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異常乾旱的夏季引起很多人的對氣候變化的討論。很多學者還收集了今年7月各種氣象異常乃至極端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未來幾年會發生哪些變化?德國本地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下會出現哪些情況呢?
全球氣候保護組織IPCC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可以肯定氣候會越來越暖和,從1880年以來氣溫已經升高了1°C。造成地球變暖的原因95%確定為人類自己。德國氣象部門預測,從1881-2016年德國全年平均氣溫上升了1.4°C,到2100年氣溫還將繼續上升,相比前工業革命時期(1850-1900年)上升2.5-5°C。
氣溫上升2.5-5°C是個什麼概念?
Helmholtz-Zentrum Geesthacht解釋,到2100年德國南部會出現更多高溫熱浪。熱浪(持續三天的高溫天氣)頻率為每年5-10次。然而北部氣候不會發生太多變化。當然乾旱在未來將會更加嚴重,持續時間更長。如果不能將氣溫升高限制在2°C之內,未來出現的乾旱氣候可能會更加極端。
到本世紀末,降雨將會增加。2100年最悲觀的天氣預測會出現更多惡劣天氣,尤其是可能出現造成洪水災害的異常大雨。強雷雨天將會減少,但是一旦出現強度會超過現在,冰雹天氣出現的次數也會增多。
格林蘭島和北冰洋上的冰雪融化,海水受高溫影響膨脹造成德國的北海和東海海平面升高。在過去的100年中北海海平面上升20cm,東海上升了15cm。
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速度會提高,北海和東海岸的水平面會繼續上升30-80cm。北海居住人口稀疏,而且有穩定的堤壩。然而東海的海平面上升可能改變海岸線。風暴潮發生頻率會更高,高度可能達到1米。
風暴潮或稱暴潮(英語:storm surge)是由熱帶氣旋、溫帶氣旋、冷鋒的強風作用和氣壓驟變等強烈的天氣系統引起的海面異常上升現象,又稱「風暴增水」、「風暴海嘯」、「氣象海嘯」或「風潮」。風暴潮會使受到影響的海區的潮位大大地超過正常。如果風暴潮恰好與影響海區漲潮相重疊,就會使水位暴漲,海水湧進內陸,造成巨大破壞。
阿爾卑斯山區的冰川受到進一步變暖的嚴重威脅。到2100年冰川可能完全消失,冰川的融化已經影響了山區河流,春季的水量增大,會增加土地侵蝕。
德國高山上還殘存有永久凍土,目前山體上的碎石坡和冰磧繩因為凍土固定相對穩定。當永久凍土在氣溫升高發生融化時,會更頻繁地發生山體滑坡,造成危及山區鐵路等基礎設施的災害。
對於德國的森林來說,長期乾旱對大面積覆蓋的森林來說非常難解。氣溫升高,只要樹木供水充分是沒有問題的。樹木自身都有應對短期乾旱的生長機制。但如果幹旱持續太久或連續幾年發生,樹木就會停止萌芽,不再結出果實。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意味著德國的森林面積會有所減少。德國森林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總排量的1/5,因為森林面積減少造成的Co2的減排微不足道。。
由於木材作為可再生資源很受歡迎,需求將會增加。而德國本身木材行業就存在供應缺口,如果森林蓄積同時減少,未來可能需要進口更多的木材。
德國熱線理財保險, 房屋, 工作, 美食, 汽車, 打折微信群
請聯繫微信號:www-dolc-biz,註明微信群名稱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環保與能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