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鄭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
在十五世紀初,受明成祖派遣率領船隊開始遠洋航行,先後七次下西洋。這期間,鄭和到過許多國家和地區,不僅創造了中外航海史上的奇蹟,宣揚了大明國威,還促進了中國與西方各國之間的友好交流。
然而,鄭和七次遠航,每次的航行路線和經過的地方都不相同。所以,關於鄭和到底去過哪些國家,史料中的記載則是眾說紛紜。其中,印度一家媒體的報導,曾讓中外學術界為之譁然,報導中稱:「中國的一份古地圖顯示,最先發現美洲大陸的並非哥倫布......」這無疑是一個重磅消息。
2001年,中國律師劉剛得到了一份地圖,這份不同尋常的地圖,引起了他極大的好奇心。圖名為「天下全域總圖」,是根據1418年的「天下諸番識貢圖」繪製而成的,反映了天下蠻族向明成祖進貢的場景。圖上藍色的波形線,正是中國地圖繪製的明顯特徵。
所以,劉剛對這份地圖進行了深入研究並由此推斷:這份可以追溯到鄭和航海活動時期的古地圖,有可能顛覆「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的這個經典的理論。換句話說,很可能最早完成環球航行、最先發現新大陸的人不是歐洲人,而是明朝時期的中國人。
而且,從時間上推算,中國人還要比歐洲人早將近一百年,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2002年,英國人加文·孟席斯出版了《1421:中國發現世界》一書,他把這份地圖作為研究證據,探索到底是誰最先發現了新大陸。
他認為,地圖上標註的地點,應該是15世紀鄭和遠航時曾經到過的地方。此外,他還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推論,那就是:「早在1421年鄭和的船隊就已經到達了美洲。」而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則是在1492年,相比之下要晚於鄭和大概70年時間。
這樣以來,一直存在爭議的鄭和下西洋最遠到哪裡的話題,再次成為了中外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報導中稱,中國明朝皇帝明成祖稱帝後,開始了大規模的海上遠徵探索。在外交上,繼續實行朝貢貿易政策,他認為這些活動可以很好地宣揚國威,展示實力,建立威望。所以,他命令太監鄭和開始遠航貿易。
最終,這場遠洋發展了許多前來中國朝貢的番國,使得朝貢使臣紛至沓來。此外,從1405年到1433年,中國航海家鄭和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海上遠徵活動,其足跡遍布西洋各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並且,還有相當的一部分人認為:「這個勇敢無畏的探險家,其足跡遠不止於非洲東海岸,他完全有能力走得更遠,亦或是到達澳洲、大西洋、南極、美洲。」
假如,這一切都能夠得到證實,那麼,鄭和將成為發現美洲大陸的第一人。而且,還有這份地圖,假如被證實都是真的,那麼,歷史將會發生顛覆性的改變:哥倫布第一個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達伽馬第一個繞過好望角......這一切都將被否定。
歷史將會對鄭和航海作出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然而,一直以來,中國學術界對於鄭和下西洋的研究,大都局限於文獻資料的記載,且都是鄭和最遠止步於非洲東海岸。此外,中國有關鄭和航海的文獻,畢竟是有限的,且最具研究價值的資料,《鄭和航海日誌》早已遺失殆盡。
所以,試圖在有限的紙堆裡,找到更多的線索幾乎是不可能的。正如孟席斯所說:「中國的學者大都是在自己國內做研究查資料,沒有人會像我一樣到世界各地去做考察找資料,所以,好多資料是中國學者根本看不到的。」
是的,如果中國學者也像孟席斯一樣進行研究,那麼,鄭和七次遠航究竟到了哪裡,將不再是個迷。
其實,從1405年的第一次啟程,鄭和就開始了極為壯觀的遠航之行,艦船達到200多艘,人數達到兩萬七千餘人,規模之大,是70年後首次出航的哥倫布望塵莫及的。
此外,在最後一次的遠航途中,鄭和在印度的卡利卡特不幸去世。所以,關於鄭和死後葬在了哪裡,學術界也是各有說辭,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至今他的埋葬地還在研究之中。不過,鄭和作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受到了許多人尊敬,東南亞的華人把他當作神靈一樣供奉,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也都有為紀念他修建的寺廟。
當然,「鄭和發現美洲」一說也遭到了許多人的強烈反對。哥倫比亞教授莫西·布魯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對這份地圖的真實性發表了評論:「這份地圖完全就是無稽之談,它不過是一張17世紀初歐洲地圖的仿製品。」而且,許多學者還對孟席斯的觀點進行了全盤否定,但是,卻拿不出具體的反對理由。
迄今為止,儘管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重要意義不可動搖,但是,鄭和作為一位偉大的航海家,他為航海事業做出的光輝業績,也是不可否認的。
參考資料:
【《明史·卷三百四·鄭和傳》、《萬曆野獲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