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二款純電動M-NV的上市,東風本田的電動化歷程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嗎?
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車企產銷提升,新能源市場表現強勁,尤其下半年新能源的市場表現。而隨著後期政策利好效應持續釋放,中汽協、華泰證券研究所等機構預測新能源汽車將在2021年邁入高增長時代,並有望成為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至此,東風本田趕在2020年結束前,於廣州車展上推出第二款純電動SUV——M-NV。
業界對M-NV持不同看法
M-NV屬於東風本田自主品牌思銘旗下今年新推出的純電車型,作為東風本田傾力打造的合資自主品牌,憑藉東風本田的銷售渠道和第八代思域的實力,思銘在上市初期月銷破4位數。而隨著第十代思域的上市,思銘產品力欠缺的不斷暴露,市場份額與銷量逐月下滑,甚至造成停產現象。去年末,隨著X-NV的上市,思銘從燃油向新能源轉型。
對於M-NV未來發展前景,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表示:「本田在中國的合資車都是掛的老標,在消費者看來意味著本田技術的移植;但是M-NV這一類的新標可能會使消費者對其產生沒有品牌背書的想法。」在鍾師看來,M-NV採用思銘的標而未掛本田的標,消費者可能不會買帳。如果是掛本田的標,那就意味著本田為其品質和性能背書。
在行業內看來,X-NV就是前車之鑑。據有關數據統計,去年以思銘標上市的東風本田首款純電SUV——X-NV,其自去年末上市後,僅今年6月月銷破千,其他時間月銷均只達到了三位數。
從M-NV市場定位來看,鍾師稱:「如果從小型SUV與15萬級別的價格出發,國產的吉利與比亞迪均是性價比首選,M-NV並不佔優勢。」對此,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也有相同想法,其表示:「目前國內純電動車型以特斯拉和自主品牌為主,合資品牌車型尚未獲得消費者青睞,本田M-NV的銷量不會太理想。」
與上述唱衰的分析師觀點相反,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M-NV產品還是具有比較強的競爭力。張翔表示:「M-NV採用的寧德時代的電池,屏幕符合當下發展趨勢,智能化與百度合作,這些產品都可圈可點,」例如同樣為合資自主的東風啟辰旗下同級別的小型純電動T60EV,在續航裡程不及M-NV的前提下,價格也比M-NV高。而大眾新出的ID.4,雖然裡程比M-NV多了近100公裡,但是價格上也高出10餘萬。
油改電是助力還是累贅?
此外,從市場層面來看,張翔稱華南、華中市場對本田是持認同態度的,故M-NV還是有一定市場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華南市場尤其是廣東省,目前購車人數在全國省份排名第二。但值得注意的是,M-NV未能在一個全新的純電架構下誕生,依舊屬於「油改電」的老套路。
對此,張翔稱能理解這種行為:「本田也是在試探市場,開發全新純電動平臺需要高額的投放,只有新能源電動汽車訂單和需求足夠大,本田才能去開發純電動平臺。」在張翔看來,M-NV能與本田以前車型共享零部件,屬於節省開發費用的做法,而且M-NV還是按照本田的安全標準來做的;並且從目前的合資電動市場來看,不少例如福特、寶馬等合資車企仍保留這種做法。
但任萬付又指出:「現在有純粹的油改電車型,基本上都賣不動。因為油改電車型基本上沒有吸引力,消費者希望純電車型就是為電而生,專門為了沉澱平臺的設計。」從新能源汽車近年發展歷程來看,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分為兩條路,第一條路是油改電道路,而另一條則是加大資金與研發投入,採用全新的平臺,用專屬的純電平臺來製造新的新能源車。
從前幾年的情況來看,眾多車企都採用油改電的做法,例如朗逸EV、高爾夫EV等合資車型,上述車型在油改電盛行時代銷量比較火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銷量逐步下滑。經過幾年的沉澱,近兩年,不少合資車企開始打造純電動新平臺,從新平臺開始生產新純電車型,大眾最近推出全新平臺打造的純電動ID.4;純電平臺打造的車輛優勢顯現,從乘聯會的新能源車型月度銷量排名就能看出與以往的區別。
M-NV未來會重複走X-NV的銷量慘澹老路,還是助力東風本田電動銷量上新臺階,還需等待些時日才能知曉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