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這個字大家都很熟悉,它代表著某種物質的聚集,比如金礦,銀礦,煤礦等,一旦家裡有了礦,也就有了錢。

也許大多數人對於礦的了解只局限與他的財富價值,但在地質學領域中,對於礦的探究卻遠不止於次。
首先我們得先了解一下礦的概念,礦到底是什麼呢,礦物質?礦石?還是礦場?我們通常所說的礦,其實應該指的是礦物,礦物是一種在地質作用下,天然形成的,晶狀純淨物(絕對的純淨物是不存在的,所以這裡指的純淨物是化學成分相對單一的物質)而所謂的礦石,大多是指從金屬礦床中開採出的,有一定冶煉價值的礦,也叫作原礦,粗礦。

礦石和礦物的關係就是,礦石中可以提煉出礦物。如果提煉不出來的,就可以稱之為巖石了。
礦物通常是固體,有著規律的原子結構,而礦物的種類,也遠不止我們熟悉的金礦,煤礦,而是有超過5000種。比如下面的螢石。

這種螢石主要用於提煉氟,同時也可以經過粉碎後的重新人工結晶,製作成色散很低的光學鏡片。螢石的價值並不高,因為硬度不夠,所以即使品相很好也沒辦法用作飾品,但挑一個大塊,透明的,用作收藏還是挺不錯的。

礦石中最軟的存在要數滑石了。滑石是目前所有已知礦物中最軟的,通常手感粘稠,只需要用手指劃一下,就會留下痕跡。
滑石的主要作用是磨成滑石粉,而滑石粉在生活中實在是無處不在,不僅可以添加到塑料,油漆,陶瓷,化妝品等原料中,甚至可以添加在各種食品,藥品中。所以如果你家有一座滑石礦,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作者最喜歡的礦物是橄欖石,橄欖石的主要用途是鑄造行業,但作為寶石才是它的主要價值。
橄欖石是一種鎂與鐵的矽酸鹽,算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地幔)礦物之一(甚至月亮上,火星上也有)。這也是作者喜歡橄欖石的原因,如果有一天人類能移居地下,那麼同地面上相比,最明顯的差異就會是身邊充滿了橄欖石,隨手一撿就是一塊,甚至連周圍的巖石也是橄欖巖。

我們的地球是由巖石組成,巖石則是由礦物組成,所以礦物的種類就是地球的成分,而礦物種類的多少,就是地球上物質的多少。
地球上常見的礦物其實只有幾十種,對於他們的分類,大概可以分為自然元素礦,滷化物礦和氧化物礦。自然類的,比如自然金,自然銅,鑽石礦等等。滷化物的比如螢石,鹽礦等等,氧化物的比如石英,剛玉之類的礦物。

礦物是人類生產一切物品的原料,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人類的採礦史,從遠古時代的銅,鐵,到今天的矽,鈾。礦物的進步推動了人類的進步,所以家裡有礦的人,自然也是整個文明的推動者。最後祝願讀過此文的人人人家裡有礦,如果關注,點讚,就有兩座礦。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