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的繪本,是女兒(今年3歲)睡前喜愛的一本讀物,其實從兩歲左右開始,女兒就喜歡上這個繪本,大色塊,顏色鮮豔,沒有多少文字(文字不多,但是女兒是要求一個字不漏地讀出來,甚至少讀了一兩個字都會被她發現那種,看見對其的喜歡和熟悉程度),重點是書中的小洞洞,對女兒來說,堪比玩具,其樂無窮,家裡有小小朋友的各位值友,建議可以考慮入手這本書。
先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一些榮譽,包括:被譯三十多種文字,大小開本世界發行量超過2000萬冊,2001年被美國《出版者周刊》評為「所有時代最暢銷童書」(精裝本)第20名,入選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第22次「好繪本」,入選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編《世界圖畫書100選》等等,這個對於一本接近30年前畫出來的繪本來說,已經是個很了不起的榮譽了。
毛毛蟲吃到哪裡 都是孔!
接著,我們先看看書本的內容:月光下,一個小小的「蛋」,躺在樹葉上面,某個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陽升起來了——啪!——從「蛋」殼裡爬出來了一條又瘦又餓的毛毛蟲。他四下張望,想著要找一些可以吃的東西。
星期一,他吃了一個蘋果。可他還是覺得餓。
星期二,他吃了兩個梨子,可他還是覺得餓。
星期三,他吃了三個香蕉,可他還是餓。
星期四,他吃了四個草莓,可他還是餓的受不了。
星期五,他吃了五個桔子,可他還是餓呀。
星期六,他吃了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冰淇淋蛋筒,一條酸黃瓜,一片瑞士奶酪,一截薩拉米香腸,一根棒棒糖,一角櫻桃餡餅,一段紅腸,一隻杯形蛋糕,還有一塊西瓜。 那天晚上,毛毛蟲的肚子痛了起來!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 毛毛蟲啃穿了一片嫩綠嫩綠的葉子,這一回他感覺好多了。
他一點兒也不覺得肚子餓了——他也不再是一條小毛蟲了。他是一條肥肥胖胖的大毛蟲了。
他口裡面吐出了絲,繞著自己的身子,造了一座叫做「繭」的小房子。他在那裡面呆了兩個多星期。
然後,他就在繭殼上啃出一個洞洞,鑽了出來……
他已經是一隻美麗的蝴蝶了!
書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內容卻不少,繪本通過描述一顆蟲卵蛻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的過程,展示了蝴蝶生長過程和吃東西的過程,同時也帶有趣味性的把日常的飲食習慣融入到繪本當中,在陪伴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孩子滲透一下知識,例如,我們在日常飲食當中,不能一次過吃太多,暴飲暴食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另外就是多吃綠色「蔬菜」,各種食物都要吃,營養均衡有利於我們身體的成長。另外這個繪本也能教會孩子點數,認識星期的排序,水果的品種等等。毛毛蟲從一個卵到蝴蝶,也能讓孩子認識到,生長是不個不斷變化的過程,認識到大自然的奇妙。而書中的洞洞更是女兒的最愛,手指是不同的往洞洞戳。其實也可以拿條繩子給他,讓她穿孔玩著,也會樂此不彼,反正順帶也可以鍛鍊一下孩子手指的靈活性,空間感。總結一下,就是這個繪本除了正規的讀法之外,還潛在著數種玩法,非常適合家長和低齡兒童進行陪伴閱讀,裡面的趣味性,也很容易讓孩子愛上這本好玩的書(全文到處皆是,謝謝大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