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兩項獨立實驗證明:城市網絡進行量子隱形傳態技術上可行—新聞...

2020-12-03 科學網
中加兩項獨立實驗證明:城市網絡進行量子隱形傳態技術上可行

 

科技日報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張夢然)量子隱形傳態指將編碼在光子中的量子信息從一個地點遠程傳輸到另一個地點。19日在線發表於英國《自然·光子學》雜誌上的兩篇論文,報告了中國合肥市和加拿大卡爾加裡市通過數千米光纖網絡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這兩項獨立研究表明,通過城市網絡進行量子隱形傳態在技術上是可行的,這為未來城市範圍的量子技術和通訊網絡,比如量子網際網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通過光纖網絡進行量子隱形傳態有望大大提高網際網路連接的安全性和強度。然而,利用光纖網絡進行長距離量子隱形傳態需要獨立的光源,這帶來了技術上的挑戰:在通過數公裡長、鋪設在變化環境中的光纖後,來自一個光源的光束需要做到和另一個光源的光束沒有區別。

為了克服這一挑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兩支研究團隊,分別為隱形傳態實驗設計了數個反饋和同步機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張強、潘建偉及同事在中國合肥市開展了實地驗證,他們使用了電信波長(即在現有電信網絡中使用的波長)的光束,將信號光在光纖中損失強度的速率降到最低。(點擊見論文)而卡爾加裡大學的沃夫岡·緹泰爾及同事,則在加拿大卡爾加裡市展開了實驗,他們使用了電信波長和795納米波長的光子,後者讓他們的實驗速度更快,但保真度降低了。(點擊見論文

在與這兩篇論文相應的新聞與評論文章中,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以上兩項實驗清晰地表明,通過城市距離的量子隱形傳態在技術上是可行的。毫無疑問,未來許多有趣的量子信息實驗將會建立在這兩項實驗的基礎之上。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實現了持續、高保真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構建一個可行的量子網際網路將會改變數據存儲、精確傳感和計算領域,開創一個新的通信時代,其中存儲在量子比特中的信息可以通過糾纏在遠距離共享的網絡中實現傳輸。 這些量子比特是通過一個27英裡(44公裡)長的光纖網絡,使用最先進的單光子探測器和現成的設備進行傳送的。 「我們是費米實驗室量子科學項目的負責人,」 Fermilab說,「這將是在建立一種重新定義全球通信技術的道路上,所取得的一項關鍵成就。」
  • 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是自1997年實現二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以來,科學家第一次在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為複雜量子系統的完整態傳輸以及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 華東師範大學量子隱形傳態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這些系列工作由於在單一體系中實現了多套量子糾纏源的並行產生,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糾纏容量,為發展高容量的量子信息體系提供了重要的量子資源。 在這項研究工作中,該團隊充分利用這些量子糾纏源的高容量特性,並與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相結合,在單一體系中同時構建了九套並行的量子隱形傳態通道。在此基礎上,實驗演示了兩個相互獨立且正交的軌道角動量模式的同時隱形傳送。
  • ...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地基實驗證明衛星助力全球量子通信網絡可行
    最新發現與創新  本報訊 (記者吳長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百公裡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通過地基實驗堅實地證明了實現基於衛星的全球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研究成果8月9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
  • 量子隱形傳態 傳的是信息不是物質
    如果其中一個量子的狀態發生改變,另一個量子的狀態也會瞬時發生相應改變。   而「量子隱形傳態」就是量子糾纏的一種奇妙應用。它可以使量子信息或者稱為量子態在某處消失,隨後在遠處重現,有點像神話中的「瞬間轉移」。但值得注意的是,量子隱形傳態傳遞的並不是物質本身,光子並沒有千裡迢迢地跑到另一處。
  • 瞬間傳輸 量子隱形傳態有多神奇
    如果其中一個量子的狀態發生改變,另一個量子的狀態也會瞬時發生相應改變。   而「量子隱形傳態」就是量子糾纏的一種奇妙應用。它可以使量子信息或者稱為量子態在某處消失,隨後在遠處重現,有點像神話中的「瞬間轉移」。但值得注意的是,量子隱形傳態傳遞的並不是物質本身,光子並沒有千裡迢迢地跑到另一處。
  • 「量子隱形傳態」實驗:能實現科幻中的超時空傳輸嗎?
    中國16日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科學家將在「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和這顆衛星之間開展「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這與《星際迷航》中的超時空傳輸很類似。當然,它們並不相同——在中國科學家開展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中,被傳輸的是信息而非實物。什麼是量子隱形傳態?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公示
    這是自1997年實現二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以來,科學家第一次在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為複雜量子系統的完整態傳輸以及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論文以編輯推薦的形式於8月15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多自由度量子體系隱形傳態首次實現
    研究人員成功製備了國際上最高亮度的自旋—軌道角動量超糾纏源、高效率的軌道角動量測量器件,突破了以往國際上只能操縱兩光子軌道角動量的局限,搭建了6光子11量子比特的自旋—軌道角動量糾纏實驗平臺,成功實現了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
  • 中國科學家在合肥首次實現量子態隱形傳輸
    量子隱形傳態是一種傳遞量子狀態的重要通信方式,通俗地講,就是將編碼在光子中的量子信息從一個地點遠程傳輸到另一個地點。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張強等與相關單位合作,在合肥量子城域通信試驗網上首次實現了預先糾纏分發的獨立量子源之間的量子態隱形傳輸。  該研究成果9月19日在線發表在英國《自然·光子學》上。
  • 量子隱形傳態成功了,《星際迷航》中的人體傳送或將成為現實
    出品:放牛班的秘密花園(ID:CDXBN1)來源:BigThink編譯:sail2008責任編輯:sunnisky 根據BigThink網站的一篇文章,最近一項實驗實現了43公裡量子隱形傳態(quantum teleportation)的超高精度,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再添一筆成功案例,隨著能處理海量數據的科技取得進展,著名科幻美劇
  • 中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
  • 中科大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8月10日,從中科大傳來有關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區的新突破:量子隱形傳態的距離從2010年的16公裡,首次達到了97公裡。通俗地打個比方來解釋,原本咱們像哈利·波特那樣「嗖」的一聲「幻影移形」,只能從中科大「瞬移」到大蜀山;這一次突破,則讓咱們有望一下子「幻影移形」上太空。
  • 「墨子號」實現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圓滿完成全部...
    中國科學院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兩項成果於8月10日同時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
  • 中國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諸多優點。
  • 科學家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諸多優點。
  • 中國科學家實現地星間量子隱形傳態
    北京時間8月10日凌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報導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的兩項最新成果,其中一項就是地星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論文的第一作者、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任繼剛副研究員向澎湃新聞強調,量子隱形傳態是利用量子糾纏可以將物質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遠距離量子隱形傳態是未來實現大尺度分布式量子信息處理網絡的基本單元。量子糾纏態:超越光速的傳輸?
  • 空間跳躍有望實現:可持續量子隱形傳態已達44公裡
    之前我有提過,量子是參與相互作用的任何物理實體的最小數量,但它既是波也是粒子,也可以說它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因為當你說它是波時,它有幹涉和衍射但卻沒有確定物理量;說它是粒子時它可數也有確定的質量和電荷,但卻沒有確定的軌道。 而量子隱形傳態技術,實際上並不涉及傳統意義上的物質轉移,主要是量子態從一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的轉移。
  • 中科大團隊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諸多優點。
  • 中科大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