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帶來可怕昆蟲侵襲:一個袁隆平,幫不了14億人

2021-01-15 騰訊網

來源 |視覺志(ID:iiidaily)

作者丨山野

前幾天,是袁隆平90歲生日。

網上祝福聲一片,袁老早前被採訪的片段再次成為熱門。

記者問:您是不是特別害怕,(因缺糧餓死人)這種場景會再次出現?

袁隆平擺擺手說: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其實很少有人知道——

袁老在這兩個「不可能了」之後,說出了目前糧食形勢的嚴峻性。

央視採訪袁隆平爺爺,涉及糧食問題,連說不可能,不可能了!$$微視陪你看閱兵$$$$微視陪你看閱兵$$

在此還原一下視頻經過。

記者:好多人說咱們中國不缺糧食,糧食夠吃了。

袁隆平:沒有,中國差不多14億人口,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是要進口的。比如大豆,我們中國人吃豆腐,每年進口大豆七八千萬噸。

記者:您看到這個數字是什麼感覺?

袁隆平:現在國家還有錢買糧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

袁隆平的一席話,是在提醒我們不要掉以輕心。

只要有糧食需要進口,就有可能被外國人卡脖子。現在的糧食雖然夠吃,但2020年天災蟲害太多,農民想要安心種地,真的太難了......

01

農民種地只求「風調雨順」,但2020年卻是「多災多難」。

2019年冬末,東非的千億蝗蟲猶如黑雲壓城掃蕩著亞洲國家。蝗蟲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麼久過去了,它們是不是也該消停了?

並非如此。

根據《光明日報》報導,8月份肯亞的沙漠蝗蟲開始成熟,隨後將會引發新一輪的蝗災。東非的蝗災能否入境,到現在誰也說不準。

但不可忽略的是,就算它們來不了,已經入侵中國邊境的蝗蟲也十分可怕。

點擊播放 GIF 0.0M

比如今年7月10日,在雲南省普洱市就發現了黃脊竹蝗入侵,蟲害面積達到了10萬畝,蝗蟲爆發成災的可能性很大。

這些年,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青海、東北等地都有飛蝗出沒。

群居的蝗蟲十分可怕。它們性格狂躁,體型變黑變大,食慾也在猛增。還會分泌出一種毒素,能輕易殺死天敵大山雀。

一旦形成蝗災,幾乎沒什麼能阻擋它們。

為什麼我們需要警惕蝗災?

因為中國是遭遇過蝗災引發的大饑荒的。

1942年,河南蝗災,當時的災民是這樣描述的:

「蝗蟲密密麻麻地貼在莊稼上,嗡嗡地叫著。一眨眼的功夫,它們便飛走了。再低頭看向田裡,莊稼葉全廢了,大家就等著餓肚子吧。」

辛苦種的糧食,自己還沒吃,就被蝗蟲搶走了,真的很絕望。

或許我們從未體會過餓肚子的感覺,但是裡之堤毀於蟻穴。

蝗災就像定時炸彈,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02

如果你覺得蝗災的年代離自己很遙遠,那麼2020年夏天有一個更可怕的存在,並且已經開始威脅到了糧食的收成。

草地貪夜蛾。

2019年初,它們首次從東南亞入境雲南。

本以為不成氣候,誰也沒想到草地貪夜蛾像軍隊一樣行動有素。夜間在莊稼葉上排卵200顆,瘋狂繁殖。白天暴飲暴食,一天就能吃光一大片玉米地。

它們還會對農藥產生抗性,傳統農藥用幾次就無效了。

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短短幾個月,貪夜蛾便入侵了全國20多個省市地區。

2020年上半年,草地貪夜蛾就在華南和西南地區掃蕩。要知道,這裡可是南方兩大糧倉所在地——長江中下遊平原和珠三角平原

可它們並不滿足,還要從南方飛到北方搶糧食。

貪夜蛾每天可以日行100裡,如果碰到颱風,還能順著風飛得更遠。就像前幾天的黑格比颱風,竟成了它們蔓延到北方的幫兇。

(北京日報客戶端)

8月19日,草地貪夜蛾入侵北京!

8月31日,又首次入侵遼寧!

如果貪夜蛾在東北成災,那另外兩大糧倉——東北和華北平原也將面臨巨大挑戰。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農村農業部監測:目前受到蟲害的糧食已經達到1239萬畝。

誰也想不到,最初是雲南農田裡不起眼的幼蟲,隨後吃光一片玉米地,緊接著擴張到全國各地,對玉米的豐收威脅嚴重。

與此同時,國外糧商紛紛減少玉米出口......

如此嚴峻的形勢,讓我想起長輩常說的「么蛾子」是多麼可怕。

點擊播放 GIF 0.0M

03

如果說害蟲遷徙的危害你暫時體會不到,那大自然的天災足矣讓你感同身受。

2020年5月28日19點,內蒙古阿拉善地區出現特強沙塵暴。

點擊播放 GIF 0.0M

風速32米每秒,能見度不足2米。草地上突然豎起一道「沙牆」,瞬間遮天蔽日,無論是建築物還是農作物,都籠罩在風沙之下。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樣的場景,估計只會在科幻電影裡才能看到。

很多人以為沙塵暴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其實並非如此。

3月25日,寧夏發布沙塵暴黃色預警,白晝如同黃昏;4月3日,吉林白城出現沙塵暴,空氣中瀰漫著黃沙的焦灼味。

5月11日,北京出現沙塵暴天氣,天地昏黃,行人捂著口鼻;6月29日,新疆和田出現最強沙塵暴,瓜果農田被沙塵肆意侵蝕。

(早年間北京沙塵暴,歷歷在目)

沙塵暴一旦嚴重,對農業的影響十分惡劣。

呼嘯的風可以輕易撕毀蔬菜大棚,密集有力的黃沙會將瓜果農作物的葉片果實打爛,農作物喪失光合作用,肥沃的土壤逐漸沙化。

這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想起《星際穿越》,全世界範圍的沙塵暴大流行,讓各種莊稼無法存活,小麥、水稻、秋葵紛紛滅絕,只有玉米在苟延殘喘。

電影展現的,是農民和莊稼在沙塵暴面前的不堪一擊。

如果真到那一天,該是多麼絕望?

04

有人說,沙塵暴主要發生在西南和北部地區,南方可以逃過一劫。

可是今年洪災格外嚴重,南方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

暴雨、洪澇、冰雹......這些極端惡劣天氣,不給莊稼任何活路。

它們讓水稻出現了嚴重的倒伏和灌漿不足,汛情嚴重的農業區直接出現了絕收。

點擊播放 GIF 0.0M

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消息:

今年洪澇災害致全國28個省份遭受影響,共7047.1萬人次受災,比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7%

一些地方災害程度深,農田、養殖、城鄉商戶、基礎設施等受損嚴重,直接經濟損失2143.1億元,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27%

全國緊急轉移安置469.5萬人次,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47.3%,為近年來最多

點擊播放 GIF 0.0M

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是不為人知的失去和心酸。

洪災來臨時,鄱陽湖的農民只能犧牲數十萬畝農田,莊稼被淹了,大半年的辛苦也白費了。

為了保護兄弟省份,安徽個別地區只能洩洪,上一秒農民還在下田撒農藥,下一秒只能無奈地牽著牛羊逃離。

點擊播放 GIF 0.0M

洪水把茶葉泡了,茶商和茶農感覺天都要塌了。他們失聲痛哭,根本顧不上體面。這背後的酸楚,隔著屏幕都感到揪心。

點擊播放 GIF 0.0M

天災來了,農民最能直接感受到什麼叫崩潰和無力。

他們看著莊稼、牲畜、家禽被淹死,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大包小包逃離家鄉,連回頭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05

南方汛情,北方旱情。

今年6月份開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達到35℃,個別地區甚至突破了40℃。

這讓許多農業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災。

天一熱,雨也很少下,河流和水庫裡幾乎乾涸,農民灌溉難了,很多莊稼也因缺水枯萎了。

如果旱災惡化,對農田就是致命的打擊。

土壤乾裂成紋,莊稼枝葉枯萎,果實開始脫落,個別農作物甚至會枯死。直接影響水稻、小麥和大豆的收成。

好不容易熬過了旱情,結果兩個月後又遭遇颱風巴威和美莎克,房子蓋都被掀飛了......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此時北方的農作物恰恰處於「頭重腳輕」的時期,狂風暴雨來襲,玉米和水稻穗出現倒狀,就再也難抬頭。

別忘了,草地貪夜蛾也開始入侵東北,虎視眈眈。

乾旱、颱風、蟲害,全攤上了。

東北,實在太難了。

06

2020年,人們飽受疫情之苦。

其實動物界的傳染病同樣肆虐,並且開始威脅人類的生活。

2月1日,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發生了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4500隻發病死亡。2月9日,四川也發生了一起H5N6禽流感疫情。截至3月5日,全國還出現了4起野鳥疫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發布:2020年以來,全球共有25個國家和地區共發生8598起非洲豬瘟疫情

韓國新發6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俄羅斯新發13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羅馬尼亞新發42起家豬和9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

根據《澎湃新聞》6月30日報導:中國研究團隊發現一種豬流感病毒,具備了在人群中「流行」的潛力。

我們吃飯離不開雞肉、豬肉、牛肉,豬牛雞又離不開飼料的餵養。

然而根據《中研網》報導:8月份,飼料廠商紛紛上調了飼料價格。

禽流感、豬瘟、飼料上漲......結果肉也跟著漲價,啥時候能是個頭啊?

一切就像多米諾骨牌,牽一髮而動全身。

14億人吃飯的問題,沒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07

前幾天看到,我國糧食主產區的夏糧收購情況比去年少了。

雖然中國不會出現大饑荒,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高枕無憂。

無論是天災還是蟲害,國家都會想辦法幫我們治理。

但2020年的災害這麼多,其實也是一種提醒。或許我們也該想想,人類的出路到底在哪。

遺憾的是,很多人根本不在乎,也不把糧食當回事兒。

比如吃播和酒桌文化盛行,為了面子點了滿滿一桌菜,吃不完還不打包......

《新浪新聞》報導:我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高達500億公斤。這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相當於2億中國人一年的口糧。

與此同時,貪汙和形式主義也「玷汙」著老百姓的糧食。

據《人民網》報導:個別人員和糧商勾結,通過用舊糧充當新糧的方式賺取差價,騙取國家糧食資金7億元。

據《央視新聞》報導:在內蒙古呼倫貝爾一個旗,為完成退耕還林指標,當地突擊剷除了幾萬畝莊稼,致數百萬斤麥子等作物損毀。

就算中國的糧食再充足,再能自給自足,也經不起這麼作秀;就算我們的農民一天24小時住在農田裡,也扛不住這麼浪費;就算袁隆平把雜交水稻畝產再創新高,也受不了這麼折騰。

作孽啊!

每一粒糧食,在多災之年都彌足珍貴。

目前中國雖然還沒出現糧食危機。

真正危機的,其實是人性的貪婪和無知。

正如《流浪地球》中的那句話——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

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

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電影和現實何其相似,一切就像蝴蝶效應。

最初,或許沒有人在意農田裡的蝗蟲和貪夜蛾,沒有人能想到它們會發展成災,沒有人能想到非洲的豬瘟會傳到世界。

這不過是一次沙塵暴、一場暴雨、一次洪災旱災、一次動物的瘟疫。

直到我們每個人都深陷其中,無法脫身......

所以啊,千萬不要因貪圖一時的安穩,而肆意浪費。

更不要因無知和放縱,任由事態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畢竟到那時——

一個袁隆平,也救不了14億中國人。

參考資料:

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澎湃新聞、光明網、人民網、新京報、新浪新聞

———end———

關於作者: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轉載請聯繫(ID:iiidaily)授權。

相關焦點

  • 敢拿14億人的衣食父母袁隆平院士開玩笑,這禍惹得不小啊
    敢拿14億人的衣食父母袁隆平院士開玩笑,這禍惹得不小啊!今天在很多網絡平臺上被這樣的一張圖片刷屏了:名為「袁隆平中華拓荒人」的抖音號,受到粉絲們的狂熱追捧,在未發一個作品的情況下,短短數個小時的時間粉絲量就突破了1000萬!
  • 颱風「海貝思」侵襲,日本遭泡水新幹線列車報廢,造價約118億日元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JR東日本公司擁有的8編組96節北陸新幹線,在颱風「海貝思」侵襲時不幸泡水,JR東日本公司6日表示,考慮安全性與安定性決定報廢重新製造車廂。日媒估算,8編組造價約為11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6億元)。
  • 颱風「啟德」侵襲菲律賓 超27萬人受災
    颱風「啟德」侵襲菲律賓 超27萬人受災 (2/4) "← →"翻頁
  • 中國雜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歲還在為14億人吃飯操勞,總有好消息傳來!
    為更好地解決我國14億人吃飯大問題,將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的手裡,中國雜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歲了,仍然還在日夜操勞。他帶隊攻關,總有新突破,好消息頻頻傳來—— 又是好消息:拓展「紅線」外耕種面積,每年能夠養活8千萬人 中國用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22%的人口,取得了超凡成就。為了確保我國10多億人口有飯吃,2006年出臺了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不減少的「紅線」。
  • 法國專家: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隨時能動員14億人
    大家應該都聽過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個歇後語吧,韓信的能力被誇耀,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韓信能帶很多的兵,這可不是說人多就是好事,因為如果指揮不當,人多也不會變成一個弊端,而且人多的時候,其實更加容易出亂子。
  • 颱風海燕最新消息,颱風海燕最新路徑
    颱風海燕最新路徑圖:實時更新2013年第30號颱風海燕消息史上最強颱風海燕至菲律賓死亡人數超過500人    颱風海燕目前已進入南海,三亞航班延誤,海口東線動車全線停運,強颱風海燕將給海南帶來連續的狂風暴雨天氣,請您隨時關注天氣情況    海南省氣象部門提醒,「海燕」強度強,移速快,將很快靠近本島南部近海,並給我省陸地帶來一次大範圍強風雨天氣過程
  • 【颱風科普十】颱風帶來的好處
    【颱風科普十】颱風帶來的好處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07日16:54
  • 颱風「瑪莉亞」侵襲福州
    7月11日,超強颱風「瑪莉亞」逼近福建沿海,福建寧德市區風雨大作。據氣象臺最新消息,「瑪莉亞」預計上午將在福建連江到霞浦一帶登陸。王東明 攝7月11日,超強颱風「瑪莉亞」逼近福建沿海,福建寧德市區風雨大作。據氣象臺最新消息,「瑪莉亞」預計上午將在福建連江到霞浦一帶登陸。
  • 水被搶光,交通癱瘓,今年第19號颱風侵襲東京
    水被搶光,交通癱瘓,今年第19號颱風侵襲東京 2019-10-12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日衝繩遭強颱風侵襲:至少5人受傷 逾250趟航班取消
    中新網9月1日電 綜合日媒報導,當地時間9月1日,日本衝繩縣等地遭強颱風「美莎克」侵襲。據最新消息,颱風已造成至少5人受傷。另外,受颱風影響,超過250趟航班被取消。在衝繩縣那霸市,警方稱一棟建築物的牆壁被颱風破壞並捲走,使2輛停在附近的汽車遭到毀損。
  • 袁隆平出任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袁隆平出任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據新華網報導,由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成立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 14 日在長沙舉行揭牌儀式," 雜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出任公司董事長。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是由袁隆平科研團隊在三系法和兩系法雜交水稻育種方法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科研攻關實現。袁隆平在揭牌儀式上表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是目前最理想的雜種優勢利用方式,對雜交水稻的研究與開發具有新的裡程碑意義,它的應用將使水稻雜種優勢利用更加普及,不僅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還將為全球水稻種植帶來巨大改變。
  • 颱風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災害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根據形成地點的不同,熱帶氣旋演化後的稱呼也有所不同:颱風都是指風速達到33米/秒以上的熱帶氣旋,生成於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的強烈熱帶氣旋被稱為「颱風」;生成於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東部的則稱「颶風」;而生成於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灣的則稱為「旋風」。  在我國沿海地區,幾乎每年夏秋兩季都會或多或少地遭受颱風的侵襲,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財產損失也不小。
  • 日本發生比颱風更可怕的事:劇毒與核廢物流入河海
    先是超強颱風「海貝思」登陸,導致日本嚴重受災,特別是東京首都圈,更是發生了創歷史的暴雨大風天氣。 最新數據顯示,此次颱風已造成日本79人死亡,目前超過9.5萬戶仍在斷水,3900人以上繼續避難。然而,也是在上周,發生了比颱風更可怕的兩件事。
  • 袁隆平提出發展海水稻目標:年增產300億公斤,養活8000萬人口!
    「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這句告誡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最近,疫情在全球加速擴散,再加上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引發了許多國家對糧食能否正常供應的擔憂,比如菲律賓、印尼和伊拉克等國。相比之下,中國憑藉糧食產量豐、庫存足的優勢,能夠從容應對各種糧食問題。
  • 重磅消息傳出,袁隆平激動得飆英文,外媒:中國人飯碗越來越堅固
    視頻截圖 面對每畝雙季水稻新紀錄,有網友稱,袁隆平爺爺高興得像個孩子。網友們還說,"向偉大的元老隊敬禮!", "這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人!"。資料圖 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壯!
  • 颱風「環高」侵襲越南 至少18人傷1500多所房屋受損
    據外媒報導,越南預防自然災害中央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稱,截至當地時間11月15日17時,颱風「環高」已在越南造成至少18人受傷,逾1500所房屋受損。據報導,颱風「環高」15日上午在越南中部地區登陸,在侵襲承天-順化省後,減弱為熱帶低氣壓。
  • 颱風「瑪利亞」肆虐過境,帶來你所不知道的好處
    颱風「瑪莉亞」近日不斷逼近閩浙沿海,東部沿海地區和臺灣都受到嚴重影響,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據說「瑪莉亞」的風眼處風力達到強勁的17級以上,大家可能對17級以上沒有什麼概念。但是這隻猛獸依然給我們的房屋、通訊和基礎設施帶來了嚴重的損壞,造成大量經濟損失,導致多處地區的洪水和內澇災害。可是颱風也是「雙刃劍」,雖然它對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損失,但同時也會帶來很多利好,這也是你們所不知道的。
  • 18級超強颱風「海貝思」將先侵襲美國,再趨向中國,日本方向
    18級超強颱風「海貝思」將先侵襲美國,再趨向中國,日本方向18級超強颱風「海貝思」,現在的最新位置坐標呢,處在北緯16.1度、東經146.7度,這個位置距離我國浙江沿海大約有2873公裡的距離,距離日本南部沿海大約也有2176公裡,儘管最終大概率在日本這一帶登陸
  • 14號颱風最新消息實時路徑圖今天 颱風燦鴻加強為颱風級
    天氣網訊,國慶假期就要結束了,而且冷空氣也如約而至了,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降溫了,而且也開始感覺到了涼意了,並且這次的冷空氣可能會持續到假期結束,從14號颱風最新消息實時路徑圖今天來看,早上還是強熱帶風暴級的級別,在今日下午14時颱風燦鴻加強為颱風級,而且颱風燦鴻的路徑也是特別的複雜,後期也不排除會影響我國。
  • ...強風雨天氣將持續到6日,這一個接一個的颱風都是如何命名的……
    進入颱風季的海南已經送走了一個又一個颱風個別走位還挺「妖嬈」第14號颱風「劍魚」將於4日中午前後再次進入南海「劍魚」3日~6日近海迴旋海南省強風雨天氣將持續到6日發布暴雨三級預警(預計今日17個市縣將現強降水)預計,今天白天"劍魚"將迴旋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