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4月18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昨日,上海多名血液專家參與的論證會達成共識:自體臍帶血確實具有自救作用,但並非適合任何疾病的治療,對先天性疾病就具有一定局限性。
名詞解釋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近十幾年的研究發現,臍帶血中含有可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可治療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近年來,臍帶血保存業務被越多越多人熟知。很多新媽媽生育之後,都會接到臍帶血存儲的推銷電話或宣傳單。雖然儲存臍帶血的收費往往高達數萬元,但推銷員或宣傳單上宣稱的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特別是白血病,還是讓一些父母籤下臍帶血存儲合約。
專家意見
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作為一項發展中的技術,其不斷增加的臨床應用證實其作用是明確的、可靠的;其次,自體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具有自救作用,但與其他治療方法一樣具有一定的適應證,並非適合任何疾病的治療,如對於先天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幹細胞移植有適應證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近十幾年的研究發現,臍帶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可以治療包括白血病等一系列血液疾病。
4月15日,有媒體報導上海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以下稱「上海市臍帶血庫」)自存臍帶血沒有臨床應用價值,存在誇大宣傳的現象。
對此,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委派上海市血液管理辦公室組織了專題論證會。昨日,華山醫院血液科謝毅教授、上海道培醫院高志勇教授、新華醫院郝思國教授、長海醫院章衛平教授和錢寶華教授等本市血液領域知名專家就臍血庫問題專題研討。
論證會上達成共識: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作為一項發展中的技術,其不斷增加的臨床應用證實其作用是明確的、可靠的;其次,自體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具有自救作用,但與其他治療方法一樣具有一定的適應證,並非適合任何疾病的治療,如對於先天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異體自體移植效果一樣
此前報導稱,一名1歲半的男孩在其8個月的時候患上了白血病,經歷化療後仍復發。醫生診斷必須進行幹細胞移植,讓男孩父母感到慶幸的是,在孩子出生時他們就與上海市幹細胞技術有限公司籤約,在上海市臍帶血庫儲存了一份臍帶血,一次性支付了20年的保管費2萬多元。
籤訂的合約指出,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可以用來治療包括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與他人臍帶血相比,自己的臍帶血無需配型,醫療費用相對較低,沒有排異反應。然而,男孩父親李先生近日被醫生告知,自己保存的這份臍帶血不能用於自體幹細胞移植。
至此,「臍帶血是否有儲存必要」成為一大話題。這名男孩的主診醫生、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陳靜表示,由於該患兒病情複雜,且為幼兒時期發病,在綜合考慮之後,建議他採取異體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被認為是無效的,因為它本身基因存在問題,要糾正這種遺傳缺陷,用自己的細胞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陳靜同時表示,自己從事移植工作十多年,她認為臍帶血異體移植和自體移植效果是一樣的,所謂的移植風險是化療帶來的風險與移植無關,並認為存儲臍帶血還是有必要的。
「1歲以內的孩子如果生白血病,我們一般會推測他是先天性的白血病,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不主張使用孩子自己的臍帶血。」華山醫院血液科主任謝毅表示,由於現階段醫學科技無法判斷1歲以內患兒的所患疾病是不是胚胎中帶來,而且,有許多白血病沒有染色體與基因標誌,這樣的情況下就很難確認患者是不是遺傳等情況,所以醫生只能從臨床經驗、保證病人最大利益出發,而選擇最合適的臍帶血移植方式。同時,謝毅主任也認為:存儲臍帶血是十分有必要的,不能僅憑一例病人的特殊情況,而否定所有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使用價值。
根據上海市臍帶血庫的信息顯示,目前,該機構已經為720位血液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提供了783單位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樣本,使這些患者獲得了第二次生命。