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是一套「方法論」搞定一堆工作

2020-11-26 前瞻網

作者|人神共奮 來源|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月入五千和月入五萬,就看你有沒有自己的「方法論」。

1/4

形成方法論的四個層次

類似下面的段子,相信大部分人都看過:

青年問禪師:「我時常受到欺負,沒辦法挺直脊梁做人。」老禪師微笑,拿出一條蛇。青年大悟:「您是要我像蛇一樣能屈能伸對嗎?」老禪師笑答:「誰欺負你,就把這東西放他被窩……」

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笑一笑,轉發,結束。

但如果你是一個同事眼中的「段子高手」,你可能會想一下,這個段子的笑點在哪兒——這是一個典型的「反雞湯」的邏輯反轉段子。

但只有少數職業段子手會意識到,這個段子的結構可以植入新的內容,改編成全新的段子,就成了經典的「禪師與青年」系列。

而其中,極少數頂尖段子手還會為自己的段子創作方法進行案例補充:可以套的段子有哪些特點,具體套的方法和效果……

上面四類人,可以總結成工作方法的四個階段:現象層、邏輯層、方法層、方法論層。

把一件事情從現象上升到邏輯,再上升到方法,再到一整套方法體系,這個過程,就叫「方法論」。

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工作方法論」,但擁有「工作方法論」卻是少數高手的必經之路。

What:能夠「洞察異常現象」,說明你是個很用心的人;

Why:能夠「透過現象看到邏輯」,說明你是個愛動腦子的人;

How:能夠「從邏輯中總結出一些方法」,說明你就能利用專業知識賺錢;

Know how:能夠「把一些方法轉化為一整套方法論」,就是你從月入五千到月入五萬的關鍵轉折點。

在你的職業生涯中,方法論至少有兩個作用。

2/4

讓你的工作經驗穩定地輸出價值

方法論的第一個作用,把你的工作經驗變成可持續、穩定發展的,有獨特價值的「產品」。

上個月,我在為兒子找初中英語輔導老師,有人向我推薦了一個課外輔導工作室,自稱有一套獨創的方法,經過兩年培訓,可以讓絕大部分考生中考分數達到140分以上(滿分150)。

我大概跟工作室的老師聊了一下,發現這正是把一個教學中的小發現,變成了一整套方法論的案例,我來分解一下:

第一步、洞察異常現象:

對於一般的中學生而言,應試性英語考試,難點和丟分點無非兩個板塊:詞彙和閱讀,上海英語中考也不例外,而詞彙除了靠硬背之外,重點是在閱讀中掌握,那麼,實際上提分的核心就是兩個字:閱讀。

這裡的異常現象是,閱讀一直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但為什麼很多小學高年級就能讀哈利波特,並且聽懂BBC的中考生,還是在閱讀上「屢屢翻車」呢?

這是「現象層」:這一步看上去很明顯,但實際教學工作中,有大量的信息反饋,不同程度的學生反饋也不同,不同方法的老師的偏好也不同,導致這些有規律的現象,很可能被當成正常反應視而不見。

第二步、透過現象看到邏輯:

通常教學只是把閱讀分成精讀與泛讀,前者對應課文,後者是課外補充材料。但該老師認為,考試對於閱讀的要求,既不是精讀,也不是泛讀,要求比泛讀高,語言知識點又比精讀多,更重要的是,考試閱讀的目標是完成一系列有迷惑性的題目。

所以,必須再分出一類「應試式閱讀」,專門進行訓練。

這是「邏輯層」:從現象到邏輯,本身並不難,但很多「思想大於行動」的人常常滿足於自己的邏輯,就此止步——職場從來都是「演說家」多於「行動家」。

第三步、從邏輯中總結出一些方法

既然是應試式閱讀,那麼最好的材料不是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書,而是近十年上海16個區一模、二模、中考三套真題的閱讀材料,共480套,一千多篇文章,兩三年全部刷完,既是訓練的起點,又是訓練的終點。

這是「方法層」:如果前兩步總結到位,方法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但說到這兒,你可能覺得,這個方法好是好,但可以讓孩子自學啊,為什麼要請老師?

因為我們只有一鱗半爪的方法,老師那兒有整套「方法論」。單一的方法不能穩定地輸出價值,只用把「方法」變成「方法論」才行。

第四步、把一些方法轉化為一整套方法論:

這就是工作室的核心機密了,而且涉及具體專業層面,老師不會再講了,不過,他還是舉了一個例子:

比如我們平時做閱讀真題,肯定是要做題的,但在這裡,閱讀和做題是完全分開的。

因為「應試式閱讀訓練」是一個比「精讀」還要「精讀」的過程,目的是訓練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準確地理解長難句,屬於基礎能力;而做閱讀題的技巧是應試能力。如果讀完馬上做題,很可能用「應試技巧」去掩蓋「閱讀能力」的不足,必須把這兩者分開訓練。

而「長難句閱讀訓練」能力和「閱讀解題訓練」,都需要老師有專業教學經驗,不是自學和家長輔導能搞定的。

這一套教學方法,說白了,是「應試式閱讀方法」與普通教學方法結合的產物,所以,「方法論」其實分為兩種,一類是行業通用方法論,另一類是自己總結出的個性方法,後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更適合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做事方法。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方法論的另一個作用。

3/4

個人方法論與行業通用方法論

方法論的另一個大作用,在進入一個新領域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一套有效的新工作方法。

你工作三五年以上,當你成為執行層核心員工後,常常要面臨三類機會挑戰:一是從專業類執行類職位進入管理類(或者專家類)職位;二是同一個行業但跨領域的跳槽;三是接受公司任務,開拓與原業務相關的新業務領域。

上面挑戰的共同點是工作內容有了很大變化,此時的考驗,不僅僅要求你已經建立了一個可靠的「工作方法論」,更在於,你能在多快的時間內,重新建立一個「方法論」?

方法論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壁壘,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方法論案例,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就舉一個大家接觸比較多的零售業的例子,大家理解了之後,再去想一想自己的專業。

零售這個行業,目前可以按渠道分成三類:一類是傳統的商超、百貨,第二類是淘寶、京東一類平臺型在線零售,第三類是各種各樣的新零售,比如微商、抖音快手大V帶貨等在線社交電商,或便利店、無人貨架等線下新零售。

商家想要在上面賣東西,這三類零售渠道的差異非常之大,比如品類管理上,在傳統商超,你需要在有限的貨架上多品類卡位,覆蓋渠道半徑內各層次消費者;而到了在線零售,社交電商這一塊,你需要聚焦,集中精力打造爆品,覆蓋該爆款對應的國內所有消費者。

如果你是管理公司產品的商超渠道的,現在老闆忽然讓你去開拓抖音大V帶貨渠道,很明顯,原來的很多經驗方法都不管用了,你怎麼辦呢?

無論是傳統的商超還是新的抖音賣貨,還是有一些「通用方法論」,比如在最核心的消費者轉化上,下面的「消費漏鬥」:

如果你之前在管理商超渠道時,把自己的工作方法論建立在「消費漏鬥」這個通用方法論上(類似的行業方法論還有很多),把各個轉化環節的原理、常用方法、核心指標、常見問題弄清楚,你再了解抖音的傳播特點,看一些抖音的成功案例,你就容易再次建立一個適合社交電商大V帶貨的方法論。

可實際上,很多新人沉迷於有效的小技巧快經驗,對行業通用方法論不屑一顧,因為它們看上去都是常識——這是一種短視行為。

行業通用方法之所以這麼多年有效,往往是因為它建立在更底層更不易變化的邏輯之上,比如「消費者漏鬥」來自行為心理學,是一個相當穩定的模型,不光在零售,在任何與人接觸的領域都是有效的——

如果你是一個網際網路的產品經理,你必須理解,人們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中接觸到你的產品?他們如何認知你的產品?有什麼強有力的衝動讓他們下載或安裝?第一次使用的感受如何?什麼時候開始有付費意願?他會向朋友推薦嗎?……

如果你想開一家餐館,你必須去調查從門口路過的人有哪些?地址能覆蓋的人群又有什麼特徵?他們會對你的店名感興趣,有嘗試一下的衝動嗎?你的菜品和他們進來的預期是否有衝突?嘗試了之後他們願不願意再次消費?或者把你的店推薦給別人?……

像我這樣的寫作公號的,我也會去想一想訂閱者中,有多少人願意打開?文章能否滿足他們的期待?他們收穫了什麼?對什麼有進一步探求的欲望?他們願意轉發嗎?如果轉發,他們如何推薦?他們的朋友也會感興趣嗎?看完後是否也願意關注我?……

看似毫無關係的行業,往往有很類似的底層邏輯。如果你是從行業底層邏輯開始建立你的「工作方法論」,那麼你在轉換行業之後也很容易去理解。

4/4

總結:從方法到方法論

最後,總結一下本文的兩個內容:

「方法論」在職業生涯中的兩大作用:

第一是把專業知識專業方法轉化為工作能力,簡單說,就是認知變現、方法變現,這是你成為有價值的員工的必經之路。

第二是在職業生涯的轉換期,幫助你儘早實現轉型,實現個人價值的升級。

「方法論」形成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What:洞察異常現象;

第二步Why:透過現象看到邏輯;

第三步How:從邏輯中總結出一些方法;

第四步Know how:把一些方法轉化為一整套方法論。

第二、三步相對容易一些,比較困難的是第一、四步,以及第二、三步之間,從想法與行動的鴻溝。

特別是第四步,從方法到方法論,是最關鍵的,大部分人職場生涯止步不前,正是因為無法建立有效的個人工作方法論。如果大家感興趣,我之後會重點談一談我對這一部分的看法。

在工作方法這個問題上,一個人通常要經過兩次轉變,第一次轉變,我們會驚喜地發現某些方法能提高效率,節省時間,這就是方法的意義:偷懶。

第二次轉變剛好反過來,我們要把之前偷懶的路重新走一遍,去理解行業前輩的智慧,理解這個行業核心價值所在,這就是方法論的含義:改造我們的思維模式。

最後,附上我之前的屬於「方法論」一類的文章,只不過有一些側重於認知,有一些側重於方法,有一些側重於方法論。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聚集個人成長的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本文來源人神共奮,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掌握這些技巧助你成為職場高手
    因為想實現高效使用Office,最可行的方法除了多練習外,便是了解捷徑、掌握快捷操作。  今天,就來聊聊 6 條成為文檔高手必學的快捷操作吧。  1   完美設置字間距   文檔的標題位置突出又關鍵,但它的間距常常太大或太小,容易導致整體排版失調。
  • 高中數學解題高手,難題解析+答案,高中重點一份搞定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特級數學老師都推薦的數學解題方法,這裡面的方法涵蓋了高中數學的方方面面,吃透這些方法,考試真的很實用!數學是一個費時費力的學科,無論文理。對於文科和理科來說,數學的高考成績都是重中之重。
  • 真正的頂級交易高手或者交易大師是什麼樣的境界
    這就是任何行業真正的頂級高手應有的風採。我曾經寫過關於壽司之神的故事。壽司之神做壽司,一按一揉一握可能就完事了,行為簡單到極致,做出的壽司也是素麵朝天,跟普通壽司店的做出來的模樣可能根本就沒有區別。但是,模樣雖然沒有區別,內在卻是區別極大。
  • 李呈赫教你了解博弈論的詭計
    在博弈中,每個參與者都在特定條件下爭取其最大利益,強者未必勝券在握,弱者也未必永無出頭之日,因為在博弈中,特別是多個參與者的博弈中,結果不僅取決於參與者的實力與策略,而且還取決於其它參與者的制約和策略。 事實上,博弈過程本來就不過是一種日常現象。
  • 真正的高手,都能輕易洞察事物的本質,擁有一個開了掛的人生
    以前學校教我們是非黑白,但真正長大後才明白,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妨先嘗試著放下自己的第一情緒,花費1分鐘的時間靜下心來思考,問問自己,「眼前看到的就是事實嗎?」02真正會思考的人,能透過現象,洞察事物的底層邏輯電影《教父》裡有這麼一句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真正的高手,都有增長思維!(深度好文)
    畢竟,職場打工的人,相互之間使絆子延緩進度,甚至背後放冷箭都很正常。但誰都不敢違抗老闆,對不對?另外如何判斷老闆是不是真正重視增長?不要看老闆怎麼說,就看這家公司有沒有獨立的增長團隊。國內100個做增長的,一問90個都是在做裂變。不少人裂變出一大堆用戶,最後卻無法轉化。這種所謂的增長一開始就沒考慮商業模式。比如你明明是賣啟蒙英語產品,卻裂變出一堆單身屌絲男青年。結局可想而知。增長是一件與用戶活躍、留存、付費轉化、續費等息息相關的事。拉新是增長,轉化交易用戶也是增長。
  • 高手成長的四個階段
    一時間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原來,高手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階段一:築基  玄幻裡,這一步要解決入門後道骨仙基的問題,就是要改變體質,接受全新的修行方式。職場裡,這一階段的任務是要健全知識結構,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梳理、積累人脈。
  • 消除這3點差異,普通人也能變高手
    你辛辛苦苦工作一個月,還不如高手工作兩三天,有時候現實就是這樣殘酷。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痛苦。孩子們很討厭一個詞,叫做「別人家的孩子」,成年人則不得不面對陷入平庸的窘境。 高手到底使用了什麼法寶,在孩童時成為學霸?高手又是如何在成長的過程中實現躍遷?
  • 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都是概率高手?(零公式入門篇)
    來源:財經記者圈文|老喻在加,原載於孤獨大腦(ID:lonelybrain)懂得概率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因為這個世界,不管是世俗層面,還是宇宙層面,都是依照概率運行的。至少,概率包裹著人類的無知的最外面那一層。然而,這個世界上極少有人真的懂概率。
  • 高考數學,一道題搞定三角函數圖像變換的兩種方法
    高考數學,一道題搞定三角函數圖像變換的兩種方法。主要內容:已知函數y=2cos(π/3-2/5x),其圖像是由函數y=cosx的圖像經過怎樣的變化得到的?考查知識:三角函數圖像變換的兩種基本過程。要進行圖像變換,首先要使三角函數表達式中的A和ω為正數,一般使用誘導公式進行變形,如下所示:方法一:先平移,再變化橫坐標。要使用方法二,還需要對表達式進一步變形,一定要理解這一點。方法二:先變化橫坐標,再平移。一定要比較一下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以免混淆。
  •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這些都有道理,但都沒有觸及到這個問題的底層邏輯。 面對這個問題,我思考了良久,最終找到了一個直達本質的答案—— 「所有系統都有一種自毀趨勢,往「熄滅」或者「圓寂」的方向發展,包括人的生命系統。
  • 遊戲創新的一般方法論,本質就是排列組合?
    本文系用戶投稿引言之前說過未來想成功只靠改進可能已經不行,必須要創新,那麼今天就聊聊創新的一般方法論。很多人都聽過「創新的本質就是排列組合」,但怎麼個排列組合法?用什麼材料來排列組合?這些材料又是如何產生的?這些問題是排列組合的前提,也就是創新的前提。
  • 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是「心智突圍」的高手
    幾乎所有的人生困局,往往都源於心智系統的失靈。而真正能把事情做成的人,都是「心智突圍」的高手。很多人在人生裡迷茫,焦慮,往往是因為他們自帶一套限制性的心智系統,所以總是在命運的沉浮中做出錯誤的選擇,採取消極的行動,無法把該做好的事情做成。人全身的細胞每七年更換一次,成為一個全新的人;而人的心智系統也需要不斷成長迭代,重塑全新的自我,如此才能真正地把原來習慣性的思維和行為擊碎,進而改變命運。
  • 真正優秀的孩子都是時間管理高手!美國幼兒園5個方法,值得複製
    對於小孩子來說,對時間沒有觀念,做任何事都磨磨蹭蹭,總是拖到最後才完成,令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美國幼兒園對孩子學會時間管理有很好的辦法。美國幼兒園用5個方法培養孩子成為時間管理的高手,非常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學習、複製。
  • 全年12個月最簡單的統計方法
    什麼是Excel高手?90%的人都認為能寫長長的公式或者VBA代碼的就是高手,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Excel高手,應該是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能用最簡單的辦法搞定工作,那才是高手。怎麼才能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就涉及到表格設計,一個真正的高手,善於設計自己的表格,下面通過一個實際案例進行說明。1.
  • 論你不得不知的圍棋十大高手
    論你不得不知的圍棋十大高手在當今社會,會圍棋的已經越來越少,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傳說中圍棋十大高手的風採吳清源著名圍棋手吳清源,因為在十番棋擂臺擊敗了當時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稱為「昭和棋聖」。在韓國棋界,曹薰鉉堪稱為無可置疑的第一高手。趙治勳韓國著名旅日棋士趙治勳,作為一個外國人,在圍棋強國日本獲得72次冠軍,成為獲日本棋戰頭銜次數最多的棋手,同時還創造了多項紀錄。趙治勳外號「七番棋魔鬼」,他在七番棋決賽中勝率極高,曾37次七番棋出場中,29次獲勝,這在現役和歷史棋手中都是次數最多的。本田坊秀哉日本明治 昭和時期棋士本因坊秀哉,東京都出身,原名田村保壽。
  • 近代科學最偉大的三大理論:進化論、量子論和計算論
    「演化論」對於人類思維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給出了一個動態的、長期的、連續的思維方式,在此之前人類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都傾向於著眼某個狀態或者某一小段時間範圍內的過程,而從來沒有一個長期連續的動態思維方法和完整的歷史視野,達爾威的「演化論」給出了一個好的範本,在相當大的時間尺度上去考察了各種生物的演化歷程並且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在開創一個嶄新學科的同時也給其他學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新零售的「美國市場經驗論」和「中國運行方法論」
    其中具體緣由不一,但總體結論卻統一:怎麼都賣不過有巨大流量的電商平臺。中國的流量巨頭壟斷格局使得中國小眾品牌的玩法必須依附於巨頭生態之下。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強大的生產能力使得供應鏈優勢巨大。只不過在淘寶、微信的生態巨頭陰影下目前並沒有能找到一套有效的營銷打法。風頭正勁的一些玩家也正在這個方向做著各種嘗試。
  • 兩個故事告訴你: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偶爾裝傻,看懂的都是高手
    所謂難得糊塗,做人,真正的聰明人,不會把自己表現得太聰明,反而會偶爾裝點兒傻,以此來解決種種難以解決的問題。以下分享的兩個故事告訴你: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偶爾裝傻,看懂的都是高手;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做人,有一種聰明叫「裝傻」,恍然大悟。
  • 高手都藏在民間!這些生活中的腦洞創意點子讓人驚嘆
    俗話說,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在生活在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困難,喜歡開腦洞的人,總是能想出一些超級聰明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比如下面這些隱藏在民間的高手,看完不禁感嘆:人民群眾的智慧果然是無窮盡的啊!  沒有平板支架?一個叉子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