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珩:日月食沒有任何能量突發或轉換的過程 也從不牽扯自然災害...

2021-01-15 驕陽網

「12月21日,多災多難,這一天一定要安穩在家,不要出遠門,也不要有太多的戶外運動……」今年的12月21日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但在網際網路上卻被一些人貼上「庚子年災難日」的標籤散播。對此,天文專家明確表示,這和2012年12月21日被說成是「世界末日」一樣,都是譁眾取寵,危言聳聽,純屬無稽之談。

「庚子年災難日」的所謂「依據」是,從地球運行軌跡來看,「冬至日」這一天,黑夜最長,也最陰暗;從太空星際天象來看,「冬至日」這一天恰逢「日環食」,屬於「天狗吞日」的「兇相」。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12月21日是「冬至日」,對於北半球來說,在一年當中,這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日』雖然陰氣最盛,但陽氣初生,民間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晝短夜長』『陰極陽生』是『冬至』節氣的物候特徵之一,再正常不過。」

12月21日這天真的有「日環食」發生嗎?「日食必發生在朔日,即農曆的初一(朔),這是因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會出現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連線上,這樣才有可能使月球擋住太陽而形成日食,而12月21日是農曆十一月初七,這一天絕對不會發生日食現象。12月14日倒是有一次日全食,但是發生在南半球,我國無緣一見。」趙之珩說。

「日月食是很正常的天文現象,就全球而言,一年中最多可能發生7次日月食:即最多5次日食和2次月食;最少發生2次日食和0次月食。」趙之珩說。

趙之珩表示,日月食純屬自然天象,起因和後果都已非常清楚明確,與任何人類社會的政治、宗教、文化活動無關。日月食沒有任何能量突發或轉換的過程,也從不牽扯任何自然災害事故。

「2012年12月21日所謂的『世界末日』也是拿『冬至日』說事,聲稱地球會有連續三天是黑夜,最終成為笑談,所以,人們不必在意『庚子年災難日』這一荒謬說法。這一天,人們的生活起居和作息,一切如舊就好。」趙之珩說。(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從不牽扯任何自然災害事故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12月21日是「冬至日」,對於北半球來說,在一年當中,這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日』雖然陰氣最盛,但陽氣初生,民間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晝短夜長』『陰極陽生』是『冬至』節氣的物候特徵之一,再正常不過。」12月21日這天真的有「日環食」發生嗎?
  • 沒有日食是無稽之談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12月21日是「冬至」,這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雖然殷琦最豐富,但楊琪出生了,人們有『冬至是太陽升起』的說法。『短夜長夜』和『陰極楊勝』是『冬至』節氣的物候特徵之一,這是正常的。」 12月21日真的有「日環食」嗎?「日食將發生在朔日,農曆的第一天。
  • 能量轉換晶片需要低功耗和高轉換效率的雙項指標
    很多公司都在投入去開發能量收集晶片,產生了很多創新技術;在這個細分領域中,我感覺遇到的問題是想要將收集到的能量真正排上用場,既需要解決晶片自身低功耗的問題,還要考慮如何大幅提高轉換效率,這對能量採集晶片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
  • 國務院公布5件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006-01-11 08:20:28 | 來源:新華社   國務院近日發布5件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
  • 2019年日食和月食時間 關於日月食的介紹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2019年日食和月食時間,關於日月食的介紹。日月食代表了能量更大、影響更久的「新月與滿月」影響周期為半年。每一年的日月食相,也為大環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今年的北交點在巨蟹,南交點在摩羯座。古代傳說「蝕相」帶來災難,並不完全正確。蝕相主要會帶來強大影響,對社會或個人,但不一定是好的或壞的影響。
  • 在能量轉換過程中功率密度與系統效率該如何進行平衡
    打開APP 在能量轉換過程中功率密度與系統效率該如何進行平衡 佚名 發表於 2020-03-03 17:30:05 能量轉換效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各製造商摩拳擦掌希望在95%的基礎上再有所提升。
  • 眾志成城闖險隘 中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偉大曆程)眾志成城闖險隘  ——我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今年夏初,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大旱,耕地受旱、作物受旱,昔日碧波浩渺的鄱陽湖,湖草在乾涸的湖床瘋長。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我國就是一個自然災害頻仍的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與災害抗爭的歷史。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不僅戰勝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妥善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還成功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等經濟社會領域的風浪。在危機險隘面前,「眾志成城」成為中國人最響亮的口號。
  • 2018年日月食簡略
    縱觀所有天象事件,莫過於日月食最為特殊的一種天文奇觀,相比超級大彗星大流星雨什麼的,它最為頻繁最為可靠,那麼我們來聊聊2018年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會出現日月食啦?今年全球發生3次日食,2 次月食。日食首先,我們來看看日食的情況。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日食啦?
  • 為什麼非洲獅沒有天敵數量卻很少?食草動物天敵多,數量卻很多?
    也就是繁殖率為何沒有食草動物高呢?在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種群數量的多少受到了自然環境、食物和天敵的限制。先以我們人類來說,我們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通過適應環境所進化最成功的生物,現在全球人口已經達到了70多億,這個數量無疑讓所有的動物都望其項背,也奠定了人類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
  • 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顯著提高
    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顯著提高 2002年11月12日22:26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1月12日電(記者 翟素娣) 記者從今天在此間召開的2002年聯合國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團亞太地區年會上獲悉,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和突發事件的能力正在顯著提高
  • 突發事件應對案例之自然災害篇
    自然災害篇 湖南地處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省境東南亞邊境距海400千米,氣候受東亞季風環流的密切影響,特點明顯。一是光、熱、水資源豐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長年來,湖南境內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近年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不時出現極端氣候,雪災、低溫冷凍、龍捲風、冰雹、洪澇、旱災、山體滑坡、泥石流和病蟲害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 「接化發」過程中的能量轉換原理
    「接化發」問題,用物理語言來描述,大概可以將其簡化為「衝擊載荷下的能量轉化問題」。為此,我們首先對「接」、「化」、「發」這三個過程做如下的物理學定義:化:高速衝擊物體的動能逐漸轉化為受力物體的彈性勢能;上面(1)-(5)就是一個完整的「接化發」過程,下面藍色文字對這個過程進行了細節描述,若讀者不願深究,可以直接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