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的那天是9月10日,沒錯,入職的第一天就是教師節,這對我們新入職教師意義重大,教師節的祝福給予我們更大的期盼與衝勁走進校園,走進班級,讓我們對教師這份職業抱有更大的熱情。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學期的末尾,作為一名剛畢業就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這一學期,我過得是「提心弔膽」、「坐立不安」,擔心自己剛剛畢業,沒有像師範專業的學生一樣,經過專業的練習,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心理,怕自己這個非師範專業的老師教不好學生。我一天天地觀察這些學生,觀察他們讀書寫字,希望能儘快融入到這個大家庭,做一個能給他們帶來知識,帶來溫暖的老師。這一學期,時間雖短,但是感受頗多,這所鄉村小學裡的學生讓我印象深刻,他們的一些「小習慣」也讓我印象深刻。
在班主任老師的幫助下,我大概了解了一下,所帶的兩個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英語學習情況不是很好,聽完之後不禁心頭一緊,帶著些許的擔憂走上課堂,我播放有趣的英文動畫,給他們拓展各種有趣的外國文化,從多個方面吸引學生,想提高的他們學習英語的學習興趣。課上我注意到班上有部分學生的書寫不是很好,甚至是亂七八糟,我及時提醒他們「老師現在看不出你在寫什麼,能再寫得認真一些嗎?」,他們有的會不好意思地笑笑,有的依然我行我素,我多次提醒後,個別學生對我的提醒置之不理。課後,我找那位「置之不理」的同學聊了一聊,詢問他為什麼不能好好書寫,這樣的書寫其他老師也看不懂,他竟回我一句「我看得懂就行」。我打開他的家庭作業本,指著某個字問「這裡寫得是什麼?」他回我道,「This bed is ……」他邊撓著腦袋,邊說道「後面我看不清了」。「那這句呢」我又接著問道,他又拿著作業本左看右看了兩三分鐘,他不講理地說道「我忘了!」。而我在紙上亂寫一通讓他去認,「那你看看老師寫了什麼?」他拿著紙說道「老師,你的字寫得也太難看了,我怎麼能看得懂。」說完這句話,他自己也慢慢臉紅了,他又看看自己的作業本,不好意思地站在一旁。我看到他認識到自己寫字不規範,叮囑他以後要寫好每一個字母,這樣才能將英語學得更好,他也默默點頭,跑回了教室。這位同學的字現在雖然沒有寫得很漂亮,但是比我剛接手的時候好多了,能把每個單詞寫清楚,這就是一個大的進步。我要求學生慢慢去磨每一個單詞的書寫,不追求速度,亦不追求數量,只強調書寫質量。除了中午的練字時間外,我還找來寫字非常漂亮的同學介紹他們的書寫方法,並展示他們的書寫作品。在多次訓練和提醒後,班級中大部分同學的書寫也較之從前大有進步。
這次「寫字大練兵」後,再回看他們的書寫,我發現可能是他們在低年級時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寫字習慣,導致現在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練習書寫。我們從小都被教育道,寫好鋼筆字,是你的第一張名片,也是你的一張終生名片。因此,現在寫的每一個字,我們都要認真去對待,這是每個人都要做到的。學生年齡小,可能在養成一個良好的書寫方面尚有困難,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的及時引導以及幫助。
我所教學的科目是小學英語,這是學生剛剛接觸的英語的起步階段,不管在書寫還是口頭朗讀方面都要為他們今後學習英語打下基礎,因此,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要加強。但是,課堂上的一次口頭拼寫讓我大吃一驚,五年級的學生有字母的發音掌握錯誤,這給今後的學習產生不小的影響。「護士這個單詞怎麼拼?」「挨呢(n),u,r,s,e」聽到班級同學齊聲說道這個拼寫後,我忍不住笑了出來,好奇是什麼讓他們將「n」這個字母發出這樣的音,首先帶著他們聽了標準的英式發音,然後我把他們的發音糾正過來,提醒他們下次讀字母的時候要注意。在我教學的第一個月指出了這個問題,其後的每個月,我還一直指正學生的發音,在最近的學期複習階段,我隨機點了幾名同學,甚至還有將"n"發成「挨呢」的同學,這說明他們三年級初次接觸英語時,將這個字母的錯誤發音深深印在腦海裡,在我近半年時間的糾音中,大部分同學能夠改正,還有部分同學仍讀成自己初次學習的發音,這體現了習慣對學習的影響,當錯誤的發音成了習慣,這是很難一下子改正的,需要老師及時糾正和引導。
有一次的新教師培訓也遇到類似的問題,當學生讀到單詞jacket時,發出音似"夾克特",這可能是老師教授發音時,發音不夠準確,或者是學生記憶時,產生了記憶偏差,偏向於中式發音,如果學生的發音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對其以後的發音習慣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從而導致學生的發音不夠純正,以後在聽說英語時可能會產生理解偏差。鄉村小學的老師有的可能發音不夠標準,導致出現教學問題,這都是值得我們警醒並且注意的,只有教師苦練自己聽說能力,紮實自己的基本功,才能做一位真正稱職的老師。對於這種情況,有經驗的老教師,建議我們將課文的原聲音頻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自己去模仿,自己去聽單詞的具體發音,老師在加以指導,此時老師起的是一個輔助作用。讓學生聽最純正的發音,自己去模仿,這是最有利於學生鍛鍊聽說能力的方法之一。學生聽讀自己聽讀十次以上,這是充分培養學生聽說英語的一個基礎,養成一個良好的發音習慣,這對小學生來講,無疑是受益終生的。
不管是書寫問題,還是發音問題,其實本質上,都是一個習慣問題。奧斯卡·王爾德說:「最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就我們。」我們都知道「好習慣益終生」,在我教學中遇到的這兩個問題,都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所養成的習慣問題。英語作為一種語言類學科是對我們日常交流產生極大影響的,我們更加不能忽略在其中產生的錯誤習慣,在語言知識的逐步積累中,初級學習時產生的錯誤,及時更正,能成為我們學習的一種激勵,亦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也。而不及時更正的話,可能會二次「亡羊」,造成更大的損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教書育人,將書本上的知識教授給學生,讓他們去掌握;但是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幫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以後能習得更多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任何一個小習慣,都可能對你的工作、學習、生活產生大影響,因此,我們不能馬虎大意,不能忽視壞習慣,要把好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一關。
學生好習慣的養成,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過程,每個人的個人良好素質的形成都需要一個持續、漸進積累的過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需要我們教師做出長期不斷的努力。寫字,這是小學生都能做的,但寫一手好字,卻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寫好的。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此時正是他們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大,但可變性亦是極大的,教師需對每位學生及時關注,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發音有錯不可怕,其他問題也不可怕,只要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找到相應對策,並對症下藥,學生的錯誤而導致形成的壞習慣也能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下得到改正。
在我任教的這一學期裡,發現了壞習慣,學生也在互相提醒,互相糾正,看到他們的變化,我甚是欣慰。但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我們是鄉村學校,家長素質參差不齊,讓學生的好習慣成自然,還需要學校、家長、學生的共同配合,因此,好習慣的養成任重而道遠,教師更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帶領學生迎接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