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獅子不再群居,這或許是獅群社會結構發生改變的先兆

2021-01-12 動物與環境

在所有貓科動物的幼崽當中,或許小獅子才是最幸福的,因為只有它才有機會享受更多的父愛。幼獅的這種童年福利得益於獅子的群居習性,其它貓類的雌雄雙方只會在交配季節才膩在一起,在那之後馬上就各過各的去了,"小貓"們大多都是由媽媽們帶大的。

然而,獅子們的這種相對穩定的家庭關係正在慢慢發生改變,目前人們在肯亞的一處動物保護區內發現,雌雄雙方都在過單身生活的獅子,研究人員認為這或許是獅群社會結構發生改變的先兆。

在普通獅群當中雄獅總是扮演警察和士兵的角色,如果發現入侵者它負責將寇邊者驅逐出境,若是平安無事,它很少幫母獅子看"小孩"或者去找尋獵物,最多的時候是在睡大覺。相反母獅總是最閒不住的,食物需要它們去找,幼獅需要它們照顧,就連吃飯也都是先讓"丈夫"挑最好的,稱得上是動物界"賢妻良母"的典範。

但在新發現的獅群當中,這種和諧又親密的關係卻不復存在了。雄獅們開始像老虎、豹子一樣當起了"單身貴族",反正不到"入洞房"的重要時刻它們是不會跟母獅子膩歪在一起的。當然它們更加不會跟其它雄獅有所交集,大家各玩各的誰也不搭理誰。而且一向懶散的雄獅也變得勤快了,因為沒有母獅可依靠,它們變得更加活躍起來,要不自己動手捕食這次是真的會餓死的。

不僅如此母獅們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一些改變,以前母獅在集體狩獵時,總會留下幾位"保姆"在家看護孩子,但這裡的母獅卻拋棄了這種社會分工,它們會帶著自己剛剛出生數周的幼崽到處跑,哪怕在捕獵時也不例外。

目前這個特殊獅群己經引起了動物學家的廣泛關注,人們通過分析己初步得知了它們"鬧分家"的原因。原來主要還是出在當地的自然環境上,獅群所處的那片動物保護區中,動物數量少而分散,如果繼續延續"大家族"制度,整個獅群很可能會因為缺少食物而崩潰,相反現在化整為零的做法,反而是最有利於獅群生存的。

另外,人類遊客的不停"騷擾"也是使獅群分散而居的一個誘因,因為聚在一起的獅群目標太大,太容易引起遊客圍觀。總的來說,這群獅子也蠻可憐的,好好的大家庭被硬生生拆散。而我們人類也應該反思一下,到底還能不能讓這些野生動物安安生生過日子了?

相關焦點

  • 獅子為什麼是群居動物?科學家用40年研究了5000隻獅子才找到答案
    眾所周知,和其他貓科動物不同,獅子是唯一的一種群居貓科動物,有著所有群居動物中最複雜的社會結構。那麼,為什麼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擁有群居習性呢?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很久,有科學家團隊用了40多年時間,總共研究了28個獅群,掌握了大約5000隻獅子的數據,終於找到了答案。
  • 家貓並不是社會性群居動物,整個貓科動物中社會程度最高的是獅子
    這就引申出一個很多人都想到過的問題:貓咪到底是不是群居動物?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貓咪並不是社會性群居動物,整個貓科動物中,社會程度最高的是獅子,也就是說貓科動物裡只有獅子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群居動物。雖然流浪貓會經常聚在一起活動,但這只是由個體組成的抱團取暖鬆散團體,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群居」。
  • 獅子會餵養幼豹,被野生獅子養大的花豹,會過群居生活嗎?
    獅子是貓科動物唯一過著群居生活的物種,一個獅群一般由一兩頭雄獅和若干頭雌獅及幼崽組成,與大多數貓科動物的生活方式很不一樣。花豹也是貓科豹屬裡面的一員,它的分布範圍就比較廣了,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如果按照分布地域的不同來分,花豹一共有9個亞種,其中我國喜歡將它稱之為金錢豹或者豹子。花豹跟大多數的貓科動物的習性相同,都是獨居生活的,它們具有夜行性,傍晚和清晨較為活躍。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獅子因為群居的習性,一直為人詬病,有的人甚至說獅子應該劃到喜歡群居的犬科動物之中。其實。這些都是對獅子的誤解,實際上,獅子作為頂級的貓科動物,它的群居不過只是環境所致,而老虎的獨居,同樣也是為了適應環境才有的習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來肯亞草原,看非洲五霸如何爭鬥,獅子的戰鬥力竟然這麼弱
    有條件的國人已經不滿足在動物園裡看獅子、大象,而是更渴望到非洲草原看看縱情奔馳的它們。在東非肯亞有一個安波塞利國家公園,是非洲度假勝地之一,處於肯亞與坦尚尼亞交界地區,肯亞的邊境。在這裡,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做背景,看獅子、大象等動物自由的生活,這是怎麼樣一幅野性的畫面。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它們的結構非常相似。不同於其他貓科動物的獨居習慣,獅子卻是另類的存在,總是喜歡成群結隊,這和非洲野狗、豺等犬科動物的習性如出一轍。因此會讓人覺得獅子是犬科。實際上群居並不是犬科動物的專屬行為,一個物種選擇群居還是獨居,更是和它們分屬哪科無關。
  • 闢謠:獅子居然是犬科?長文,多圖
    2、生活習性:貓科喜獨居,而獅子和熟知的犬科豺、狼、狗等一樣都喜群居,這些群居動物都是以雌性居多,且都有一首領,可見獅子與這些犬科地社會形式極其相似。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見表象不知本質。獅子雖然是群居,但獅群的社會結構和豺、狼、狗等犬科動物截然不同。犬科動物以狼為例,狼群是家庭群體,以父母及其後代為基礎。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經過分類學家對獅、虎、豹等頭骨結構的解剖,它們的結構非常相似。現代分子遺傳學也表明,獅、虎、豹的共同祖先生活在距今300多萬年前,其中獅子和豹的親緣關係最近,反倒是老虎離它們較遠一些。因此,獅子是根正苗紅的貓科動物,這個結論在學術界也是被一致認同的。那為什麼會有人把獅子當成犬科動物呢?
  • 獅群是怎麼防止近親繁殖的?
    群居,意味著每個個體都可以充當放哨人,也意味著它們更容易發現天敵的存在。在這種生存壓力下,獅子成為了貓科動物中為數不多的群居生物。 獅子家族中,所有的雌性都具有親緣關係,而成年雄性則是外來群體。部落中也會有雄性幼崽,這些幼崽會在獅王的庇護下生存一段時間,而在還未完全成年時,這些雄性幼崽就會離開自己的種群,獨自闖蕩。而雌性幼崽則會一直留在種群之中。
  • 亞洲獅收養豹崽45天:「怪異」行為背後,需了解亞洲獅的社會結構
    亞洲獅的社會結構給雌獅收養豹崽時間的延長製造了機會在這起貓科動物界中發生的跨物種之間的收養事件中,我們還需要思考一個問題:目前野生非洲獅的數量大約為20000隻,野生亞洲獅的數量大約為600隻,那麼這種現象為何發生在亞洲獅身上而沒有發在看上去概率更大的非洲獅身上呢?
  • 關於貓科動物獅子的7個冷知識,你了解多少?
    關於貓科動物獅子的7個冷知識,你了解多少?獅子是最有名的貓科動物之一,也是人們最常談論的貓科動物。但是,關於獅子,很多人還存在不少誤解。下面這7個關於獅子的冷知識,你了解多少呢?在我們的印象中,雌獅體型相對較小,沒有鬃毛,而雄獅體型較大,頭上長著濃密的鬃毛,但生活在肯亞和坦尚尼亞的查沃獅是唯一一種雄獅也沒有鬃毛的獅子。2.獅子不僅存在於非洲,亞洲也有獅子。在印度的吉爾森林國家公園,現在生活著300多隻亞洲獅。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獅群捕捉一次斑馬所消耗的能量,也僅僅是和分食斑馬之後持平。但是同為貓科動物,同時各自領域的王,為什麼老虎一向單打獨鬥,而獅子確實群體出動?這主要還是受生活的環境影響的,它們必須要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生活方式。老虎生活在森林裡,灌木叢、樹枝樹葉、茂盛的草地、突出的石塊都能幫助它隱藏身形。
  • 被獅群驅逐的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知自己的母親嗎?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雖然是「草原之王」,但是它們的生存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風光。首先,獅子是群居動物,它們就需要更多的食物,所以捕獵的獵物大都體型較大,而捕獵大型的動物風險也是很高的,據統計,每年殺死獅子最多的動物就是獅子最常見的獵物非洲水牛。在獅子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 獅群圍攻豪豬有趣一幕:一獅子被豪豬射穿鼻子,同伴幫忙才拔下刺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群是最強大的食肉群體,捕食範圍非常廣,在大草原上幾乎所有動物都在獅群的食譜上,但獅群不是每次都能輕易成功的。有攝影師曾拍攝到:一群獅群包圍了一隻豪豬,而豪豬很「淡定」應戰,讓這群獅子只能圍住,卻不敢攻擊,最終獅群一頭獅子反被豪豬所傷。
  • 為何獅群中雄獅數量很少超過5隻?雌獅:負擔太重
    作為地球上唯一的群居性貓科動物,獅子的行為習慣總能引起動物學家們的關注。動物學家們孜孜不倦地觀察獅子、研究獅群,總結出很多獅子的行為習慣和社會屬性,比如雌獅負責打獵、哺育後代;雄獅負責保衛領地和妻妾子女;捕到獵物後,雄獅先吃,再是雌獅,最後小獅子;雄獅在一個獅群中的時間不過兩三年,很少能超過5年等等。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獅群中雄獅的數量很少能夠超過5頭,一般也就1~4頭,這是為什麼呢?1.
  • 放一隻假老虎,在獅群面前會怎樣?下一秒獅子的反應太逗了!
    放一隻假老虎,在獅群面前會怎樣?下一秒獅子的反應太逗了! 獅子和老虎可謂是死對頭,有它倆的地方就少不了爭鬥,反觀獅子,永遠是被打的最慘的那個,老虎的實力可謂是不容小覷,就是不知道獅子在見到假老虎的時候會怎樣?
  • 獅子哄叫含有什麼意思?帶你進入獅群中探索,尋找獅子內在的秘密
    獅子為什麼要哄叫?看到這個題目或許你會很驚訝,因為獅子哄叫,被我們理解為就像我們要吃飯這樣最普通不過的事情。然而,你真的有聽過獅子的哄叫嗎?或許我們都會記得米高梅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片頭,在這片頭裡有一隻「哄叫」的獅子。然而,當我告訴你這隻獅子並非是哄叫時,你會感到驚訝嗎?
  • 為什麼獅子在很多方面更像犬科,卻還屬於貓科動物?
    獅子是群居動物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貓科動物都是極其孤僻,獨來獨往的,但是獅子卻是群居動物,但是這也不是人們把獅子歸為犬科動物的理由,因為群居並不是犬科的專利,也沒有說是貓科動物就一定要獨來獨往。狼也是群居動物,所以群居動物的就都是犬科動物嗎?當然不是了,同樣是群居,獅子和狼可是有很大的區別。
  • 同為頂級猛獸,為何獅子群居,而老虎獨居?
    在整個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有著高度的群居性,其他的無論體型大小,都是「獨行俠」,且不說同是食物鏈最頂端的老虎,就算是與獅子同一生境中的花豹、獵豹等動物都是獨居的。那麼,是什麼造成了獅子的群居呢?其他的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選擇群居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與獅子同生境的花豹、獵豹為什麼沒有群居?
  • 30隻老虎來到非洲大草原,能否取代獅群?它們還會是森林之王麼?
    不過不同於老虎生存的環境,非洲草原上食草動物個個膘肥體壯,善於奔跑,而食肉動物為了高效的捕獵,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存模式,頂級的掠食者如獅子、鬣狗選擇抱團取暖,集體作戰,從而迅速確立了非洲草原一哥、二哥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