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1歲多的萱萱好奇的用牙齒磕一枚舊電池,沒想到電池居然爆炸了,萱萱的嘴巴裡被炸出了一個血窟窿。
家住河南省信陽市的萱萱才1歲7個月,正是對身邊事物好奇的年齡段,總愛模仿家裡大人的行為。臨近新年,爺爺奶奶打年貨買了不少瓜子、糖果之類的東西,30日晚上家裡人正在嗑瓜子閒聊時,只聽見「碰」的一聲響,緊接著身邊獨自玩耍的萱萱大哭起來。爺爺奶奶在萱萱的嘴巴中拿出一個柱狀的東西,已經燒糊,手中還緊緊握著一個電池的殼子。萱萱嘴巴裡血肉模糊,隱約可以看到一個「血洞」。
爺爺奶奶回憶,這節五號電池是剛替換下來的,當時大意了,隨手一放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妥。肯定是萱萱發現了電池,拿著電池學著爺爺奶奶嗑瓜子,把電池放在牙齒上磕的時候發生了意外。
事情發生後,家長趕忙把孩子帶到當地醫院就診,可當地醫療條件有限,醫生無法斷定電池碎片是否被萱萱吞入肚子,灼傷孩子的消化道,導致更為嚴重的傷害,建議立即轉上級醫院進行治療。
醫生正在給萱萱做手術
家人立即驅車把孩子送來了武漢市兒童醫院,當時已經是31日凌晨2時44分,距離事發已經過去了9個小時,醫生立即對孩子進行了相關的胸腹片子、傷口局部CT的檢查,幸運的是孩子只是口腔內有一個大穿孔,穿孔處附近有環繞灼傷面,而胃腸內未見明顯的異物。醫生經過2個小時的手術探查、清創術、縫合術之後,成功處理好孩子口腔中的穿孔。
專家提醒
武漢市兒童醫院周啟星主任醫師說,因電池爆炸導致的意外傷害病例不多見,幼兒沒有辨識能力,正處於對什麼東西都好奇的年齡,總是對大人的行為有樣學樣,家長應該特別警惕,讓孩子玩適合自己年齡段的玩具,類似於電池、吸鐵石這類東西都是十分危險的,不應該讓孩子玩耍。
如若孩子遭到意外,尤其是被電池這類東西灼傷,需特別注意。首先需要穩定孩子的情緒,將附著於身上的相關化學品去除,避免對傷口帶來更嚴重的傷害;其次,安撫小孩,不要觸碰傷口。口部尤其需要注意,儘量避免孩子咽下化學品,對消化道造成傷害。在進行完簡單的處理之後,需第一時間帶孩子送往相關有條件醫治的專科醫院就診,避免因延誤治療對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現在,各大中小學已放假,孩子放假在家,是意外創傷的高發期,尤其是春節假期,大家走親訪友,外出聚餐活動也比較多,對孩子的關注度可能減少,一不留神就可能發生兒童意外傷害。
摔落傷:抱孩子時動作慢一點
可愛的寶寶總是聚會時的焦點,尤其是一兩歲的小娃娃,親戚朋友聚會時,大家都想搶著抱抱。但就是這樣習以為常的行為,卻可能給孩子帶來致命的傷害。
專家提醒
大家在抱孩子的時候,還是要小心一點,動作慢一點,如果孩子不願意不要硬抱,尤其是不能讓孩子去抱小寶寶。
墜落傷:別將孩子獨自留在家
孩子放假了,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這時候大人看管不當,也是高空墜落傷發生的高峰期。
專家提醒
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能將他獨自留在家裡,即便當時他正在睡覺。孩子隨時可能醒來,一旦他醒來找不到大人,心裡會非常恐懼,會到處找地方出去,門打不開就去找窗戶,小孩子缺乏判斷能力,從窗口爬出去,就會發生高空墜落傷。
車禍傷:孩子坐車應坐安全座椅
過年了,家長帶著孩子走親訪友,出行的機會增多,此時還要注意預防車禍傷害。
專家提醒
就算在市區四五十碼的速度行駛,一旦發生碰撞,家長也是抱不住孩子的,所以要給孩子配安全座椅。家長千萬不能讓孩子坐在副駕駛座位上,否則一旦發生碰撞,容易產生很嚴重的後果。
健身器械傷:孩子玩健身器要有人看管
現在,一些條件好的家庭會在家裡配備跑步機,很多小區裡也會配備健身設施,小孩子好奇,就爬上去玩,如果沒有家長的看管,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
專家提醒
小孩子個子小自我保護能力弱,這些健身器械並不適合他們玩,很容易發生骨折等意外傷害,家長應避免讓孩子玩這些健身器械,如果要玩,一定要有人在一旁看管。
燒燙傷:防止被熱水、熱湯和飲料等燙傷
冬天喝熱水、熱湯、飲料等,孩子坐桌邊,不小心倒翻的話,很容易從孩子的脖子裡灌下去。1—3歲年齡段兒童是燒燙傷主要人群,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對一切都很好奇,對危險也沒有概念。但孩子的皮膚比較嬌嫩,而且免疫力又比較弱,一旦燙傷,受傷的程度就會比成人嚴重得多。
專家提醒
大冬天的還要防止寶寶低溫燙傷。比如用熱水袋給小寶寶取暖,孩子皮膚嬌嫩,且沒有「反抗」能力,很容易燙傷。
氣管異物:不要給小孩吃瓜子、杏仁和果凍等
春節期間比較容易接觸到的「危險品」有果凍、杏仁、瓜子、花生米等。異物嗆入氣管,孩子多會嗆咳、憋氣、呼吸困難、面色青紫,嚴重者窒息危及生命。所以,這些「危險品」不要給3歲以下的孩子吃,也要提醒孩子叔嬸、阿姨、舅媽們,手下留情。
專家提醒
萬一發生食物嗆入氣管,家長應保持鎮靜,讓孩子不要哭鬧,以免加重症狀。然後把孩子頭朝下橫抱,讓上身低於臀部,再在背部用力拍擊,幫助孩子把異物咳出。如異物仍不能吐出,應速將孩子送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