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油車加油一樣!純電車沒電了可以直接加電池液嗎?

2021-01-10 皆電

每周答疑 2020 VOL.100

未來生活,皆電驅動

電動車沒電了,可以直接加電池液充電嗎?

電動車怎麼挑選合適的車位?

......

這期問答電哥邀請了@周師兄@羅順鵬@涼介@等一個BKB@郵差先生幾位老司機來為大家解惑,快來看看這一期小夥伴們的提問吧。

@楊先生

為什麼不能直接給新能源電動車直接注入充滿電的電池液,沒電了再去加電站換電池液呢?像普通汽車一樣?

周師兄

鋼鐵直男,花式不解風情

你好,你所說的注入充滿電的電池液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我姑且認為你所說的電池液是電解質吧,實際上從電池的原理來看,電解質只是其中一個導電介質。

先來看看目前常用的鋰離子電池,它的優勢是體積小、重量輕、能量密度高,電壓控制精準。

鋰離子電池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在充放電過程中,Li+ 在兩個電極之間往返嵌入和脫嵌:充電時,Li+從正極脫嵌,經過電解質嵌入負極,負極處於富鋰狀態;放電時則相反。

鋰電池的正極材料有鈷酸鋰LiCoO2 、三元材料Ni+Mn+Co、錳酸鋰LiMn2O4加導電劑和粘合劑,塗在鋁箔上形成正極,負極是層狀石墨加導電劑及粘合劑塗在銅箔基帶上,比較先進的負極層狀石墨顆粒已採用納米碳。

1、製漿:用專門的溶劑和粘結劑分別與粉末狀的正負極活性物質混合,經攪拌均勻後,製成漿狀的正負極物質。

2、塗膜:通過自動塗布機將正負極漿料分別均勻地塗覆在金屬箔表面,經自動烘乾後自動剪切製成正負極極片。

3、裝配:按正極片—隔膜—負極片—隔膜自上而下的順序經卷繞注入電解液、封口、正負極耳焊接等工藝過程,即完成電池的裝配過程,製成成品電池。

@Hind

老司機們好,最近決定要買車位,剛需。但是關於車位的位置猶豫不決,考慮到裝充電樁,停車,方位等問題,第一次購買沒有經驗,所以求教大神,應該如何挑選一個心儀的車位?

羅順鵬

長時間焦慮,幸虧沒脫髮

首先,如果你是一名新能源車,特別是純電動車車主的話,買車位確實是一個「剛需行為」,而從投資角度,那也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買車位前,需要了解目標車位幾個問題,比如有無產權、產權長短、所處地段……產權自然是越長越好,投資則需要注意車位所處的大樓地段升值空間。

如果你想問是買停車場裡哪些車位比較好的話,那自然室內為佳,另外就是有單獨買單獨的,沒有就買靠邊,最好靠近電梯,有子母位就無敵了……當然這些大家都懂。如果大家有更多關於「買車位」想了解的,可以看看之前這篇文章的介紹:到底該不該買車位?關於車位,不注意這些要吃大虧!

@榴槤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不知道該不該說。為什麼電動車不能裝個發電機,平時充電,緊急情況下用汽油發電、充電呢?

涼介

請問秋名山車神是不是這裡的老闆?

這位兄弟放心大膽說,你的想法其實已經實現了,這就是增程式電動車。之前有不少車企都考慮過這個方案,到目前為止,比較受市場認可的主要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以國內理想汽車為代表的大電池方案,理想ONE的動力系統架構中包括1組40.5kWh的三元鋰電池組,1臺最大功率60kW 的1.2T增程器,和2臺總功率240kW的電動機,其中,1.2T的燃油機僅參與發電,不參與驅動,所有動力都來自電動機。大電池方案的好處是可以保持長時間的純電行駛,且可以直接外置充電。

另一個是以日產NOTE為代表的小電池方案,NOTE混動版在1.2L自吸發動機的基礎上加入了一臺EM57電機,構成e-Power增程式混動系統,發動機直接帶動發電機發電,電再驅動電動機(或儲到電池),比較特別的是,NOTE的動力電池相當相當小,僅有1.5kWh左右,所以發電機大部分時間都在發電。

由於1.2L自吸發動機的油耗本來就不高,再加上整車的質量相當輕(因為電池小,只有20kg),所以每一滴油都能物盡其用。日本JC08給出的測試數據顯示,e-Power的日產NOTE油耗為37.2km/L(折算回來就是2.68L/100km)。如此看來,增程式純電車還是十分有潛力的。

@吳波

電動車用的是電,燃油車除了用油之外還得用電;那麼從理論上來說,統一用電其實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那麼為什麼電動車一直發展不起來?除了續航和充電問題之外,還有哪些阻止其發展的核心因素?比如燃油車的利益集團?又或者是消費者的認知理念?

等一個BKB

最速外賣FC

你好,你說的這幾個原因都是有的,技術和成本方面,現在動力電池的成本相比以前真的越來越低,但是還是沒有低到和燃油車相近的水平,動力電池本身的成本還非常高昂,另外現在的電動車補能效率還沒完全戰勝燃油車,長途有天然劣勢,另外就是在低溫等極限環境下,適用性也不如燃油車,目前這幾個客觀技術指標限制了燃油車的普及。

另外你說的利益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現在的內燃機化石燃料體系已經運轉了近百年,相關利益集團勢力不容小覷,如果一窩蜂上馬電動車肯定會損失其既得利益和市場地位,感興趣不妨看看紀錄片《誰殺死了電動車》。

@傑西

坐標上海,目前想購置一臺新能源車,已經搞定了充電樁,在純電和插混中猶豫,聽朋友說寶馬5系PHEV賣得賊火,請問值得入手嗎?

郵差先生

你是一封信,我是郵差

話說買寶馬5系插混的消費者,除了綠牌車屬性以外,歸根到底還是性價比高,如果你拿49.99萬的530Le(裡程升級豪華套裝版)和50.69萬的530Li(尊享豪華套裝版)對比,那會發現530Le在配置上和530Li不相伯仲(530Le有空氣懸架,但舒適性配置比530Lo略少一點),但530Le勝在可以直接上綠牌,而且還免了購置稅(省了4萬多),所以落地價甚至比530Li還便宜,這麼有誠意的車型,怎麼可能不大賣呢?

另外再說一句題外話,在新能源車裡面,530Le算是保值率排名前3的車型了(第一Model S、第二唐DM,第三530Le)。

另外再分析了一下你的用車環境,在搞定了家用充電樁以後,只要工作日通勤不是太遠的話,每天的充電基本就能滿足零油耗出行了,跟純電動車的使用沒什麼區別,可以說非常爽了。

相關焦點

  • 真實案例看燃油、混動與純電的選擇
    乍一看這個選擇的跨度有點大——三款車的起價分別為20.88萬元、27.155萬元和22.68萬元,而且分屬燃油、純電動和混動。不過細想一下,日常選車的時候,很多人並沒有一個固定標準,不是嗎?這三款車看似跨度大,基礎特性上卻符合這位家庭購車者的需求,擺在一起選也並不違和。多數人可能意外的是,為什麼他開始會在燃油車和純電動之間選擇。這裡也有一點特殊情況。
  • 選純電車認準「純電平臺」,不然要吃大虧#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純電車型也有單獨的純電平臺,而且還非常的重要。那與非純電平臺相比,純電平臺究竟有哪些優點?這些優點對電動車的綜合性能——續航、能耗、實用性、安全性等,有直接影響嗎?消費者在用車過程中又能否輕易感知到?我們這就來探究一番。 從理論上說,純電動車專屬平臺與燃油車平臺很類似,都是以模塊化技術為基礎,具備較高的技術通用性以及車型可拓展性。
  • 停了幾個星期回來無法啟動 純電車的電瓶為何經常虧電?
    你有沒有試過出差,一去就是一兩個星期,回來之後在機場停車場拿著車鑰匙開門上車,卻發現車子居然沒電啟動不了了?你有沒有覺得,現在的純電動車的蓄電池(或者叫小電瓶)經常沒電?你可能會很好奇,這純電動車車底下不是有塊巨大的動力電池的嗎?動力電池難道就不能給蓄電池充電?
  • 油電混合與純油車哪個好,你或許不知道,看看鑫哥哥怎麼說
    但是對於沒開過新能源車的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混動車這個新興事物到底好不好一直是心頭的疑問。那麼尤其是地球人都知道混動車省油,但是也有精打細算的傢伙跳出來說燃油車價格低,差價可以燒很久的油了,到底這兩種類型誰更值?
  • 青島純電車寒冬調查:「說多了都是淚」、「車還在,電沒了」……
    而車就不行了,特別是電動汽車,其續航裡程成為車主過冬最頭疼的事,經常是在外放置一晚,「車還在,電沒了」;而在充電方面,原來的快充也變成了「蝸牛般的速度」。此次,記者就走訪了多位島城電動車的車主,感受一下他們過冬的酸甜苦辣。特斯拉Model 3:明星電動車過冬也是個難題今年年初,特斯拉徹底火了一把。
  • 凜冬將至,純電車冬季續航問題何解?
    比如部分iPhone和純電車的用戶們,各自又開始遇到糟心事——iPhone的自動關機、掉電,而純電車用戶的焦慮也更多來自電量。續航焦慮,成為來自兩個不同領域產品的同樣的阿喀琉斯之踵。其實,這並不是質量問題,而是和電池的溫度特性有關。電動變「電凍」,純電車為何這麼怕冷?
  • 未來幾年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會成為消費者的新寵嗎
    未來幾年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會成為消費者的新寵嗎 電車資源 發表於 2020-12-04 16:28:58 在新能源汽車被大力推廣後,每年車展都會有不少純電車型發布,
  • 20萬以內續航「最」長的純電轎車 小哥體驗上汽R標ER6
    更大的電池和更長的續航,能讓我應對北方寒冷的冬季,出行更加自在。除此之外,我還希望它能有近郊出行的能力,比如去天津往返、崇禮滑滑雪等。家用純電車型的整個成本中,電池其實佔了很大一部分。如果你想要長續航的同時兼顧功能和空間,那麼整車售價基本都會在15萬-20萬這個區間。
  • 於德翔:特來電為什麼不做換電
    未來充電體驗遠好於加油和換電的模式,加油和換電都要把車開出去加油,都需要專門騰出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而充電是在不使用車時,是在停車位上不知不覺的充電或放電。充電網更可實現在電網低谷低價時自動充電,在原本棄風、棄光、棄水時充新能源電,把這些可再生能源發電用起來,在電網高峰高價時可以賣電。
  • -20°C電動車變「電動爹」:特斯拉關不上門,比亞迪直接趴窩
    電車充電的時候不能開空調。溫度特別低的情況下,充電效率也很低。在秋天,90分鐘就能充滿,但是那天晚上充了十多分鐘都沒有到1%。這種天氣,手機掉電也快,我手機本來就沒電了,老公的手機得留著結束充電的時候掃個碼,也不敢用。我們仨就在車裡乾等著,按理說應該是一家子交流的好機會,但天氣冷到我們都不想張嘴。時間過得如此之慢,慢到讓人崩潰。
  • 純油、插電混動、純電驅動到底怎麼選?
    圖片來自網絡隨之而衍生出來的純電車和插電混動車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所以,這些車型如何選擇成為了一部分想要購車朋友們的大問題。所以,這裡就跟大家聊一聊我們普通人,對於這些車型如何選擇。純油車型純油車型比較適合對於車輛性能有著較高要求的那部分人選擇購買,或者沉迷於發動機律動和有聲浪追求的人。這些實實在在的機械帶來的運動感,是用其他科技無法取代的。當然,純油車型的排量肯定是這三種車型裡最高的,比較介意的也可以考慮其他車型哦。純電驅動車型
  • 零下20度電動車變「電動爹」:特斯拉關不上門 比亞迪直接趴窩
    電車充電的時候不能開空調。溫度特別低的情況下,充電效率也很低。在秋天,90分鐘就能充滿,但是那天晚上充了十多分鐘都沒有到1%。這種天氣,手機掉電也快,我手機本來就沒電了,老公的手機得留著結束充電的時候掃個碼,也不敢用。我們仨就在車裡乾等著,按理說應該是一家子交流的好機會,但天氣冷到我們都不想張嘴。時間過得如此之慢,慢到讓人崩潰。
  • 純電車低速行駛時的奇怪聲音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絕大多數純電車,在很低的速度行駛時,都會有一種奇特的「嗚嗚嗚」聲音。這種聲音在車內是完全聽不到的,只有在車外,而且是車頭位置才聽得到。而且更神奇的是,只要車速上去了,這種聲音就會立刻消失。
  • 朗逸純電真的好嗎?它的質量好不好?車主表示這才是好車
    各位好,我是朗逸純電的司機,現在行駛18810公裡,接著給各位帶來《朗逸純電真的好嗎?它的質量好不好?車主表示這才是好車》。眼下車界市場血海廝殺,在買車選擇數不勝數的今天,買車者對車的要求有了新的定義。汽車固守陳規必將會落後於他人。
  • 特斯拉去加油?網友發現「後車廂秘密」:半路沒電就靠它
    特斯拉去加油?網曝「後車廂秘密」:半路沒電就靠它電動車品牌特斯拉以電力取代汽油動力,加上智能的輔助駕駛功能廣受許多車主喜愛。只見照片中的加油站前有多臺轎車排隊等加油,但其中卻驚見一臺黑色特斯拉,讓原PO看了大感困惑「我知道最近油價上漲…可是總覺得哪裡怪怪的…?」不少網友見狀笑道「車主剛換還不習慣」、「油還很便宜,就把特斯拉改成吃油了」、「就喜歡排隊~不管賣什麼,先排了再說!」、「他要洗車啊」、「啊不能借廁所哦」。特斯拉出現在加油站到底所為何事?
  • 東本純電家族添新員,M-NV能挑起大梁嗎?
    M-NV的上市,東風本田的電動化歷程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嗎?如果是掛本田的標,那就意味著本田為其品質和性能背書。  在行業內看來,X-NV就是前車之鑑。據有關數據統計,去年以思銘標上市的東風本田首款純電SUV——X-NV,其自去年末上市後,僅今年6月月銷破千,其他時間月銷均只達到了三位數。  從M-NV市場定位來看,鍾師稱:「如果從小型SUV與15萬級別的價格出發,國產的吉利與比亞迪均是性價比首選,M-NV並不佔優勢。」
  • 「水氫汽車」是一場純粹的騙局嗎?
    以碳排放大戶,汽車行業為例,先後誕生了混合動力車、純電車、氫能源車等等技術路線。混合動力車不存在續航焦慮,通過插電式電池組或者被動動能回收系統提供的額外能量,與發動機並行的電動機系統可以在低速時提供主要動力,大大減少燃油消耗,從而實現減少排放的目標。純電車在現階段雖然存在明顯的續航焦慮,但本身可以做到零排放。
  • 電車上路續航不給力,車主出奇招:帶著柴油發電機上路!
    現在各行各業都越來越有人氣,自然資源的贈答並不是沒有節制,所以不能無限地要求,有必要發明更多的新能源來代替它們,汽車是靠汽油來行駛的,但是汽油的使用由於資源的浪費和環境汙染,這幾年在很多國家都出現了電車。
  • 比亞迪打出王牌,電池更薄、熱穩定性更強,直擊純電車型「痛點」
    每天都有人在網絡上吐槽,歡歡喜喜買回家的車續航並不像官方說的那麼高,一不小心就「缺電」了,根本不敢出遠門。說起目前新能源汽車電池,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三元鋰電池,這也是目前最常見的電池。但是去年,比亞迪的老總王傳福宣布,將要帶來一款「超級磷酸鐵鋰電池」,直擊純電車型「痛點」,這款電池據說將會比目前的電池安全性更好(更薄,熱穩定性更強),能夠有效地保證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