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拍攝於印尼比通市(Kota Bitung)附近海域的短片中,一塊「海綿」忽然張口捕食了一條魚,它到底是什麼生物?!
「海綿」也會吃魚?
常用人造海綿洗碗的我們,是不是很多人沒看過動物界的「海綿」長什麼樣?影片裡這個綠綠、表面有些坑疤的東西,該不會就是傳說中的海綿動物?!
一隻長得很像海綿的東西,正對身旁的魚兒虎視眈眈。(視頻截圖)
仔細一看,呃,它竟然長了兩隻腿,而且好像有眼睛。唿!這傢伙竟突然以極快速度吞掉一條魚。太恐怖了!看它的模樣,與其說它是海綿,不如說是一隻虎視眈眈的奇魚。
「海綿」竟把魚給吞了。(視頻截圖)
這奇魚吞完獵物差不多6秒左右,就立刻冷靜下來繼續當「海底裝飾品」。附近的魚兒,好像一點都搞不清楚狀況,不知有同伴已消失,還在這「恐怖海綿」身旁閒晃。沒多久又一條魚被吞掉了,後來這傢伙又想吞,所幸沒成功。
這「海綿」到底是什麼?
原來,它叫做「躄魚」,第一個字發音同「壁」,這種魚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海域,少部分溫帶海域也有。
很像身上長滿海草的躄魚。
它們身上有斑點、疙瘩、坑疤、毛髮……有些像珊瑚,有些像海綿,有些像海草,有各種奇特模樣,常與身旁環境相近、不違和。
躄魚很特殊的部分還有頭上的「釣竿」,這玩意兒可晃來晃去,呈現「釣魚」的樣子,魚或小蝦之類的獵物還真的就會被吸引過來…..最後就可能被吃掉。除此之外,超大肚子也是躄魚的特色之一,讓它們可以吞下比自己還大的食物。
據臺灣魚類資料庫介紹,這種魚被分類為鮟鱇魚目中的「躄魚亞目」,全世界至少有4科21屬63種,而臺灣至少有13種。
長得像珊瑚的躄魚。
躄魚更有個特色──胸鰭是它的「腳」,它們會在珊瑚礁間爬行,爬的速度竟還能比遊的快,根本違反魚類常態。
魚如其名,「躄」有瘸腿之意,雖然它會走路,但是路走得一跛一跛,或緩緩的……
條紋躄魚,仔細看可以發現它頭上有個「釣竿」。
據臺媒早前報導,在宜蘭南方澳有位跑船50年的老船長名叫鍾錫欽。他在彭佳嶼外頭捕獲一隻很像河豚、有「腳」的怪魚,並直呼沒看過。這位老船長還怕有毒不能吃,將怪魚放在冰箱當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