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歷史大家都很熟悉,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從西班牙揚帆出大西洋,隨後他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儘管他去世前一直以為那是印度。他去世後,歐洲的人不斷向美洲遷移,這一事件直接讓人類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因此,哥倫布成了世界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航海家。但實際上,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者並非哥倫布,而是維京人萊夫·埃裡克松,他生活的年代比哥倫布早500年左右。很長一段時間裡,學界公認歐洲人最早發現新大陸存在。
但是近年學界興起了另一種說法,認為中國人才是最早發現新大陸的。這一說法就是「殷人東渡美洲論」,顧名思義,商朝也叫作殷商,殷人就是商朝時期的中國人。商朝人為什麼要離開中國,去往遙遠的美洲大陸呢?
史書記載,商朝大約滅亡於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領各路諸侯進攻殷都朝歌,朝歌被攻破後,商紂王自焚,但與他站同一陣線的大將攸侯喜卻在這場戰爭中下落不明,而且還帶走了包括林方、人方、虎方人馬在內的25萬殷商軍民。
周武王建立周朝,分封諸侯,一些商代貴族譬如紂王的哥哥微子都被封了,但攸侯喜卻半點蹤影不見。他們去了哪裡?就在2015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國家巖畫遺蹟公園出現神秘「中國古文字巖畫」,據發現者約翰·拉斯坎普考證,這些文字距今已有3300年歷史。
當時被發現的古文字有84個象形符號被識別,約翰特意寫了論文,他提出,這些文字就是中國商代甲骨文,而在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字專家的幫助下,這些古文字陸續被破譯,其中就有「獻」、「犬」、「大」、「節」等,連起來的意思是某人向商王太甲祭獻一條狗。
不過,巖畫上的古文字並不全都是古漢字,也有一半被考證出是美洲土著文字。約翰認為中國古人到了美洲後,與土著一起寫下了這些符號。這一發現讓「殷人東渡美洲論」再度被學界重視起來,要知道,早在19世紀英國學者梅德赫斯特就提出了這個觀點。
梅德赫斯特認為,美洲文明是殷人東渡後帶過去的。事實上,美洲確實有一個最古老的文明叫做「奧爾梅克文化」,它被稱為「印第安文明之母」,存在於公元前1200年至前400年,而它的遺址裡曾經發現了刻有甲骨文「十二示社」的玉圭。
「十二示社」,是商朝的祭祖制度。通過文字考證可以發現,殷商文化與古老的美洲文明之間存在著某種神秘的聯繫,據此,不斷有學者認可「殷人東渡美洲論」,認為武王伐紂後消失的殷商軍隊到了美洲,而且早期商朝內亂時,不少殷人也離開了中國,流落到美洲。
1590年,法國學者已經指出最早的印第安人應該來自亞洲,他們通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大陸,隨後發展出新的文明。目前,很大一部分學者都認可美洲文明源於中華文明東遷,但還需要更多的考古證據,才能得出明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