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參加高考,23歲博士畢業,他說:高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2020-07-07 紅螞蟻自媒體聯盟MCN

如果經常在西瓜視頻看科技類視頻的朋友,一定要會刷到」科技袁人袁嵐峰「,要麼被他的呆萌僵硬的肢體語言忍俊不禁,要麼被他豐富前沿的科普知識瞬間圈粉,小編就是這樣被他所吸引的。

根據公開資顯示:袁嵐峰老師現在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教授。14歲考入中科大大學,23歲博士畢業,導師為朱清時院士和楊金龍教授。2001年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導師為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阿爾德·霍夫曼教授(Roald Hoffmann),和李中漢(Stephen Lee)教授。2004年9月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同年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1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人民日報社組織的「典贊·2018科普中國」活動中,被評為「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14歲參加高考,23歲博士畢業,他說:高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因為看到網上很多科技類的報導,沒有觸及其中的科學原理,不得要領,」有科沒普「或者」有普沒科「的現象比較嚴重,造成讀者看不懂,袁老師看不下去了,開始用視頻格式通過網絡來做科普,因為自身深厚的科學知識和通俗易懂的解說,很快在網絡上圈粉無數,全網粉絲超過200萬,西瓜視頻的粉絲就超過了90萬。

這位網紅科學家,其實早就是一路開了掛的學霸。據他本人在最近的視頻中透露,他11歲時在數學分數沒達到招生標準的情況下被破例錄取進入山西實驗中學的」數學優勢班「學習,14歲就參加了高考,考入中科大學習。

14歲參加高考,23歲博士畢業,他說:高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當年的」數學優勢班「,幾乎就是為了競賽而生,所以這裡面的每一位學生都是尖子,1992年,袁嵐峰獲得全省數學和化學的一等獎。順利進入了全國化學冬令營。高中三年之後,以總分605分,全省第十的成績考入中國科大。

同班的很多的同學都被直接保送進入清華,北大,科大學費,只有袁嵐峰還是留下來老老實實的參加高考,原因竟然是他不偏科,有些同學有點偏科,只是其中一門非常優秀,所以如果參加高考的話,有可能還考不上,而袁嵐峰因為各科之間都比較均衡,自然擔起參加高考這個重任,不過,他早就胸有成竹,不就是一個高考嘛。

14歲參加高考,23歲博士畢業,他說:高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幾十年後今天,袁老師談起當年那場高考,還在大呼那次的數學題太簡單了,作為」數學優勢班「出身的他,數學120分的滿分,他考了118分,但是因為題目太簡單,很多朋友都考得和他差不多。一下顯示不了自己的優勢,在數學上面拉不開與其他同學的差距。用他的原話來說就:「因為在數學上拉不開差距,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數學優勢班是贏了競賽,輸了高考,真是人生充滿意外啊。」

對於現在很多人都建議高考的題目簡單一點的提議,袁老師說那一看就是學渣的想法,他說真正重要的不是總分,而是相對排名,對於一個學霸來說,考題應該有足夠的難度,這樣才能有鑑別力,並且說題目太容易是來坑學霸的,哈哈,學霸的境界果然就是不一樣。幸好小編不是學渣,不然聽到這話真是不要太扎心。

14歲參加高考,23歲博士畢業,他說:高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談到對正在參加高考的考生們的建議時,袁老師給了所有考生一段寄語:

永遠都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人生永遠都有不一樣的道路,在很多的人眼裡,高中的目的就是高考,然後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其實高考只是一個手段,而且只是若干個手段之一。它不是目的,人生並不是一場場固定的考試,和固定的關卡,沒有人規定哪個人必須要走什麼樣的道路,只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創造出自己的挑戰,自己的成就,自己的道路。


以上部分圖文內容來看西瓜視頻創作人科技袁人袁嵐峰的最新視頻:

14歲參加高考,對學霸來說,最遺憾的是那年數學太簡單了!

了解袁老師更多視頻內容,請在西瓜視頻搜索「科技袁人袁嵐峰」觀看。

相關焦點

  • 14歲高考,19歲攻讀麻省理工博士,他是國人驕傲,卻讓人質疑
    -克雷洛夫去年3月,一個困擾世界100多年的難題被徹底解決,而徹底解決這一難題的人,是一位來自中國的少年天才,他因徹底解決這一難題而登上世界頂級權威雜誌《自然》,並因此成為2018年十大科學家。數百名世界頂尖科學家目前正試圖利用他的成果,這可能為全球能源行業節省數千億美元。而這個震驚全世界的中國少年,才23歲!他就是曹元。
  • 14歲參加高考,以滿分考入清華的何碧玉,現狀讓很多人感到可惜
    文|秘籍君一直以來,高考都被人們認為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如果哪位學子考出了高分,我們也常常帶著羨慕的眼光看他們,覺得他們的人生應該從此以後走向高峰。但是,出於對命運無常的敬畏。時隔多年後,很多人也會想知道,昔日的高考贏家,他們至今身處何方?
  • 8歲高考760,21歲成博士,24歲成教授的神童陶哲軒,現狀如何?
    而如今也依然有這些高智商的天才,他們甚至在很小的年紀就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就比如下面這一位,8歲的時候參加高考,得到760分,21歲的時候成為博士,24歲的他竟然成為某頂級大學的教授,他究竟是誰?陶哲軒被譽為世界十大數學天才,1975年出生在澳大利亞。
  • 她是河南高考狀元,14歲以750分進入清華,留學美國後選擇定居
    何碧玉雖然是典型的學霸,不過她也不是完全只顧著學習,一昧死讀書,在閒暇之餘有時候她還會彈彈電子琴,或者在父母的陪同下去溜冰,不過她還是很有分寸懂得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參加高考前她就整整兩年沒再碰電子琴。
  • 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760分,21歲成博士,24歲成頂尖大學教授
    文/一度歷史觀V在美國出版的《探索》雜誌中,評選出了美國20位40歲以下最聰明的科學家,有兩名華裔科學家入選。其中,數學家陶哲軒位居榜首。而這位陶哲軒,也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主角。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760分,21歲成博士,24歲成頂尖大學教授!
  • 30歲高中畢業,能參加成人高考嗎?其實年齡大還有你想像不到的好處
    也有很多朋友問小編,高中畢業能參加成人高考嗎?年齡已經三四十了能參加成人高考嗎? 這些朋友可以看下報名公告,在報名條件中有這樣一句話: 「報考高起本、高起專的考生應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報考專升本的考生必須是已經取得經教育部審定核准的國民教育系列高等學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機構頒發的專科畢業證書、本科肄業證書或以上證書的人員。」
  • 「超常男孩」3歲說英語15歲高考 516分考大學
    魏志陽 攝3歲看報說英語,6歲直升小學三年級,15歲高考成績平平「超常男孩」的路,為何越走越窄前天,一位媽媽給本報熱線96068打來電話,希望記者幫她兒子結個對子,讓兒子獲得讀大學的機會。「我兒子瞿瀚盛,15歲,已經參加了今年的高考。
  • 那個9歲高考,10歲讀大學的天才少女,不過裹著神童的一塊遮羞布
    中科大少年班的人已經比我們厲害不少,可接下來這個10歲的河南女孩張易文比少年班的神童還神童,她這個年齡段充其量只是個小學5年級的孩子,卻能在從沒上過學的情況下考上大學,如果她沒有比愛因斯坦還高的智商是怎麼做到的?
  • 高考狀元陳勤,24歲博士畢業,卻最終夢斷美國,從高樓一躍而下
    前言:  在中國,高考是最公平、最快捷改變命運的方式,多少普通人家的孩子通過高考魚躍龍門,藉由此改變了自己乃至家中幾代人的命運。而陳勤便是其中的一個,作為高考狀元的他考入浙江大學,頭腦聰明而且勤奮也讓他更是順利的在24歲便拿到了博士學位。
  • 華裔數學天才8歲高考得760分,31歲獲數學界諾獎!他會回國嗎?
    這位數學家就是就是陶哲軒,他13歲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21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4歲成為美國名校正教授,31歲榮獲數學界諾獎菲爾茨獎,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天才人物。儘管他的智商遠超其他小孩,卻並不代表他的情商也同樣如此,由於年紀原因,哲軒並不懂得如何與大他兩歲的同學們相處。在學校待了幾個星期後,陶哲軒的父母明智地將其送回了幼兒園,做過老師的陶媽媽更是親自指導小哲軒的學習,僅用了一年半時間,5歲的陶哲軒便自學完了幾乎全部的小學數學課程!而我們大部分人小學畢業至少得10歲以上,他的天賦之強可見一斑。
  • 14歲參加高考,669分被中科大錄取,如今有望獲諾獎,中國人!
    在曹原三歲時,他父母就舉家搬遷到深圳。90年代的深圳,有三多:錢多、商人多、電子產品多。成長於深圳濃烈電子氛圍中的曹原自打記事起,就對鋪滿各種元件和線路的電子產品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正因為曹原從小對電子產品的興趣為他日後改寫世界科學進程埋下深深的伏筆。
  • 寒門學子高考729分進清華,博士畢業後回到西安
    或許有很多人都會好奇,當年那些叱吒風雲的高考狀元,現在都去了什麼地方?尤其是那些通過努力而成為了寒門狀元的孩子。今天就說說一位理科狀元,他出生於陝西省長武縣亭口鎮,家境貧寒,2005年以729分的高考成績成為陝西省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這位狀元就是馮宇寧。
  • 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得760分,智商超愛因斯坦,後來他怎樣了?
    可以說,智商高是天生的聰明,不服都不行,比如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他的智商高達230(愛因斯坦200),7歲自學微積分,7歲半出書,8歲高考得760分,14歲讀大學……他是誰?如今怎樣?有些人生來就不一般,比如陶哲軒,2歲時,別的孩子還在玩泥巴,他就對著母親的數學教材看,父母十分吃驚,詢問他在看什麼,小陶哲軒竟然說他會做上面的某些題,立刻引起了父母的注意。
  • 四川「北鬥女神」:16歲高考,32歲成中科院最年輕博士生導師
    ,16歲高考,26歲博士畢業1983年4月,徐穎出生於四川省眉山,母親是數學老師,父親在農技站工作。為此,在16歲時她參加高考,考上了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在北京上大學期間,徐穎學習更加努力,並於2003年以優異成績,順利本科畢業,還獲得了北京理工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的碩博連讀的機會。經過6年的勤奮學習,她終於在2009年博士畢業。
  • 他7歲自學微積分,14歲上大學,31歲獲數學界「諾貝爾獎」
    他的父母都畢業於香港大學,是新一代的澳洲華裔。兩歲時,父母就發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早慧,3歲半時被送進一所私立小學。然而,儘管智力明顯超常,但他卻不懂得如何與比自己大兩歲的孩子相處。幾個星期後,父母明智地將他送回了幼兒園。在幼兒園的一年半時間裡,由母親指導,他自學了幾乎全部的小學數學課程。在7歲時,他開始自學微積分。
  • 八歲參加高考760分的天才陶哲軒,現在是什麼樣子了
    我想談的下一個人,他是數學界的超級人。 他八歲時參加了高考,成績為760。 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的智商高於愛因斯坦。 那麼這個人是誰? 已經取得了什麼成就,現在正在發生什麼?陶哲軒於1975年出生於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是一位數學天才。 陶哲軒兩歲時,他的父母發現他兒子的數學才能比他周圍的其他孩子聰明。 因此,當他三歲時,父親就把他送到了當地的一所私立小學。
  • 數學天才陶哲軒:8歲高考考出760分,31歲獲菲爾茲獎,如今咋樣了
    在這個世界上神童不算少見,但大多數都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上世紀70年代,被譽為「第一神童」的寧鉑便是如此,他2歲能背詩、13歲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然而在畢業後,卻選擇了出家。  陶哲軒顯然是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基因,2歲時,他就表現出了驚人的數學天賦,父親在發現這份天賦之後,立刻將他送到了幼兒園接受學齡前教育,當時這只是為了培養他的人際交往。
  • 他智商超220,8歲參加高考,24歲當教授,31歲獲數學「諾獎」
    他7歲自學微積分,8歲參加美國高考數學才能測試,滿分800,他考了760,他9歲學習大學課程。11歲,陶哲軒參加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連續3年,分別獲得了銅牌、銀牌和金牌。值得一提的是,他獲得金牌的時候,才剛剛13歲,獲獎其實並不稀奇,國內也有很多拿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但這麼小的年紀就拿到金牌的只有他一個。
  • 「數學之王」歐拉:13歲讀大學、19歲成博士,讓高考學生深陷學海
    19歲博士畢業,詮釋開了掛的人生萊昂哈德·歐拉雖然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可他父親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特別喜歡給歐拉講數學故事。由此把歐拉帶上了數學這條不歸路。9歲時,他就看完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 他智商高達230碾壓愛因斯坦,8歲高考成績近滿分,如今成就怎樣?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是公認的高智商,他的智商達到了146,是個真正的天才。除此之外,那些成就很大的科學家幾乎都擁有高智商,但要說智商最高的當屬這個人,他的智商達到230 ,在7歲時就參加了高考,即便時至今日,他的成就依然非常驚人。這個人名叫陶哲軒,是一名華裔數學家,他在1975年的7月出生於澳大利亞,父母都是中國人,並畢業於香港大學,是真正的高級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