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經常在西瓜視頻看科技類視頻的朋友,一定要會刷到」科技袁人袁嵐峰「,要麼被他的呆萌僵硬的肢體語言忍俊不禁,要麼被他豐富前沿的科普知識瞬間圈粉,小編就是這樣被他所吸引的。
根據公開資顯示:袁嵐峰老師現在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教授。14歲考入中科大大學,23歲博士畢業,導師為朱清時院士和楊金龍教授。2001年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導師為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阿爾德·霍夫曼教授(Roald Hoffmann),和李中漢(Stephen Lee)教授。2004年9月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同年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1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人民日報社組織的「典贊·2018科普中國」活動中,被評為「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因為看到網上很多科技類的報導,沒有觸及其中的科學原理,不得要領,」有科沒普「或者」有普沒科「的現象比較嚴重,造成讀者看不懂,袁老師看不下去了,開始用視頻格式通過網絡來做科普,因為自身深厚的科學知識和通俗易懂的解說,很快在網絡上圈粉無數,全網粉絲超過200萬,西瓜視頻的粉絲就超過了90萬。
這位網紅科學家,其實早就是一路開了掛的學霸。據他本人在最近的視頻中透露,他11歲時在數學分數沒達到招生標準的情況下被破例錄取進入山西實驗中學的」數學優勢班「學習,14歲就參加了高考,考入中科大學習。
當年的」數學優勢班「,幾乎就是為了競賽而生,所以這裡面的每一位學生都是尖子,1992年,袁嵐峰獲得全省數學和化學的一等獎。順利進入了全國化學冬令營。高中三年之後,以總分605分,全省第十的成績考入中國科大。
同班的很多的同學都被直接保送進入清華,北大,科大學費,只有袁嵐峰還是留下來老老實實的參加高考,原因竟然是他不偏科,有些同學有點偏科,只是其中一門非常優秀,所以如果參加高考的話,有可能還考不上,而袁嵐峰因為各科之間都比較均衡,自然擔起參加高考這個重任,不過,他早就胸有成竹,不就是一個高考嘛。
幾十年後今天,袁老師談起當年那場高考,還在大呼那次的數學題太簡單了,作為」數學優勢班「出身的他,數學120分的滿分,他考了118分,但是因為題目太簡單,很多朋友都考得和他差不多。一下顯示不了自己的優勢,在數學上面拉不開與其他同學的差距。用他的原話來說就:「因為在數學上拉不開差距,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數學優勢班是贏了競賽,輸了高考,真是人生充滿意外啊。」
對於現在很多人都建議高考的題目簡單一點的提議,袁老師說那一看就是學渣的想法,他說真正重要的不是總分,而是相對排名,對於一個學霸來說,考題應該有足夠的難度,這樣才能有鑑別力,並且說題目太容易是來坑學霸的,哈哈,學霸的境界果然就是不一樣。幸好小編不是學渣,不然聽到這話真是不要太扎心。
談到對正在參加高考的考生們的建議時,袁老師給了所有考生一段寄語:
永遠都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人生永遠都有不一樣的道路,在很多的人眼裡,高中的目的就是高考,然後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其實高考只是一個手段,而且只是若干個手段之一。它不是目的,人生並不是一場場固定的考試,和固定的關卡,沒有人規定哪個人必須要走什麼樣的道路,只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創造出自己的挑戰,自己的成就,自己的道路。
以上部分圖文內容來看西瓜視頻創作人科技袁人袁嵐峰的最新視頻:
了解袁老師更多視頻內容,請在西瓜視頻搜索「科技袁人袁嵐峰」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