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本文摘自《潛水Diving》雜誌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片來源:網絡
1.條紋躄魚(Antennarius striatus)外表奇特,屬躄魚科。有的潛水員認為它們醜陋無比,也有的認為他們十分可愛,但是,不管你認為它的外表怎樣,能夠在潛水時發現他們,實在是件值得慶幸和炫耀的事。因為外表獨特,他們總受到水下攝影愛好者的青睞。
2.有人稱條紋躄魚為frogfish,最長可達20釐米左右,但由於這種魚的背部有類似魚杆的捕食器,誘惑獵物上鉤,所以稱其為躄魚科類捕食器。第一背鰭硬棘特化為吻觸手(illicium),有類似釣杆之作用,其觸角頂端有一類似誘餌之衍物,名之為「釣餌」。躄魚利用此釣餌,尾部的「誘餌」似小魚愛吃的蠕蟲,吸引他們覓食,然後以閃電般的速度出其不意地吞食。躄魚捕食獵物的速度雖然很快,但很多攝影家還是成功用鏡頭記錄了躄魚捕食的精彩瞬間。
3.躄魚遊動的方式和傳統的魚類不一樣。他們用胸鰭「行走」,或者從胸鰭後部或下部的開口排水實現「噴氣式推進」(有的小夥伴說躄魚會走,這回小夥伴們知道了吧?其實人家是「噴氣式推進」)。
4.躄魚分布在熱帶海域,包括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從新南威爾斯環繞整個海岸線北部一帶到澳大利亞熱帶水域都分布著躄魚。通常我們能在淺水區域看見躄魚,但有時在200米以下的深度依然能發現他們。他們通常藏在長勢茂盛的海綿中,以此來迷惑獵物或躲避其他捕食者。他們的偽裝術如此高明,連遊在它們上方的潛水員都難以分辨。
觀看躄魚的最佳潛點,我們推薦Lembeh Strait(在那裡人稱躄魚為Hairy Frogfish)、美國弗洛裡達州的淺水區、史蒂芬港河口和新南威爾斯的雪梨港。
5.躄魚顏色多變,呈白、黃、橙、黑、灰或棕等。它們擅長靠變色模仿珊瑚礁區的海綿、水生植物、珊瑚礁石的顏色,以與它棲息的環境或生物的形態一模一樣,難以分辨。在史蒂芬港,躄魚的幼魚呈黃色,有時呈黑色或白色,而成年的躄魚在正常情況下呈橙、棕或灰色。躄魚主要捕食鯛魚、小熱帶魚或者syngnathids(海馬和海龍)。
怎樣?關於條紋躄魚你是不是解惑了不少,還在等什麼?快拿上你的裝備去和它聚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