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大附院援武漢醫療隊隊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顧俊...

2020-12-05 南通網

  來武漢整整一個月了,之前從未來過這座城市,只知道「黃鶴樓、長江大橋、櫻花」都是它的名片,卻不曾想會以這種特殊的方式造訪。

  還記得2月2日,一下飛機,緊張氣氛迎面而來,偌大的機場到達大廳僅有我們江蘇醫療隊在疾行,霓虹裝扮的高架路幾乎看不到車輛,紅綠燈機械地指揮著沒有車流的交通……只有那一幢幢樓宇窗口透出的燈光告訴著我們,英雄城市的百姓們正身處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之中!

  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進駐的是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收治的均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從患者救治到醫護防護每個環節醫療隊均高度重視,121名兄弟姐妹夜以繼日並肩作戰,戰果纍纍,多名患者康復出院。整個武漢的形勢也趨於好轉,「床等人」成常態,危重症患者比例及死亡率逐步下降。

  我們身處抗擊疫情、直面患者的一線,但我們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通大附院、江蘇省大後方都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儘管後方物資也相對緊張,但每次接到我們的「求援」後,醫院總是以最快的速度準備好物資並寄出,江蘇省更是組織了一批又一批的「彈藥糧草」送到我們手上。除此之外,很多單位或個人、同行或非同行、國內的或海外的、相識的或素未謀面的,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每次物資到位後都能感覺到屏幕那側的歡呼雀躍。

  這次抗擊疫情的戰役,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他們是往返接送醫務人員的司機師傅,是在疫區穿行保證物資送達的快遞小哥,是在各個檢查點執勤的警務人員,是在駐地負責測額溫的保安大哥,是保障醫務人員三餐飲食的服務員,是居家隔離的普通百姓……

  所有炎黃子孫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武漢正在復甦,浪漫的櫻花即將盛開,摘下口罩、痛快呼吸的日子不會遠了。願祛病,願棄疾,願安康! 通訊員薛曉慧 記者李波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返回北京
    4月6日,醫療隊隊員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當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後平安返回北京。1月26日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前往武漢,之後一直奮戰在武漢同濟醫院。新華社發(北大醫院供圖)  4月6日,人們在機場歡迎醫療隊隊員。
  • 陝西醫療隊植下「希望樹」 西交大二院支援湖北國家醫療隊在武漢...
    3月10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在武漢中法新城院區展開了「別樣」的植樹活動。當日上午,隨著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援武漢國家醫療隊隊長鞏守平一聲號令,隊員們四人一組拿起鐵鍬,你一鍬他一鏟相互協作,挖樹坑、放樹苗、填土澆水,不一會兒功夫一棵棵紫薇樹傲然挺立,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隊員們高興之情溢於言表。隨即,在每棵樹的樹幹上繫上了一根象徵愛心的紅絲帶。
  • 你以生命相託我必全力以赴 記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援鄂醫療隊
    1.分區管理 移動查房    針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十七、十八病區新冠肺炎患者多、病情重、年齡大、基礎病多,醫護人員相對少的現狀,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提出了因病施治,分級、分區管理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人力資源。
  • 全國高校附屬醫院醫護人員馳援抗疫一線紀實|醫療隊|護士|北京大學...
    1月27日晚,安徽第一批援鄂醫療隊187名隊員出徵武漢。安徽醫科大學一附院5名重症醫學護理專家(穿紅衣者)主動請纓,馳援武漢。
  • 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南醫大二附院四位個人、一個集體受表彰
    11月26日上午10點,江蘇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江蘇大劇院舉行。大會表彰了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其中二附院副院長哈維超、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冬梅、神經外科主管護師高燕、醫學遺傳科研究實習員薛嫻等四人獲得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獲得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孫立群作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參加大會並受表彰。
  • 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喜獲國家級殊榮
    大會開幕式上公布了第11輪國家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規範化建設項目認定結果,我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成功通過認證,喜獲國家級殊榮。 據了解,國家呼吸與危重症醫學(PCCM)規範化建設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倡導,國家四大學術機構共同組織並積極推進的專科規範化建設項目,旨在進一步推動我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整體水平的發展。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
    華西醫院歷史上最大規模出徵:這個科室佔了近4成2月7日,130人的華西醫院第三支援湖北醫療隊馳援武漢,這是華西醫院歷史上應對國家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一次性派出的最大規模醫療隊。其中,重症醫學科佔49人,醫生6人,呼吸治療師2人,護士41人,佔整個隊伍的4成。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庚子新春大年初一傍晚,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馬靖獲知北大第一醫院將派出首批援鄂醫療隊的消息,立即報名,主動請戰。次日正值大年初二,也是北大第一醫院105周歲的生日,由醫院2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首批援鄂醫療隊在馬靖的帶領下從北京出發,逆行馳援武漢。出發前夕,醫院黨委批准成立北大第一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組成臨時黨支部委員會。
  • 搶救新冠患者的日日夜夜 ——訪阜陽市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危重...
    搶救新冠患者的日日夜夜 ——訪阜陽市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危重症病區主任孫偉 2020-02-21 15:46:11
  •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
    培育高端人才 緊跟國內重症醫學科腳步一直以來,市一院重症醫學科都嚴格按三級甲等醫院重症醫學科建設要求,制定並完善了規範化危重病搶救流程,專科化管理制度及重症醫學理論指南,重症醫學科轉入及轉出標準,危重患者應急搶救制度,危重醫師操作分級授權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重症醫學科規範和制度,並持續跟緊國內外重症醫學科發展的腳步。
  • 協和西院廣東醫療隊ICU第二例危重新冠患者成功拔管
    2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武漢協和醫院獲悉,武漢協和西院廣東醫療隊ICU團隊隔離病房裡又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氣管插管患者經過8天治療成功拔管。這是2月3日該ICU收治患者以來,第二例成功拔管的危重症患者。當日成功拔管的趙叔(化名),年近五旬,兩年前不幸中風,經過手術治療,仍有活動受限。
  •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應用發散性思維開展科研討論會
    2020年11月11日中午12:00點,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全體護理人員特別邀請潘磊主任、錢進主任、鄧會醫生指導與點評。 大家在段燕芳護士長的帶領下,運用品管圈的質量管理工具,以提高COPD及哮喘患者吸入藥物的正確使用率為主題進行匯報,並以此為切入點,運用發散性思維進行討論,第一、目前研究過程存在的問題,例如,定義術語的精準描述;量表的信效度等。第二、怎樣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查閱文獻,借鑑使用經過信效度檢驗過的量表。
  • 浙大二院援漢醫療隊「滿月」 98歲天文學泰鬥韓天芑出院
    一聲聲祝福,一個個擁抱,一次次回眸,還有彎腰90度的深深鞠躬……3月14日上午10時30分許,武漢協和腫瘤中心三樓的ICU裡,歡笑聲、哭泣聲相互交織,14位治癒的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依依不捨地與浙大二院援漢醫療隊告別,「是你們的精湛醫術與精心護理,為我們贏得了重生的希望」!ICU,這個離生死最近的地方,生命的奇蹟卻一次次上演。
  • 汝州援鄂醫療隊隊長靳彩娜:馳援武漢,今生最美的旅程
    「看到越來越多的病人求助,看到越來越疲憊的一線醫務人員,看到我的同行們生病倒下,我淚流滿面,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重症醫學科護士,我內心深處激起強烈的使命感,聽說我們醫院有機會去馳援武漢,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抗疫第一線。」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看到新聞上鋪天蓋地的疫情消息,靳彩娜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到。
  • 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喜獲國家級殊榮
    大會開幕式上公布了第11輪國家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規範化建設項目認定結果,我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成功通過認證,喜獲國家級殊榮。據了解,國家呼吸與危重症醫學(PCCM)規範化建設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倡導,國家四大學術機構共同組織並積極推進的專科規範化建設項目,旨在進一步推動我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整體水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