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每天都會接診不少
因為意外傷害來院的孩子
比如車禍傷、消化道異物、
氣管異物、誤服、燙傷等等
在過年期間該如何避免
孩子發生意外傷害呢
一旦發生意外傷害
如何處理才能做到最小傷害呢
各位寶爸寶媽,這裡列舉三個
常見的意外傷害,請您務必要記住
遇到問題的正確處理方法。
氣管異物
在生活中,氣管異物常發生於5歲以下(尤其是1-3歲)的兒童,這是因為兒童的咀嚼功能尚未發育完善,不能將花生米、瓜子等食物咬碎,在吞咽的時候容易將異物誤咽到氣管或支氣管中。另外,在兒童玩耍、遊戲和哭鬧時,嘴中的小石子、鐵釘、筆帽和瓜子等也會被嗆到氣管中,將兒童的氣管堵塞。但是有一些家長並不了解這些,為了哄哭鬧的兒童,常會把糖塊等食物餵給兒童,這樣極易造成食物被大聲哭鬧的氣流帶到氣管內,堵塞窒息,危及患兒生命。異物進入氣管後,除了會堵塞氣道外,也可能劃傷氣道,使氣管與支氣管黏膜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如果異物長時間堵塞氣管,還可引起肺氣腫、肺不張、肺炎,甚至肺膿腫。如果異物較大將氣管完全堵塞,病兒常會表現如下症狀:憋氣、呼吸困難、缺氧、窒息症狀。
發生上述症狀,家長們不要盲目著急,及時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將孩子氣管內異物排出,及時撥打120儘快將孩子送往醫院急救,以免延誤診治時機。
下面我們具體介紹一下海姆立克急救法:
什麼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是美國的海姆立克醫生於1974年發明的,它是一種運用於氣道異物阻塞的快速急救手法。利用拳頭衝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突然的衝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帶有衝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道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道的食物硬塊等異物推出,解除窒息,使人獲救。因此,國內又將「海姆立克」急救法叫作「腹部衝擊法」。
01
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手法:
首先,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後,前腳置於患者雙腳間成弓步狀,用手將患者背部輕輕向前推,使患者處於前傾位,頭部略低,嘴要張開,有利於氣道異物被排出。
其次,施救者將一隻手握拳,以大拇指與示指側對準患者肚臍上約兩橫指的腹部,注意不要接近胸骨最下面的骨骼處。另一手置於握拳手的小指側並握緊,雙手急速衝擊性地、向後上方(患者的枕部)壓迫其腹部1~5下,反覆有節奏地進行,以形成氣流把異物衝出。
最後,如果自己是受害者,孤立無援,自救手法如下:一手握拳,另一手抱拳,雙手快速衝擊性地、向後上方壓擠自己的腹部,反覆有節奏地進行。或彎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物體上(如桌子邊緣、椅背、扶手欄杆等),以物體邊緣壓擠上腹部,快速向上衝擊。重複之,直至異物排出。
02
兒童「海姆立克」急救法:
如果是兒童(1歲~8歲)發生氣道異物阻塞,其實施「海姆立克」法的要領與成年人相同,如果兒童身材小,成人施救時需要坐、跪在兒童身後。
03
嬰兒氣道異物阻塞急救法:
若是1歲以下之嬰兒發生氣道異物阻塞,則不可做「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免傷及腹腔內器官,應改為拍背壓胸法。
(1)拍背法:先讓嬰兒趴在大人前臂,並倚靠在操作者的大腿上,頭部放低,低於胸部,在其背部兩肩胛骨間拍背1~5次。
(2)壓胸法:拍背法無效時再將嬰兒翻過來,臉朝上,在嬰兒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壓胸1~5次。重複拍背和壓胸動作直到氣道異物吐出。切忌將嬰兒雙腳抓起倒吊拍打背部,這樣做會增加嬰兒頸椎受傷的危險。
消化道異物
小兒消化道異物多見於偶然誤吞異物或者吃了不能消化的食物導致。幼兒、兒童特別喜歡把玩具和身邊的各種東西放入嘴裡,很容易導致異物吞入消化道內,所以小兒消化道異物的發生率比成人多見。一般吞入的消化道異物可以通過食管進入胃,通過消化道24~48小時內排出體外,如果吞入的異物停滯不能排出消化道,可以導致部分性或完全性腸梗阻可能;如果是比較尖銳的異物(如棗核、縫衣針等)可以引起消化道的出血、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當孩子吞入異物後,應儘早去醫院就診,根據醫生檢查情況給予觀察或相應治療。
誤食
小朋友對每一種食物和新鮮的東西十分的好奇,會用眼睛,嘴巴和手去感知他。最常見的就是小朋友把所能抓到的東西都往嘴裡塞,比如藥物。當我們發現孩子可能誤服了各種有風險的東西之後,我們怎麼去處理呢?
發現孩子誤食後,家長們要冷靜下來,不要驚慌,更不要打罵孩子,因為孩子哭鬧,不僅拖延救護時間,還可能引起誤吸等意外情況,一定要耐心安慰仔細詢問,以便積極對症處理。將孩子可能吞服的物質帶給醫生,如果是藥物,請一併攜帶說明書,幫醫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相應的解毒的辦法。
注意事項
1、過節期間加!強!看!護!
2、嬰幼兒進食時,應避免哭鬧、嬉笑,看護人不要驚嚇或打罵孩子,防止食物吸入氣道。
3、告知兒童避免把塑料筆帽、小塊玩具等小物件放入口和鼻中玩耍,以免誤吸入氣道。
4、危險物品、有毒物品提前存放到安全位置,以免孩子受到傷害。
5、當孩子發生意外時,家長千萬勿驚慌,及時選擇正確的急救法採取急救措施,同時撥打120儘快送往醫院急救,以免延誤診治時機。
排版:明明
審核:小思
END
喜歡本篇內容請給我們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