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現實中的三體世界,竟和科幻小說描述的一模一樣

2020-11-29 小喜美食屋

科學家發現了現實中的三體世界,竟和科幻小說描述的一模一樣

讀過劉慈欣三體小說的任何人都知道,三體是虛構的外星智慧文明。在這個科幻小說中,深刻描繪了距離地球4光年遠的三體文明生活環境、科技水平,以及宏大璀璨的宇宙。

實際上,除了小說中的三體世界之外,真實宇宙中也存在三體世界。這顆「三體恆星」距離地球極遠,有23光年,其質量是地球的8倍。這是什麼樣的世界?

根據小說《三體》,存在一個由三顆恆星組成的三體系統,它們與地球的距離為4光年。這三顆恆星不像太陽那樣做穩定的行星運動,而是無規律地進行無序的三體運動。

因此,三體行星的時代非常不穩定。它通常在混亂時期和永恆時期之間相互交替出現。 三體文明一次次誕生文明又一次次被無情地摧毀。可以說,三體文明遭受了很多苦難。

這也是三體為什麼入侵地球的原因之一。他們受了很多苦。看到地球適宜的居住環境,他們想要它,就像一個溺水的人想抓住稻草一樣。三體人渴望有一個舒適的環境生活。

當然,雖然這是小說的情節,距離地球4光年外存在著三個太陽圍繞一顆行星運動,即半人馬座a三星系,由α半人馬座a、半人馬座αB和半人馬座αC組成的三星系。

然而,與三體星系的三星級系統不同,這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相對穩定些。a星和B星是雙星系統,相鄰恆星分別運動。

更令人驚訝的是,根據NASA(美國宇航局)的數據,距離我們有22.7光年遠存在著三個星系。同時,在這三顆恆星中,一顆行星圍繞一顆獨立恆星運行。該行星被命名為LTT1445AB,這顆行星就好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三體系統。

它的直徑是地球的1.4倍,質量是地球的8倍。但是,它的旋轉速度遠遠大於地球的速度。它可以在近五個地球日內繞一圈獨立恆星。

但是三體不在獨立恆星的宜居區域內,並且其表面溫度很高。對此,科學家認為,按照地球的環境標準,三體不應該存在,就像小說中的三體生命,即外星生命一樣。

即使是具有良好脫水能力的三體人,也不可能從這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畢竟,除了高溫之外,地球上幾乎沒有水。脫水後如何從缺水中恢復?

如果您對地球之外的世界感到好奇,小編覺得您可以去看看劉慈欣創作的小說《三體》。這是亞洲首個獲得雨果獎的科幻作品,該獎被稱為「諾貝爾科學小說獎」。有網友稱這部作品「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世界水平!」

這本科幻小說的另一個發人深省的特點是黑暗森林法則。這意味著宇宙就像一片看不見的黑暗森林。這裡的每一個文明都是獵人。只要他們找到其他文明的所在地,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開槍摧毀他。這就是為什麼三體文明被消滅的原因。地球同樣如此。

霍金在《時間簡史》一書中提到,我們希望人類不會刻意尋找外星文明,因為外星人可能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友好,他們的文明可能比我們領先數千年甚至更早。一旦被發現,我們很可能會遇到不可阻擋的入侵。

有人說《三體》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更是一部人類文明史、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集人類學、社會學、物理學、化學、哲學於一體的偉大著作。

這本書由三部分組成:《地球往事》,《 黑暗森林》和《 死神永生》。

《地球往事》主要講了主人公葉文潔遭到不公的待遇,希望三體人能夠降臨改變世界的故事。

《黑暗森林》講述羅輯等的面壁人計劃,並羅輯最後悟出黑暗森林法則拯救地球的故事。

《死神永生》講述的是人類推選聖母程心當執劍人,最後聖母心迫使人類文明被消滅的故事。

對三體世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去看看: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了現實中的三體世界,竟和科幻小說描述的一模一樣
    一提到科幻小說《三體》,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三體人生存的星球附近有三顆恆星,他們的運行軌道極其不規則無法預測。也因為如此,三體人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在他們的文明遭遇數百次的毀滅與重生之後,他們準備逃離這個鬼地方。正在這個時候,接收到了來自地球的信號,於是三體人侵略地球的故事就此展開。那麼,宇宙中是否存在類似三體的星球呢?
  • 現實中的「三體」世界被發現,還不止一個,三體人是否存在?
    三體指的是三顆質量類似的恆星因為引力而彼此運動形成的天體體系。風靡全球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外星人就日子在這樣一個體系中,小說中的多星並行導致三體人屢次遭受生計危機,閱歷了屢次毀滅和重生。這和地球安穩一個太陽的環境徹底不能比較。
  • 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威爾斯,第一次細緻描述外星球比儒勒·凡爾納晚些出生的英國人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同樣對月球探險充滿激情,他杜撰了《登月第一人》,小說中的冒險家們成功登月,如同西班牙人發現了新大陸和印第安人一樣,冒險家們也在成功登月的同時,發現了月球人的存在。原來月球中間是空的,月球人就住在裡面,不必遭受月球表面的低溫和無氧環境的折磨。
  • 現實中的「三體」世界被發現,還不止一個,三體人是否真實存在?
    三體是由三顆質量相近的恆星組成的星系,它們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小說中描述的外星人,三體系統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系統中。小說中的多星並行使三體人遭受了許多生存危機,經歷了許多次毀滅與重生。這和地球上一個太陽的穩定環境相比,算不了什麼。
  • 這事兒你信嗎: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喬治·威爾斯同樣對月球探險充滿激情,他杜撰了《登月第一人》,小說中的冒險家們成功登月,如同西班牙人發現了新大陸和印第安人一樣,冒險家們也在成功登月的同時,發現了月球人的存在。這些幻想出來的飛行器推進方法,有的能給科學家啟示,比如劉慈欣在《三體》中提的曲率驅動,一些科學家就正在研究曲率驅動裝置,並且從理論上計算出這種裝置能實現10倍光速飛行。
  • 現實三體世界橫空出世!科學家推斷:或許外星文明將高出地球人類
    2019年,科學家在美國宇航局"苔絲"衛星收集的數據中發現了這樣一顆系外行星,和《三體》中描述的一樣科學家根據"苔絲"衛星收集的光譜和軌道數據,發現這顆行星和地球一樣是由巖石組成的,比地球還要大三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8倍。它的表明溫度最高可達160攝氏度,目前還不清楚這顆行星上有沒有大氣。它每5天繞其中一顆恆星旋轉一周。
  • 《三體》到底是什麼? 美國人都在看什麼樣的科幻小說?
    在偶然發現了太陽的增益反射後,她私下利用該原理向宇宙中發出了包含地球信息的電波,信息被距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上的居民——三體人收到,從此,三體世界和地球世界建立了聯繫。總體而言,三體在國內算是科幻小說的巔峰,這點不必說。放在世界科幻裡,也算是優秀的傑作,可算是一流,大概和雪崩,深淵上的火是一個級別吧。但和「偉大」尚有差距。
  • 《三體》中的科幻世界,我們也可以去探險了!
    幾千年來,神秘奇幻的宇宙讓無數天文學家、科學家和藝術家為之痴迷。在古代,人們只有天空、空間和地面的概念。隨著航空技術的誕生,「地球人」終於也能夠走近宇宙和空間,窺探想像中極高的天空。電影《太空旅客》,2016年如果說小說《三體》重新定義了中國當代科幻,一點都不為過。作家劉慈欣用三部超越了想像力極限的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 15億光年外,科學家發現重複6次的神秘信號,劉慈欣:千萬別回應
    這部小說,不僅備受讀者與媒體讚譽,還是首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國際大獎的中國科幻小說。有人這樣評價他:「在讀過《三體》以及《三體Ⅱ·黑暗森林》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 作為科幻小說的《三體3》,開頭為什麼要寫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在三體小說的前兩部出版之後就獲得了無數讀者的喜愛,一時間成為了許多科幻愛好者口耳相傳的一部神作。《三體3:死神永生》在兩年後也和讀者朋友們見面了,然而相信很多讀者在剛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有著和小編同樣的疑惑,一部這樣的科幻巨著,為什麼在小說的第一篇寫的卻是歷史上拜佔庭帝國的滅亡呢?
  • 腦洞成為黑洞,《三體》就是奇點——讀劉慈欣小說《三體》
    無論作者是誰,身居何方,什麼職業,不僅要超越作者自身的視野局限,更要超越人類現實的羈絆,將想像的觸角延伸至宇宙深處,構築起四面八荒的時空故事。劉慈欣的小說《三體》做到了。 大劉的《三體》對中國科幻界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可以比值為愛因斯坦之於現代物理學的意義。愛因斯坦打破了牛頓絕對時空觀對物理學數百年的壟斷。他發現了時間和空間並非不相關的兩個物理現象。
  • 科幻小說《高鐵》:韓松科幻小說中的速度悖論
    從2年到幾個月,韓松作品跟現實的距離再度接近。這再一次印證了他所宣稱的,中國的現實比科幻更科幻。而他本人恰恰要成為這種科幻現實的描述者。剛剛讀完的小說《高鐵》,可能是作者相關理論的又一次實踐。  對於讀過《地鐵》的人來講,閱讀《高鐵》會有一種審美疲勞之感。小說的構造模式基本一致。
  • 一篇文章,5分鐘帶你看完,中國最牛的第一科幻小說《三體》
    為了看《三體》,歐巴馬以國家政府名義向劉慈欣催稿,這也確實很任性了,但歐巴馬說,《三體》不止是部科幻小說,它帶來了思考,讓他深受感觸。奧馬巴與劉慈欣那是怎麼樣的思考與感觸呢?就如之前歐巴馬接受採訪時,給出的答案:「《三體》實在是太有想像力了,十分有趣。故事背景十分宏大。讀完後,我第一次發現美國總統竟如此渺小和無趣。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平時國會和我的工作都是在斤斤計較於一些很小的事情,而不是去擔心外星人入侵。」
  • 小說《三體》的讀後感
    科幻小說《三體》是比較火的一部國產科幻小說,我剛讀完了第一部,簡單談談對他的感悟。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而更像是一部哲幻小說,通過末世狀態來討論哲學概念。首先,三體問題是一個數學猜想,它是指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現有的數學求解的答案依然是不可測。由此便引出了一個大問題,宇宙有規律嗎?如果沒有,那麼宇宙就是混沌的,在一個混沌的宇宙中,一切就都是偶然的,那我們的出現就是個偶然,如果我們的世界本是個偶然,那麼我們的未來呢?
  • 中國科幻界走向世界的領頭人,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就在2006年,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業餘時間所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並且很快的就受到各方科幻迷的熱烈追捧。於是劉慈欣趁熱打鐵在2008年和2010年又相繼的出版了《三體》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
  • 打開550萬年前的洞穴,科學家發現「外星世界」,證實《三體》
    打開550萬年前的洞穴,科學家發現「外星世界」,證實《三體》科學家發現,洞穴中生活著48種奇特的生物,其中33種是這裡獨有的。地球上的絕大部分生物都直接或間接依賴於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太陽光是絕大多數地球生命的能量來源。那麼,在與世隔絕的洞穴中,生物又是如何獲得能量的呢?
  • 泯滅還是重生,科幻小說巨著《三體》對人性的探討
    這部名叫《流浪地球》的小成本電影並沒有什麼明星大腕加盟,而且指導這部電影的導演郭帆也是演藝圈導演中的新手。那為什麼這部電影能過大賣?電影的成功依靠的不僅僅是製片人員的努力,更為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因此,這部電影向他的作者一樣,沉穩、低調,並且富有內涵,使人眼前一亮。
  • 中國主動「聯繫」外星人,《三體》或成現實?劉慈欣提出大膽猜測
    劉慈欣憑《三體》斬獲世界級科幻大獎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成為享譽世界的科幻作家。貫穿《三體》三部曲的情節就是,人類接受外星信號、與外星文明建立聯繫,最終人類遭遇滅頂之災。在這種情況下,有網友也想到了此前大熱的科幻小說《三體》,其中提到的「黑暗森林」原則在讀者中引發了不少討論,因此現在與外星文明接觸是否安全似乎成為了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如果外星文明發達程度和地球差不多,那他們也無法威脅我們;如果他們早就潛伏在地球,那麼要入侵早就入侵了,何必等到現在?
  • 楊振寧說:我很喜歡科幻小說,《三體》我也買了,但實在看不下去
    楊振寧十分感慨地說:「我很喜歡科幻小說,《三體》我也買了,但我實在看不下去,不過值得年輕人都去看一看。」楊振寧是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他,不僅對現代物理學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而且還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 科幻神壇《三體》中的宇宙文明,最強神級文明不是歌者和歸零者!
    在我的房間裡,有一個大書架,上面放著一些我喜歡看的書,比如《課本裡學不到的歷史》《哈利·波特》……而最令我著迷的是科幻小說《三體》!《三體》不僅是一本小說,它還是一本哲學書。我一次又一次地翻看,那奇幻世界的人物也不斷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裡……程心,善良人類的代表,卻因為她對宇宙片面的認識和盲目行善,堵死了人類的唯一生路。雖然不是她的錯,但這也改變不了這樣一個事實:她是人類毀滅的元兇。羅輯,他思維周密、嚴謹,發現了黑暗森林法則,是「面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