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篇
湖南地處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省境東南亞邊境距海400千米,氣候受東亞季風環流的密切影響,特點明顯。一是光、熱、水資源豐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湖南4-10月,總輻射量佔全年總輻射量的70%-76%,降水量則佔全年總降水量的68%-84%,最大月雨量超過800毫米,最大日雨量超過3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間,雨量充沛。大範圍的強降水常使江河水位猛漲,大片農田被淹,是造成洪澇災害的直接原因。二是氣候年內與年際的變化較大。冬寒冷而夏酷熱,春溫多變,秋溫陡降,春夏多雨,秋冬乾旱。氣候的年際變化也較大,極大值與極小值的地區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區差值大1.29倍,最多年幾乎為最少年的3倍。三是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湖南年氣溫高,年平均溫度在16 ℃-18 ℃之間。湘北洞庭湖平原地區,年日照時數可達1840小時,炎熱而溼潤;東、南、西三面環山,向北敞開,冬季冷空氣長驅直入,一月平均溫度在4 ℃-7 ℃之間。
長年來,湖南境內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近年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不時出現極端氣候,雪災、低溫冷凍、龍捲風、冰雹、洪澇、旱災、山體滑坡、泥石流和病蟲害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面對嚴峻的災害形勢,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救災減災工作,全省各級各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健全抗災救災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切實加強災害緊急救助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全面提升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成功處置了2006年湘南特大洪澇災害、2008年特大雨雪冰凍災害等多起重特大自然災害,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災害損失,有效地維護了湖南的社會和諧穩定。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全球化、信息化速度的加快,湖南省各類災害不斷增多,危害性不斷增大,防災救災也必將更困難。為此,本節選取了湖南省近年來發生的一些自然災害類典型案例,以供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從中學習經驗並吸取教訓,把握突發事件的規律,提高預防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1、邵東縣「11·27」森林火災撲救的啟示
2007年11月27日12:00許,邵東縣水東江鎮蓮湖山場發生森林火災。由於火災發生地段群山環繞,森林茂密,地形複雜,撲救難度大,火勢相繼蔓延到兩個鎮11個村,經過省、市、縣三級政府組織森林消防專業隊伍、武警、消防、民兵預備役官兵以及當地幹部群眾共2000餘人的奮力撲救,大火到12月1日17:36被完全撲滅。此次森林火災火場總面積311.5公頃,受損森林面積251公頃,損失林木蓄積13839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175萬元,撲火直接經費120餘萬元。
一、火災撲救過程
11月27日:初戰告捷。中午12:30左右,邵東縣水東江鎮黨政辦接到群眾報警,稱芽江村的蓮湖山場發生森林火災,只有當地幾個村民在撲救。鎮黨委書記和鎮長立即組織帶領鎮半專業撲火隊(鎮機關幹部)40人趕到火場,在芽江村成立了鎮撲火指揮部,組織芽塘、芽江兩村的義務撲火隊員共60名從南面、東南面和西面3個方向同時撲火,明火於當日17:50左右撲滅。
11月28日:死灰復燃。上午10:00左右,火場死灰復燃,迅速向兩側蔓延。水東江鎮政府於16:00向縣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報告火災情況,請求支援。邵東縣一名縣委領導帶領縣民兵應急分隊50人於17:00趕赴現場,成立縣撲火前線指揮部,整合撲火隊伍,組織300人分四路撲救。19:30,縣政府召開常務會議會商火情,部署火災撲救工作,主要負責人當晚緊急調集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120餘名,沿佘田橋鎮方向上山撲火。
11月29日:決戰西南。上午,火場西南方向的火勢加快,危及山下的居民住房。縣撲火前線指揮部立即組織村義務撲火隊帶領村民在所有房屋周邊開設隔離帶,利用山下水庫的有利條件,架設3臺消防泵以水滅火,再調集當地駐軍130人、縣武警中隊60人增援,並向邵陽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和湖南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報告並請求支援。邵陽市政府立即啟動森林火災應急預案,邵陽軍分區司令員、邵陽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負責人相繼趕到火災現場,成立市撲火前線指揮部,協調火災撲救工作。緊急調集邵陽市武警支隊官兵70名、邵陽市公安消防支隊官兵40名增援撲救。12:45,佘田橋鎮範圍的明火基本被撲滅,村民的住房轉危為安。當天,湖南省林業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唐苗生率省防火辦火場督導組到達火災現場協調指揮。
11月30日:確保重點。上午,山火相繼延燒至水東江鎮的永興、水東、石虹、江山、小嶺等村,火場面積逐漸增大,火線長達10千米,已嚴重威脅到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邵陽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率相關人員相繼趕到現場參與指揮撲救工作,市撲火前線指揮部命令洞口、邵陽兩個縣的森林專業消防中隊緊急支援,並從大祥區、雙清區急調民兵應急分隊200餘人,從邵東機場調集武警官兵100餘人增援。16:00,湖南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人員到達火場,並從省物資儲備庫緊急調運風力滅火機、油鋸、水泵等撲火設備300餘件支援。
為確保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邵陽軍分區司令員等率當地駐軍和市、縣兩級武警、消防部隊官兵共280人,急行軍穿過杉木林基地,由南往北撲火;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負責人帶領洞口、邵陽兩個縣森林專業消防中隊以及大祥區、雙清區民兵應急分隊共250餘人,從北向南撲救。撲火隊員克服了山勢陡峭、灌木雜草叢生等多重困難,採取開闢防火隔離帶切斷火線和直接扑打等多種方法相結合,連續奮戰近8個小時,火魔終於被降伏,火線被阻隔在杉木林基地外50米左右。
12月1日:分頭擊破。凌晨,火場仍有7處火點在燃燒。邵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再從市武警支隊調譴70名官兵增援。根據副省長、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楊泰波指示,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決定啟動Ⅱ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6:00,省林業廳主要負責人、省武警總隊負責人到達水東江鎮,成立省撲火前線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火災撲救工作。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立即協商省軍區、省武警總隊,就近調動460名官兵急行軍趕赴邵東縣增援。9:00,正在湖南督查指導森林防火工作的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專家組組長樸東赫率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工作組一行趕到火場。省撲火前線指揮部決定從衡陽市調用省林業廳的兩架直升機巡視火場,制定了「重兵投入、分頭擊破、務必在18:00前撲滅」的攻堅作戰方案,將已到位的1200人的撲火隊伍分成5個撲火分隊,於14:00發起總攻,各隊領導率先垂範,參戰隊員英勇善戰,17:36,火場明火被全部撲滅。為防止火場再次死灰復燃,省、市撲火前線指揮部決定,由邵陽軍分區再從鄰近的隆回縣調集民兵應急分隊100人看守火場。
12月2日:火場清理。以隆回縣民兵應急分隊為主,邵東縣林業局、水東江鎮政府撲火半專業隊和當地義務撲火隊為輔,劃定責任區,看守火場,清理餘火,對火場進行全面清理。下午15:00,省撲火前線指揮部宣布水東江「11·27」森林火災應急行動結束。
二、火災原因分析
(一)火災發生的直接原因
經查證,此次森林火災系該縣水東江鎮雅江村6組一村民違反野外用火規定,在靠近山場的自留地燒茅草,由於天晴風大,茅草乾枯,火勢迅速蔓延到山林內引起火災。12月1日,森林火災肇事者在親戚陪同下到邵東縣森林公安分局自首,2008年1月11日被邵東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期4年執行。
(二)火災持續燃燒的特殊原因
一是氣象條件特殊。火災發生地區持續乾旱多日,風速大,溼度低,可燃物乾燥,森林火險等級高。二是植被條件特殊。火場植被豐富,抗火性能差,特別是林下灌木、雜草叢生,森林有效可燃物載量高。三是地形條件特殊。火災發生地山巒連綿不斷,山勢陡,道路少,不利於撲火隊伍快速行進,撲救難度大。
三、火災撲救啟示
這起森林火災,是湖南省近10年來持續燃燒時間最長、應急響應級別最高、動員組織撲火人數最多、過火面積最廣、社會影響較大的一起典型火災。
(一)火災撲救的成功經驗
1.領導重視,靠前指揮。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火災撲救工作。副省長、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楊泰波多次電話指示邵陽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計組織好撲救工作,並要求省林業廳、省防火辦密切關注火情發展,根據邵陽市請求及時支援撲救,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邵陽市委書記黃天錫時刻關注撲火工作進展。在整個火災撲救過程中,先後有省森林防火指揮部、邵陽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副指揮長和邵東縣委、縣政府多名負責人趕赴火災一線指揮撲救。
2.突出重點,確保安全。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重要產業安全放在撲救工作首位。此次火災持續時間長,參戰人員多,沒有傷亡1人,沒有1棟民房受損,確保了成片杉木林基地的安全。11月28日,火災死灰復燃後,水東江鎮政府立即組織義務撲火隊員通過開設隔離帶和採取以水滅火的方法,使火線繞過了山上一道觀,確保了道觀的安全。11月29日,邵東縣撲火前線指揮部利用山下水庫的有利條件,架設3臺消防泵以水滅火,並調集當地駐軍以及縣武警中隊190餘人,及時撲滅了西南方向的火勢,使山下的居民住房轉危為安。11月30日,邵陽市撲火前線指揮部果斷決策,投入兵力近600名,連續奮戰近8小時,降伏了快速竄向杉木林基地的火魔,確保了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
3.快速反應,上下聯動。根據火災發展趨勢,省、市、縣三級政府迅速反應,及時啟動火災應急預案,相繼在火場設立了撲火前線指揮部,統籌協調撲救工作,隨著火災加大,提高應急響應級別,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啟動Ⅱ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省林業廳、省防火辦緊急調運撲火設備支援,省軍區、省武警總隊在最短時間內調集部隊、武警、民兵預備役官兵火速增援,戰績明顯。各級領導科學決策,處置果斷,氣象、航空、衛生、政法等有關部門及當地村民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火情最嚴重時刻,領導率先垂範,參戰隊員英勇善戰,成為成功撲救火災的關鍵因素。
(二)撲救及預防工作不足
1.火災初期撲救指揮能力較差。11月27日下午火災撲滅後,水東江鎮撲火指揮員思想麻痺,重視不夠,只安排芽塘、芽江兩村的部分義務撲火隊員看守火場,沒有組織對火場徹底清理,導致火災死灰復燃。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受經濟條件的影響,火災發生地的生物防火林帶、?望臺等均沒有按照國家標準建設到位,致使火災撲救工作處於被動。
3.撲火隊伍裝備落後。邵東縣沒有建立起專業的森林消防隊,市、縣兩級的撲火物資儲備不足,缺乏科學的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作為支撐,缺乏實用、高效、大型的滅火器材。
4.基層工作不夠落實。縣、鎮、村三級在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方面存在漏洞,林區群眾森林防火意識較差,林區野外火源管理不到位,違章野外用火行為普遍存在,遇不利氣候條件,極易引發森林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