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應對案例之自然災害篇

2020-11-28 湖南省人民政府

自然災害篇
 
湖南地處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省境東南亞邊境距海400千米,氣候受東亞季風環流的密切影響,特點明顯。一是光、熱、水資源豐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湖南4-10月,總輻射量佔全年總輻射量的70%-76%,降水量則佔全年總降水量的68%-84%,最大月雨量超過800毫米,最大日雨量超過3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間,雨量充沛。大範圍的強降水常使江河水位猛漲,大片農田被淹,是造成洪澇災害的直接原因。二是氣候年內與年際的變化較大。冬寒冷而夏酷熱,春溫多變,秋溫陡降,春夏多雨,秋冬乾旱。氣候的年際變化也較大,極大值與極小值的地區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區差值大1.29倍,最多年幾乎為最少年的3倍。三是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湖南年氣溫高,年平均溫度在16 ℃-18 ℃之間。湘北洞庭湖平原地區,年日照時數可達1840小時,炎熱而溼潤;東、南、西三面環山,向北敞開,冬季冷空氣長驅直入,一月平均溫度在4 ℃-7 ℃之間。
長年來,湖南境內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近年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不時出現極端氣候,雪災、低溫冷凍、龍捲風、冰雹、洪澇、旱災、山體滑坡、泥石流和病蟲害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面對嚴峻的災害形勢,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救災減災工作,全省各級各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健全抗災救災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切實加強災害緊急救助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全面提升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成功處置了2006年湘南特大洪澇災害、2008年特大雨雪冰凍災害等多起重特大自然災害,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災害損失,有效地維護了湖南的社會和諧穩定。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全球化、信息化速度的加快,湖南省各類災害不斷增多,危害性不斷增大,防災救災也必將更困難。為此,本節選取了湖南省近年來發生的一些自然災害類典型案例,以供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從中學習經驗並吸取教訓,把握突發事件的規律,提高預防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1、邵東縣「11·27」森林火災撲救的啟示
2007年11月27日12:00許,邵東縣水東江鎮蓮湖山場發生森林火災。由於火災發生地段群山環繞,森林茂密,地形複雜,撲救難度大,火勢相繼蔓延到兩個鎮11個村,經過省、市、縣三級政府組織森林消防專業隊伍、武警、消防、民兵預備役官兵以及當地幹部群眾共2000餘人的奮力撲救,大火到12月1日17:36被完全撲滅。此次森林火災火場總面積311.5公頃,受損森林面積251公頃,損失林木蓄積13839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175萬元,撲火直接經費120餘萬元。
一、火災撲救過程
11月27日:初戰告捷。中午12:30左右,邵東縣水東江鎮黨政辦接到群眾報警,稱芽江村的蓮湖山場發生森林火災,只有當地幾個村民在撲救。鎮黨委書記和鎮長立即組織帶領鎮半專業撲火隊(鎮機關幹部)40人趕到火場,在芽江村成立了鎮撲火指揮部,組織芽塘、芽江兩村的義務撲火隊員共60名從南面、東南面和西面3個方向同時撲火,明火於當日17:50左右撲滅。
11月28日:死灰復燃。上午10:00左右,火場死灰復燃,迅速向兩側蔓延。水東江鎮政府於16:00向縣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報告火災情況,請求支援。邵東縣一名縣委領導帶領縣民兵應急分隊50人於17:00趕赴現場,成立縣撲火前線指揮部,整合撲火隊伍,組織300人分四路撲救。19:30,縣政府召開常務會議會商火情,部署火災撲救工作,主要負責人當晚緊急調集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120餘名,沿佘田橋鎮方向上山撲火。
11月29日:決戰西南。上午,火場西南方向的火勢加快,危及山下的居民住房。縣撲火前線指揮部立即組織村義務撲火隊帶領村民在所有房屋周邊開設隔離帶,利用山下水庫的有利條件,架設3臺消防泵以水滅火,再調集當地駐軍130人、縣武警中隊60人增援,並向邵陽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和湖南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報告並請求支援。邵陽市政府立即啟動森林火災應急預案,邵陽軍分區司令員、邵陽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負責人相繼趕到火災現場,成立市撲火前線指揮部,協調火災撲救工作。緊急調集邵陽市武警支隊官兵70名、邵陽市公安消防支隊官兵40名增援撲救。12:45,佘田橋鎮範圍的明火基本被撲滅,村民的住房轉危為安。當天,湖南省林業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唐苗生率省防火辦火場督導組到達火災現場協調指揮。
11月30日:確保重點。上午,山火相繼延燒至水東江鎮的永興、水東、石虹、江山、小嶺等村,火場面積逐漸增大,火線長達10千米,已嚴重威脅到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邵陽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率相關人員相繼趕到現場參與指揮撲救工作,市撲火前線指揮部命令洞口、邵陽兩個縣的森林專業消防中隊緊急支援,並從大祥區、雙清區急調民兵應急分隊200餘人,從邵東機場調集武警官兵100餘人增援。16:00,湖南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人員到達火場,並從省物資儲備庫緊急調運風力滅火機、油鋸、水泵等撲火設備300餘件支援。
為確保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邵陽軍分區司令員等率當地駐軍和市、縣兩級武警、消防部隊官兵共280人,急行軍穿過杉木林基地,由南往北撲火;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負責人帶領洞口、邵陽兩個縣森林專業消防中隊以及大祥區、雙清區民兵應急分隊共250餘人,從北向南撲救。撲火隊員克服了山勢陡峭、灌木雜草叢生等多重困難,採取開闢防火隔離帶切斷火線和直接扑打等多種方法相結合,連續奮戰近8個小時,火魔終於被降伏,火線被阻隔在杉木林基地外50米左右。
12月1日:分頭擊破。凌晨,火場仍有7處火點在燃燒。邵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再從市武警支隊調譴70名官兵增援。根據副省長、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楊泰波指示,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決定啟動Ⅱ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6:00,省林業廳主要負責人、省武警總隊負責人到達水東江鎮,成立省撲火前線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火災撲救工作。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立即協商省軍區、省武警總隊,就近調動460名官兵急行軍趕赴邵東縣增援。9:00,正在湖南督查指導森林防火工作的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專家組組長樸東赫率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工作組一行趕到火場。省撲火前線指揮部決定從衡陽市調用省林業廳的兩架直升機巡視火場,制定了「重兵投入、分頭擊破、務必在18:00前撲滅」的攻堅作戰方案,將已到位的1200人的撲火隊伍分成5個撲火分隊,於14:00發起總攻,各隊領導率先垂範,參戰隊員英勇善戰,17:36,火場明火被全部撲滅。為防止火場再次死灰復燃,省、市撲火前線指揮部決定,由邵陽軍分區再從鄰近的隆回縣調集民兵應急分隊100人看守火場。
12月2日:火場清理。以隆回縣民兵應急分隊為主,邵東縣林業局、水東江鎮政府撲火半專業隊和當地義務撲火隊為輔,劃定責任區,看守火場,清理餘火,對火場進行全面清理。下午15:00,省撲火前線指揮部宣布水東江「11·27」森林火災應急行動結束。
二、火災原因分析
(一)火災發生的直接原因
經查證,此次森林火災系該縣水東江鎮雅江村6組一村民違反野外用火規定,在靠近山場的自留地燒茅草,由於天晴風大,茅草乾枯,火勢迅速蔓延到山林內引起火災。12月1日,森林火災肇事者在親戚陪同下到邵東縣森林公安分局自首,2008年1月11日被邵東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期4年執行。
(二)火災持續燃燒的特殊原因
一是氣象條件特殊。火災發生地區持續乾旱多日,風速大,溼度低,可燃物乾燥,森林火險等級高。二是植被條件特殊。火場植被豐富,抗火性能差,特別是林下灌木、雜草叢生,森林有效可燃物載量高。三是地形條件特殊。火災發生地山巒連綿不斷,山勢陡,道路少,不利於撲火隊伍快速行進,撲救難度大。
三、火災撲救啟示
這起森林火災,是湖南省近10年來持續燃燒時間最長、應急響應級別最高、動員組織撲火人數最多、過火面積最廣、社會影響較大的一起典型火災。
(一)火災撲救的成功經驗
1.領導重視,靠前指揮。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火災撲救工作。副省長、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楊泰波多次電話指示邵陽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計組織好撲救工作,並要求省林業廳、省防火辦密切關注火情發展,根據邵陽市請求及時支援撲救,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邵陽市委書記黃天錫時刻關注撲火工作進展。在整個火災撲救過程中,先後有省森林防火指揮部、邵陽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副指揮長和邵東縣委、縣政府多名負責人趕赴火災一線指揮撲救。
2.突出重點,確保安全。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重要產業安全放在撲救工作首位。此次火災持續時間長,參戰人員多,沒有傷亡1人,沒有1棟民房受損,確保了成片杉木林基地的安全。11月28日,火災死灰復燃後,水東江鎮政府立即組織義務撲火隊員通過開設隔離帶和採取以水滅火的方法,使火線繞過了山上一道觀,確保了道觀的安全。11月29日,邵東縣撲火前線指揮部利用山下水庫的有利條件,架設3臺消防泵以水滅火,並調集當地駐軍以及縣武警中隊190餘人,及時撲滅了西南方向的火勢,使山下的居民住房轉危為安。11月30日,邵陽市撲火前線指揮部果斷決策,投入兵力近600名,連續奮戰近8小時,降伏了快速竄向杉木林基地的火魔,確保了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
3.快速反應,上下聯動。根據火災發展趨勢,省、市、縣三級政府迅速反應,及時啟動火災應急預案,相繼在火場設立了撲火前線指揮部,統籌協調撲救工作,隨著火災加大,提高應急響應級別,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啟動Ⅱ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省林業廳、省防火辦緊急調運撲火設備支援,省軍區、省武警總隊在最短時間內調集部隊、武警、民兵預備役官兵火速增援,戰績明顯。各級領導科學決策,處置果斷,氣象、航空、衛生、政法等有關部門及當地村民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火情最嚴重時刻,領導率先垂範,參戰隊員英勇善戰,成為成功撲救火災的關鍵因素。
(二)撲救及預防工作不足
1.火災初期撲救指揮能力較差。11月27日下午火災撲滅後,水東江鎮撲火指揮員思想麻痺,重視不夠,只安排芽塘、芽江兩村的部分義務撲火隊員看守火場,沒有組織對火場徹底清理,導致火災死灰復燃。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受經濟條件的影響,火災發生地的生物防火林帶、?望臺等均沒有按照國家標準建設到位,致使火災撲救工作處於被動。
3.撲火隊伍裝備落後。邵東縣沒有建立起專業的森林消防隊,市、縣兩級的撲火物資儲備不足,缺乏科學的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作為支撐,缺乏實用、高效、大型的滅火器材。
4.基層工作不夠落實。縣、鎮、村三級在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方面存在漏洞,林區群眾森林防火意識較差,林區野外火源管理不到位,違章野外用火行為普遍存在,遇不利氣候條件,極易引發森林火災。
 
 
 

相關焦點

  • 眾志成城闖險隘 中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偉大曆程)眾志成城闖險隘  ——我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今年夏初,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大旱,耕地受旱、作物受旱,昔日碧波浩渺的鄱陽湖,湖草在乾涸的湖床瘋長。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我國就是一個自然災害頻仍的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與災害抗爭的歷史。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不僅戰勝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妥善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還成功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等經濟社會領域的風浪。在危機險隘面前,「眾志成城」成為中國人最響亮的口號。
  • 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顯著提高
    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顯著提高 2002年11月12日22:26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1月12日電(記者 翟素娣) 記者從今天在此間召開的2002年聯合國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團亞太地區年會上獲悉,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和突發事件的能力正在顯著提高
  • 我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我國就是一個自然災害頻仍的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與災害抗爭的歷史。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不僅戰勝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妥善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還成功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等經濟社會領域的風浪。在危機險隘面前,「眾志成城」成為中國人最響亮的口號。
  • 國務院公布5件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006-01-11 08:20:28 | 來源:新華社   國務院近日發布5件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
  • 支援阜寧災區 實戰案例助醫院從容應對突發事件
    圖為鹽城市中醫院接收傷員情況應急預案 讓醫院從容應對突發事件天災人禍,無法預料。突如其來的各種緊急事件,對於所在地區的醫院而言,意味著一場生與死的較量。因此,該院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可為各家醫院在應急搶救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 非典經驗:中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標準與變化
    非典經驗:中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標準與變化 2020-03-08 13:16:47 來源:華西都市報  |  作者:簡婷婷 劉皓洋> | 字號:A+ | A- 「非典經驗」:中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標準與變化2002年11月16日,中國廣東首先發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的病例。
  • 民政部長:中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取得顯著進步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近些年是我國歷史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時期之一,災害多發並發,大災突發連發。應對巨災、重災,黨中央、國務院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學決策、全面部署、指揮堅強有力。國家及時成立統一、高效的救災領導機構或明確指揮機構,確保了抗災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開展。設立國家減災委員會,負責研究制定國家減災救災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劃,協調開展全國重大減災活動和抗災救災工作。根據突發自然災害事件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設定了四級響應機制。
  • 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如何應對?
    建立上下遊聯防聯控機制,是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重大生態環境風險的有效保障,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近年來,相關跨省流域上下遊通過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協作,在探索聯防聯控機制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聯席會議、信息通報、協同處置、聯合演練等方面進行有益嘗試,發揮了積極作用。
  • 紅橙黃藍預警突發公共事件(圖)
    總體預案是全國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指導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規範性文件。  突發公共事件的分類分級  「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 自然科學|《地球的災害—自然災害篇》與《地球的災害—人為災害篇》
    《地球的災害—自然災害篇》分別分成《地震》、《火山爆發》、《山崩和雪崩》、《颱風和颶風》、《洪水和海嘯》、《饑荒和瘟疫》等六大部分,通過天然災害的介紹了解其成因
  • 劉忠軼 高巖 趙景濤 沈俊俊: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影響程度分析
    本文採用了實證研究方式,通過實際案例數據來歸納突發公共事件影響程度的規律和發展趨勢,有效彌補了以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中的不足,為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的管理提供了理論支持。 一、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影響程度比較 突發公共事件的影響程度通常都是一些定性描述和一些包含生命財產損失的變量。
  •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4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應對以下各類事件應急響應,核事故的應急響應遵照國家核應急協調委有關規定執行:    1.4.1 超出事件發生地省(區、市)人民政府突發環境事件處置能力的應對工作;    1.4.2 跨省(區、市)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    1.4.3 國務院或者全國環境保護部際聯席會議需要協調、指導的突發環境事件或者其他突發事件次生
  • 突發事件中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微信話語分析
    【摘要】研究重大突發事件中主流媒體的新媒體話語建構策略,對理解新媒體環境下輿論引導方式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輿論引導的典型案例「涼山森林火災」進行主流媒體微信話語分析,運用Gee的話語分析綜合法從七個維度分析主流輿論場話語的建構過程與相應的情感話語策略,並嘗試發掘背後的意識形態。
  •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應急...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推進突發事件應對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法治化。加強公共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科學水平和指揮能力,避免發生次生衍生災害事件。各類突發事件的分級標準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在相關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中予以明確。1.4 分級響應與響應分級突發事件應對遵循分級負責、屬地為主,分類應對、協調聯動的原則。當突發事件超出事發地人民政府的應對能力時,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提供支援或組織應對。
  • 關於做好2019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的通知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做好2019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的通知,詳情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確保守住環境安全底線意義重大。
  • 應對部門推諉,省政府將成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責任主體
    近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跨省流域上下遊加強協作,建立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值得關注的是,《指導意見》明確省級政府為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責任主體。
  • 環保部:《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指南(試行)》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環保部印發《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指南(試行)》。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8年1月31日印發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指南(試行)為指導企業事業單位(以下簡稱企業)組織評審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環境應急預案),提高評審的規範性、客觀性、針對性,有效發揮評審作用,按照《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
  •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突發事件...
    (以下簡稱運營突發事件)處置工作機制,科學有序高效應對運營突發事件,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正常秩序。1.2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規範》《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廣東省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廣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津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
    1.2 工作目的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覆蓋突發事件應對全過程、社會廣泛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實現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持續優化,應急救援能力顯著增強,應急保障能力不斷完善,社會協同應對能力明顯改善,全面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 連鎖企業突發事件應急指南發布 引入「業務連續性管理」概念
    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多家企業及行業專家共同起草發布《連鎖經營企業突發事件應急及業務連續性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中引入「業務連續性管理」的概念,對於企業應對各類「低頻高損」型突發事件,建立危機管控機制,保障業務彈性及企業運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