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2020-11-28 中國政府網

    2011年6月21日9時38分,位於浙江省建德市的新安江水庫的三個排水孔開始洩洪。自有歷史記載以來,我國就是一個自然災害頻仍的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與災害抗爭的歷史。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不僅戰勝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妥善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還成功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等經濟社會領域的風浪。在危機險隘面前,「眾志成城」成為中國人最響亮的口號。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2003年6月24日,幾名兒童在北京朝陽區文化館的廣告牌前玩耍。當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解除對北京「雙解除」。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共渡難關,最終取得了抗擊非典的階段性重大勝利。新華社記者 劉宇 攝

    這是河南省孟津縣送莊鎮的菜農在蔬菜大棚頂上扎棚架(2009年12月3日攝)。「十一五」期間,中國發展經歷了驚濤巨浪。這5年,中國經濟既有高增長低通脹的理想格局,亦有高增長高物價的過熱場面,更有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在這險象環生的5年中,中國政府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保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十一五」規劃目標的全面完成。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0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這是德陽市漢旺鎮漢旺廣場上的一座大鐘將時間定格在地震發生的那一刻(2008年5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攝

    2011年4月20日,四川北川新縣城巴拿恰商業街舉行開街儀式,北川居民蔣和英抱著1歲半的孫子觀看開街巡遊表演。新華社發

    新北川陳家壩幼兒園的孩子在玩耍(2011年3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相關焦點

  • 眾志成城闖險隘 中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偉大曆程)眾志成城闖險隘  ——我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今年夏初,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大旱,耕地受旱、作物受旱,昔日碧波浩渺的鄱陽湖,湖草在乾涸的湖床瘋長。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不僅戰勝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妥善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還成功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等經濟社會領域的風浪。在危機險隘面前,「眾志成城」成為中國人最響亮的口號。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考驗降臨華夏大地——  肆虐的非典疫情,使得那一年的春天躁動不安。成千上萬的醫務人員衝上抗擊非典的最前線。
  • 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顯著提高
    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顯著提高 2002年11月12日22:26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1月12日電(記者 翟素娣) 記者從今天在此間召開的2002年聯合國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團亞太地區年會上獲悉,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和突發事件的能力正在顯著提高
  • 國務院公布5件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5件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分別是: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地震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編制自然災害類專項應急預案,是為了保證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協調、有序、高效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 突發事件應對案例之自然災害篇
    自然災害篇 湖南地處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省境東南亞邊境距海400千米,氣候受東亞季風環流的密切影響,特點明顯。一是光、熱、水資源豐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長年來,湖南境內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近年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不時出現極端氣候,雪災、低溫冷凍、龍捲風、冰雹、洪澇、旱災、山體滑坡、泥石流和病蟲害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 民政部長:中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取得顯著進步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近些年是我國歷史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時期之一,災害多發並發,大災突發連發。設立國家減災委員會,負責研究制定國家減災救災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劃,協調開展全國重大減災活動和抗災救災工作。根據突發自然災害事件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設定了四級響應機制。建立了災害信息發布、救災應急物資儲備、災情預警會商和信息共享、重大災害搶險救災聯動協調、災害應急社會動員等機制。
  • 非典經驗:中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標準與變化
    非典經驗:中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標準與變化 2020-03-08 13:16:47 來源:華西都市報  |  作者:簡婷婷 劉皓洋2003年5月9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籤署國務院第376號令,公布施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在我國建立起「信息暢通、反應快捷、指揮有力、責任明確」的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法律制度。《條例》的公布施行,標誌著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進一步完善。
  • 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如何應對?
    《指導意見》的總體目標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以有效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妥善處理糾紛、防範重大生態環境風險為目標,推動跨省流域上下遊加強協作,建立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明確上下遊責任和工作任務,有效保障流域水生態環境安全。
  • 支援阜寧災區 實戰案例助醫院從容應對突發事件
    圖為鹽城市中醫院接收傷員情況應急預案 讓醫院從容應對突發事件天災人禍,無法預料。突如其來的各種緊急事件,對於所在地區的醫院而言,意味著一場生與死的較量。因此,該院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可為各家醫院在應急搶救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 紅橙黃藍預警突發公共事件(圖)
    總體預案是全國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指導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規範性文件。  突發公共事件的分類分級  「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 權威部門和專家解讀核安全 公眾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發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否會影響我國環境和境內公眾健康?百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輻射?什麼情況下需要採取個人防護措施?怎樣防護?日本地震海嘯及核洩漏事故引發我國公眾高度關注,對於這些焦點問題,權威部門和專家解答如下:  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發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劑量有多大?
  • 劉忠軼 高巖 趙景濤 沈俊俊: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影響程度分析
    北京及周邊地區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頻次最少,但其個體突發公共事件的影響程度(均值)和影響程度的差異值(方差)卻最大,這主要與發生在這類區域的突發公共事件類別有關。對突發事件類型分析發現,此區域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主要由暴雨、暴雪、大霧和乾旱等自然災害引起的,自然災害事件數量佔總數的7333%。這類事件的突發性強、波及面廣,因此造成的事件影響程度相對較高。
  • 武漢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技支撐,加強p4實驗室建設
    會上提出武漢要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技支撐,會議中多次提到武漢國家生物安全(P4)實驗室建設。武漢市科技大會現場會上提出武漢要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技支撐,提高科技服務民生水平。統籌平時與戰時、應急與謀遠,進一步加大抗擊新冠疫情科技攻關力度,力爭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進科技抗疫先進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積極支持中科院進一步加強P4實驗室建設,爭取納入國家大科學裝置範疇;申報建設人與動物共患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彌補我國在人與動物共患疾病、特別是病毒類疾病研究領域的不足。
  • 智庫|六大舉措提高上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與處置機制能力建設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對社會公眾健康可能造成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相關事件。具有可預見性差、爆發突然、原因複雜、蔓延快速、影響廣泛、危害嚴峻等特點,一旦處理不當,便會產生連鎖式反應。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也是各類突發事件可能高發的敏感時期,對社會公眾的生命安全可能形成嚴重威脅。
  •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4)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並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察右後旗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自然災害。上述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關聯的,某類突發公共事件可能與其他類別的事件同時發生,或者引發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應當具體分析,統籌應對。5.4.2技術支持旗和蘇木鄉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專家諮詢委員會及專項應急機構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專家組,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參與應急指揮,為應急指揮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4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應對以下各類事件應急響應,核事故的應急響應遵照國家核應急協調委有關規定執行:    1.4.1 超出事件發生地省(區、市)人民政府突發環境事件處置能力的應對工作;    1.4.2 跨省(區、市)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    1.4.3 國務院或者全國環境保護部際聯席會議需要協調、指導的突發環境事件或者其他突發事件次生
  •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應急...
    ,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安徽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省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文件,制定本預案。
  • 應對部門推諉,省政府將成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責任主體
    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解讀稱,省級政府作為責任主體,可發揮部門合力,並在資源統籌調度、糾紛協調處理等方面有所加強。近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跨省流域上下遊加強協作,建立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 理論周刊|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輿論引導能力
    當前,世界範圍內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我國的防疫工作依然面臨嚴峻考驗。在這種形勢下,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政府信息公開和輿論引導,關係到能否取得抗疫最終勝利,關係到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社會的穩定,也關係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對此,在總結我國抗疫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建議。
  • 嶽西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草案試行)-應急預案-嶽西縣醫療...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安徽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以及《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安徽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安慶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預案,制定本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