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災害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根據形成地點的不同,熱帶氣旋演化後的稱呼也有所不同:颱風都是指風速達到33米/秒以上的熱帶氣旋,生成於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的強烈熱帶氣旋被稱為「颱風」;生成於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東部的則稱「颶風」;而生成於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灣的則稱為「旋風」。

  在我國沿海地區,幾乎每年夏秋兩季都會或多或少地遭受颱風的侵襲,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財產損失也不小。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可以說,提起颱風,沒有人會對它表示好感。颱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最大的威脅來自其形成的風暴潮。風暴潮是強烈大氣擾動如熱帶氣旋(颱風、颶風)、溫帶氣旋(寒潮)等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高現象。風暴潮與正常潮汐運動的影響相疊加,可導致沿海地區平均水面上升5米以上,引發嚴重洪水。

  然而,凡事都有兩重性,颱風是給人類帶來了災害,但假如沒有颱風,人類將更加遭殃。颱風對人類有如下好處:

  一、颱風這一熱帶風暴為人們帶來了豐沛的淡水。颱風給中國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東南亞和美國東南部帶來大量的雨水,約佔這些地區總降水量的1/4以上,對改善這些地區的淡水供應和生態環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颱風對於調劑地球熱量、維持熱平衡更是功不可沒,眾所周知熱帶地區由於接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多,因此氣候也最為炎熱,而寒帶地區正好相反。由於颱風的活動,熱帶地區的熱量被驅散到高緯度地區,從而使寒帶地區的熱量得到補償,如果沒有颱風就會造成熱帶地區氣候越來越炎熱,而寒帶地區越來越寒冷,溫帶將會消失。我國將沒有昆明這樣的春城,也沒有四季常青的廣州,「北大倉」、內蒙古草原亦將不復存在。

  三、颱風最高時速可達200公裡以上,所到之處,摧枯拉朽。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給人類造成災難,但也全憑著這巨大的能量流動使地球保持著熱平衡,使人類安居樂業,生生不息。

  四、颱風還能增加捕魚產量。每當颱風吹襲時翻江倒海,將江海底部的營養物質卷上來,魚餌增多,吸引魚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漁獲量自然提高。

  (作者:屈文旭 責任編輯:李文勤)

  

相關焦點

  • 颱風會帶來哪些災害?
    颱風災害主要是在颱風登陸前和登陸之後引起的。颱風引起的直接災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狂風。颱風風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
  • 颱風會帶來什麼?
    颱風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颱風對我國的廣東、海南、臺灣、福建、浙江等省份都會帶來極大的威脅。颱風是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中心附近風力在12級以上,也就是32.7米每秒的風速以上;如果中心附近風力在14級以上,就稱為「強颱風」;如果中心附近風力在16級以上,就稱為「超強颱風」。
  • 越南南部受颱風影響發生洪水災害
    近日,越南南部受颱風影響多地出現大範圍強降雨,引發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 新華社/越通社11月25日,在越南南北鐵路寧順段,人們經過一段路基被洪水衝走的鐵路。 近日,越南南部受颱風影響多地出現大範圍強降雨,引發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 新華社/越通社11月25日,在越南慶和省慶山縣,人們經過一處山體滑坡現場。
  • 颱風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颱風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颱風對我國的廣東、海南、臺灣、福建、浙江等省份都會帶來極大的威脅。颱風是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中心附近風力在12級以上,也就是32.7米每秒的風速以上;如果中心附近風力在14級以上,就稱為「強颱風」;如果中心附近風力在16級以上,就稱為「超強颱風」。現在,颱風「利奇馬」正在逼近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屬於「超強颱風」級別,最大可能在我國浙江沿海一帶登陸。
  • 日本夏末遭遇災害季節 國寶神社颱風中倒塌
    今年18號強颱風在日本的衝繩一帶逞威之後,7日上午又從日本九州島西北方向登陸,橫貫日本北部進入日本海,並繼續影響日本本州南部和四國等地區,已造成嚴重災害。    今年颱風數量創紀錄    這已經是今年登陸日本的第7次颱風了。而日本自1951年有正式颱風記錄以來,此前年間颱風最多次數是1990年和1993年的六次。故而今年日本所受颱風災害次數已經創下新的紀錄。而此次颱風局部風力之強,所致雨量之大,也在許多地方創下了新紀錄。
  • 【颱風科普十】颱風帶來的好處
    【颱風科普十】颱風帶來的好處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07日16:54
  • 專家表示,颱風和天文大潮相疊加劇今年我國沿海颱風災害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羅沙)記者15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造訪我國的颱風數量多、強度大,再加上颱風登陸與天文大潮相疊,給我國沿海地區造成嚴重風暴潮、海浪災害。
  • 2020年「颱風季」開啟:不可不知的風暴潮災害
    不可不知的風暴潮災害(00:32) 1號颱風「黃蜂」12日晚上,今年第1號颱風「黃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正式生成了。
  • 氣象專家詳解:為何造成嚴重災害的颱風要被「除名」?
    氣象專家詳解:為何造成嚴重災害的颱風要被「除名」? 2016年第22號超強颱風「海馬」在菲律賓造成了嚴重的災害,颱風委員會第49次屆會議決定對「海馬」進行除名,並要求負責取名的中國提交新的颱風名字以補空缺。
  • 颱風越來越多?權威數據:2018年颱風災害偏重溫比亞損失最大!
    即便是深秋時節的11月份,西太平洋還出現三颱風胚胎共舞的奇觀,這也使得2018年的颱風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9個,為2013年以來最多。甚至是12月下旬誕生的颱風胚胎,還在2019年1月1日形成了今年第1號颱風帕布,2018年颱風活躍程度可見一斑。
  • 看似弱小的溫比亞颱風,已造成今年迄今最大的颱風災害
    今年第18號颱風溫比亞已在我國造成嚴重災害。據各地民政部門的數據,截至8月24日,江蘇徐州、安徽、河南、山東、遼寧等受災嚴重地區共有48人死亡,4人失蹤,37人受傷,倒塌/嚴重損壞房屋32624間,直接經濟損失250.8億元。
  • 颱風「龍王」因帶來災害重被除名
    原標題:颱風「龍王」因帶來災害重被除名   為做好颱風命名工作,積極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升公眾對颱風的認知和預防能力,中央氣象臺將於近日開展「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   記者13日從中央氣象臺了解到,本次活動將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 自然科學|《地球的災害—自然災害篇》與《地球的災害—人為災害篇》
    《地球的災害—自然災害篇》分別分成《地震》、《火山爆發》、《山崩和雪崩》、《颱風和颶風》、《洪水和海嘯》、《饑荒和瘟疫》等六大部分,通過天然災害的介紹了解其成因
  • 超強颱風尼伯特影響的,不僅僅是臺灣、福建和浙江
    尼伯特不經過臺灣直接登陸福建或浙江的可能性很低,它登陸閩浙沿海時,將是颱風級強度。上表由氣象愛好者隨風消逝製作尼伯特是一個極端強大、緊湊,但體型為中型大小的颱風。但在臺灣島的高山削弱後,尼伯特的狂風威力大為減弱,在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和山東半島的主要災害是風暴潮和暴雨。8-10號,福建浙江,乃至上海蘇南的民航、鐵路、公路交通受影響甚至暫時停運的可能性存在,請各位朋友密切關注颱風和交通部門的消息。尼伯特的直接影響,就將在上述六省市。但它的間接影響,絕不至於此。
  • 史上最嚴重的洪澇災害,颱風入侵內陸,降水量打破世界紀錄!
    之所以會發生這場災難,事後人們總結髮現:季風失常和多種天氣變化引發大量降水,以及氣象臺沒能及時預測和修建堤壩時沒考慮到如此大洪水等因素
  • 颱風「海神」將至 黑龍江省啟動氣象災害(暴雨、大風)Ⅲ級應急響應
    央廣網哈爾濱9月7日消息(記者馮志遠)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據黑龍江省氣象臺預計,受颱風「海神」北上影響,7至9日黑龍江省將出現強降雨天氣。7日白天,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較為晴朗,預計降水將會出現在傍晚和夜間。
  • 文科園林抗颱風技術報告亮相粵港澳園林行業應對颱風災害論壇
    6月21日至22日,粵港澳園林行業應對颱風災害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邀請了十幾位行業專家一起交流園林抗颱風經驗,專家們多維度、多廣度的論述精彩紛呈、乾貨滿滿,獲得熱烈反響,讓與會者受益匪淺。文科園林總裁助理林瑞君、文科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鄭建汀受邀出席了此次論壇。
  • 高樓大廈可以如此堅韌,不受任何災害影響,原來就靠樓頂內的大球
    這些飛來橫禍很容易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特別是科技發達的今天。世界上有很多價格不菲的東西,突然碰上什麼無法預計的災害,就很容易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現代化社會發展如此之快,有很多東西看起來華麗,其實華而不實。就好像颱風把店鋪漂亮的招牌吹飛,砸壞路邊小車什麼的,給雙方都造成損失。
  • 臺氣象部門稱臺灣下半年發生颱風災害機率增大
    臺氣象部門稱臺灣下半年發生颱風災害機率增大 2011年06月28日 16:0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大連市應急管理局發布颱風及風暴潮災害防範措施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強颱風級)的中心26日早晨5時位於東海北部海面上,將於27日上午在遼寧東部到朝鮮西部一帶沿海登陸(颱風級,12-13級,33-38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