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觀察丨「黑色星期五」掀線上大戰,美式消費主義改頭換面

2020-12-03 央視新聞

當地時間11月27日,美國迎來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黑色星期五」,以往隨處可見的搶購大軍很少出現,相反的是,各大商家正在網際網路上各顯神通,希望扭轉消費者的購物模式。過去一個世紀中定義了美國的消費主義,如今正在改頭換面,轉變為從「路邊提貨」到「遠程試用」的新業態組合。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如今日益凸顯的消費模式變革,很有可能是長期性的,而非曇花一現,新冠肺炎疫情不過是個催化劑罷了。

「黑色星期五」改頭換面

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是十分不同尋常的。在美國各州的大商場,很少看到以往壯觀的人潮大軍,工作人員比顧客還多,停車場也是空空如也,完全看不出消費狂歡的跡象。

根據過去的經驗,「黑色星期五」一般標誌著美國人開啟「大採購模式」,一系列商家活動,會持續到年底前後,放眼望去,滿大街都是大量的打折信息,到處都能看到起早摸黑的人,只為不錯過優惠產品。但在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幾近失控,消費者不敢去商場,零售商也沒動力像往年那樣提早開門,而把心思更多放在了在線促銷上。

近來多有分析顯示,美國約有一半的消費者對節日期間的實體店購物感到焦慮,將有高達六至七成的消費者選擇線上購物,導致零售業態發生巨大變化,包括免費送貨越來越流行,令亞馬遜等平臺的會員服務越來越吃香,以及更多「路邊提貨」服務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店家會將商品直接送到消費者車上,甚至還有各式各樣的視頻展示功能,商店員工紛紛與顧客進行虛擬聯繫,有些人還會充當模特,向顧客展示新鞋和夾克。

當然,沒有分析師敢斷言商家放棄了傳統的「黑色星期五」,包括某些百思買和沃爾瑪等商場在內,凌晨開始營業的傳統並未消失,只是顧客都被要求佩戴口罩,或者在店員的指引下,在商場入口有序排隊領取購物車。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感嘆「味道變了」,沒有了以往的購物季狂歡之感。更多分析人士則稱,隨著線上消費越來越普及,特別是商家對於線上經營的投入越來越大,即便疫情過去,未來「黑色星期五」的傳統味道也會越來越弱。

彭博社分析稱,「黑色星期五」曾經是美國的終極購物日,而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時代,消費者基本上都避開了商場,而湧向了網絡。這對假日季節的整體銷售意味著什麼,還有待數據支撐,但越來越明顯的是,這種流行病只是加速了美國消費傳統的弱化,那些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定義了美國的消費主義,如今正在改頭換面。

△彭博社稱,疫情改變了「黑色星期五」,預示著零售業的未來

在線消費或創紀錄

不少行業分析師指出,如今零售商正在「壓力測試」新的網絡選項,它們都在評估,如果在一年中最繁忙和最關鍵的購物季大舉投入在線資源,將會產生何種效果。今年各大品牌還延長了促銷活動的時間,許多促銷活動從10月就已開始,倘若各大品牌能夠在疫情期間創造亮麗的第四季度業績,就很難再看到它們重走老路。所以說,許多零售業態的變化不會是一次性的,而可能是永久性的,對於商業分析來說,最重要的是等待數據的出爐。

「黑色星期五變成了黑色11月,現在是黑色10月和黑色11月。」諮詢公司Retail Prophet的創始人道格·史蒂芬斯說,「很快,我們就會看到一個黑色季度。」

截至11月27日傍晚,「黑色星期五」前後的零售業績,比市場預期的稍弱。根據Adobe Analytics的數據,11月26日美國的在線消費規模比預期低了近10億美元,但不少分析師指出,這是因為美國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早地投入到了消費季中。零售諮詢公司Customer Growth Partners總裁克雷格·詹森預計,由於儲蓄率的提高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今年假日季的消費規模仍將超過去年。

事實上,許多業內人士都預計,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及其後的聖誕購物季,在線消費可能創下紀錄。如Adobe Digital Insights分析師泰勒·施萊納就表示,預計「黑色星期五」的網絡銷售額將達89億至106億美元,而整個聖誕季的網絡銷售額將達1890億美元,超過往年的水平。

而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更是提早幾個月就已為繁忙的購物季做好準備。亞馬遜發言人凱特·斯卡帕就稱:「今年網上購物的顧客比以往要多,通常黑色星期五和網購星期一是我們最忙的時間,所以我們預計今年會更忙,而我們也完全準備好了,已經增加了工作人員。」當然,其他電商平臺也在蠢蠢欲動,希望從亞馬遜口中分一杯羹。

具體到各大零售商,紛紛各顯神通力拼在線折扣和服務。據CNBC報導,各大零售商普遍將最大幅度的折扣放到了網上,並從實體店中「雪藏」了部分王牌商品。以沃爾瑪為例,這家零售巨頭將「黑色星期五」分為各自獨立的活動,並試圖通過鼓勵在線購物,淡化實體店的重要性。很多消費者已經注意到,一些流行的節日禮物,如今根本不會在實體店出售,例如電子遊戲機PlayStation 5和XBox Series X都基本只在網上銷售,其他大量科技相關商品也僅限於數字交易。

在百思買,電子遊戲機也基本只在線上銷售,此舉正是為了壓縮實體店的人流。而塔吉特百貨也在想辦法讓顧客無需出門,在這個假日消費季,它將專門用於路邊服務的車位數量增加了一倍,這樣顧客就可以在網上買到優惠商品,不用走進店內就能取回。可以說,今年幾乎每個零售商都改變了假日銷售方式,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激發一種截然不同的消費行為。

△CNBC稱,零售商將最大幅度的折扣放到了網上

電商巨頭面臨爭議

目前看來,儘管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急劇上升,上百萬人仍然失業,但這段時期的消費衝動確實不應被低估,而且在人與人隔絕的情況下,一些美國人可能會通過贈送禮物來尋找額外的慰藉。此外,許多仍有工作的人今年的存款反而更多了,因此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支配。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人們一直花錢的地方,或許可以很好地說明他們的假日支出將流向何方。美國商務部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個人支出較9月上升0.5%,好於經濟學家預計的上升0.3%。具體來看,耐用品支出較2月增長15.2%。耐用品包括汽車甚至是遊戲機等使用時間較長的物品,而受食品消費的推動,非耐用品支出增長了4%。

《華爾街日報》認為,在節假日,耐用品支出可能會繼續表現良好,因為人們會在禮物上花錢,讓待在家裡的日子好過一些。但其中一些支出可能已被提前。比如,不出門的日子裡,一些家庭可能已經買了新的電視機。與此同時,服務支出可能會繼續受打擊,今年家庭外出看電影或送spa禮品券似乎不會那麼受歡迎。

當然,也有人質疑說,作為「利益共同體」的電商平臺和相關分析師,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誇大了今年的網購效應。比方說,儘管「黑色星期五」當天自稱爆單的賣家多了起來,但也有不少賣家表示,自己只是「陪太子讀書」,當天的銷量跟平時沒有區別,整體表現要比去年差。

此外,一些電商平臺從業者的示威活動,也為今年的網購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多家媒體報導,亞馬遜的一些倉庫工人在「黑色星期五」進行了罷工和抗議活動,這些示威活動不僅局限於美國,還波及英國、墨西哥、巴西、印度、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

根據組織者的說法,這次示威活動旨在要求亞馬遜尊重工人權利,停止規避稅法,並承諾提高環境標準。不少抗議者還稱,新冠疫情期間亞馬遜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創始人貝佐斯還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積累了2000億美元財富的人,但這些成績是建立在基層員工,特別是倉庫工人的健康安全之上的,因此亞馬遜必須回饋幫助其一飛沖天的那些人,而不是光顧著在購物季繼續鞭策員工幫它賺大錢。(央視記者 顧鄉)

(編輯 金律成)

相關焦點

  • 「黑色星期五」掀線上大戰,美式消費主義改頭換面
    來源:央視網當地時間11月27日,美國迎來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黑色星期五」,以往隨處可見的搶購大軍很少出現,相反的是,各大商家正在網際網路上各顯神通,希望扭轉消費者的購物模式。過去一個世紀中定義了美國的消費主義,如今正在改頭換面,轉變為從「路邊提貨」到「遠程試用」的新業態組合。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如今日益凸顯的消費模式變革,很有可能是長期性的,而非曇花一現,新冠肺炎疫情不過是個催化劑罷了。
  • 感染者超1335萬,美國終於迎來一大好消息,消費主義或將改頭換面
    當地時間11月27日,美國迎來了一個不一樣的「黑色星期五」。從感恩節之後開始,以往的「黑色星期五」隨處可見搶購大軍。但今年人們的搶購模式開始從線下轉為線上,各商家通過網際網路從線下的「大採購模式」轉變成「遠程試用」,以此試圖扭轉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分析師認為,這種消費模式的改變很可能是長期性的,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這種模式將快速成長。
  • 什麼是「黑色星期五」?
    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美國的商場一般以紅筆記錄赤字,以黑筆記錄盈利,而感恩節後的這個星期五,人們瘋狂搶購使得商場利潤大增,因此被商家們稱作"黑色星期五"。  今年的感恩節是11月26日,第二天就是黑色星期五!緊接著是網絡星期一、聖誕節、元旦等節日。
  • 從投資的眼光看「黑色星期五」,有啥不一樣?
    黑色星期五 VS 雙十一其實從本質上來看,這兩個節日都是商家為了促銷進行的營銷策略,但是兩者的誕生背景和渠道不盡相同。差異一:誕生背景中國的「雙11」購物節原本只是光棍節,但經過多年的概念轉換,它已變為購物節的代名詞;而美國的黑色星期五原本就誕生於消費,可謂是如假包換的「促銷節」。
  • 為什麼星期五是黑色的?黑色星期五的由來
    黑色星期五由來已久,它既有宗教的寓意,也有與之相對應的歷史事件。在基督教中,星期五是耶穌殉難日,加上13這個不吉利的數字,註定了會是一個倒黴日,因此13號的星期五被稱為黑色星期五。在歷史事件中,諸如聖殿騎士團解散、1869年美國金融市場大瀉等也發生在黑色星期五。有一些西方史學家認為挪威神話是人們對13這個數字產生恐懼的源頭。相傳挪威的十二位神明在天堂瓦爾哈拉殿堂舉行宴會,他們沒有邀請邪神洛基。沒想到邪神洛基不告而來,成為宴會上的第十三位神明。
  • 【黑五戰報】洋碼頭「黑色星期五」:直播間人均消費1836元
    11月20日0點,洋碼頭黑色星期五「全球掃貨季」正式引爆,截至11月24日,在短短4天時間裡洋碼頭就舉辦了1742場直播,整個直播過程讓中國消費者不出國門就可以輕鬆、可靠、身臨其境地進行「海淘」。據不完全統計,參與2020年洋碼頭黑色星期五「全球掃貨季」線上海淘的國內消費者涵蓋600多個城市,直播間人均消費達到了1836元。
  • 2020年英國黑色星期五超詳細打折攻略
    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即將到來英國的購物狂歡節開啟!最近國內的雙十一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很多在英國的同學是不是感到很遺憾,畢竟國際物流運輸費用太高,只能錯過優惠。可是紀堂君要告訴你,並不是!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指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是美國感恩節之後的星期五的非正式名稱,這個詞在最近幾十年才被廣泛使用。由於這一天是感恩節(11月第四個星期四)後開業的第一天。再加上人們通常由此開始聖誕節大採購,很多商店都會顧客盈門從而有大額進帳。
  • 為什麼叫黑色星期五?
    分享一些老少鹹宜都感恩節腦筋急轉彎(braintwists/ brain teaser): 過了感恩節就是黑色星期五後來才知道,叫黑色是因為美國一般以紅筆記錄赤字,黑筆記錄盈利,所以英語裡in the red是負債的意思,in the black則表示盈餘.而感恩節後就進入西方最重要的聖誕假期,所謂過了臘八就是年,所以感恩節後這個星期五就成了人們瘋狂屯年貨(shopping spree)的最佳契機.搶購使得商場利潤大增,一片黑色入帳,這也就是黑色星期五的由來。
  • 【哈普英語課堂】為什麼叫「黑色」星期五?
    經歷過「雙十一」的網上「廝殺」那你見識過國外火藥味十足的線下大促
  • 11月24日美國黑色星期五購物節有哪些歷史和習俗?
    11月24日是美國"黑色星期五"購物促銷日,2017年美國冬季購物季的大幕也隨之拉開。"黑色星期五"前一天的感恩節有哪些歷史和習俗?今年"黑色星期五"有哪些消費購物新趨勢?能否形成共振態勢?央廣《王冠紅人館》為您深度解析"黑色星期五"開啟美國購物季背後的那些事兒。  11月24日,人們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梅西百貨公司購物。
  • 消費主義的錯誤歸因,你的焦慮來自哪裡?
    圖片來源@unsplash文丨陳根大數據時代來臨,導致資訊越來越多,信息更新越來越快。媒體裹挾流量製造的信息一邊宣召著後工業時代的偉大口號,鼓吹精緻生活,提倡活出個性,起鬨花式炫富;一邊又以階級固化、消費降級、拼爹時代等世情判斷布局著大眾的不安。於是,焦慮就產生了。
  • 誰製造的「消費主義」?
    從物質匱乏到消費狂歡,人們憎恨消費,又熱愛消費,被綁架上一輛後現代的馬車裡,滾滾向前。馬雲說,每晚有1700萬人逛淘寶,但什麼都不買,不知道他們在幹啥。前有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後有500元買一杯茶顏悅色,消費仿佛不再是它本身的含義,開始變得複雜多樣與撲所迷離。當消費變成消費主義,中國人也經歷了一場百年巨變。
  • 不再稱呼「黑色星期五」 美各商家積極推出替代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月26日報導,在美國,傳統的「黑色星期五」是標誌節日購物季的開始。但「黑色星期五」如今顯然名不副實,到了該換個新名稱的時候,因為這一天已不再是購物季開打的最重要一天。購物季近年來出現許多新名,很多商家也在思考叫什麼更貼切。
  • 消費主義是與非
    「消費主義是現代歷史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歷史上的消費主義》一書開頭,美國學者彼得·N·斯特恩斯便做出了這樣的斷言。根據他的定義,消費主義意味著這樣一種觀念:人生目標與獲取商品是緊密關聯的,縱使這些商品並非生存所需,也不是為了傳統意義上的炫耀需求。
  • GMG開啟黑色星期五促銷大戰 《DOOM:永恆》史低59元
    玩家可以進入小綠人黑色星期五主頁立即開搶。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共6頁提示:支持鍵盤「← →」鍵翻頁
  • 「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五」?
    股市一直流傳「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五」的「傳言」,是真是假?一般的散戶並沒有好的「工具」、「方法」進行統計、測試。今後「芳華講交易」會幫助交易者朋友們,利用專業機構的「程式化工具」進行統計測試,用數據和事實說話,破除交易市場上的各種「流言蜚語」!今日是第一篇!關於股市周一到周五的漲跌「規律」(概率統計)!
  • 《黑色星期五》和《黑色星期天》哪個是世界三大禁曲之一?
    黑色星期五由來: 黑色星期五源於西方的宗教信仰。因為有很多的西方人忌諱「13」,原因是,按照迷信的說法,只要到每月的13日這一天,12個巫婆都要舉行狂歡夜會,第13個魔鬼撒旦就會在夜會高潮時出現,給人們帶來災難。因此,西方人不僅忌諱「13」日,也忌諱有「13」數字。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許多樓房都沒有第13層。
  • 「黑五」到「線上周」:疫情使美國消費者行為正發生50年來最大轉變
    人民網舊金山12月2日電(鄧圩 葉穎)說起美國的「黑色星期五」,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畫面是:店門前的長龍,以及尖叫著衝進商店瘋狂搶購的人群。這是往年美國「黑色星期五」的經典開場。但在今年,這樣的場景已經看不到了。「黑色星期五」是感恩節的第二天,各大商場都會推出大量的打折和優惠活動,標誌著年底打折季的開始。
  • 《艾爾之光》黑色星期五活動
    5月13日開啟黑色星期五活動,一件套等豐厚獎勵等你拿,快來參與吧!活動時間:2016年5月13日10:00-5月16日10:00活動一:黑色星期五活動內容:1、活動期間內,13級以上玩家在線13分鐘,可獲得Black傑森面具(1日)1個、傑森一件套(1日)寶箱1個、傑森的日記(猜忌)1個。
  • 在線青少兒英語產業報告:家長偏愛美式口音 北美外教受歡迎
    外教的口音也是家長選擇在線英語教育平臺的一大考慮因素,超過六成家長更傾向於選擇北美外教,希望讓孩子習得純正的美式發音。網際網路不僅為中國家庭帶來優質豐富的外教資源,也節省了大量接送時間,因此家長更傾向於為青少兒選擇線上學習,預計2019年青少兒英語在線滲透率將超過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