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化發」過程中的能量轉換原理

2021-01-17 亞輝
近來常聽到「接化發」這個詞,初聞之,以為是發麵做饅頭的要領,本著新時代居家好男人的覺悟,欲學習一二,於是點開了視頻(此處省略若干字)……我非習武之人,其中武學精髓不敢妄言,但是研究了這麼多年理工,我深信這個世界上除了妹子這種生物和追妹子這件事情以外,其它萬事萬物皆可用物理規律來解釋。「接化發」亦然,這種馳騁江湖數十載的絕世武功,在物理學大廈裡,大概只能佔到近代物理初級教科書上的半頁紙篇幅。「接化發」問題,用物理語言來描述,大概可以將其簡化為「衝擊載荷下的能量轉化問題」。為此,我們首先對「接」、「化」、「發」這三個過程做如下的物理學定義::高速衝擊物體的動能逐漸轉化為受力物體的彈性勢能;

上面(1)-(5)就是一個完整的「接化發」過程,下面藍色文字對這個過程進行了細節描述,若讀者不願深究,可以直接跳過。

假設有一個自由落體的重物,落到了一個彈簧上,接觸的一瞬間我們稱之為「接」,其要義在於判斷重物運動方向,預判並找準著力點,如圖(1)。接觸彈簧後,重物繼續向下,彈簧被壓縮,進而產生彈力F。此時,重物受到的合力等於重力G減去彈力F。隨著彈力F逐漸增大,合力逐漸減小,故其加速度逐漸減小。但只要加速度不為零,速度仍然是增加的,只是增加得越來越慢了。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彈力F恰好等於重力G,此時合力為0,加速度為0,物體的速度達到最大值,如圖(2)。隨著重物繼續向下,彈簧壓縮得更厲害,產生的彈力F超過了重力G,此時合力就向上了,加速度隨即反方向向上,此時物體開始減速,直至速度減為0,此時彈簧彈力最大,向上的合力最大,向上的加速度達到最大,如圖(3)。至此,重物的衝擊作用完全「化解」了。但這個時候,合力和加速度都是向上的,所以物體開始向上運動,也就是被「反彈」,直至彈力和重力再次達到平衡,向上的速度達到最大,如圖(4)。繼續往上運動,物體最終脫離彈簧,被反方向彈了回去,如圖(5)。從(3)到(5)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發」。從能量的角度來解釋,這個過程其實很簡單,「化」的過程,其實是重物的動能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發」的過程,其實是彈簧的彈性勢能再轉換為動能的過程。玄幻地說,就是傳說中的「借力打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現實生活中,「接化發」最頻繁的地方,大概不是武林,而是球場,籃球足球排球各種球莫不如此。在球體反彈的過程中,球體內部的高壓空氣起到了和彈簧類似的作用。

(視頻來源於網絡)

而對工程技術而言,其實研究得更普遍的只是「接化」的問題,我們概括為抗衝擊吸能問題,這個問題和「接化發」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不希望「發」,而是希望衝擊載荷直接「化」掉完事。比如說飛機著陸時,起落架承受了巨大衝擊能量,我們只希望將這個能量「化」掉——如果再「發」一下,乘客和飛行員的心臟大概受不了。‍

再比如說,汽車的結構,在遭受正面碰撞時,並不是車頭越完好車的安全性就越高。如果車頭又硬又剛,撞車後沒有緩衝,衝擊直接傳到人體——人掛了,車再完好有什麼用呢?所以,好的車頭是該撞癟的時候一定要撞癟,只有撞變形了才能吸收「化解」衝擊能量,工程師所尋求的最優設計,就是讓車頭儘可能的「癟」,但同時優化傳力路徑,儘可能保證駕駛室的生存空間。

(視頻來源於網絡)

此外,車頭將衝擊「化」了之後,我們也不希望它再「發」一下,這樣會造成二次傷害。

那麼「發」和「不發」的區別在哪呢?讓我們再回到最開始的彈簧問題,如果我們的彈簧直接讓重物衝壞了,恢復不了了,那麼它也就發不了了。用力學術語來解釋,就是產生了不可逆的非線性變形,產生了耗散能。這個耗散能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形象地理解為「摩擦生熱」——假如你不怕疼,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衝擊一下你的辦公桌,你大概可以把辦公桌向前衝擊一小段距離,你的動能跑哪裡去了?轉化為辦公桌和地面摩擦產生的熱量了。熱量散失到環境中是是不可逆的,所以桌子也不會再回到原地。飛機起落架之所以「不發」,是因為它採用了油氣減震器,大概原理是油受到劇烈壓縮後急速通過小孔,這個過程「摩擦」產生了巨大熱量,衝擊的動能轉換為了耗散能。汽車撞癟後之所以「不發」,是因為其金屬材料產生了我們說的不可逆的非線性變形,我們可以理解為材料內部原子發生了和「摩擦生熱」一樣的過程——同樣將動能轉化為了耗散能,這樣人體受到的衝擊就大大減輕,才有可能存活下來。

顯然,和航空、汽車等技術密集型產業比起來,武學還是技高一籌、更進一步,因為這裡「發」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既然要「發」,就要求我們的彈簧「撞不壞」。以手臂為例,其承力主要由「骨骼+肌肉」系統完成,骨骼我們可以近似為剛性的,所以「接化發」主要靠肌肉完成。如果我們把肌肉近似為彈簧,那麼「接化發」的能力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行程長短和力的大小。為了說得更明確,我們還是藉助一張圖來說明:

如上圖所示,彈簧受拉伸後,在其彈性範圍內(也就是說沒拉壞以前),其彈力和行程成正比,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而力和行程圍成的面積,就是存儲到彈簧裡的彈性勢能。顯然:顯然,對人體而言,一個砂鍋大的拳頭砸過來,我們「接化發」的行程受到了人體身高、臂展等尺寸的限制,不可能無限增加,所以必須增加肌肉的發力

所以,「接化發」這種絕世武功是合理的、是可以用物理原理解釋的。但問題在於,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化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

顯然,不論是皮包骨頭的仙風道骨,還是肥頭大耳的名派掌門,不論其說得多玄乎、多可怕,不論其練就了一身內力原力還是什麼洪荒之力,不論其招式多飄逸多嚇人,他們並不具備「接化發」的必要條件——足夠強的肌肉。當然,對於後者而言,由於脂肪具有良好的緩衝減震效果,「接化」功能尚可——通俗地說,就是抗揍。所以,在適用物理規律的客觀世界裡,武林高手並不難判斷。然而,或者由於無知的被動,或者由於利益驅使下的主動,在二十一世紀已經過去二十年的今天,在經典力學建立已經超過三百年、相對論發表已經超過一百年的今天,這個世界依然存在有太多物理規律照不進去的窪地。只有在這些科學的荒漠裡,才會大師輩出、門派林立、高手如雲、擁躉甚眾。在物理規律起作用的世界裡,要成為高手並不難,要麼學習知識,要麼強身健體,如果二者兼而有之,則堪稱文武雙全的跨界大師了。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生物中的能量轉換,原理是經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逐步進行
    生物中的能量轉換,原理是經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逐步進行能量轉化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使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所形成的澱粉等糖類中,人通過膳食將澱粉等糖類物質攝入體內,並通過體內的一系列化學反應(生化反應)釋放出能量,以維持人的生理活動。
  • 能量轉換材料與技術
    基於此,能量轉換的概念應運而生,即能量在數值上是相等的,可以從一種形式的能量轉變成另外一種或幾種形式的能量,例如電能、熱能、化學能和機械能的相互轉換、光能和電能的相互轉換等。而這些能量的轉換是通過能量轉換材料和相應的技術來實現的。根據能量轉換原理製備的具有特殊功能元器件的材料稱為能量轉換材料。
  • 中國科大在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與能量轉換過程的微觀機理研究方面...
    中國科大在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與能量轉換過程的微觀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凝聚態體系基態的物理性質已經較為成熟
  • 電的能量轉換
    電能又是如何轉換成我們需要的能量形式呢?一、發電機發電機是指將其它形式的能轉換成電能的設備。它由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它動力機械驅動,將水流、氣流、燃料燃燒或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傳輸給發電機,再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
  • 接化發是什麼意思?馬保國口中太極的技巧之一了解下
    接化發是近期在各大平臺都非常熱的人物馬保國口中太極的技巧之一,用馬保國的話來說就是接勁、化勁、發勁的簡稱。那麼接化發到底是什麼梗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馬保國接化   原標題:接化發是什麼意思?
  • 在能量轉換過程中功率密度與系統效率該如何進行平衡
    打開APP 在能量轉換過程中功率密度與系統效率該如何進行平衡 佚名 發表於 2020-03-03 17:30:05 能量轉換效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各製造商摩拳擦掌希望在95%的基礎上再有所提升。
  • 升壓型DC-DC轉換電路工作原理
    打開APP 升壓型DC-DC轉換電路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9-05-31 09:18:20 升壓型DC-DC轉換電路工作原理 DC-DC轉換器分為三類:Boost升壓型DC-DC轉換器、BUCK降壓型DC-DC轉換器以及 Boost-BUCK升降壓型DC-DC轉換器三種,如果電路低壓採用DC-DC轉換電路,應該是Boost升壓型DC-DC轉換電路,並且輸入電壓、輸出電壓都是直流電壓,而且輸入電壓比輸出電壓低,基本拓撲結構如圖
  • 打坐,可以將自然能量轉換為身體能量
    二、自然能量轉換守恆,為身體所利用 能量轉換與能量守恆宏觀物體的機械運動對應的能量形式是動能;3、能量守恆定律,是指在一個封閉(孤立)系統的總能量保持不變。其中總能量一般說來已不再只是動能與勢能之和,而是靜止能量(固有能量)、動能、勢能三者的總量。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 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
    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
  • 大自然能量轉換站—生物體
    化能合成作用利用體外環境中的特定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製造有機物的合成作用。能夠進行化能合成作用是少數種類的細菌。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在可見光的照射下,經過光反應和碳反應(舊稱暗反應),利用光合色素,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同時將光能轉變為有機物中化學能,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 磁場電場質量能量可以互相轉換,宇宙還有什麼轉換定律未被發現?
    自從有了這個關係式,它使很多重大科學的研究(比如高能物理和核物理)從定性轉為定量,使很多重大工程有了精確的數據分析指導,比如說在研製原子彈過程中,質能關係式首先幫助科學家探明了能量來源――原子核的質量虧損,然後幫助科學家精準計算核材料的釋放當量,使人類完全掌握核能的利用。這個轉換式還幫助科學家們解決了恆星能量來源和演化問題,直接推動了宇宙學和天文科學的發展。
  • 科普:物質與能量轉換的臨界點是哪裡?
    物質與能量轉換的臨界點是哪裡?也就是說,什麼是能量?什麼是物質他們的轉換的臨界點在哪個物質或者哪個粒子層面?理論上而言,光是可以反向還原為物質的,只不過這在現實世界中僅僅只是停留在思想實驗上未經驗證。物理理論預言了兩個高能光子的對撞,會湮滅產生一對物質和反物質粒子。布賴特(Gregory Breit)、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的光子-光子湮滅的 「布賴特-惠勒過程」也即:適當能量的伽瑪射線對撞會產生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
  • 用「超快相機」,南大團隊「揭秘」塑料材料光電轉換過程
    受益於非富勒烯受體的開發,單節器件的能量轉換效率已超過18%,效率甚至可以跟矽基薄膜技術相比擬,「可以說,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中國科學家處於比較領先的位置。」   由這些有機光電材料組成的器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類似塑料用來發電。
  • 捕獲大海中的巨大能量
    捕獲大海中的巨大能量2017-12-04 18:56 來源: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水能在轉換為電能的過程中不發生化學變化,不會排出有害物質,對空氣和水體本身不產生汙染,因此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當然,建造大型水電工程,對自然生態環境多少會有所影響,因此在水電開發的全過程,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得統籌兼顧。
  • 發動機工作過程和原理基本分析
    發動機是一種能量轉換機構,它將燃料燃燒產生的熱能轉變成機械能。那麼,它是怎樣完成這個能量轉換過程呢?也就是說它是怎樣把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的呢?要完成這個能量轉換必須經過進氣,把可燃混合氣(或新鮮空氣)引入氣缸;然後將進入氣缸的可燃混合氣(或新鮮空氣)壓縮,壓縮接近終點時點燃可燃混合氣(或將柴油高壓噴入氣缸內形成可燃混合氣並引燃);可燃混合氣著火燃燒,膨脹推動活塞下行實現對外作功;最後排出燃燒後的廢氣。即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過程。
  • 探索 | 南大團隊用「超快相機」揭秘「塑料」材料光電轉換過程
    如何實現更高的光電轉化效率,設計製備新的有機光電材料,需要弄清楚發電的微觀過程。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團隊的一項最新成果,揭示了高效有機光伏材料光電轉換過程的新機制,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會志》上。 什麼是有機光伏材料?
  • 引力波是否攜帶能量,能否吸收和轉換?
    何為能量的轉換?當我們看見光的時候是光被通過視覺細胞吸收轉換成電信號傳輸給我們的大腦,所以我們才能看見萬物。當我們要發現一種能量時,首先要對這種能量進行探測,而探測的過程就是讓該能量顯現,顯現的結果就是轉換成各種我們能看見的信號,這個過程就包含了對能量的吸收和轉換,而引力波已經被我們探測到了!
  • 太陽能發電原理過程圖解
    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飛機,太陽能汽車,這些都是通過陽光轉換為電的,但具體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如果你不是一目十行,那就很容易理解。
  • 休閒玩家的福音 《艦姬》能量轉換系統詳解
    獲得更強力的角色令人開心,但是費心費力培養的過程卻不太美好。而在注重遊戲體驗的守心之作《艦姬》中,年初新增的系統「能量轉換」將大大改善提督們在這方面的遊戲體驗。禮包>> 下載>>
  • 人工光合作用能量轉換率首破20%
    >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林柏霖課題組通過新型電極的構造和系統工程優化,首次開發出了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能量轉換效率超過20%的二氧化碳還原人工光合作用系統。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換成電勢能,進而驅動一系列生化反應,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含碳的能量載體和氧氣,這是碳基生物利用能源和碳物質的核心基礎過程。但自然光合作用中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轉換效率太低,雖然理論值最高可達8%,但實際上一般小於1%,而人工光合作用的最高能量轉換效率也不到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