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者超1335萬,美國終於迎來一大好消息,消費主義或將改頭換面

2020-12-03 988國際觀察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雖然美國沒有像其他國家實行嚴格的封城措施,也沒有進行簡單的防控工作,但在確診病例超1335萬,死亡病例超26.6萬時,美國人的生活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當地時間11月27日,美國迎來了一個不一樣的「黑色星期五」。

從感恩節之後開始,以往的「黑色星期五」隨處可見搶購大軍。但今年人們的搶購模式開始從線下轉為線上,各商家通過網際網路從線下的「大採購模式」轉變成「遠程試用」,以此試圖扭轉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分析師認為,這種消費模式的改變很可能是長期性的,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這種模式將快速成長。

「黑色星期五」非同尋常

美國「黑色星期五」的「大採購模式」一般會持續到年底,到處都能看到打折促銷的廣告信息,很多人都會起早摸黑去挑選優惠產品。然而今年的「黑色星期五」顯得格外蕭條,美國各州的商場裡已經看不到人來人往的購物者,相反,工作人員顯得比顧客還要多。受疫情的影響,消費者不敢前往商場購物,於是美國商家花心思進行在線促銷。

分析顯示,有高達六到七成的消費者選擇在線購物,整個零售行業也在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隨著線上購物的增加,很多商家為客戶進行免費送貨,還有的是進行「路邊提貨」。

當然,還有很多商家並沒有放棄傳統的「黑色星期五」,凌晨營業的傳統也在繼續進行,與往年相比,顧客們紛紛戴上了口罩,在店員的引導下有序排隊購買。雖然傳統模式還在,但很多人還是感覺不一樣了,沒有購物季的狂歡感覺。

在線消費營業額或創紀錄

分析師認為,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在線促銷活動可能會時間更長,很多商家的促銷活動從10月就已經開始,如果在第四季度的業績相比更高,那麼商家將不會再選擇傳統的促銷模式,屆時「黑色星期五」可能會變成「黑色10月」和「黑色11月」,甚至將是一個黑色季度。如今有更多的商業巨頭正在為購物季做準備,傳統的假日銷售模式改變,激發了人們的另一種消費行為。

電商巨頭變革引爭議

疫情之下的美國,人們的交流方式也在發生改變,以往親自登門拜訪的習慣逐漸減少,轉而通過贈送禮物來表達對對方的問候和關切。很多有工作的人今年的存款相比往年增加了很多。此外,美國旅遊人數也大幅減少,人們的支出反而大部分放在購買禮物,置辦家電、遊戲機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

雖然一些商家「黑色星期五」帶來的爆單量增加,但部分商家認為是在「陪太子讀書」,甚至只是在賠本賺吆喝。不僅是一些商家不願意改變,一些商家的倉庫工人也發起反抗。他們認為,疫情期間商家賺得的收益是建立在基礎員工尤其是倉庫工人的健康安全之上,因此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回饋這些員工,而不是在購物狂歡季繼續壓榨員工。

新冠肺炎加速了傳統消費方式的改變,美國的消費主義正在改頭換面,「黑色星期五」轉變成「黑色11月」成為時代發展的趨勢。

相關焦點

  • 北美觀察丨「黑色星期五」掀線上大戰,美式消費主義改頭換面
    當地時間11月27日,美國迎來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黑色星期五」,以往隨處可見的搶購大軍很少出現,相反的是,各大商家正在網際網路上各顯神通,希望扭轉消費者的購物模式。過去一個世紀中定義了美國的消費主義,如今正在改頭換面,轉變為從「路邊提貨」到「遠程試用」的新業態組合。
  • 「黑色星期五」掀線上大戰,美式消費主義改頭換面
    來源:央視網當地時間11月27日,美國迎來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黑色星期五」,以往隨處可見的搶購大軍很少出現,相反的是,各大商家正在網際網路上各顯神通,希望扭轉消費者的購物模式。過去一個世紀中定義了美國的消費主義,如今正在改頭換面,轉變為從「路邊提貨」到「遠程試用」的新業態組合。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如今日益凸顯的消費模式變革,很有可能是長期性的,而非曇花一現,新冠肺炎疫情不過是個催化劑罷了。
  • 新年伊始,樸槿惠迎來兩大好消息
    2021年新年剛剛開始,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就迎來了兩大好消息。第一,韓國前總理、韓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洛淵提議特赦樸槿惠,理由是特赦樸槿惠有利於保證國民團結。韓聯社1月1日發布報導稱,李洛淵就特赦樸槿惠一事已經鬆口,並且已經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協商,正在考慮特赦樸槿惠的事宜。文在寅作為樸槿惠曾經的手下敗將,一直把樸槿惠當作死敵,樸槿惠從2017年3月底進入拘留所以來,已經在拘留所呆了三年多了。這期間,文在寅進行了多次特赦,但樸槿惠都被排除在外。
  • 美國消費主義文化如何獲得活力
    當時美國不但擁有最具商業價值的大眾市場,且創造出不斷變化的時尚、不斷創新的概念。  美國時尚界最具轟動效應的創新,就是將巴黎首創的私密時裝秀引入大眾市場。百貨商店、時尚品牌的旗艦店會定期舉辦面向大眾或會員的時尚走秀,用最具渲染效應的方式將新品推銷給顧客。
  • 誰製造的「消費主義」?
    等氣勢雄渾地鋪墊完,終於進入主題,開始兜售自家產品:「艾羅者,美國浡爾基尼亞之產也,亦即四十年前之醫學博士也。幼操懸壺術於美京,長遊歐亞各國,精新舊醫理,生平制有得意靈藥四十餘種,其中以補腦汁最著……於是乎餘欲借外人學力補我不足之思想,由此而起,力勸博士將補腦汁輸入中國銷售。」這段介紹是不是有種很熟悉的感覺?今天的電視廣告用的還是這個套路。
  • 消費主義是與非
    比如在美國,在一場慘烈的金融危機和幾場耗資巨大、代價高昂的戰爭之後,政治家並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號召民眾勒緊褲帶共度時艱,而是呼籲繼續增加消費,並視之為挽救經濟使之走出衰退的唯一方式。世界史上充斥著各種對消費的痛斥,但今天,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消費都是一個正面的詞彙。
  • 2020年樓市迎來大好消息!黃奇帆表示:房價大漲時代已經結束
    2020年樓市迎來大好消息!黃奇帆表示:房價大漲時代已經結束 推薦語:在過去的20年間,我國的房地產發展速度非常迅速,高速發展的房地產帶動了我國經濟得到了「騰飛」,但是一方面卻也使得房價變得越來越高,使得買房成為了普通工薪階層生活的一大難題。
  • 這屆年輕人不講武德,舊消費主義社會性死亡
    當數字一代成為消費主力,鼓吹消費、追求浮華、炫富的舊消費主義,迎來了密集崩塌的至暗時刻:鼓勵透支實現美好生活的地鐵廣告曇花一現,追求浮華的上海名媛被無情嘲諷,在線炫富的「凡學」成為網民調侃對象……某種程度上,這也意味著,舊消費主義的社會性死亡。
  • 消費主義在中國是如何崛起的
    署名為穀雨(1993)的記者在《看不懂的「消費之謎」》一文中就對公款消費以及新生富豪到底該如何消費進行了探討,但此時的消費主義在深度和廣度上都無法與1997年之後相匹敵。1997年之後,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經濟受到嚴峻挑戰。這與新中國一貫奉行的「趕超型現代化」戰略以及GDP增長為取向的經濟政策不無關係。
  • 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原標題: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通過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滲透,給理性適度的消費觀念造成巨大衝擊。消費主義思潮不斷蔓延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 個體一旦掉進消費主義陷阱,從觀念到行為都將超出理性範圍 消費主義是一種崇尚和追求過度的佔有和消費作為滿足自我和人生目標的價值取向。
  • 2020不確定性增強白領儲蓄意識 超六成抵制消費主義
    報告:2020不確定性增強白領儲蓄意識 超六成抵制消費主義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 馬秀秀)智聯招聘14日在北京發布《2020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強了白領們的儲蓄意識,白領存款餘額增加,「負債者聯盟」佔比減少;超六成白領抵制消費主義,約有六成白領進行理財。
  • 美學者:飛速崛起的中國消費主義支配著世界的品味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導 美國石英財經網6月4日發表文章稱,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教授卡爾·格特花多年時間研究中國消費主義。他是《世界追隨中國步伐》一書的作者,該網站請他談談中國消費文化如何影響全球經濟的未來。具體摘要如下:問:消費主義眼下在中國有多重要?
  • 有意替補妖衛後,勇士又迎來一個大好消息 3連冠有戲?
    不過,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之前與勇士傳出「緋聞」的克勞福德,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消息。當時,球迷一致認為克6非常適合這支勇士,他就負責在替補席得分就夠了,防守什麼的交給隊友來就行。現在勇士隊又要留下麥考,不知道克6還有沒有機會效力勇士。在勇士有意麥考的同時,球隊迎來了一個大好消息。
  • 消費主義時代,童年的「異化」與出路
    論著秉承並參照童年文化審美精神,對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進行綜合考察和案例分析,旨在揭示當代童年文化病象根由,探求當代童年文化建構路徑。立足消費主義甚囂塵上之當代語境,著者對「童年消費文化」的審美聚焦與深度透視意義不凡。  誠如論著所述,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消費主義文化潮流在凸顯兒童主體性同時,也將作為審美文化符號的童年變成了消費對象。
  • 賣腎買iPad,消費主義異化的極端案例
    每日一評消費主義的最壞結果,就是導致了人的異化:欲望無窮,索取無限,甚至自己都迷失了需求的邊界,攀比競賽成為主導,當它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的時候,大家就不知道幸福在哪裡
  • 在買買買中尋找自我:消費主義的另一面
    消費主義在我們這個時代,至少已經在一個小群體中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消費主義是在出售溢價,出售一種社會身份標籤,而不是出售一種實用的產品。它是我們這個時代裡的一種危害。誠然,消費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往往會和「不理智」「浪費」等負面詞彙聯繫到一起,但當我們跨躍那些先入為主的觀點之牆後,我們為何不靜下來仔細想一想,消費主義是什麼?
  • 消費主義的錯誤歸因,你的焦慮來自哪裡?
    焦慮,散布於網際網路與生活中的各個地方:中產階級還想向上爬一爬,卻又害怕階級分化,使自己滑入底層的深淵;傳統行業的從業者擔心自己的工作有朝一日將被人工智慧取代;消費者嚷嚷著消費降級;創業者哀嚎著創業寒冬的到來。連在象牙塔裡的大學生也不例外,急急忙忙地找實習,害怕畢業即失業。現代社會強調身份認同與身份階級化,每個人都擁有多重身份。身份的重疊,進一步加劇了焦慮。
  • 消費主義背景下經典廣告英語的語言特點
    另外,也提醒我們反思英語廣告語言折射出的消費主義,理性地、辯證地看待消費主義。 【關鍵詞】消費主義;廣告;廣告英語;語言特點 一、引言 在消費主義時代,廣告不僅是消費主義滋生的催化劑,而且也是消費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
  • 波普主義:生長在消費主義之上的花朵,讚美物質主義的幻境
    自從達達主義的杜尚用一個小便池打破了藝術的「高低」之分,基於消費主義而誕生的波普便在60年代大行其道,逐漸成為了藝術的主流。「波普」其實就來源於英文的「pop」,本義即為流行、通俗。而這也成為了「波普藝術」的藝術的源泉。
  • 消費主義下 誰人不「窮忙」
    恰如一網友所言,「窮忙族」產生的原因是個人慾望膨脹。「有的人,沒錢的時候買個二手手機就是他最大的心願,在月薪1500元時就想買個電腦,等到工資3000元時就盤算著買臺高檔IBM……薪水增加的同時,個人期望也在上升,於是不斷地為達成心願而忙碌、奔波。」從「買個二手手機就是最大的心願」到「買個電腦」,再到「買臺高檔IBM」,可以看出,消費欲望不斷上升的背後是消費主義的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