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生物倫理學家宣稱,隨著技術發展,未來的電腦或許能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儲存或刪除你的思想。
在一項新研究中,兩位生物倫理學家表示,連接大腦的「交感神經科技」(neurotechnology)有可能發展到非常先進的程度,並且大規模應用,從而很容易成為黑客的目標。入侵者可能會不經授權地進入大腦,監控甚至刪除用戶的思想。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闡述了這一令人震驚的預測,指出交感神經科技的發展或許有一天會破壞我們的思想隱私權。因此,他們提出應該制定新的人權法律,以應對大腦科技的飛速發展,保護人們的「思想自由」不被剝奪。
▲兩位生物倫理學家表示,連接大腦的「交感神經科技」(neurotechnology)有可能發展到非常先進的地步,並且大規模應用,從而很容易成為黑客的目標。
研究者還具體闡述了4種新的權利法律,包括認知自由權、思想隱私權、保持思想完整的權利,以及保持心理上連續的權利。他們認為有關這4種權利的法律應該在不久的將來制定出來,以保護人們免受侵害。
「思想被認為是個人自由和自我決定最後的避難所,但神經工程、大腦成像和交感神經科技的發展使思想的自由面臨威脅,」論文第一作者、瑞士巴塞爾大學生物醫學倫理研究所的博士生Marcello Ienca說,「我們所提議的法律將賦予人們拒絕強制性和侵入性交感神經科技的權力,保護交感神經科技所採集數據的隱私權,保護人們在生理和心理上免受交感神經科技濫用所導致的損傷。」
交感神經科技的發展,包括先進的大腦成像技術和人機界面的發展,已經使這些技術從臨床應用轉移到消費領域。儘管這些技術可能給個人和社會帶來好處,但也存在技術被濫用或誤用的風險。研究者表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將對人類的個人自由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
「大腦成像技術發展很快,已經有人在討論該技術在刑事法庭上的合法性問題,比如能否作為評估刑事責任,甚至是再次犯罪風險的工具,」論文共同作者羅伯託·安多諾(Roberto Andorno)解釋道,「商業公司正利用大腦成像進行『神經營銷』,以了解消費者的行為,並誘使消費者做出想要的反應。此外還有諸如『大腦解碼器』等工具,能將大腦成像數據變成圖像、文本或聲音。所有這些都可能對個人自由造成威脅,我們正是希望通過4種權利法律來解決這一問題。」
論文作者解釋稱,「交感神經科技」也在不斷改進,並將成為司空見慣的事物,但它們被黑客入侵的風險不容小視,可能有第三方會藉此「竊聽」人們的思想。
▲研究人員指出交感神經科技的發展或許有一天會破壞我們的思想隱私權,因此應該制定新的人權法律,以應對大腦科技的飛速發展,保護人們的「思想自由」不被剝奪。
在未來,如果該技術受到第三方的攻擊,受人機界面控制的消費者可能會遭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從倫理學和法律的角度,這些技術和設備所產生的數據應該如何保存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我們提議,為了應對不斷產生的交感神經科技可能性,保持思想完整性的權利不應當只確保免受精神疾病或創傷痛苦的傷害,而且要防止個人在使用交感神經科技時免受未授權入侵的傷害,特別是當這種入侵會造成用戶在肉體和精神上受到損害的時候,」論文作者寫道,「思想隱私權是神經特異性的隱私權,能防止個人的隱私或敏感信息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被收集、儲存、使用甚至是以數字形式刪除。」
目前國際上的人權法律並未特別提到神經科學的問題,儘管生物醫學領域已經與法律聯繫越來越緊,比如有關人類遺傳數據的問題。針對所謂的「基因革命」,論文作者指出,不斷發展的「神經革命」將促使人類改寫相關的人權法律,甚至催生出新的法律條文。
「科幻小說能讓我們了解很多技術帶來的潛在威脅,」Marcello Ienca補充道,「交感神經科技在一些著名的故事裡都有提及,有些部分已經成為現實,另一些則不斷接近,或者以軍事或商業原型機的形式存在。我們需要做好準備,應對這些技術可能對我們個人自由帶來的衝擊。」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