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視覺志(ID:iiidaily)
作者丨山野
前幾天,是袁隆平90歲生日。
網上祝福聲一片,袁老早前被採訪的片段再次成為熱門。
記者問:您是不是特別害怕,(因缺糧餓死人)這種場景會再次出現?
袁隆平擺擺手說: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其實很少有人知道——
袁老在這兩個「不可能了」之後,說出了目前糧食形勢的嚴峻性。
央視採訪袁隆平爺爺,涉及糧食問題,連說不可能,不可能了!$$微視陪你看閱兵$$$$微視陪你看閱兵$$
在此還原一下視頻經過。
記者:好多人說咱們中國不缺糧食,糧食夠吃了。
袁隆平:沒有,中國差不多14億人口,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是要進口的。比如大豆,我們中國人吃豆腐,每年進口大豆七八千萬噸。
記者:您看到這個數字是什麼感覺?
袁隆平:現在國家還有錢買糧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
袁隆平的一席話,是在提醒我們不要掉以輕心。
只要有糧食需要進口,就有可能被外國人卡脖子。現在的糧食雖然夠吃,但2020年天災蟲害太多,農民想要安心種地,真的太難了......
01
農民種地只求「風調雨順」,但2020年卻是「多災多難」。
2019年冬末,東非的千億蝗蟲猶如黑雲壓城掃蕩著亞洲國家。蝗蟲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麼久過去了,它們是不是也該消停了?
並非如此。
根據《光明日報》報導,8月份肯亞的沙漠蝗蟲開始成熟,隨後將會引發新一輪的蝗災。東非的蝗災能否入境,到現在誰也說不準。
但不可忽略的是,就算它們來不了,已經入侵中國邊境的蝗蟲也十分可怕。
點擊播放 GIF 0.0M
比如今年7月10日,在雲南省普洱市就發現了黃脊竹蝗入侵,蟲害面積達到了10萬畝,蝗蟲爆發成災的可能性很大。
這些年,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青海、東北等地都有飛蝗出沒。
群居的蝗蟲十分可怕。它們性格狂躁,體型變黑變大,食慾也在猛增。還會分泌出一種毒素,能輕易殺死天敵大山雀。
一旦形成蝗災,幾乎沒什麼能阻擋它們。
為什麼我們需要警惕蝗災?
因為中國是遭遇過蝗災引發的大饑荒的。
1942年,河南蝗災,當時的災民是這樣描述的:
「蝗蟲密密麻麻地貼在莊稼上,嗡嗡地叫著。一眨眼的功夫,它們便飛走了。再低頭看向田裡,莊稼葉全廢了,大家就等著餓肚子吧。」
辛苦種的糧食,自己還沒吃,就被蝗蟲搶走了,真的很絕望。
或許我們從未體會過餓肚子的感覺,但是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蝗災就像定時炸彈,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02
如果你覺得蝗災的年代離自己很遙遠,那麼2020年夏天有一個更可怕的存在,並且已經開始威脅到了糧食的收成。
草地貪夜蛾。
2019年初,它們首次從東南亞入境雲南。
本以為不成氣候,誰也沒想到草地貪夜蛾像軍隊一樣行動有素。夜間在莊稼葉上排卵200顆,瘋狂繁殖。白天暴飲暴食,一天就能吃光一大片玉米地。
它們還會對農藥產生抗性,傳統農藥用幾次就無效了。
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短短幾個月,貪夜蛾便入侵了全國20多個省市地區。
2020年上半年,草地貪夜蛾就在華南和西南地區掃蕩。要知道,這裡可是南方兩大糧倉所在地——長江中下遊平原和珠三角平原。
可它們並不滿足,還要從南方飛到北方搶糧食。
貪夜蛾每天可以日行100裡,如果碰到颱風,還能順著風飛得更遠。就像前幾天的黑格比颱風,竟成了它們蔓延到北方的幫兇。
(北京日報客戶端)
8月19日,草地貪夜蛾入侵北京!
8月31日,又首次入侵遼寧!
如果貪夜蛾在東北成災,那另外兩大糧倉——東北和華北平原也將面臨巨大挑戰。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農村農業部監測:目前受到蟲害的糧食已經達到1239萬畝。
誰也想不到,最初是雲南農田裡不起眼的幼蟲,隨後吃光一片玉米地,緊接著擴張到全國各地,對玉米的豐收威脅嚴重。
與此同時,國外糧商紛紛減少玉米出口......
如此嚴峻的形勢,讓我想起長輩常說的「么蛾子」是多麼可怕。
點擊播放 GIF 0.0M
03
如果說害蟲遷徙的危害你暫時體會不到,那大自然的天災足矣讓你感同身受。
2020年5月28日19點,內蒙古阿拉善地區出現特強沙塵暴。
點擊播放 GIF 0.0M
風速32米每秒,能見度不足2米。草地上突然豎起一道「沙牆」,瞬間遮天蔽日,無論是建築物還是農作物,都籠罩在風沙之下。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樣的場景,估計只會在科幻電影裡才能看到。
很多人以為沙塵暴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其實並非如此。
3月25日,寧夏發布沙塵暴黃色預警,白晝如同黃昏;4月3日,吉林白城出現沙塵暴,空氣中瀰漫著黃沙的焦灼味。
5月11日,北京出現沙塵暴天氣,天地昏黃,行人捂著口鼻;6月29日,新疆和田出現最強沙塵暴,瓜果農田被沙塵肆意侵蝕。
(早年間北京沙塵暴,歷歷在目)
沙塵暴一旦嚴重,對農業的影響十分惡劣。
呼嘯的風可以輕易撕毀蔬菜大棚,密集有力的黃沙會將瓜果農作物的葉片果實打爛,農作物喪失光合作用,肥沃的土壤逐漸沙化。
這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想起《星際穿越》,全世界範圍的沙塵暴大流行,讓各種莊稼無法存活,小麥、水稻、秋葵紛紛滅絕,只有玉米在苟延殘喘。
電影展現的,是農民和莊稼在沙塵暴面前的不堪一擊。
如果真到那一天,該是多麼絕望?
04
有人說,沙塵暴主要發生在西南和北部地區,南方可以逃過一劫。
可是今年洪災格外嚴重,南方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
暴雨、洪澇、冰雹......這些極端惡劣天氣,不給莊稼任何活路。
它們讓水稻出現了嚴重的倒伏和灌漿不足,汛情嚴重的農業區直接出現了絕收。
點擊播放 GIF 0.0M
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消息:
今年洪澇災害致全國28個省份遭受影響,共7047.1萬人次受災,比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7%。
一些地方災害程度深,農田、養殖、城鄉商戶、基礎設施等受損嚴重,直接經濟損失2143.1億元,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27%。
全國緊急轉移安置469.5萬人次,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47.3%,為近年來最多。
點擊播放 GIF 0.0M
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是不為人知的失去和心酸。
洪災來臨時,鄱陽湖的農民只能犧牲數十萬畝農田,莊稼被淹了,大半年的辛苦也白費了。
為了保護兄弟省份,安徽個別地區只能洩洪,上一秒農民還在下田撒農藥,下一秒只能無奈地牽著牛羊逃離。
點擊播放 GIF 0.0M
洪水把茶葉泡了,茶商和茶農感覺天都要塌了。他們失聲痛哭,根本顧不上體面。這背後的酸楚,隔著屏幕都感到揪心。
點擊播放 GIF 0.0M
天災來了,農民最能直接感受到什麼叫崩潰和無力。
他們看著莊稼、牲畜、家禽被淹死,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大包小包逃離家鄉,連回頭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05
南方汛情,北方旱情。
今年6月份開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達到35℃,個別地區甚至突破了40℃。
這讓許多農業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災。
天一熱,雨也很少下,河流和水庫裡幾乎乾涸,農民灌溉難了,很多莊稼也因缺水枯萎了。
如果旱災惡化,對農田就是致命的打擊。
土壤乾裂成紋,莊稼枝葉枯萎,果實開始脫落,個別農作物甚至會枯死。直接影響水稻、小麥和大豆的收成。
好不容易熬過了旱情,結果兩個月後又遭遇颱風巴威和美莎克,房子蓋都被掀飛了......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此時北方的農作物恰恰處於「頭重腳輕」的時期,狂風暴雨來襲,玉米和水稻穗出現倒狀,就再也難抬頭。
別忘了,草地貪夜蛾也開始入侵東北,虎視眈眈。
乾旱、颱風、蟲害,全攤上了。
東北,實在太難了。
06
2020年,人們飽受疫情之苦。
其實動物界的傳染病同樣肆虐,並且開始威脅人類的生活。
2月1日,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發生了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4500隻發病死亡。2月9日,四川也發生了一起H5N6禽流感疫情。截至3月5日,全國還出現了4起野鳥疫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發布:2020年以來,全球共有25個國家和地區共發生8598起非洲豬瘟疫情。
韓國新發6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俄羅斯新發13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羅馬尼亞新發42起家豬和9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
根據《澎湃新聞》6月30日報導:中國研究團隊發現一種豬流感病毒,具備了在人群中「流行」的潛力。
我們吃飯離不開雞肉、豬肉、牛肉,豬牛雞又離不開飼料的餵養。
然而根據《中研網》報導:8月份,飼料廠商紛紛上調了飼料價格。
禽流感、豬瘟、飼料上漲......結果肉也跟著漲價,啥時候能是個頭啊?
一切就像多米諾骨牌,牽一髮而動全身。
14億人吃飯的問題,沒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07
前幾天看到,我國糧食主產區的夏糧收購情況比去年少了。
雖然中國不會出現大饑荒,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高枕無憂。
無論是天災還是蟲害,國家都會想辦法幫我們治理。
但2020年的災害這麼多,其實也是一種提醒。或許我們也該想想,人類的出路到底在哪。
遺憾的是,很多人根本不在乎,也不把糧食當回事兒。
比如吃播和酒桌文化盛行,為了面子點了滿滿一桌菜,吃不完還不打包......
《新浪新聞》報導:我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高達500億公斤。這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相當於2億中國人一年的口糧。
與此同時,貪汙和形式主義也「玷汙」著老百姓的糧食。
據《人民網》報導:個別人員和糧商勾結,通過用舊糧充當新糧的方式賺取差價,騙取國家糧食資金7億元。
據《央視新聞》報導:在內蒙古呼倫貝爾一個旗,為完成退耕還林指標,當地突擊剷除了幾萬畝莊稼,致數百萬斤麥子等作物損毀。
就算中國的糧食再充足,再能自給自足,也經不起這麼作秀;就算我們的農民一天24小時住在農田裡,也扛不住這麼浪費;就算袁隆平把雜交水稻畝產再創新高,也受不了這麼折騰。
作孽啊!
每一粒糧食,在多災之年都彌足珍貴。
目前中國雖然還沒出現糧食危機。
真正危機的,其實是人性的貪婪和無知。
正如《流浪地球》中的那句話——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
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
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電影和現實何其相似,一切就像蝴蝶效應。
最初,或許沒有人在意農田裡的蝗蟲和貪夜蛾,沒有人能想到它們會發展成災,沒有人能想到非洲的豬瘟會傳到世界。
這不過是一次沙塵暴、一場暴雨、一次洪災旱災、一次動物的瘟疫。
直到我們每個人都深陷其中,無法脫身......
所以啊,千萬不要因貪圖一時的安穩,而肆意浪費。
更不要因無知和放縱,任由事態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畢竟到那時——
一個袁隆平,也救不了14億中國人。
參考資料:
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澎湃新聞、光明網、人民網、新京報、新浪新聞
———end———
關於作者: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轉載請聯繫(ID:iiidaily)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