來空間站漏氣已經成了一個慣常現象,這次漏洞其實也早在一年前就已經被發現了,只是之前NASA在忙其它業務,所以才一直拖到現在。畢竟已經是經常發生的事情,NASA沒有在一開始就重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直拖著不處理,如今看來,著實有些亡羊補牢的意味。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近日,國際空間站由於此前發現的美國艙段漏氣現象,他們於8月21日集中進入俄羅斯艙段,以配合飛行管理中心開展閉艙壓力檢查,尋找漏氣源頭。雖然最後隔離期被延長了一天,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有關方面並未宣稱找到漏氣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次漏氣不會威脅到太空人的安全。
  • 國際空間站將查漏氣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陳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美國航天局在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露率略高於標準。」美國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俄羅斯太空人伊萬·華格納和阿納託利·伊萬尼申本周末將關閉艙門,監控氣壓,以找到漏氣源頭。
  • 國際空間站再度漏氣,已鎖定位置
    視頻截圖最近,國際空間站再度出現漏氣問題。據俄媒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發言人表示,9月30日太空人將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的漏氣位置鎖定在中轉隔艙,目前正用超聲波測漏儀尋找準確漏氣位置。2018年,國際空間站就發生過氣體洩漏,在對接的「聯盟」飛船上發現了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